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59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8.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审美与设计(一).ppt

,设计心理学,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Designpsychology,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

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前言,目录Contents,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第二章感知觉与设计,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设计,第四章审美与设计,第五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审美与设计

(一),一、审美心理的动态历程,目前审美心理历程,主要有四种历程的说法:

创美与赏美的倒逆性、审美心理的环形历程、审美的三阶段说、审美的四阶段说。

(一)创美(创造作品)与赏美(鉴常作品)的倒逆性,日本的厨川白村他强调创美与赏美之间的倒逆性与统一性,并从审美心理学立场来加以阐发。

他说:

“诗人和作家的产出的表现的创作,和读者那边的共鸣的创作鉴赏,那心理状态的经过,是取着正相反的次序的。

”厨川强调创作与鉴赏中的无意识价值,并指明两者之间的倒逆过程。

(二)审美心理的环形历程,第一,强调作品乃是作者创作与读者鉴赏之间的唯一纽带。

第二,图4-14指明一级创造(作品创造)系由动态性的创作心理由四大心理要素所组成,作品乃是文艺家审美心理“物化”的结果。

同时,二级创造(作品鉴赏)系由静态性的“物化心理”第三,一级创造的关键在于审美动作艺术技能与熟巧,只有通过它们形象思维才能“物化”为艺术作品。

第四,二级创造的关键在于情绪共鸣,若无对作品的情绪上的“爱恋”,决非是艺术鉴赏。

(三)审美的三阶段说,美学家滕守尧先生在详尽地了解国外科学美学与心理美学基础上,并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指引下,对人类审美心理过程图,见图4-15,作了生动而有趣的描述。

(四)审美的四阶段说,周冠生认为人的审美历程是一个环形的运动,它包括四大阶段:

1.准备阶段,它由审美需要与审美注意所组成,并由此产生期待情绪;2.初始阶段,它由审美感觉(包括无意识的阀下感觉)和审美知觉(包括无意识的阀下知觉)两部分,并由它们引起审美情绪(感觉情调与知觉对象愉悦);3.高潮阶段,它由审美思维(处于核心地位的形象思维、有意识的逻辑思维及无意识的直觉思维)和灵感状态两部分,并由它们产生强烈的审美激情;4.完成阶段,它包括审美动作(说、唱、诗、舞、演、书、文、曲之技能熟巧)和审美素质(审美倾向、审美能力、审美本领及审美定势)两部分。

作为心理静态的审美素质又对动态的审美心理活动发生反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圆周式的永不休止的审美活动。

审美与设计

(一),二、设计审美的基本概念,设计审美是人在设计审美活动中与客观世界产生的美与创造美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

该定义涉及设计的审美活动、设计审美的关系、设计的审美对象(客体)、设计的审美主体几方面内容。

1、设计审美的定义,设计的审美活动不同于一般所指的审美活动:

设计审美活动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既不是对世界的纯科学的理性认识,也不是对世界的功利需要;而且由沉淀着理性内容的审美感受经过感知、想象,主动接受美的感染,领悟感情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设计审美中展示自身的本质力量。

审美主体,设计的审美主体,A,B,人是审美的主体,即认识、欣赏、评价审美对象的主体,包括个人与群体。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

设计者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受,以审美主体的意志创造了设计的成果,为使用与欣赏提供了审美对象,所以,包括设计者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设计成果的审美主体,也都是以客观世界为审美对象的审美主体。

2、设计审美的主体,3、设计的审美对象,设计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设计的成果,即造物活动的创造成果。

设计活动既要按照美的规律,又要根据人的审美需要改造与创造,以自然、社会、艺术为审美对象,使设计的成果能激起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使设计成果称为人的审美对象,并推动审美对象的发展。

4、设计审美的客体审美对象,审美对象(客体)指被主体认识、欣赏、体验、评价与改造的具有审美物质的客观事物。

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

5、设计审美的主客体关系,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客观世界产生的美与创造美的关系,即人与客观存在的审美关系。

(一)审美关系,设计与自然构成了审美关系。

设计活动不但提供了人类索取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手段,而且设计还吸收了自然之灵气。

(二)设计审美的关系,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形态设计的审美功能有着既要求多样性,又要求统一性的心理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就正是设计师的目的。

我们所说的统一性是建立秩序美、和谐美的基础,但如果只有统一性而缺乏变化,又会引起单调、乏味的感觉。

因此,统一中注入变化,才能强化设计形态中“美”的感觉。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a.统一由于在形态设计中形态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要在其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以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较为困难,因此设计要突出形态要素的主调,也就是对整体观察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

(1)比例尺寸的调和

(2)线性风格的调和(3)系列型风格的调和(4)过渡统一,

(1)比例尺寸的调和:

即指设计审美中形态比例尽量相等或者接近。

案例:

oral-b牙线系列广告较好的控制了版面中的比例,大量的留白使牙线的使用功能不言而喻。

三幅海报都采用了重复的比例尺寸达到了审美感知上的统一。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

(2)线性风格的调和:

指形态主体的轮廓几何线型要大体一致。

案例:

俄罗斯设计师Alexey的包装设计,整个的线条以直线形态为主,那么主体以直线为其轮廓,直线间的过渡采用圆角或折线也应统一,整个给人一种酷酷的卡通效果。

a.统一由于在形态设计中形态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要在其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以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较为困难,因此设计要突出形态要素的主调,也就是对整体观察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

(1)比例尺寸的调和

(2)线性风格的调和(3)系列型风格的调和(4)过渡统一,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3)系列型风格的调和:

当形态由若干元素配套组合构成一个系列时,该系列的造型风格也要大致统一,以免造成非系列型的紊乱,破坏形态的整体感。

案例:

蓝莓和榛子口味的咖啡系列广告,就突显了这一特点,其形态元素的排列构图相似,这种系列性、整体感广告会加强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增强该产品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a.统一由于在形态设计中形态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要在其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以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较为困难,因此设计要突出形态要素的主调,也就是对整体观察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

(1)比例尺寸的调和

(2)线性风格的调和(3)系列型风格的调和(4)过渡统一,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4)过渡统一:

过渡是指在两个形态的相邻面之间,用另外一种形态来联系两者,使其结合处渐渐产生转化,以取得自然和谐的形态效果。

案例:

设计师丽莎为时尚游戏棋设计的包装,在红色的包装分隔内出现了多种形状,一是为了方便内置物品的摆放,二是这些不同的形状通过红色间隔过渡,使包装独特而又协调。

a.统一由于在形态设计中形态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要在其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以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较为困难,因此设计要突出形态要素的主调,也就是对整体观察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统一的视觉效果。

(1)比例尺寸的调和

(2)线性风格的调和(3)系列型风格的调和(4)过渡统一,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

(1)加强对比:

对比是审美形态中的构成因素差异的程度。

对比具体表现为相互作用和衬托,鲜明地突出各形态因素的特点,不过折中对比形式只存于同一行的差异之中,如体量的大小、形态、轻重、虚实,线条的曲直、方向等方面。

b.变化在设计审美中的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的,它主要体现在形态层次差别的方面。

根据条件、环境和消费心理等的不同,要灵活地运用变化在形态中的魅力,从统一中求变化。

(1)加强对比

(2)突出重点,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统一与变化,

(2)突出重点:

强化形态的某部分的表现就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将主要形态和其他形态之间予以强调,则该形态自然会让人觉得生动,达到设计美感。

案例:

英国设计师Natalia经典包装设计,页面中间局部立体形态,强化了要突出的主题,不同明度的绿色对比与主题相得益彰,整个设计自然清新。

b.变化在设计审美中的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的,它主要体现在形态层次差别的方面。

根据条件、环境和消费心理等的不同,要灵活地运用变化在形态中的魅力,从统一中求变化。

(1)加强对比

(2)突出重点,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在设计中,优秀的色彩搭配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设计更具美感,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还能美化环境,使人心情舒适愉快,从而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

相反,失败的色彩处理,不但会破坏设计作品的美感,而且会使人的情绪受到影响。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讲,优秀的色彩美感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对称与均衡,对称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三角对称或四角对称等,其中左右对称最为常见。

案例:

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大多是对称的。

a.对称形态中的对称是一种统一甚于变化的格局形式,假设有一根中轴线,沿该线左右展开或者上下展开的图像同形同量则称为完全对称形式。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对称与均衡,

(1)均衡中静态的调和:

即对称与非对称的调和,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

它是对称和平衡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但同时非对称也可以达到均衡美的效果,是扩大其设计中部分形态,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使其形态既有变化,又达到均衡的效果。

b均衡均衡是指形态各个部分之间前后、左右的相对轻重关系给人的整体印象。

这种体量关系,而不是指它们的实际重量。

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相互分量的关系而达到一种“美”的感觉,因此在设计审美中,形态除了要考虑实际的均衡,也要考虑视觉上给人的均衡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破对称的平衡现象是很多的,这是由于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时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而其机能作用,要求随时调整这种不平衡的关系。

为此,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平衡现象。

(1)均衡中静态的调和

(2)均衡中动态的调和,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对称与均衡,案例:

陈幼坚西武百货的形象设计,采用反射对称的平衡方式给人们的想象留下广阔的空间使得其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蕴涵在作品中的意境美。

同时还使我们思考它的反射和对称带来的隐含意义让欣赏者品味设计所带来的不尽意味。

以传统中国玉器的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SEIBU的S。

整套CI以双鱼商标作循环不息的重复使用,平衡美观之外更加强商标的原有意念。

最突破性为西武百货公司的中文及英文名称不放在手挽袋的正面,客户及设计者都坚信整体机构形象以商标作循环的使用已收效果,更能表达西武的不平凡之处。

(1)均衡中静态的调和:

即对称与非对称的调和,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

它是对称和平衡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但同时非对称也可以达到均衡美的效果,是扩大其设计中部分形态,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使其形态既有变化,又达到均衡的效果。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对称与均衡,案例:

科隆设计团队所设计的均衡形式的构成作品。

作品是运用均衡美的各要点结合构成。

基本采用大小不同的圆点,以中间向右下方的小方块为基础,其左右位置的变换,表现为反射构成形式。

作品大小对比,层次分明,既有秩序,又有变化,是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2)均衡中动态的调和:

即移动与角度的调和。

在设计作品中,视觉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局部变动位置。

移动的位置要适度。

同时也可以把设计的一部份形态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达到总体上的均衡美。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重复与群化我们在具体的设计中,经常见到重复和群化的设计,来增强其装饰的美感。

例如在书籍、杂志封面设计上,经常运用这种组合方式来加强其视觉的连续性。

6、设计审美中的形态重复与群化,案例:

一组反复利用曲线图形来体现到设计美的,这种手法给该书的封面设计带来了情趣盎然的生机。

a重复同一形态或同一形式的形象或形象组合多次出现,或并列于某一设计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