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989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docx

关于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关于安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9日在安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安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在化解危机中把握机遇,在应对挑战中奋力突破,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指标执行好于预期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6.5亿元(以下均为预计数),完成年计划的104.6%,增长15%,增速比预期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是“十一五”规划目标240亿元的1.36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5:

29.8:

44.7调整为20.6:

39:

40.4,在经济总量大幅攀升的基础上,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产上升了9.2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增长32%,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90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450亿元的2.4倍。

实现财政总收入3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增长16.7%,是“十一五”规划目标18亿元的1.9倍,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完成年预算113.3%,增长35.8%。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占年计划97%,增长18.5%,是“十一五”规划目标80亿元的1.35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占年计划100.3%,增长13%,是“十一五”规划目标8500元的1.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占年计划101.3%,增长14.5%,是“十一五”规划目标2500元的1.5倍。

城镇登记失业率3.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1.104吨标煤/万元,均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全国普遍较快上涨的情况下仍然控制在3.2%。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并实现了翻番。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抢抓中省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大投资力度,狠抓项目建设。

中省跨区域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66.7%;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亿元,增长20.2%。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2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4.6亿元,占年计划100.8%,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额占比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14亿元,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段建成通车,包茂高速安康至陕川界将于2011年元月底建成通车,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初步设计获省批复,瀛湖快速干道路基基本贯通,建成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450公里,通村水泥路突破1万公里。

西康铁路复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安康富强机场选址方案获得国家民航局审批。

  电网建设完成投资5.3亿元,110千伏五里、白柳输变电和流水、旬阳、白河变增容、蜀河水电厂送出工程建成投运。

  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增长15%,其中中心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增长62%,南环干道A标段、巴山西路、东西大街改造、亲水广场建成投用,滨江三期、文昌南路、天然气管网工程顺利推进,南环干道B标段、香溪洞道路改造、汉中至安康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开工建设,江北新区空间大幅拓展,江南城区功能明显提升。

九县城和集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面貌进一步改观。

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验收,汉阴、石泉、宁陕、平利、岚皋、白河六县先后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富有成效,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汉江两岸和大瀛湖造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造林面积55.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江南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中心城市江北、白河、旬阳、平利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和中心城市垃圾处理场、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其它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三)农业生产再夺丰收,规模特色效益农业活力显现

  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创新一村一品、龙头牵引、强村大户、集约经营的组织形式,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和规模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

粮油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92.8万吨,占年计划116%,增长4.9%;油料产量11.8万吨,占年计划118%,增长9.3%。

  特色产业建设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出栏250万头,肉类总产量21.2万吨;网箱养鱼2万口,水产品产量13662吨,分别增长1.2倍和15.5%;蔬菜种植面积9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万亩),总产量61.6万吨;魔芋种植面积12.6万亩,鲜芋产量19万吨;茶园面积40万亩,产茶8300吨;桑园面积75万亩,产茧2.03万吨;烤烟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2.19万吨。

  退耕还林口粮田、农村能源、安全饮水、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农民安居工程、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劳务经济收入6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工业经济快速攀升,工业化进程加快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工业经济呈现速度、质量、效益均衡增长的强劲势头。

预计全部工业实现产值225亿元,占年计划109.8%,增长32.7%; 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占年计划107.5%,增长22%。

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0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占年计划112.5%,增长40%;实现增加值68亿元,占年计划106.3%,增长25%。

全市工业化率达到24%,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大唐汉江蜀河水电站、高新区福润和汉滨大红门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旬阳宝通专用车改装、汉阴功力建材、平利兴隆PVC扣板、紫阳前卫锆刚玉制品、旬阳今日铜矿采选、汉滨国群非金属矿产、宁陕金沙矿业、岚皋明珠花炮、石泉天成丝业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白河逸酒5000吨木瓜酒、汉阴金福海2万吨菜油、平利昊华万吨超细硫酸钡等42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抓紧实施。

镇坪南江河梯级开发、白河力神汽车配件加工、汉阴秦凤电动车、岚皋立新碳化硅、汉滨阳晨原种猪场和20万吨饲料加工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月河川道“一体两翼”产业带、安康高新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良好,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五)生态旅游高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渐成规模

  以岚皋大南宫山、石泉汉江明珠、宁陕秦岭景区旅游综合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

燕翔洞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子午银滩、千层河景区建成开园,实施了天书峡、上坝河、蒿沟、县河等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成功举办第十届汉江龙舟节、世界旅游日陕西南宫山主会场庆典等一系列节庆推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分别增长一倍。

  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效应、居民消费回升和旅游节庆活动共同带动下,市场消费持续见旺。

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满意建材、旬阳草坪物流、西城物流、安康庞大汽车城等一批物流、商贸市场项目建成投运,市粮食直属库、开亮市场建设进度加快;以财信担保公司、汉滨和旬阳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加快生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4.5%。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民生八大工程完成投资36亿元。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全面实施,实施了9所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试点工程、26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8所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旬阳和镇坪职业中学建设工程、市阳光学校和汉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总投资1.98亿元的宁陕、紫阳、平利、镇坪、旬阳5所县级医院、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开工建设。

科技、文化、体育和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85所乡镇文化站、10个县乡敬老院和15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廉租住房建设争取中省补助1.79亿元,新开工廉租房21.24万平方米、4248套,竣工16.22万平方米、3272套。

30823户倒房恢复重建加快实施,55238户危房维修加固完工。

完成移民搬迁22377人。

城镇新增就业14695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41746人,城镇职工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到8.9万人、17.71万人、9.35万人和7.32万人,新型农合参合率94.7%,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32.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有序推进。

石泉杨柳市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试点全面启动。

市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市县(区)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市投资、国资经营、金州矿业等公司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新增贷款3亿元,有力支持了瀛湖干道、高新区新型社区、汉滨区第二人民医院和一批中小企业建设。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各类招商项目146个,合同投资额332.5亿元,开工项目122个,实际到位资金82.79亿元,16户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安康,陕煤化工、山东博泰等集团投资中心城市建设,武汉凯迪生物质能开发、白河圣宝汽车制造、汉滨众辰钟表机芯、汉阴秦凤电动自行车和永丰特种纺纱等一批招商项目进展顺利。

  2010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夺取发展新胜利的一年,圆满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纵观历史,“十一五”时期是安康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也是发展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更是安康人民奋起改变落后面貌、快速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由滞后发展向突破发展加速迈进的五年。

  展望“十二五”,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我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梯度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市全面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安康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陕南循环生态的突破发展,将为安康赢得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四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发展思路更为明晰,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谋发展、增收入、促和谐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这些机遇都将为2011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起步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安康经济欠发达的市情和在全省落后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依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低、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和城乡居民收入低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较大,促进社会和谐任务繁重。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的关键之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循环生态的突破发展和富民强市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380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分别增长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4.5%和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投资优化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大生产要素保障、项目协调推进和监管稽查力度,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20%以上。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水利和城镇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强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流域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广播电视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计划安排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生态环保、民生工程四大类重点建设项目120个,年度计划投资204亿元,其中:

续建项目63个,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新建项目57个,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

  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加强项目对接,扩大项目融资。

密切跟踪国家投资方向,结合全市生产力布局,抓紧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获得中省审核和资金支持,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滚动机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充足的后备项目支撑。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公路成网、铁路扩能、民航通达、航运提等四大交通基础工程。

  铁路建设投资42亿元。

做好西康、阳安铁路复线、西成客运专线宁陕段建设环境保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积极开展安康-张家界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将恒口综合货场和安康铁路客运枢纽纳入阳安铁路二线工程。

  公路建设投资102亿元。

建成十天高速安康东段和瀛湖干道,开工建设安平高速、平镇公路镇坪过境段。

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改造、水毁修复、灾害治理及养护工程,加快安岚二级公路和紫渔三级公路改造及紫阳汉江大桥建设,建成县乡油路150公里、农村安保200公里。

  争取开工建设安康富强机场。

实施安康至白河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建设“气化陕西”安康段工程。

加强水利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西坝防洪工程,开工建设东坝片区防洪和汉阴洞河水库工程。

加快电网建设,建成110千伏棕溪、双桥、蒿坪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长安坝110千伏、西康铁路复线供电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旬阳、平利、石泉3座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抓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陕西安康至重庆500千伏电力输送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加快“数字安康”建设,多层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调结构、转方式、扩总量、提效益,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0户,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以上,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建成陕煤化工60万吨富硒矿泉水一期工程、秦东4万吨魔芋速冻食品、石泉3000万只肉鸡加工、安康北医大迁建、白河力神汽车零配件加工、汉阴电动自行车、旬阳万吨纳米氧化锌、平利睿恒8万吨工业硅、岚皋2万吨碳化硅、汉滨众辰钟表机芯等重点项目;加快500万吨硫酸/10万吨金属镍一期工程、旬阳、白河水电站和南江河水电梯级开发、旬阳120万吨磁铁矿采选、石泉激素类原料药、石泉300吨捻丝和500万件服装、白河圣宝1万辆汽车组装、平利20万套农机具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平利和宁陕生物质发电、石泉重型锻造厂、宁陕日处理1000吨钼矿、白河年产300吨皂素生产线等项目;力争开工石煤型钒矿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华电安康火电厂一期工程、汉阴年产2万吨防锈颜料、旬阳年产10万吨四高碳化硅循环经济项目、平利风力发电、石泉年产12万吨石墨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打造高新区产业高地。

以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快安康高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续建、新建项目14个,年度投资12亿元,建成生物饲料生产线,开工建设高新区数字化创业中心、油桐生物产业园区等10个重点项目;加快富硒有机食品开发、3万吨果汁饮料、150万只LED节能灯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优化布局、错位发展、产业集聚、市县联动的总体思路,加快县域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资源整合和基础配套建设,积极谋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设施农业、畜牧产业、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加快建设生态优质高效的粮油、畜牧、渔业、蚕桑、茶叶、魔芋、烤烟、中药材主导产业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粮食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

新增设施蔬菜2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6万亩。

加快建设月河川道和镇坪生猪生产基地,力争全年出栏商品猪300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22万吨。

稳步发展蚕桑,加快发展茶叶、魔芋,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和干鲜果品;稳定优质烤烟种植面积;建设绞股蓝、葛根、黄姜、厚朴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大力开发丰富优质的水域资源,推广绿色养殖和综合生态渔业技术,发展大水面人工养殖、网箱养殖及秦巴大鲵等特色冷水鱼养殖,推进水产品冷藏、运输、包装和深加工,打造“安康水鲜”品牌,水产品产量力争达到1.8万吨。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月河和仁何2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安子沟、手掌河、西沟河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小型水利、节水灌溉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基本农田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

  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建设农村美好家园。

  (五)以城镇化为先导,统筹城乡发展

  中心城市按照“打造核心、开发江北、提升江南、西进东延”的思路,启动实施安康博物馆、东坝防洪、城东大桥、亲水小区、新城和西坝片区市政综合改造、南环东路、高井路二期、江南东片区开发工程;加快江南老城区路网提升改造、四校北迁、汉城商业街、滨江三期工程进度;巩固提高“双创”成果,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和承载能力。

  突出汉阴、石泉、恒口作为月河川道城镇带建设重要节点的作用,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城镇带建设。

启动恒口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和建设,加快建设15平方公里、15万人口的陕南宜居小城市。

推进旬阳城关、白柳、吕河三镇一体化步伐,建设陕南明星县城。

加快平利县城和长安镇一体化建设,打造陕南最美丽乡村。

加强岚皋、紫阳、宁陕、镇坪、白河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县城规模。

加快实施45个重点镇和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市场推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健全完善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体系,全年实现农民进城定居8万人。

  (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着力打造“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推进南宫山南大门综合服务区、金顶宗教区真身大殿建设;以瀛湖干道的竣工通车促进瀛湖基础设施条件的根本改善;启动连接县河、吉河旅游环线建设,打造大香溪洞景区;加快宁陕秦岭景区、平利天书峡景区综合开发;加快石泉汉江明珠、紫阳茶山民歌等特色旅游开发,推进30个重点旅游村和600户特色经营示范户建设,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56亿元。

  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市粮食直属库、旬阳草坪物流、石泉冷链物流、满意建材市场、开亮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河秦楚市场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经贸会展、宾馆餐饮、文化娱乐、银行保险、信用担保、中介咨询、现代信息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家政、社区、养老等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以及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全面落实各项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消费热点,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需要,拉动居民消费需求。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

  以县为单位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继续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建设一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启动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工程。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儿童医院和10所县级医院建设进度,力争建成汉滨恒口、旬阳蜀河等一批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江北、西关、张岭等8个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成35个空白乡镇邮政所。

实施好文庙恢复、广电覆盖等项目。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28万平方米,完成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1.2万户灾民建房,启动建设公租房6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180万平方米,改善5.7万户城乡中低收入和受灾群众住房条件。

  实施100个特困村和45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程,实现8万人脱贫。

加快40个整村移民和7个重灾村迁建工程建设,完成山地危居移民搬迁8万人。

解决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全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社会低保、五保安置等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推进改革攻坚和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围绕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三统一”,突出抓好宁陕、平利两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整合做强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能力,激活民间投资,力争新增加2-4家小额贷款公司,在10县区建立财信担保分支机构。

积极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加快建立资源整合、项目统筹、资金捆绑政策机制。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切实做好环境保障,建立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领导包抓、目标考核等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

  各位代表,安康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的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各位代表、委员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抢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