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外学院.docx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外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外学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外学院
实验94步冷曲线法绘制Sn-Bi二元合金相图
实验概述
二元合金的熔点~组成相图可用不同组成合金的冷却曲线求得。
将一种合金或金属熔融后,使之逐渐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这种表示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冷却曲线或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相的变化,其温度将随时间连续均匀下降,这时会得到一条平滑的冷却曲线;如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则因放出相变热而使热损失有所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线段。
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如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连接起来,就可以绘制出二元合金相图。
对于简单的低共熔二元体系(如Bi-Cd合金),具有图94.1所示的的冷却曲线和相图。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体系的冷却速度必须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本实验测绘的Sn~Bi二元合金相图不属于简单低共熔体系,当含Sn含量在85%以上即出现固熔体。
因此,为了简单起见,本实验不能作出完整的相图。
图94.1Bi-Cd合金冷即曲线及其相图
实验目的
1.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与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2.用热分析法绘制Sn~Bi二元合金相图。
实验器材
1.仪器:
热电偶,加热炉,记录仪,调压器,电炉,250mL烧杯。
2.试剂:
Sn(s),Bi(s),固体石蜡。
实验方法
1.配制样品:
用感量为0.1g的台天平分别配制含Bi量分别为30%、58%、80%的混合物各100g,另外称100g纯Bi,100g纯Sn,分别放入5个样品管中。
2.安装与调整自动记录仪:
(见图94.2)。
图94.2冷却曲线测定装置
3.测定被研究体系的步冷曲线:
依次测纯Bi、含Bi30%、58%、80%的混合物及纯Sn的冷却曲线。
方法如下:
将样品管放在加热电炉中,让样品熔化(在样品上方覆盖一层石蜡,以防止样品氧化)。
同时将热电偶的热端(连玻璃套管,见图94.2)插入样品管中。
待样品熔化后,用热电偶玻璃套搅拌样品,使它各处组成均匀一致。
样品的温度不宜升得太高,一般在样品全部熔化后,再升高30℃左右即可(如升得太高样品容易氧化变质,而且将增加冷却时间;如太低,则不能明显地测得转折点)。
然后将样品管移到冷却保温杯中,让其缓缓冷却,维持样品冷却速度在6~8℃×min-1之间。
或让样品在加热炉内缓慢冷却,同时开动记录仪,保持冷却速度在6~8℃×min-1。
将已测样品及另一待测样品同时加热熔化。
从已测样品中取出热电偶插入待测的已熔化的样品中,同样方法绘制冷却曲线,依次将全部样品测定。
4.用小烧杯装一定量的水,在电炉上加热,将热电偶插入水中绘制出当水沸腾时的水平线。
数据记录和处理
1.用已知纯Bi、纯Sn的熔点和水的沸点作标准温度。
以冷却曲线上转折点读数作横坐标,标准温度作纵坐标,作出热电偶的校正曲线。
2.找出各步冷曲线中拐点和平台对应的温度值。
3.从校正曲线上查出0%、30%、58%、80%、100%Bi合金的熔点温度,然后以横坐标表示组成,纵坐标表示温度作出Sn-Bi二元合金相图。
思考题
1.金属熔融体冷却时,冷却曲线上为什么会出现转折点?
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属的转折点各有几个?
曲线形状为何不同?
2.试用相律分析低共熔点、熔点曲线及各区域内的相应自由度。
实验95硫酸铜的差热分析
实验概述
差热分析(简称DTA)是一种热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并考察其组成结构以及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它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科研及生产部门。
许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附、脱附等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有焓的改变,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该物质与该外界环境之间有温度差。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描述了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测定之前,首先要选择一种对热稳定的物质作为参比物(亦称基准物)。
在温度变化的整个过程中,该参比物不会发生任何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没有任何热效应出现。
通常选用的参比物为经过灼烧或烘过的Al2O3、MgO、SiO2等物质。
将样品与参比物一起置入一个程序可控的升温或降温的电炉中,然后分别记录参比物的温度以及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着测定时间的延续就可以得到差热分析曲线图(见图98.1)。
如果试样和参比物的热容大致相同,当试样没有发生热效应时,参比物和试样试样的温度基本相同,此时得到的是一条平滑的直线,称为基线,如图98.1的OA和CD线段。
如果试样发生变化引起热效应,那么参比物和试样就会产生温度差,在差热分析曲线上就会有峰出现,如图ABC和DEF线段。
同时,差热分析中一般规定放热峰为正峰,此时样品的焓变小于零,温度高于参比物;吸热峰为负峰,出现在基线的另一侧。
图95.1差热分析曲线图
1.谱图分析
从差热图上可以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高度、宽度、对称性以及峰的面积等。
峰的数目就是在测定温度范围内,待测样品发生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标志样品发生变化的温度;峰的方向表明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则是热效应大小的反映。
在完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差热谱图就具有特征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物的差热图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而对峰面积进行定量处理,则可确定某一变化过程的热效应大小。
峰的高度以及峰的对称性除与测定条件有关,往往还与样品变化过程的各种动力学因素有关,由此可以计算某些类型反应的活化能和级数。
差热峰的位置可参照图95.2所示方法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图95.2,a),其起始温度Te和终点温度可由两曲线的外延交点确定,峰面积就是基线上的阴影面积,峰顶温度Tp可以从曲线最高点作横坐标的垂线即可得到。
由于Te大体代表了开始变化的温度,因此常用Te表征峰的位置,对于很尖锐的峰,其位置也可以用峰顶温度Tp表示。
在实际测定中,由于样品与参比物间往往存在比热,导热系数、粒度、装填疏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样品在测定过程中可能发生收缩或膨胀,差热线就会发生漂移,其基线不再平行于时间轴,峰的前后基线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差热峰也可能因此而不尖锐,这时可以通过作切线的方法来确定转折点及峰面积(参见图95,b),图中阴影部分就为校正后的峰面积。
(a)正常曲线(b)基线漂移的校正
图95.2差热峰位置和面积的确定
2.实验装置
最简单的差热分析装置如图95.3所示,样品和参比物分别装填在玻璃坩埚内并置于保持器的两个孔中。
将两对同样材料制成的热电偶的热端分别插入样品和参比物中,热电偶上两个相同的线头接在一起,见图中1点(或置于空气中)另两端连在记录仪上,由于这两对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方向正好相反,在样品没有发生变化时,它与参比物处在同一温度,这两对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一样而互相抵消,记录仪图纸上出现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一旦样品发生变化,产生热效应,则两热电偶这时所处的温度不同,两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不一样,在记录仪图上出现峰值。
测定时,将保持器放在电炉内,通过调整变压器,而改变加热功率,使体系按所规定的速率匀速升温,并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参比物的温度,这样就可以绘制出如图95.1那样的差热图,ΔT为温差电势,T为参比物温度。
现代成套的差热分析仪可以自动控制升温或降温速率,并自动记录差热信号和参考点温度,这种差热分析仪将温度及温差换成了电信号,故还可以将信号输送到自动积分仪或计算机,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
3.测定条件的选择
(1)升温速率的选择
图95.3简单差热分析装置原理示意图
升温速率对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速率低时,基线漂移小,所得峰形显得矮而宽,可以分辨出靠近很近的峰,但每次测定时间较长;升温速率高时,峰形比较尖锐,测定时间较短,而基线漂移明显,与平衡条件相距较远,出峰温度误差较大,分辨能力下降。
为便于比较,在测定一系列样品时,应采用相同的升温效率。
升温速率一般采用2~20°C×min-1。
在特殊情况下,最慢可为0.1°C×min-1,最快可达200°C×min-1,而最常用的是8~12°C×min-1。
(2)参比物的选择
测定时应尽可能选用与样品的比热,导热系数相近的材料作为参比物。
(3)气氛及压力的选择
许多试样的测定受气氛及压力的影响很大,例如,碳酸钙、氧化银的分解温度分别受气氛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分压的影响;液体、溶液的沸点以及冰水与外压的关系则是十分明显的;许多金属在空气中测定会被氧化等等。
因此,应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气氛和压力。
现代差热分析仪的电炉备有密封罩,并装有若干气体阀门,便于抽空及通入指定的气体。
为方便起见,本实验在大气中进行。
(4)样品的预处理及用量
一般的非金属固体样品均应经过研磨,使成为100—200目左右的微细颗粒,这样可以减少死空间,改善导热条件,但不应过度的研磨,因为可能会破坏晶体的晶格。
对于那些会分解而释放出气体的样品,颗粒则应大些。
参比物的颗粒度以及装填松紧度都应与样品尽可能一致。
样品用量应尽可能少,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尖锐的峰并能分辨靠得很近的相邻峰。
样品过多峰形往往形成大包,并使相邻的峰互相重叠而无法分辨。
当然样品也不能过少,因为它受仪器灵敏度稳定性的制约。
一般用量为0.5~1.5g。
如样品体积太小,不能完全覆盖热电偶,或样品容易因烧结,熔融而结块,可渗入一定量的参比物或其它热稳定材料。
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实验原理,了解试样热处理的基础方法。
2.掌握差热分析仪法的操作技术。
3.用差热分析法对CuSO4×5H2O进行差热分析,并能定性解释所得的差热现象。
实验器材
1.仪器:
双笔自动记录仪,加热电炉,程序升温控制仪,热电偶。
2.试剂:
a-Al2O3(AR),CuSO4×5H2O(AR)。
实验方法
1.将自动记录仪、电炉、热电偶等按图98.3连接好。
2.调整好记录仪笔的位置。
为了判断热效应的正负与记录笔移动方向的关系,可用手握住准备插入参比物的热电偶的端部用体温将其加热,,观察笔运动的方向,习惯上是使笔向右偏转为样品吸热,向左偏转为样品放热。
3.称取0.1~0.3g的CuSO4×5H2O与0.4~0.2g的a-Al2O3均匀混合后,装入玻璃坩锅并置于保持器的左侧孔中,右孔装入0.5ga-Al2O3,并各用玻璃棒压实
4.将保持器放入电炉中,将热电偶的两热端分别插到样品和参比物的中央,并注意两热电偶插入的深度必须尽可能一致。
5.加热升温。
调节调压变压器,使电炉升温,升温度控制在2~3°C×min左右。
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时应写明测定条件:
参比物名称、规格、用量、稀释比、仪器型号、气氛、大气压、室温、升温速率。
2.从原始记录选取若干数据点,作出差热曲线及升温曲线。
3.指明硫酸铜变化的次数。
4.找出各峰的开始温度和峰温度。
5.根据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讨论各峰所代表的可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题
1.差热分析与简单热分析有何异同?
2.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在什么情况下,升温过程与降温过程所做的差热分析结果相同?
在什么情况下只能采用升温过程?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降温过程为好?
实验98电导率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
实验概述
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是靠正负离子的定向迁移传递电流。
溶液的导电本领,可用电导率来表示。
研究溶液电导率时常到摩尔电导率,它与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为:
(98.1)
式中:
-摩尔电导率(
),-电导率(
);c-溶液浓度(
)。
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对强弱电解质各不相同,对强电解质稀溶液可用下列经验式
(98.2)
式中:
-无限稀摩尔电导率;A-常数。
将
对
作图,外推可求得
。
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低,因此摩尔电导率
和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相差较大,因此,浓度为c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a为:
(98.3)
对于AB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c、溶液浓度c、电离度a之间有如下关系:
(98.4)
合并(98.3)、(98.4)式即得:
(98.5)
结合(98.1)并线性化处理得
(98.6)
以k对Λ
作图为一直线,直线斜率
(98.7)
其中
的值可根据离子独立运动规律求出:
(98.8)
其中:
g+和g分别表示1mol电解质在溶液中产生g+mol阳离子和gmol阴离子,
、
分别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其值可查表)。
例如,查出25℃下H+的
值为0.03498S×m2×mol-1,CH3COO–的
值为0.00409S×m2×mol-1,则在25℃下醋酸水溶液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0.03498+0.00409=0.03907S×m2×mol-1同理可得,
=0.0414S×m2×mol-1。
代入(98.7)式即可算得Kc。
实验目的
1.了解溶液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基本概念;
2.用电导率法测定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
实验器材
1.仪器:
DDS-11A型电导率仪,超级恒温器;
2.试剂:
0.100mol×L-1HAc标准溶液,0.01mol×L-1KC1标准溶液。
实验方法
1.调节恒温槽温度在25℃±0.1℃。
如果室温较高,则温度可调节在30℃±0.1℃。
2.电导率的测量方法请参阅《实验化学导论》6.7.1。
3.测定电导电极常数。
先用蒸馏水洗涤电导池和电导电极,再用少量0.01mol×L-1KC1溶液淋洗三次,加入少量0.01mol×L-1KC1,使液面超过电极10~20mm即可,再将电导池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5-10min后进行测量。
重复测定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将电导池和电导电极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少量的被测醋酸淋洗三次,然后注入被测醋酸溶液,使溶液超过电极10~20mm,再将电导池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5-10min后进行测量。
本实验需测定0.010、0.025、0.050、0.100mol×L-1四种不同浓度醋酸的电导率。
重复测定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
1.恒温水的温度应恒定,误差不超过±0.1℃。
溶液恒温时间不得少于15min。
2.用待测液淋洗电极时,应注意不要损坏铂黑,以免电极常数改变,引起误差。
电极用后应清洗干净,并将铂黑浸没在蒸馏水中。
以防电极干燥、老化。
3.测量时,量程开关应由大到小调节。
数据记录和处理
1.将实验数据统一为国际单位制。
2.根据(98.1)式计算各个浓度醋酸的摩尔电导率Λm及Λ
。
3.以对Λ
作图,并求出所得直线的斜率,然后根据(98.7)式求出Kc的值。
4.计算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
Kc(HAc,25oC)=1.75´10-2,Kc(HAc,30oC)=1.80´10-2。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测电导电极常数?
如何测定?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实验99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实验概述
本实验是测定反应
的热力学函数,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可逆电池:
根据电化学原理,在恒温恒压的可逆操作条件下,电池所做的电功是最大有用功。
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E(略去锌汞齐和铅汞齐的生成热)根据不同温度下电动势数据,即可得到电池反应的ΔrGm。
(99.1)
式中z为反应式中电子的计量系数,F为法拉第常数,U为电池的电动势。
因为
(99.2)
故
(99.3)
(99.4)
(99.5)
式中:
Ka为反应的平衡常数,Qa为活度商。
按照化学反应设计成一个电池,测量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电池的电动势,以电动势对温度作成曲线。
从曲线的斜率可以求得任一温度T的dE/dT值。
利用上述公式(99.1)、(99.3)、(99.4)、(99.5)即可求得该反应的势力学函数DrGm、DrHm、DrSm及平衡常数Ka。
根据热力学原理,只有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99.1)式才成立,这就不仅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而且电池也必须在可逆条件下工作,即充电和放电过程都必须在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只允许有无限小的电流通过。
因此,不能直接用伏特计来量度电池的电动势,因为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由于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电流流出,电池中溶液浓度不断改变,电动势也会有变化。
另一方面,电池本身也有内阻,所以用伏特计量出的只是外电路的电位降,而不是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因此,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应该在电路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根据欧姆定律:
(99.5)
式中:
Ri是内阻,R0是外阻外电路电位降。
对于外电路:
Uo=R0I(99.6)
因为(99.5)、(99.6)式中I相等,所以
(99.7)
当Ro>>Ri时,U≈U0(99.8)
直流电位差计就是根据波根多夫对消法实验原理设计的,其简单工作原理如图99.1,AB为均匀的电阻线,工作电池Ew相通,被测电池的负极与工作电池的负极并联,正极则经过检流计(G)接到滑动接置来决定。
移动滑动点的位置便会找到某一点如C点,当电钥K闭合时,检流计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此时电池的电动势恰好和AC线段所代表的电位差在数值上相等而方向相反。
图99.1对消去测定电动势原理示意图
为了求得AC线段的电位差,可以将D向上与标准电池EN接通。
由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是已知的,而且能保持恒定,因此同样方法可以找出另一点H,使检流计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则AH段的电位差就等于EN。
因为电位差与电阻线的长度成正比,故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为:
(99.9)
在一定温度下标准电池电势一定,293.15K时,为1.01855伏,所以
(99.10)
AH段上的电位差等于EN,故Ex等于AC段的电位差。
实验目的
1.掌握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电位差计、检流计和标准电池的使用方法;
2.测定不同温度下待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并由此计算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ΔrGm、ΔrHm、ΔrSm及Ka;
3.掌握用图解微分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器材
1.仪器:
UJ25电位差计,检流计,工作电池,待测电池,超级恒温槽。
2.试剂:
Pt,Zn,Pb,Hg(l),PbSO4(s),ZnSO4溶液。
实验方法
1.装制电池
这一电池的构造如图99.2所示。
由H形管构成。
管底焊接两根铂丝,作为电极的导线。
管的两边分别装入锌汞齐和铅汞齐。
在铅汞齐上部是悬浮固体PbSO4。
整个电池管中充满ZnSO4溶液。
在H形管的横臂上塞有洁净的玻璃毛,以防止悬浮的PbSO4固体污染锌半电池管。
在管口塞上橡皮塞并用蜡密封,以便浸入恒温不槽中不致发生渗漏。
将塞子钻个孔,接根玻璃管,使在热膨胀时有伸缩余地。
图99.2Zn-Pb电池示意图
汞齐的制备方法:
按质量来取金属和汞(在粗天平进行称重),在通风橱里将汞热一下,向其中加入金属,冷却后,先用蒸馏水洗汞齐,再用ZnSO4溶液洗三、四次,用角匙将汞齐移入电池管中,要使铂丝的全部浸没。
配制0.02mol×L-1ZnSO4溶液,加入锌汞齐上。
而铅汞齐上则加入带有悬浮PbSO4溶液。
此液是,取100mL0.02molZnSO4溶液,加入约2gPbSO4研磨,摇动后,将此悬浮液加入铅汞齐上。
加时要小心,不要让PbSO4跑入锌极上。
2.测定不同温度下电池的电动势
(1)根据实验实验原理连接好实验仪器装置。
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请参阅《实验化学导论》6.7.2.1.
(2)校正标准电池的电动势:
20℃时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为1.01855V,当实验时环境温度不是20℃时,应根据下列近似公式校正:
(99.11)
式中t为环境温度。
(3)标定工作电流:
具体方法参阅附录中电位差计一节。
(4)将上述电池置于恒温水槽内,达到热平衡后(一般水温达到所设温度后需10~15min)测量其电动势,并记录温度。
再升温,测电动势。
温度范围在15°~50°之间,每隔4~5℃左右测一次,至少测五种温度下的电动势。
注意事项
1.检查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待测电池极性是否接错。
各接点接触是否可靠。
2.恒温水温度是否稳定,波动小于±0.1℃。
恒温水达到指定温度后,需再等10~15分钟,电池才能达到热平衡。
3.切忌按键时间大于1秒或频繁按键。
4.每次测定后,应重新检查是否保持标准化。
5.要防止电池振动,如电池摇动后,要稳定30分钟后再测量。
数据记录和处理
1.将测得的电动势E对T作图,并由图上的曲线求取20℃,25℃,30℃,35℃,40℃五个温度下的E和
值。
值是通过作曲线的切线(可用镜像法),由切线的斜率求得。
2.利用方程式(99.1)、(99.2)、(99.3)、(99.4)计算25℃,30℃,35℃时该电池反应的
的数值。
3.根据所得ΔrGm,计算该反应的平衡数数Ka值,利用平衡移动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思考题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适用于测定哪一类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2.为什么不用伏特计直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要标定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
4.标准电池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