《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202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模板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_模板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读懂第1、2段课文。

  5、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

“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

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全文录音

  2、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4、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

为什么?

  三、预习课文

  四、检查预习效果

  1、多音字组词:

  tán(    )

  弹

  dàn(    )

  2.辨字组词:

  徽(  ) 尤(  ) 陡(  ) 状(  ) 臂(  ) 峭(  )

  微(  ) 龙(  ) 徒(  ) 壮(  ) 避(  ) 消(  )

  3.字形分析:

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5.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

分别写了什么?

  a)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3.“那里”指什么地方?

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

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

(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六、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

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

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在哪里观海?

  b)观什么“海”?

  c)怎样观海?

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

(“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

(也很有意思……)

  (4)小结:

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作业:

《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

  2、解释词语。

  3、听写。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

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

这段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

(理解:

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导入:

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总结谈话

  1、有关黄山景观。

  2、有关并列段式。

  3、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质疑问难。

  八、作业:

  1、背诵第2、3自然段。

  2、抄写第4自然段。

  板书: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闪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

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

你们喜欢吗?

(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

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

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

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

提示学生:

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

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

一天清晨

(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谁来说说。

(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

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

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

(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

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

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

在哪一节?

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体会:

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

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

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

心里怎么想的?

(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

再示范一下。

(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

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

舍不得,怎么说的?

(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

(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

哪儿看出来?

(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

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

(板书:

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

(板书:

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

(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

(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学生齐读)板书:

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

(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

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

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

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

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

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

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

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机会终于来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

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

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你有没有体会到?

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

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

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

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

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

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

(要求:

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

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

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

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

(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

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

  仵婷婷

  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

  《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标:

用黏土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陕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课件、“安塞腰鼓”视频、凤翔泥虎彩塑一件

  学具准备:

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前5分钟,课件展示一组民间泥塑作品。

(背景音乐:

悠扬悦耳的二胡音乐)

  设计意图:

上课前先烘托出一种民间艺术氛围,学生从中领略民间艺术的稚拙朴素的美感,并通过对屏幕上图片的观察,交流信息,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激发兴趣,欣赏导入(约15分钟)

  欣赏活动一: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屏幕上的这些作品吗?

它属于——?

  学生异口同声:

“泥塑作品”。

  教师简介泥塑:

“泥塑就是用泥巴来造型,是我国民间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

“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

“陕西凤翔地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凤翔泥塑是我们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凤翔泥塑欣赏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请学生概括凤翔泥塑的特点:

学生归纳出“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花纹”等。

  教师总结:

我们陕西的凤翔泥塑是从周朝就开始出现雏形,有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泥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员,凤翔泥塑吸取了我们陕西民间年画、剪纸、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逢过年或赶庙会的时候当地人就要以泥塑为礼品,在孩子过满月时,长辈们要送泥虎。

  教师出示凤翔泥虎实物,提问学生送泥虎的原因,学生回答出:

生龙活虎,虎头虎脑。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

凤翔泥虎概括了凶猛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圆睁的怒目、尖利的牙齿,也有驱邪避难、吉祥如意的含义,它的色彩运用了凤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颜色如大红、桃红、晶绿、米黄为主色并以黑色勾线进行填彩敷色。

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造型后讨论总结:

夸张,大大的耳朵象两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莲的形象象征“莲生贵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钱币图案象征“富贵荣华”,教师总结,民间艺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灯片欣赏二:

天津泥人张彩塑

  通过欣赏比较,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教师总结,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绪年间发展起来自张明山先生首创,随后传给张玉亭、张景祜、张锡等,流传到今有100多年历史,泥人张彩塑一般高不过尺,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动,用色典雅秀丽。

  幻灯片三: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这一组泥塑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并总结特点,教师补充并总结,惠山泥人相传有400多年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色彩鲜明亮丽,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灯片四:

河南淮阳“泥泥狗”

  学生讨论总结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泥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买回去送亲友,可以去邪水灾。

它的色彩是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绿、黄、白、桃红等色。

制作过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锅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颜色,以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上海、山东高密、北京、浙江海盐、河北沟镇等地区的泥塑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出民间泥塑的特点。

  教师最后总结:

泥塑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们今天也学着民间艺人的样子学习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各地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间泥塑的特点,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二、讲授新课:

小泥人的技法学习

  问题一:

小泥人的制作方法。

图例《弹吉它的小男孩》

  教师分别讲解演示泥条法、泥团结、泥板法、塑形法,请同学们根据图例依次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同学们能直观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图例对比,启发学生知道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

  问题二:

小泥人的制作步骤。

  出示步骤图解,分别制作头、身体、四肢道具等,又将各部分粘接,强调要将接口处抹平。

  问题三:

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动”?

  欣赏:

东汉《击鼓说唱俑》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做击鼓说唱俑的动作,体会说唱艺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说唱艺人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由大笑而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举鼓锤,动作手舞足蹈,表情眉开眼笑,仿佛表演已经进入高潮,虽然我们不了解他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动和幽默的艺人,都会受他的情绪感染。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尝试模仿《击鼓说唱俑》的动作到引导学生对《击鼓说唱俑》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动起来,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了《击鼓说唱俑》中说唱艺人生动的动作表情,让我们也尝试创作一个具有陕西特色的生动的小泥人。

我们陕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气质的要属陕北的安塞腰鼓了。

”(课件出示小资料:

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每逢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兴。

安塞腰鼓的演出阵容庞大,一般都有60多名鼓手,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请同学们体会。

  视频播放:

陕北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来描绘陕北安塞腰鼓的气势。

学生:

“刚毅”、“凶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师:

“请同学们欣赏由雕刻家刘士铭制做的铜塑《安塞腰鼓》。

”使学生了解:

不用做细节的刻画,重点表现了鼓手的动作、气质即可。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鼓手形象。

(背景音乐:

陕北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

这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弘扬陕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学们通过练习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动”,也为了使作业具有可比性,为下节课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

  (四)展示、评价

  将同学们的泥塑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