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987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docx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doc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四)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颠簸(bǒ)   诤(zhèng)友    妥帖(tiē)     瑕瑜互见(jiàn)

    B. 辟(bì)谣   提供(gōng)     隽(jùn)秀     处(chù)心积虑

    C. 妩(wǔ)媚   强(qiǎng)迫    滂(Pāng)沱    高大轩敞(chǎng)

    D.筵(yán)席  典(diǎn)当     毗(pí)邻      蛊(gǔ)惑人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题名  各行其事  挑畔  不卑不亢  

B.成材  揠旗息鼓  伫立  辟头盖脸

C. 轶事  心灰意懒  调唆  弃甲曳兵 

D.起讫  弊绝风清  糟塌  乐此不彼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洞悉(知道)  残羹冷炙(烤肉)

       恪守(刻薄)  风声鹤唳(鸣叫)

    B.纰缪(错误)  少不更事(经历)

       谛听(仔细)  众口铄金(熔化)

    C.寒暄(温暖)  应运而生(顺应;适应)

       判断(评论)  同仇敌忾(愤恨)

    D.濒危(临近;接近)毛骨悚然(害怕)

       荟萃(聚集)  稗官野史(粗劣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___________在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

    ②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由于技术瓶颈的___________,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3%-5%。

    ③“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加强__________,并采取扩张性的措施来刺激经济,以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深化。

    A.沉湎  制约  协调             B.沉浸  制约  协作

    C.沉湎  限制  协作             D.沉浸  限制  协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B.春节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C.记者问胡加尔巴霍金市长,人们是否担心恐怖分子进行袭击?

市长不假思索地说:

“担心什么,有我们的士兵守卫,塔利班不敢轻举妄动。

    D.我们每个单位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活动,并要求每个党员深入群众,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声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

    B.国家计委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为了使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拟定了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办法草案,在正式定稿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C.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宣传教育方面也负有重大责任。

    D.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之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共12分)

惠特曼有一句广被引用的话是:

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诗人。

这里他指出了“读者”与诗人、文化与诗歌的相互造就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我看来,也就是一种“荡秋千”的关系:

诗歌能“荡”多远,完全依其推力而定。

它有赖于“读者”和文化环境的推力,它不断地回到这种推力,也在要求这种推力。

虽然诗歌的创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但它在根本上仍受制于这种和它构成互动关系的文明和语言的作用力。

如同什么样的人民会要求什么样的政治,什么样的文化也在产生什么样的诗歌。

这里,存在着一只比诗人的手更有力的“看不见的手”。

我曾在欧洲快车上遇到一位埋头阅读尼采、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情不自禁又用英文背诵孔子语录的女士,我以为她是什么“文化人”,后来才了解她原来是瑞士的一位理发师。

我在德国还认识一位“杜甫迷”,他收集有大量的多语种的有关杜甫的资料,并曾前往中国数次,带着一本中国历史地图册,追寻杜甫当年的足迹;然而这并不是一位“汉学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已退休的中学化学老师。

他之所以如此热爱杜甫,仅仅因为“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灵”。

所以我理解了在欧洲何以会产生像叶芝、里尔克、普鲁斯特这样的作家和诗人,因为它的文明已发展到这种程度。

当然,欧洲早已不是什么“高雅”或“精英”的一统天下,然而,无论它受到怎样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冲击,它也不至于愚蠢到仅仅以发行量或读者量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这是因为就整体而言,那里的“人民”仍处在良好的文化教养的引导下。

我讲出我的这些感受,其意并非别的,只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对文学教育的注意,提醒一种诗歌建设与整体文化素质的关系。

为什么这些年来一再出现“看不懂”的责难?

为什么社会上甚至文学界里会对诗歌提出种种非文学的要求?

为什么诗歌会如此容易地被逐出市场经济区的“理想国”?

为什么那些坚持把诗歌作为一种对语言和文化的提升为目的的诗人在今天居然又被扣上了所谓“脱离人民”的帽子?

这一切说明了文学的启蒙在我们这里仍得从头做起,说明了文学的发展与教育不能总是脱节。

的确,很难设想在一种贫乏、发育不良的文化环境中会奇迹般出现一种心智成熟的诗歌。

即使有,它的命运也会不妙,即使有,它也难乎为继,因为它缺乏来自自身文化环境的支持和推力。

好在教育界的“素质教育”已被提到议程上来,虽然有些人对“素质”的理解仍让人啼笑皆非。

在这种情形下,林芳华老师没有选择电脑而是选择诗歌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在中国不啻是一个创举。

因为诗歌是开启心灵的艺术,因为诗歌是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想像力和创造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至于林老师为什么会选择一位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道理出自多年来她的热爱。

这爱对她来说,已带有一种秘密的个人的性质。

林老师在几年前曾选修过我的比较文学课,她交给我的作业是狄金森与李清照的比较。

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应景之作,现在我才意识到:

多年来狄金森的诗歌一直在对她的生命讲话,这使她安于教师的职业,并从中感受到活的意义。

现在,她要她的孩子们和她一起来分享这种秘密的爱。

她对他们说:

读狄金森你会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

她对他们说:

“阅读她就是在青铜的历史上漫步。

”孩子们半信半疑地听了,直到他们在这种诗歌漫步中惊讶地发现了他们自己。

7、对“诗歌能荡多远,完全依其推力而定”句中“推力”的具体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读者文化修养的影响。

B  文明对语言的积极作用力和读者的良好教养。

C  诗歌本身的深度以及它读者的影响力。

D  读者对诗歌的理解、重视的程度和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

8、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举德国“杜甫迷”的例子的直接目的是

A  是为了阐述“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诗人”的道理。

B  欧洲的人民具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因而文明高度发展。

C  文化环境提高,优秀的作品才更能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

D  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那位德国化学老师的心灵。

9、按作者观点,这些年来一再有“看不懂”的责难。

 “看不懂”原因是下面的哪一项?

 

A  诗歌建设水平不高,导致读者“看不懂”。

B  读者文化素质太低,所以他们“看不懂”。

C  市场经济干扰了诗歌建设,所以读者“看不懂”。

D  某些诗歌的内容脱离群众,所以读者“看不懂”。

10、作者认为诗歌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艺术可以用来开启人类的心灵,促进文明的发展。

B  诗歌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人们的思想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提升。

C  读诗的人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活的意义”。

D  诗歌可以开启心灵,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

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

 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

“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

”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

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

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

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

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宁申来效。

”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

“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

”有功驳奏曰: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未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

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

析言破律者杀。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

”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

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转蒲州司法参军   转:

迁调官职     B.有功神色不挠       挠:

变动。

C.乖明主再生之       乖:

阻挠。

 D.请推按其罪 按:

查办。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

B. 常于殿庭论奏曲直。

C. 臣闻两汉故事。

D.时远近闻有功授职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俊臣乃独引行本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古人以杀止杀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①又为唐奉一所构 ②起为左台侍御史

D.①有功故出反囚 ②轩东故尝为厨

14.以下各句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徐有功“为政宽仁”的一组是                   (    )

①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 

②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

③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

④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

⑤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的后代。

他作地方官时,以“宽仁” 为政,以其“恩信”感动了官吏百姓。

B. 徐有功作司刑丞时,面对酷吏害人,朝中大臣无人敢言的情况,敢于争辩,救活了很多人。

C. 徐有功在挽救任知古等七人的过程中,得到了皇帝支持,经过一番争辩,终于救下了七人中的裴行本。

D. 徐有功在与酷吏的斗争中,自己也被对手构陷,曾被免去官职。

但后来还是被武则天提升为左台侍御史。

                       

第Ⅱ卷(共 105分)

四、(16—18题共15分)

  16.下列各个句子都是第三大题中的句子,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

 ▁▁▁▁▁▁▁▁▁▁▁▁▁▁▁                               

(2)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卢陵王不实:

▁▁▁▁▁▁▁▁▁▁▁▁    

                   

1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四空   4分)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③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意即世外桃园。

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

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

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

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

它激起了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

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

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标本。

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的研究。

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了感情。

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

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

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

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

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了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

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

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

“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

所以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

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

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

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美好的真实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

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

“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那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

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

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

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正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

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19、作者说: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了自己。

”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5分)

  ①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②香格里拉“发现了自己”的含义是什么?

    答:

                                                                 

20、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

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含义。

(4分)

    答:

                                          

21、这篇文章中,①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

②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5分)

    答:

①                                                                        

②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E、香格里拉在汉语中的意思并非是“世外桃源“。

六、(23—25题共12分)

23.依照下列句子,从“真理”、“正义”中选择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写一段话。

(6分)

创造是石,它能敲出星星之火;创造是火,它能点燃希望的灯;创造是灯,它能照亮前行的路。

▁▁▁▁▁▁▁▁▁▁▁▁▁▁▁▁▁▁▁▁▁▁

24.请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不要改变原意。

(2分)

李煜之所以如此信佛佞佛,究其原因,一则是家庭的影响,二则是由于国事的安危,三则是因为个人性格和经历的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4分)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规定要求,从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这将使中国暗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2年11月28日,芝加哥一位叫密尼·史密斯的中年人向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赎回自己40年前用3美分卖给同学杰米去埃及旅行的梦想,经联邦法院审定,该梦想已经价值3000万美元了。

原因是,杰米小时候穷,不敢拥有自己的梦想,经老师提议,用3美分向史密斯买了一个梦想。

有了这个梦想后,杰米说:

“我彻底改变了,不再淘气,不再散漫,我之所以能考上华盛顿大学,我想完全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我想去埃及;现在我在芝加哥拥有6家超市,总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

我想,如果我没有那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我是绝对不会拥有这些财富的。

”前不久,密尼·史密斯已经上诉到联邦法院,说哪怕花三个亿,把官司打到自己曾孙那一代,也要赎回自己儿时的那个梦想。

(摘自《辽宁青年》年第6期)

一个梦想竟价值3000万美金,这件事,看似荒唐,却确有其事。

请以“梦想的价值”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语 文 周 练 试 题 答 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辟谣”中的“辟”应读pì,“处心积虑”中的“处”应读chǔ)   2.C(A项“各行其事”中的“事”应为“是”,“挑畔”中的“畔”应为“衅”;B项“揠旗息鼓”中“揠”应为“偃”,“辟头盖脸”中“辟”应为“劈”;D项“糟塌”中的“塌”应为“蹋”或“踏”,“乐此不彼”中的“彼”应为“疲”) 3.B(A组中“恪守”的“恰”意为“谨慎而恭敬”;C组中“判断”的“判”意为“分开,分辨”;D组中“稗官野史”的“稗”“比喻微小琐碎的”)  4.A(沉湎:

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沉浸:

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制约: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限制:

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

协调:

配合得适当,多指抽象的内容。

协作:

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多指具体工作)    5.C(A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别人,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含贬义。

B生意盎然:

形容草木长势旺盛和自然界蓬勃兴旺的景象。

D旷日持久:

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多指被迫的事)  6.C(A“看到”与“声音”“笑声”搭配不当。

B“为了使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应放在全句之前,状语位置不当。

D“自从”应放在句前,结构混乱)     

二、(12分)

7.D8、C9、B10、D

三.11.B (屈服) 12.B(A无辜:

古,名词,无罪的人;今,无罪 C古,先例;今,文学体裁的一种 D古,重新授予官职;今,授给官职)  13.B(A①副词,相当于“于是”  ②副词,相当于“竟然”  B介词,相当于“凭借”C①介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②动词,相当于“担任” D①副词,相当于“故意”  ②副词,相当于“原来”)  

 14.A(②说的是武则天的事   ④说的是来俊臣的事)   15.C(七人全被救)

    [译文] 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孙子。

被举荐为明经,累官转为蒲州司法参军,连续受封为东莞男。

处理狱讼对人宽大仁慈,不施用拷打的惩罚,官吏百姓都感激他对人有恩又讲信义,递相约定说:

“谁如果触犯错了徐大人的杖刑,我们大家也一定斥责惩罚他。

”因此,大家争相听从他的号令,他在整个任职期间,没有杀戮一个犯人。

载初元年,累功升迁为司刑丞。

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受陷害的人都抵得上极刑的处罚,王公大臣们都十分害怕,没有谁敢正面出来为他们说话,只有徐有功对他们持从轻饶恕的观点,凡下到大理寺的诏令,他都一一复议,把他们释放出来,前前后后得到救活的有几十户上几百户人家。

徐有功经常在朝庭上争论谁是谁非,武则天用严厉的神色诘问他,身边的人没有不万分恐惧的,而徐有功却面不改色,据理力争更加急切。

不久,徐有功被转为秋官员外郎,后转为郎中。

不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来等七人被诬陷应判处死刑,武则天对王公大臣们说:

“古人用杀人的办法使杀人案件停息,我现在用施恩义的办法使杀人的案件停息,特向你们几位请求饶恕他们等人的罪过,赐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授给他们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