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000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新高考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

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

朝廷这种做法

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

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学者指出,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就政体形式而言,中国经历了军事封建君主制(依靠军功地主力量建立起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君主制(儒法合流,儒学独尊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两个大的阶段,这一转变在汉朝完成。

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B.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

C.中外朝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流思想的重构

4.清初,有学者主张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还有学者提出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

这些主张

A.遭到政府的严厉禁止和抵制

B.为“工商皆本”思想奠定基础

C.推动了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

D.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

5.图1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人均GDP图。

下列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重农抑商的政策

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的快速增长

6.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此类型企业的创办

A.推动了清政府海防近代化进程B.为解决军工企业面临的困境

C.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D.为新阶级的产生提供经济基础

7.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一些政治派别就种族革命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与列强干涉、是否为政治革命的必要手段展开讨论。

这些讨论

A.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

C.为清末“新政”制造了舆论氛围D.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

8.1935年底,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变化根源于

A.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9.表1为我国经济各领域基本建设投资结构表(单位:

%)。

下列对表1的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前进B.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C.我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确立

10.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和港商合作开发房地产,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骆锦星还专门找了“祖师爷”列宁,引用列宁的观点;市委书记张勋甫也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说“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这表明改革开放初期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B.土地所有制发生转变

C.改革步伐迈得过大过快D.渴望改革的迫切心理

11.在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但是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数量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宗贸易。

这一变化主要根源于

A.商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

C.价格革命D.消费水平的提高

12.但丁认为,“贵族之为贵族在于个人或祖先的美德”,“血统不过是件外衣,时间不断剪掉它的一些东西,除非我们自己每天增加一些新的和它相称的东西上去。

”该观点

A.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

B.明确划分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

C.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

D.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3.表2为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情况。

在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企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C.劳动生产率稳步中前进D.投资规模远超其他行业

14.图2中的漫画是戴维·洛创作的《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

》(伦敦《标准晚报》1938年),它讽刺的是

A.自由主义B.贸易保护主义

C.绥靖政策D.美苏“冷战”

15.近代以来,某一流派绘画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大多数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这一流派

A.反思理性王国弊病B.注重肯定理想人格

C.意识形态特征突D.带有反传统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

南宋的纸币,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

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的交子和会子是兑换券的性质。

北宋,在四川,政府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以随时兑换,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

元朝灭掉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

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人民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纯纸币制度。

中统钞发行后,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

——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

(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

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

(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中国棉花的种植,很早就已经出现在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

宋代之后,“关、陕、闽、广首得其利”,之后逐渐传入江南。

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

元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书籍,劝民植棉。

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明代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摘编自晓婷的《棉花的历史》

材料二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

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

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

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

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

——摘编白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棉花种植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植棉和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并简析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几乎同时建立。

在人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间外交组织以民间团体的形式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士以及各国半官方人士访华,并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成为新中国对外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主要力量。

正是由于民间外交的开展,在很多国家中结交了许多在社会声望、学术地位上很有影响的朋友,新中国的外事活动范围才不断地扩展,新中国的影响不断地扩大。

应该说,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人民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中中日之间的“以民促官”,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在推动中日、中关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摘编自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

(1)结合史实,分析图3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人民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8分)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月考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到“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原有的社会阶层不断瓦解,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趋势,故B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B

【解析】据材料“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白金币,白金币有三种,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说明政府利用白金币在经济上对富商豪民进行限制,有利于削弱其经济实力,故选B项;汉武帝发行白金币的意图在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稳定金融秩序,排除A项;材料表述了铸白金币的目的,没有涉及到垄断铸币权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阐述白金币发行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能判断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排除D项。

3.D

【解析】“军事封建君主制”重视军事力量,而“宗法君主制”重视用礼来维护等级关系,故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答案选D项;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4.D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观念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潮流,故选D项;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相符。

5.D

【解析】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爆增至四个亿,但人口爆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没有较大的提升,导致人均GDP下降,故选D项;A项表示的是鸦片战争后,故排除;B、C两项与材料无关。

6.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类企业是“官督商办”,故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资金”和“原料”问题,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7.A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将种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所以这一争论,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选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产生,故排除B项;材料与C项无关;这一时期维新变法已经失败,康梁已变成保皇派,故D项错误。

8.D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底”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时代背景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D项;这一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表述有误;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B项表述有误;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马列主义,C项表述有误。

9.A

【解析】图表中反映出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各领域基本建设投资中重工业部门先升后降,轻工业不断下降,农业稳中有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故选A项;B、C两项表述不正确;D项材料无法体现。

10.D

【解析】从材料中的“去马列主义中找理论支持”,反映了渴望改革的迫切心理,故选D项;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11.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其根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A项是对材料的概括;C、D两项与材料无关。

12.C

【解析】“我们自己每天增加一些新的和它相称的东西上去”材料反映出该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人文主义学者,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项;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1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日益集中,垄断组织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其余三项表述不正确。

14.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点1938年,图片中坐着的人借别人的火柴点燃自己凳子下的炸药,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绥靖政策”,故选C项;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15.D

【解析】根据材料“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可知,该绘画属于现代主义,故选D项;A项是浪漫主义;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6.(14分)

【参考答案】

(1)宋代币制具有地方性,元代发行中统钞,币制全国统一;宋以前价值尺度是铜钱,元代发行中统钞后价值尺度是白银;北宋纸币和金银兑换自由,元代纸币不可以兑换。

(8分)

(2)统一纸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明清白银货币的发展奠定基础。

(6分)

【解析】

(1)注意材料中“严重的地方性、“价值尺度是铜钱”、“可以随时兑换”、“全国通行”、“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不兑换纸币”。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要仔细读材料,运用材料中信息作答。

(2)根据材料中“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7.(12分)

【参考答案】

北宋时期,面对儒学自身的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宋程颐提出了“实学”的概念。

(3分)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实学家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但影响有限。

(4分)

晚清以来,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新的经济成分的出现以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实学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展开,将中学和西学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主张。

这一时期的实学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分)

总之,“实学”的内涵和特点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分)

【解析】考点:

中国“实学”思想的演变。

论述题注意运用三段论:

观点、论证、总结。

分析时注重从背景和影响的角度分析。

18.(15分)

【参考答案】

(1)特点:

起源早;从边疆向中原地区的扩展;元朝以后,政府大力提倡;重视技术总结。

(3分)

影响:

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使棉花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布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和纺织工艺的革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控。

(6分)

(2)变化:

从禁止到允许;从进口棉纺织品(成品)到进口原棉(棉花)。

(2分)

影响: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4分)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作答,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变化类的题最好用“由……到……”或“……化”的格式作答,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9.(14分)

【参考答案】

(1)成因:

建国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50、6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5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

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形式多样。

(4分)

影响:

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提升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为70年代外交领域的新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分,回答两点即可)

【解析】

(1)当材料是图表类型的材料,分析原因时注意时空定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按照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特点类的设问时注意对材料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