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1224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docx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10篇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二

千百年来,人们对夜空中浩瀚的星空总有着近乎本能的好奇。

月亮和星星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清欢,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早已清楚那地球之外的寂静和空无与神话中的天差地别。

但是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仍然对那种遥不可及充满幻想。

天宫这个仿佛自带仙气的名字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在乐于探索之余那独特的浪漫。

而天宫课堂的存在,更是让我们这些地上的凡人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最生动且真实的生活环境。

随着三位宇航员老师的讲解,在轻松的氛围和他们的谈笑间,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祖国的富强。

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还有着日复一日的训练,重重的技术封锁和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斗的结晶。

我相信,在这些努力的最深处有一种无比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热爱。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少年。

可是正因为这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他们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一条即使前路坎坷也绝不后悔的路。

无论前方是否荆棘遍布,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止凡人?

怀抱一份热爱,从一而终,这同样的努力也总有一天会如星辰般耀眼。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要向他们学习。

在这美好、奋发、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里,以热爱、以奋斗、以坚持,追逐梦想。

我们的未来也定将如星辰大海一样灿烂,一样充满希望。

奇妙天宫课堂,点亮梦想天灯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三

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时隔50多天,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太空家园,我看到了他们的睡眠区、锻炼区、太空厨房和工作区,让我们了解了航天员平时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怎样工作的。

让我感觉到太空中的生活很新奇,那肯定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体验吧。

接下来老师们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对心肌细胞的研究,我看到了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光的心肌细胞,还有显微镜下心肌细胞在做着有节律的收缩运动,那是生命的律动,似乎是在奏响一曲欢快的生命之歌。

最后一部分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环节,那就是实验环节。

航天员老师回答了同学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为我们展示了各种生动有趣的小实验。

太空行走、太空转身、太空用水、太空浮力消失、太空水膜张力,水球倒像、双重正反人像、泡腾水球,一个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展示在我们眼前。

在这些小实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太空中水膜张力的一系列实验。

我看到了在水膜中绽放的花朵,在我的眼中,那是科学的绽放,也是梦想的绽放;我看到了水膜在不断注水下逐渐变成水球,在我的眼中,那是航天梦在一代代航天人努力下的逐渐圆满,也是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国人努力下的逐渐圆满。

当水球变成了蓝色,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一串串气泡,我想,那一定是我们埋下的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未来,它们必定会变成绿树繁花,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奇妙的天宫课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视野的大门,点亮了一盏盏梦想的天灯,鼓励我们去探索发现未知的新世界。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太空教师王亚平最后送给我们的寄语尚萦绕在耳边。

我坚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会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会实现的越来越多。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四

浩瀚的宇宙总是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身为学生,即使不能亲自去到那迷人的外太空,但今天的科技让即使离太空很远的我们也能与空间站进行亲密接触,也就有了今天的天宫课堂。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七彩陀螺,它在空中不停的旋转,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空间站那失重的环境中。

随着镜头的缓缓转动,王亚平出现在了全国师生的面前,因太空失重而略微肿胀的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她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两位太空教师:

翟志刚和叶光富。

三人手持相机,为我们全方面地介绍了空间站,第一次如此全面的看到空间站,如此全面的了解到那些白色仪器的用途,我内心的惊喜与喜悦油然而生。

第实验太空转身开始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王亚平老师的乒乓球沉底实验让在地球上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太空中竟会因轻轻的按压而沉入水底,这是空间站的微重力使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清楚地展现。

水球光学实验简直刷新了我对凸透镜的认知。

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下,水滴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的水球,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凸透镜,此时若是站在二倍焦距以外,就可以看到太空老师们倒立缩小的实像。

最后的泡腾片实验是最有趣且最美的实验。

水球被颜料染成蓝色,把淡黄的泡腾片放入,气泡并不在上浮,而是相互挤压,一个个小气泡把水球撑得更大,淡黄的颜色便随着气泡蔓延开来,在蔚蓝的水球中如同烟雾缭绕,就像我们的地球母亲。

天地间那么远的距离,仰头都看不见影的空间站,在这里,圆满完成了面向全国学生的太空授课,几乎没有卡顿,三位老师的声音也十分流畅,这是因为中国科研技术之强大!

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翟志刚老师用最远的距离给孩子们讲了最贴近心灵的课。

他们三人亲切的笑容和耐心的解答无形中为我们提升了学习的乐趣,追求科学真理的决心。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

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

今日与他们隔着天地遥遥相望,明日我们共同为祖国富强献出力量!

感谢这节天宫课堂带给学子们的无限力量!

仰望星空,追飞天之梦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五

人间观之,只见是星,其中自有宫室居处,群仙皆游观焉。

浩瀚星空,是永恒的征途,彼时天星触不可及,今日天宫正建,中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星星。

今日神十三上三名宇航员化身为空中讲师,为我们讲解了奇妙的科学知识:

晶莹的水膜,强大的水面张力,如梦如幻的泡腾片气泡,丰富多彩的太空活动……使我如痴如醉。

但在这圆满背后,必定有着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见到宇航员们胖胖的脸庞,心中也不禁多了几分酸涩。

一次次的对接准备,特制的宇航服,设计精巧的锻炼器材,细微处的扶手,又是多少个人细腻的心思与沥尽的心血?

光鲜时刻背后的积淀与艰辛的训练定是必然,这夜的伟大,只为让花开得更加绚丽。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如水膜中绽放的花,以傲然的姿态脚踏实地却又仰望星空,勇于追寻属于自己的飞天之梦。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六

今天的下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通过观看授课,我被航天员王亚平体现出来的航天巾帼力量所震撼,收获颇多。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逐梦的力量。

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

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奉献的幸福。

巾帼不让须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这样说:

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学习的快乐。

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从天宫课堂中,汲取奋斗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执笔绘就奋斗长卷。

让五星红旗永远成为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七

飞天,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梦想。

古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杨利伟2005年杨利伟造访太空,到2021年属于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第一次迎来了自家主人: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中国航天的脚步不停歇,中国科技的进步永向前。

在神舟十二顺利返回地面的二十多天后,载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又顺利地进入了太空,进入了天宫核心舱。

12月9日,是万千学生期待的日子,也是无数科学爱好者翘首期盼的日子,时隔八年半,王亚平老师又要在太空中进行授课啦!

数着时间,终于等到了下午3点50分,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

他们仍旧是那么的英姿飒爽,仍旧是那么的亲和友爱,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宇航员的距离。

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三位宇航员的脸都胖了。

王亚萍阿姨似乎知道我们的疑惑,她首先就解答了我们是因为太空失重,人的血液往上涌,所以才造成了面部的浮肿。

就在我们还有些担心时,亚萍阿姨说为了保持身体肌肉张力和健康,他们会每天进行运动,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

不止如此,翟志刚叔叔还为我们展示了叶光富叔叔身上的企鹅服。

许多环扣绷紧了身体的肌肉,提高了肌肉的拉力,自然防止肌肉的萎缩。

太空生活真是太有趣了!

太空生活不但有趣,而且神奇!

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观察细胞的变化,是宇航员在空间站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已经有足够发达的科技去支撑这一研究。

空间站中,有专门的设备培养细胞,还有医学样本显微镜观察细胞。

通过对不同细胞的培养和观察,来研究太空中细胞的变化。

叶光富叔叔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的心肌细胞,那小小的细胞即使在失重的太空,仍然在规律的蹦跳,甚至发出一闪一闪的荧光!

这太令人惊讶了!

我们学生的提问仍然是围绕着太空行走和太空水,这两个问题,亚萍阿姨在八年前的授课中有讲过,不过今天的实验在过去实验的基础上更加令人惊叹!

在地球上,如此简单的行走、转身、环臂,在太空因为缺少重力就变得非常艰难。

叶光富叔叔用亲身试验,让我们看到,在太空中,很难直立行走,很难向左向右转。

看到这里,我们一边惊讶于失重的神奇,也一边为航天员们的辛苦付出感到敬佩。

是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让我们了解到地球以外的科学。

水球实验让我们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水膜张力实验中,因为受到微重力影响,物体表面张力变得非常强大,一个水膜,经过不断注水竟然变成了一个大水球。

不但如此随着水球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看到水球对面物体的倒影;向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竟然可以看到对面物体一正一倒两个影子!

这正是物理课中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开启了我们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大门。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水球放入半片泡腾片,这可爱的水球中就充满了快乐的小气泡,那神秘的蓝、那可爱的小气泡、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像极了我们伟大而可爱的地球家园。

我们沉醉于天宫课堂,因为它新颖,因为它神奇;我们自豪于天宫课堂,以为它是我们自己的空间站里进行的课程,它是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证明!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未来的我们也将会为祖国航天的发展涂上一笔绚烂的中国红!

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并将越走与越远!

世界有多大,要用梦想来丈量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八

今天下午,有幸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神奇的太空授课,见证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

3名航天员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完太空授课,学了一点点物理科学的我们初二同学,真是大开眼界,引发了我们不断探究微观世界的愿望。

由于知识有限,很多内容我们只能是浅尝辄止。

广袤的太空和各学科融合的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散发着极大魅力,向我们发出了诚挚的召唤,我们作为青少年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同时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勇于梦想,敢于不断探究更多的未知领域。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一次突破、一步一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生在华夏,身为龙的传人,我由衷的骄傲,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脚步就能丈量多远。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

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太空的现实诗篇。

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也是前赴后继的追梦人,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当好接班人,继往开来,上下求索,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大胆丈量宇宙的边疆。

逐梦星辰大海,少年人整装待发。

星河千舞,共睹天宫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九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着美好的遐想。

如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经升空,在遥远的天际,神舟十三号上的三位宇航员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神奇的宇宙课堂。

空间站的环境与地球大相径庭。

这里没有重力,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行走,无法正常地转身,甚至无法像平常那样进食和饮水。

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堂中,我们以宇航员的视角了解了空间站的构造与各种设备,特殊的企鹅服,饮水分配器,能让宇航员吃上鲜苹果的食品冷藏装置,让人不禁叹于它们的设计之巧妙;看到宇航员们进行科研工作时的场景,也让人敬佩于他们忠于事业的精神。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做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失去浮力而潜于水底的乒乓球,在太空中浮空旋转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球……太空中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神奇,令人感叹不已。

中国的航天事业,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从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天,到如今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这一切的成就与奇迹,都是数代航天人的心血与付出造就的。

时代的接力棒需要我们去传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开创,在如今,我们要努力学习,想着自己的梦想奋斗,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的光明未来。

《太空授课》八年级学生观后感十

2021年5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

从那一天开始,璀璨无垠的星空之上,多了一抹中国红。

我时常轻倚床头,凝望星空,对空间站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憧憬:

他们如何维持氧气与水的循环?

如何移动与就餐?

又如何消遣与工作?

这一切,在今天找到了答案。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宇航员兼职老师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天宫空间站为我们讲述并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的种种基本活动饮水、锻炼、工作等;另外,还有在失重状态下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如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浮力、细胞研究等。

虽然课程仅仅四个小时,我却久久不能忘怀,感慨国家的伟大。

遥想197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迈出了自己的航天史脆弱的第一步。

正当世界对此嗤之以鼻时,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2003年,杨利伟携带全中国人民的翘首以盼,为星河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为月球拍下了一张绝美的素颜照;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弥补了中国在此方面的弱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2020年7月,天问一号将目光放在了火星,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同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中国首次开采了国外的土壤......

汪国真说过: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50年,科学家的忍辱负重;50年,中华儿女的含辛茹苦,换来的不仅是国力的强盛,更是世界的认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50年前,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

旱灾、文革、国外的压力,没有人相信中国会干出一番大事业;50年后,中国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我们可以自豪地对我们的祖先说,我们没有食言,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站在了世界的前方!

中国啊,期盼之处,皆是星辰大海;到达之处,皆是根深蒂结;回眸之处,皆是芳草萋萋。

所以,少年啊少年,不要停下脚步啊,我们的学习仍未结束,我们的旅途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