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341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docx

施工组织设计中科

一、编制原则

为了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本施工组织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和施工操作规程,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序安排,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工期尽可能缩短。

2、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及窝工,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3、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政策,在施工组织中,利用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不断促进技术进步。

4、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保护环境、降低噪音、减少污染,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信阳兴和城住宅小区14#、15#、21#楼工程招标文件。

2、招标文件所提供的设计图纸、答疑纪要、现行施工定额等预算资料。

3、国家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技术规程、标准图集等有关规定。

4、河南省建设厅、信阳市建委颁发的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文件。

5、现场踏勘、调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6、本公司的《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及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作业指导书。

7、我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及以往类似工程成熟的施工经验。

三、工程概况

信阳兴和城住宅小区14#、15#、21#楼工程是由信阳三强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兴建,本工程座落在平桥区老陶瓷厂,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4月17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0年12月2日,总工期为230日历天。

1、建筑概况

本标段工程建筑总面积为13948.66m2,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为二级,使用年限为五十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防。

外墙装修:

涂料外墙面、面砖外墙面;内墙面装修:

混合砂浆内墙面、水泥砂浆内墙面;天棚装修:

混合砂浆天棚面、水泥砂浆天棚面;楼地面做法:

水泥砂浆毛地面、地板砖楼地面;屋面为平屋面。

2、结构概况

本工程采用条形基础,砼为C30,垫层为C10;±0.000以上的砼均为C20、C25;砌体:

±0.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0蒸压灰砂砖;±0.000以上M7.5混合砂浆砌筑MU10蒸压灰砂砖。

在-0.060m处用1:

2水泥砂浆掺3%防水粉做20厚防潮层一道。

3、安装概况

本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共分七个系统,即供电系统、弱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对讲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四、质量及文明安全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

达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文明安全施工目标:

精心组织施工,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五、施工准备

1、组织准备

做好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施工作业队配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工作。

2、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确工程特点,针对结构关键部位和重要分部分项,依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相关作业指导书,分别编制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各专业队进行钢筋翻样、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以使工程从开始就受控于技术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物资准备

组织预算人员编制施工预算和材料表,并提出构配件加工计划。

机械设备、设施以及工具用具,各种安全防护用品,按计划组织进场,并按规定挂标识牌。

组织相关人员进场,先进行搭建临时设施,供水、供电所需材料进场,为及时开工和现场准备创造条件。

4、劳动力准备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做好施工作业队劳动力的准备工作。

组织相关工程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环境与基础设备工作。

集中各施工队伍进行场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培训工作。

安排好职工生活区域,按计划组织工人进场。

5、现场准备

按照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和规程,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控制网测量,并设置控制桩。

施工道路: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进行局部硬化地坪施工,并施工好垂直运输机械基座,场地内布置排水沟,排水坡度2%,防止施工现场内积水。

组织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以及设备安装机械进场,进行安装和试运转,布置好产品及状态标识牌。

做好施工现场围护及通道、防护棚搭设准备工作,布置好有关标志及警示牌。

6、施工流程

6.1、施工总体流程

为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以采用先地下后地上、竖向分层及时交叉作业、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利用工作面,以利缩短工期。

6.2、施工段的划分

施工阶段将整个工程划分为水平三个施工段:

主体、安装、装饰,竖向以各自然层分段。

水平、竖向组织流水施工。

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工程测量技术措施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要求,准确地将建筑物的轴线与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以“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的基本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控制,再进行各分段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1.1、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确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钢尺,轴线投测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经纬仪。

1.2、平面控制

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正交线法。

根据总平面图位置,在施工现场桩定几条正交线,各点距建筑物6米,用60×60木桩打入土中,在周围用砼浇注,并做好标志。

然后根据各正交线交出控制点,并在各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J2),用方向法测出各点的方向值,做为楼层放样的依据。

1.3、控制楼层放样

采用外控法,在基础完后到±0.00处,在建筑物外各控制点上分别架设经纬仪,将各点分别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油漆或墨线标出各楼引点,用做竖向传递用。

依据各引点,采用正倒镜投点法,确定建筑物内各控制点,根据各点及方向,采用直角坐标法,确保各轴线位置。

1.4、标高传递

在一层主体完成后,将±0.00引测到外墙,用钢卷尺配合水准仪向上传递楼层标高,但每层都必须从±0.00向上传递,以减少累计误差。

注意事项:

a所用测量仪器需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后合格后方能使用。

b卷尺需进行尺长、拉力、温度、倾斜改正。

c为施工方便,保证精度,可采用分段投点。

1.5、沉降观测

a本工程沉降观测从±0.00开始观测。

b现场埋设水准基点2个,距建筑20~30米的稳定区域内(沉降区以外),其中1个深埋点,1个浅埋点。

c观测点采用φ20钢筋制作。

高度埋设于-0.200米处。

d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及钢卷尺观测,做到人员、仪器、观测线路三固定。

e建筑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

f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业主汇报,并进行一日或数日一次的加密观测。

2、基础工程

2.1、土方开挖

2.1.1、施工准备

2.1.1.1土方开挖过程前应掌握基坑范围内市政管网及预埋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应付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2.1.1.2土方开挖应作好排水设施,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至低洼处,设水泵排水;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

2.1.1.3施工机具、物资及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土方和信阳环卫及城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拟采用1台1M3以内反铲挖土机,6台自卸汽车,土方开挖时配备15名普工清理边坡及开挖浅基坑、基槽。

2.1.2、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2.1.2.1坡度的确定: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基槽坡度。

2.1.2.2开挖槽时,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分阶段层平均下挖。

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挖至设计地基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找平后,由人工挖出。

2.1.2.3修边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20cm槽帮处,找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桩,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

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2.1.2.4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2.1.3、土方开挖的注意事项

2.1.3.1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将标高测量作为重点,防止超挖和欠挖。

2.1.3.2土方开挖时,每次开挖应控制在设计开挖范围内,以保证在开挖过程中不会因局部开挖过深而使未挖的土方向一侧挤压。

2.1.3.3在开挖至离设计垫层标高200mm时,开始利用人工清挖,以防止超挖。

2.1.3.4在清土完成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免使基底暴露时间太长。

2.1.3.5在开挖至基底标高时,如出现超挖现象,必须报监理、建设、设计单位制定措施。

2.1.3.6土方开挖注意控制开挖标高和边坡结构的监测,发现存在隐患立即进行处理。

2.2、垫层施工

土方开挖经人工清理基底到位后,立即进行验槽、办理隐蔽验收,浇筑垫层封闭基坑,减少坑底土体暴露时间,避免土体结构受到破坏。

垫层施工紧随土方工程,人工清理一块,浇筑一块,尽量减少地基土的暴露时间。

垫层标高用水准仪严格按设计标高控制,并做好表面压实抹平收光工作。

垫层完成后应立即把轴线、基础边线投设到垫层上去,用墨斗线弹出中心线及基础边线以确保基础的正常施工。

2.3、土方回填

基坑的回填应在基础工程、水电等安装工程预埋工作完成后进行。

回填施工前,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回填土中不含有垃圾或有机物等杂质,采用粘土按300mm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土的干密度采用环刀取样控制达到设计的要求。

3、钢筋工程

3.1、钢筋选用

钢筋采用I、II级热扎钢筋,各类预埋件采用Q235号钢,钢材焊接I级钢及预埋件采用E43焊条、II级钢采用E50焊条,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清除干净,带有颗料或片状老锈不得使用。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且经抽检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施工准备

3.2.1、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并交底,注意数量、型号、插筋位置准确,搭接及锚固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施工。

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浇筑前做好隐蔽记录。

3.2.2、钢筋进场时间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到分期、分批、分别堆放,同时做好钢筋的维护工作,避免锈蚀和油污,保证钢筋洁净。

3.2.3、钢筋翻样:

根据施工图及规范要求,由业内技术员编制下料单,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按料单,根据不同规格进行钢筋采购且经质检部门检验后,在现场钢筋车间按翻样单切断配料。

3.2.4、钢筋材料的代用应征得设计、监理、甲方的同意。

3.3、施工工艺

3.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0。

3.3.1.2.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据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3.1.5.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3.1.5.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3.1.5.3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1-82)第3.2.5条的规定。

3.3.1.5.4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4、圈梁钢筋的绑扎:

3.4.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4.2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

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4.3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

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4.4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4.5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4.6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3.4.7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

3.4.8圈梁钢筋绑扎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3.5、板缝钢筋绑扎

3.5.1工艺流程:

支板绑模板→预制板端头预应力锚固筋弯成450→放通长水平构造筋→与板端锚固筋绑扎

3.5.2支完板缝模板作业预检,将预制圆孔板外露预应力筋(即胡子筋)弯成弧形,两块板的预应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绑通长φ6水平构造筋和竖向拉结筋。

3.5.3构造柱、圈梁、板绑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施工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是投入最大的部分,模板系统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模板方案的选择考虑的出发点是在工程质量及进度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经济成本分析,达到减少周转材料投入,降低成本核算的目的。

为了满足要求,拟在本工程采用我公司广泛采用的模板及支撑体系,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4.1、模板选用

依据本工程特点,柱、板、楼梯板采用18mm竹胶合板模板,梁、构造柱等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50mm×100mm木方,Φ48×3.5钢管等。

4.2、施工准备

4.2.1、根据工程的特点、计划合同工期及现场环境等完成各分部分项混凝土结构模板设计及模板配料工作。

4.2.2、确保模板、支架及其辅助配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2.3、模板涂刷脱模剂,并分规格堆放。

4.2.4、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柱子上弹出500mm高水平控制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4.2.5、拼装时不能长材短用,严禁随意割据。

4.3、施工工艺

4.3.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4.3.2、支模板:

4.3.2.1构造柱模板:

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

可采用一般的支模方法。

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ф16。

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4.3.2.2圈梁模板:

4.3.2.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4.3.2.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

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4.3.2.2.3钢筋绑扎完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

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尺寸。

4.3.2.3缝板模板:

4.3.2.3.1板缝宽度为4cm,可采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

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作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4.3.2.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4.3.2.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3.2.4梁模板:

4.3.2.4.1梁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梁侧加固和支撑为Φ48×3.5钢管。

4.3.2.4.2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4.3.2.4.3梁底模板: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1/1000~3/1000要求起拱。

4.3.2.4.4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加木垫板或混凝土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撑下沉。

4.3.2.4.5支撑楼层高度在4.5以下时,应设二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若楼面高度在4.5m以上时要另行作施工方案。

梁的支架立杆一般采用双排,间距为600mm-900mm。

4.3.2.4.6梁侧模板:

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来确定。

4.3.2.4.7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

4.3.2.4.8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涨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

4.3.2.4.9支模时应遵循边模包底模的原则。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内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4.3.2.5、板模板

搭设支架→安装背楞及龙骨→调整楼板的下皮标高→铺设模板→检查模板的上皮标高、平整度等

4.3.2.5.1板的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合板,龙骨为50mm×100mm木方,背楞和支撑为Φ48×3.5钢管。

4.3.2.5.2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

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

一般支柱为800mm,背楞间距为400~600mm,龙骨间距为200~400mm。

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4.3.2.5.3底层地面应夯实,并铺垫脚板。

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要认真加强。

4.3.2.5.4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背楞找平,架设木龙骨。

4.3.2.5.5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板模板压在梁侧模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板模板按规定起拱。

4.3.2.5.6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4.3.2.5.7板模板:

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的现象。

4.3.2.6、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合板模板及50mm×100mm的木方现场放样后配制,踏步模板用竹胶合板及50mm×100mm木方制定成定型模板,而楼梯侧模用木方及若干与踏步几何相关的三角形木板拼制。

由于浇柱混凝土将产生顶部模板的侧压力,为保证楼梯踏步的几何尺寸准确性,在施工时须用Φ48×3.5钢管附加φ12对拉螺栓全封闭加固,将踏步顶板拉结使其变形得到控制。

4.3.3、模板拆除

4.3.3.1严格控制模板和立柱的拆除时间。

应对砼楼面的有效支撑情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以便确定拆模时间。

楼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方可拆除模板;立柱要求顶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并保留有两层立柱支顶的情况下方可拆除;悬臂结构模板必须达到100%强度方可拆除。

要严格建立模板和立柱的拆除申请和批准制度,防止盲目拆除。

4.3.3.2对竖向结构,要其混凝土48小时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时应进行养护、修整及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4.3.3.3拆时不能强起硬拽,从高处抛扔,损坏模板。

4.3.4、注意事项

4.3.4.1梁、柱接头处模板加固采用钉铁钉、钢管撑加固及木楔加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

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柱子的几体力尺寸变形。

4.3.4.2严格控制柱顶标高,一般要求误差不大于1mm。

4.3.4.3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连接牢固、卡紧。

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4.3.4.4严格控制楼层荷载,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

4.3.4.5临时性的爬梯、脚手板均应搭设牢固,在建筑物边缘施工时应设防护栏杆和安全网,以防伤人。

5、混凝土工程

5.1、材料选用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0、C20、C25、C30四种。

为确保工程质量,选用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的砂石材料,水泥选用同品种、同标号产品,以同一生产厂家为好。

5.2、施工准备

5.2.1、施工队、班组应严格按照试验部门确定的砂、石材料、水泥标号、产地及用时配比要求配制,任何人不通过试验部门同意,不得改变和调整。

5.2.2、砼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是否全部符合要求。

5.2.3、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污染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

5.2.4、必须强化砼浇灌阶段的现场指挥,确保电力、机械供应,机修人员随机蹲点,以利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完好性。

5.2.5、砼采用机械搅拌与机械振捣,浇筑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配合比,作好计量工作,砂石必须盘盘过磅,浇筑后作好养护。

5.3、施工工艺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5.3.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5.3.2、混凝土搅拌:

5.3.2.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5.3.2.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

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

计量精度:

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

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5.3.2.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5.3.2.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5.3.2.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

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

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5.3.2.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增加水泥和水量。

5.3.2.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5.3.2.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量两次。

5.3.3、混凝土运输:

5.3.3.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手推车运至浇筑地点。

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泥浆流失。

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5.3.3.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0C时不得大于90min。

5.3.4、混凝土浇筑、振捣

5.3.4.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