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540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docx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施工控制网及施工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

总工:

2011年月日

主要设计人:

2011年月日

审批人: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九、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为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综合运用测量知识、测量仪器、测量规范的能力,在本学期安排本实习,主要内容有:

测区踏勘、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等实习任务。

1、测区概况

本工程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崇州市羊马镇永和大道6号占地面积854.3余亩,建筑面积261490平方米,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测区的北门外便是永和大道。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水院新校区1:

1000地形图;

2、水院新校区控制点成果表;

3、水院新校区控制点点之记。

4、水院新校区规划图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

500地形图为0.5m,1:

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由于学院灾后重建不久,对于新校区出于保护以及满足教学要求,在造标埋石时应注意:

选点应该尽量在稳定坚实的混凝土路面上,做到不影响行人车辆以及校园美观。

同时兼顾点位的长期保存性,以满足老师的教学任务上埋设砼桩后还应以红油漆在路面上明确标注,

并做好之点记,方便寻找,同时注意校园环境、不影响美观。

2.四等点编号前冠以Ⅳ,如Ⅳ01、Ⅳ02……。

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Ⅰ,如Ⅰ001、Ⅰ002……。

3.埋石点的密度,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30个点,。

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1幅图(按1:

500分幅)不少于一点;1:

2000区域一幅上不少于5点。

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

4.选点要求:

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基础控制测量

根据测区内原有的控制点情况,本次测图的控制网布设,首级网采用GPS控制网,再在GPS网的基础上,进行图根导线的布设。

高程控制测量尽量利用平面控制网的点位,高程控制网采用联测5个GPS点高程和光电测距三角测量的方法联合实施。

首级网点位的高程中误差达到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图根点的点位精度达到图根水准精度的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

⑴GPS测量

①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②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③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四等

2

≤10

≤10

1/45000

一级

1

≤10

≤10

1/20000

注:

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GP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10

≤10

≤10

GPS各等级观测作业的基本要求

有效观测卫星数

数据采样间隔

卫星高度角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间长度

≥4

10~60″

≥15

≥1.6

≥45min

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④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

点名、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录应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⑤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其中相关要求。

⑵光电测距导线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3.6km

300m

≤±15mm

≤±5″

1/14000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DJ2

一测回内2c较差

测距

中误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测距

测回数

测角测回数

DJ2

方位角

闭合差

一级

8

13

≤±15mm

9″

2

2

 

注:

表中n测站数。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

①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一级点以五等水准精度连测。

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二者交替进行。

②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③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附(闭)合水准路线长(Km)

路线闭合差

(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5mm

≤±10mm

≤15

注:

L为附(闭)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视距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红黑面

读数差

红黑面所测

高差之差

视线高度

≤80m

≤5m

≤10m

3.0mm

5.0mm

三丝能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双面标尺,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④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其边长不大于1Km,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2.4的规定,每站应读取气压、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DJ2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均不应大于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40√D(mm)。

(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Km)。

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附合路线长度不大于15Km

仪器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其中相关的要求。

七、图根控制测量

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但要保证测图需要的控制密度。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比例尺

导线

长度

平均边长

测距

测回数

测角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DJ2

DJ6

1:

500

900m

80m

1

1

1

1/4000

1:

2000

3000m

250m

1

1

1

1/4000

注:

表中n测站数。

导线长度短于表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15m。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图根导线一般应为附合导线,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当遇到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②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闭)合路线全长

附(闭)合路线高程闭合差

仪器至标尺距离

观测方法

五等

12Km

30√Lmm

100m

中丝单程双面读数至mm

图根

8Km

40√Lmm

100m

中丝单程读数至mm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的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

边长

边数

中丝法垂直测回数

各测回垂直角及同一方向指标差较差

往返测高差之差(m)

路线全长线闭合差(m)

DJ2

DJ6

DJ2

DJ6

五等

300m

18

2

4

15″

25″

0.2S

24√n

500m

12

2

4

15″

25″

0.2S

30√n

图根

12

1

1

15″

25″

0.4S

40√L

注:

S为边长,以Km为单位,不够0.1公里的按0.1公里计算;n为边数,L为路线长度Km。

八、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①为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范、设计书的要求,测区设立项目负责、技术负责、质量负责各一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抓起统一调配、相互协调、科学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

②对参加本测区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施测工作顺利进展。

③严格执行测绘仪器送检制度,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得进入测区。

④认真做好“第一点”、“第一幅”的生产和首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技术问题,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和质量状况,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⑤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校后交设在中(分)队专职检查人员进行过程检查,再向院提交最终检查申请,经院最终检查后,确认成果成图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无误,方可提交甲方验收。

九、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1、建筑施工控制测量成果。

2、水院新校区施工控制网图。

3、实习小结,实习心得,实习日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