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05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docx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库套卷附答案

题库套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老子)主张“道法自然”。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模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美国的杜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干扰说)

7.《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

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0.“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1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杜威)

12.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1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1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较高)

16.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1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18.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

19.个体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长善救失)。

20.(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教育管理部门为核心,向外辐射,与其他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

2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23.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通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

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这里所描述的是(功能固着B)现象。

24.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

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25.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消退)。

26.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家庭教育)。

27.大宝是名大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他倾向于从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到抽象问题,再从抽象问题回到现实问题中去。

大宝在学习方面的认知风格属于(整体性策略)。

28.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2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30.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积极型B.娱乐型C.消极型D.破坏型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E道德行为

4.桑代克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其中包括学习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5.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加强(A自主性学习C.合作性学习D.探究性学习)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7.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包括(A促进发展功能B满足需求的功能C诊断功能D.矫正功能)

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E内发论)

9.以下技能属于动作技能的有(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

10.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D不平衡性E互补性)规律。

11.人格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12.准备状态的三个维度是(A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C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E非智力方面的准备)

13.根据现代信息加工论,记忆的阶段分为(A编码B储存D提取)

14.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C.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D.在社会道德上,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E评价功能)

1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宪法B.教育法)制定本法。

17.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是(A新知识的获得C知识的转化E知识评价)

18.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活C课外活动D劳动E政治课教学)

19.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

20.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E.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三、判断简析题

1.制度化教育就是对非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此观点错误。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总体文化的进步。

据此可以看出,制度化教育指出了非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非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2.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此观点错误。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2)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知识;(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审美的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从劳动技术教育的定义和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只是劳动技术

教育的途径之一。

3。

社会中心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此观点错误。

社会中心课程论即改造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该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主张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课程应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据此可以看出社会中心课程论并不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4。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此观点正确。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育者一方面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5。

行政处罚就是由行政机关对违法个人和组织实施处罚,它与行政制裁是一回事。

此观点错误。

行政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业事业组织对违反有关行政法规的行为和责任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

行政制裁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I)行政处分:

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给予犯有轻微违法违纪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的所属人员的一种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2)行政处罚:

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授权组织对违反特定的行政管理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个人和组织的惩罚措施,包括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

据此可以看出,行政处罚与行政制裁并不是一回事,行政处罚只是行政制裁的一种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

1997车5月,某市某镇一所中学在上第二节课时,初二(3)班任课教师李某因故来到教室上课.也未向学校领导请示派人代课,而是自己安排本班班长王某看管学生们自习,并示意说:

“哪个学生捣乱,用棍子敲!

”上课约10分钟,该班学生范某斜坐在座位上削铅笔,王某误以为他在吃东西,遂从讲台上将教师常用的教棍扔下打范某。

范某出于本能,用手一挡,棍头正巧刺往后排坐着的8岁女同学陈某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

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其左眼珠已萎缩,需摘除并安装假眼,属重伤乙级,要花医药费数万元。

而陈某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借钱带着陈某四处求医,累计费用达3.5万多元。

于1998年3月起诉到县人民法院设在该镇的法庭上,请求依法赔偿。

法庭受理此案后,依法进行了认真的审理。

法庭认为,陈某在校期间受到伤害,请求赔偿,有理有据,应予支持。

该中学在上课期间由于教师擅离职守,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王某按照老师的安排,用教棍打人造成意外伤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范某在王某用教棍打自己时,用手护头,出于本能,其正当防卫未超过必要的限度,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院依法判决学校赔偿陈某各项费用44000元,王某赔偿陈某各项用1100O元:

在上述案例丰.法庭的判决正确吗?

为什么?

该事件应由哪一方负责赔偿?

该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因为学校的职责和任务是由一个个管理人员和教师去履行和实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在从事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对于职务行为给别人造成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应该由行为人所在的教育机构来承担。

学校应当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做好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积极行动尽可能减少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

当然,在学校赔偿之后,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有过失的行为人行使追偿权或求偿权,要求教师李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五、阅读分析题

2011年10月,西安市某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

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

然而,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

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问题:

根据材料,请谈谈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

(1)“优等生”就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获得很好的发展的学生,或者说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

“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2)“优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第一,对他们实行跳级制,使他们早日成才;第二,加大学习量,提高教育要求,以使他们发展得更好;第三,对优等生更应严格要求,切忌只抓学习不抓思想;第四,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等生,既要表扬也要批评他们的短处。

(3)“差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第一,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同学一样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第二,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人点;第三,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和爱。

如果能按以上的教育方法,相信优等生会发展得更好,差等生会迎头赶上,从德智体向优等生靠拢。

题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方面的、学生方面的和环境方面的:

(1)教师方面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品质往往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学生受教师评价的影响很大。

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间生、厌恶“差生”,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第二,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

只有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平等、融洽。

第三,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

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教师的人格因素:

老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的欢迎。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都必然影响师生关系。

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包括:

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主要探讨的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和交往频率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2.试论述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从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含义上,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包含德育过程,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题库套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精加工策略).

2.(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3.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前摄抑制)。

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走路)。

5.“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道德情感)的作用。

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逆向正迁移):

7.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0.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

11.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1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13.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

14.我国古代社会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15.学校因管理不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学校负责入主要承担(刑事责任)。

16.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的法律关系。

17.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班、课、时);

18.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

能做到这种程度?

(具体运算阶段)

2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条件刺激)

21.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管理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2.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23.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24.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赫尔巴特)。

25.教师没收学生的书本后不予归还,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26.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

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7.下列有关动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8.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场依存型占优势)。

2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消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负强化)。

30.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2.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

3.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A.先快后慢C.先多后少)。

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A是一种接受学习B具有间接性C按预定教学计划系统连续进行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E是受教育的过程

5,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有(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6.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人生理想)的教育。

7.下列属于技能的特点的有(A.是经过学习得来的C.技能是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

8.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A下为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

9.“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A正迁移C顺向迁移)。

10.常用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方法有(A指导教学模式B程序化培养模式C完形培养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E合作学习模式)

11.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E从做中学)。

12.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让学生明白(A努力是成功的条件E努力是有效的)。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A知识观B学习观C学生观)的描述上。

14.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A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15.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过程)。

16.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A宪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7.常用的记忆术有(A位置记忆法C谐音联想法E语义联想B缩简和歌诀法D关键词法)。

18.王刚英语考试得了9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D)。

A.可控的D.内部的

1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有(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E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0.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A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B突破学科中心C改善学习方式D.评价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E.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

三、判断简析题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此观点错误。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奥苏伯尔所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实质上就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

此观点错误。

奥苏伯尔所倡导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需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学生要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

第二,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

3.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此观点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一般来说,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耶基斯与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4.确定性规范是针对已经事实存在的行为而制定,以对这种行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的规范。

此观点错误。

调控性规范是针对已经事实存在的行为而制定,以对这种行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的规范。

而确定性规范是全面、具体而详尽地规定了行为模式内容的规范。

当法律规范为个别调整留有自由裁量余地,主体可以在法定限度内灵活把握,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处置的具体措施时,便属于非确定性规范。

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是有区别的。

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