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8878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docx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

(1)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从发现磁共振理论到获得首例人体磁共振图像大致经历了

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

E.40牟

答案:

D

[解答]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MRI现象。

1978年5月28日,他们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

2.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MRI磁场中的安全范围是

A.1高斯线之外

B.5高斯线之外

C.10高斯线之外

D.15高斯线之外

E.20高斯线之外

答案:

B

[解答]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准则也明确规定带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电子植入物的患者不得进入5高斯线(0.5mT)内的磁场。

因为这类装置内含许多金属元器件,当体内植入此类装置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人体被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和变化着的梯度磁场中,在MRI的强磁场及磁扭矩的作用下,磁场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铁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体内植入装置产生移位、功能紊乱及局部升温等现象,轻者造成植入装置失灵,重者造成患者局部灼伤、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氢原子的旋磁比γ为

A.17.23MHz/T

B.21.30MHz/T

C.42.60MHz/T

D.63.90MHz/T

E.85.20MHz/T

答案:

C

[解答]在MRI术语中,旋磁比定义为原子在磁场中进行拉莫尔进动时的角频率与磁感应强度之比,符号用γ表示,单位为rad·/(s·T)。

有些文献中也用γ/2π来表示某一原子的旋磁比,单位为MHz/T。

不同原子核有不同的旋磁比。

氢原子的旋磁比γ为42.60MHz/T。

4.关于横向弛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横向弛豫即T2弛豫

B.横向弛豫也称自旋-自旋弛豫

C.静磁场的不均匀性会影响横向弛豫

D.横向弛豫过程中,不存在能量从氢核向晶格转移

E.横向弛豫过程中,能量向周围的环境转移

答案:

E

[解答]横向弛豫是在横向xy平面上,磁矩由最大值逐渐消失的过程,也称T2弛豫。

横向弛豫过程是停止射频脉冲后,因组织结构的不同,质子的频率由同步变成异步。

相位由聚合一致变为丧失聚合而互异。

质子间自旋的同时,角动量相互抵消,横向磁矩Mxy迅速由大变小,称作去相位。

它与能量的释放无关。

所以T2弛豫也叫自旋-自旋弛豫。

静磁场的不均匀等原因,会使一个体素内质子的进动频率发生变化,而失去相位一致性。

5.T1弛豫时间指

A.纵向磁化矢量完全恢复所需要的时间

B.纵向磁化矢量达到最大值的63%所需要的时间

C.纵向磁化矢量达到最大值的50%所需要的时间

D.纵向磁化矢量达到最大值的37%所需要的时间

E.横向磁化矢量完全散相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B

[解答]T1弛豫时间指:

90°射频脉冲后纵向磁化矢量由零增长到它的最大值的63%所需要的时间。

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弛豫时间,纵向磁化强度恢复的时间常数T1称为纵向弛豫时间(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6.关于失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失超表示超导环境的突然失去

B.人为因素可以导致磁体失超

C.当液氦液面降低到安全线以下时,可能会发生失超

D.强烈震动(如地震)也可导致磁体失超

E.失超后的磁体必须更换

答案:

E

[解答]温度、磁场及电流中的任一参数超过临界值,超导磁体都会发生相变,成为常导体,此过程称为失超。

保持超导体的工作温度不变,只有当流过超导体的电流降到恢复电流以下时,超导体才能稳定地恢复为超导态。

7.影响层厚的梯度因素是

A.场强

B.切换率

C.爬升时间

D.磁场的方向性

E.线性特性

答案:

A

[解答]层厚受梯度场强和射频脉冲的影响,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层厚都会随之改变。

层厚的改变一般通过梯度场强度的改变来实现。

8.关于相位编码梯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选层梯度方向垂直

B.与频率编码方向垂直

C.与RF脉冲同步作用

D.在选层梯度之后

E.在频率编码梯度之前

答案:

C

[解答]利用相位编码梯度磁场造成质子有规律的进动相位差,用此相位差来标定体素空间位置。

在作用期间,体素所发出的RF信号并不利用。

因此,相位编码梯度又叫准备梯度。

其与选层梯度、频率编码方向垂直。

先使用选层梯度场,然后相位编码,最后频率编码即采集数据。

9.关于血流的属性对相位对比法(PC)MRA的影响,错误的是

A.PC的信号强度取决于血流的速度

B.在相位图中,与流动编码梯度成正向流动的血流呈高信号

C.慢速血流成像,采用大的双极流动编码梯度

D.匀速前进的血流,信号强

E.垂直于成像层面的血流,无信号

答案:

E

[解答]PCMRA是利用流动所致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Mxy)的相位变化来抑制背景、突出血管信号的一种方法。

PCMRA的关键在于流速编码的设置。

对于快速的血流我们常选择较大的流速编码值。

只有沿流速编码方向的流动质子才会产生相位变化,如果血管垂直于编码方向,它在PCMRA上会看不到。

10.关于时间飞跃法MRA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了流入增强效应和流动去相位效应

B.静态组织经过连续激励,达到稳定饱和状态

C.进入成像层面的未饱和血流,呈高信号

D.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血管呈现高信号

E.可分为二维和三维时间飞跃法

答案:

A

[解答]时间飞跃法的原理是基于流体饱和效应中的流入相关增强效应,即成像层面的静态组织经过连续多次的短TR射频脉冲激发,其纵向磁化处于磁饱和状态。

每一层具有TOF效应的层面的流体(血管)表现为比周围组织更高的信号,将这些具有TOF效应的连续层面连接在一起,便可产生血流的整体、连续影像,即为TOF-MRA。

11.关于层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层流属于血液流动的基本类型

B.层流与血液的黏滞度无关

C.层流中,血液速度呈抛物线分布

D.血流较慢以及管径较小易于产生层流

E.血液的流动方向与血管轴平行

答案:

B

[解答]由于黏性的存在,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出现了分层流动,各层流体只作相对滑动而彼此不想混合,这种现象称为层流。

层流特点:

层层之间无质量交换;各层的流速大小不同:

流速的方向与层面相切;血流速度呈抛物线分布。

12.关于预饱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预饱和技术又称为“黑血技术”

B.使用额外的RF预脉冲

C.处于饱和区域的血流在流经成像区域时,呈低信号

D.饱和区域通常位于成像容积内

E.目的是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

答案:

D

[解答]预饱和技术又称为“黑血技术”。

采用一个饱和脉冲失血流呈低信号,其所选用的参数可使静息组织呈高信号。

这样在血流流入成像容积后施加RF脉冲,已经饱和的氢质子不能接受新的激励而出现MR信号,此时血流无信号。

从而能可靠辨别血管结构。

有助于确定可疑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预饱和脉冲可选择性去除动脉或静脉血流信号,饱和静脉血流仅保留动脉信号。

13.用SE脉冲序列测量T1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定TE,变化TR的多个SE序列

B.选用短TR、短TE的图像,可测量T1值

C.在T1加权图像中,图像的亮度代表T1值

D.利用常规SE脉冲序列可以测量T1值

E.SE序列是测量T1值的最佳脉冲序列

答案:

A

[解答]TE实际上是90°射频脉冲激发后到自旋回波产生的等待时间。

但不是T1权重越重越好,临床中根据需要选择,一般如果要最大限度地区分两种组织的T1弛豫差别,SE序列的TR选择在两种组织T1值的平均值附近最好,T1对比最好。

T1WI上T1值越短,其信号强度越高。

14.关于SE序列T2加权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加权中,组织的信号强度由T2值决定

B.T2加权中,长T2的组织信号强

C.要获得T2加权像,TR>>T1

D.长TE可增强T2对比度

E.T2加权像就是T2像

答案:

E

[解答]T2加权像通过长TR和长TE的扫描序列来取得。

在长TR的情况下,扫描周期内纵向矢量已按T1时间常数充分弛豫。

采用长的TE后,信号中的T1效应被进一步排除。

长TE的另一作用是突出液体等横向弛豫较慢的组织信号。

一般病变部位都会出现大量水的聚集,用T2加权像可以非常满意地显示这些水的分布,因此,T2加权像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重要的作用。

15.关于SE序列,图像性质的正确描述是

A.只有TR决定T1加权

B.只有TE决定T2加权

C.短TE时,回波信号受T2的影响大

D.长TR时,MR信号受T1影响

E.TE时间越长,T2信号的对比度越大

答案:

E

[解答]T1加权像通过短TR和短TE的扫描序列来取得。

T2加权像通过长TR和长TE的扫描序列来取得。

T1受到短TR和短TE的影响,T2受到长TR和长TE的影响。

16.双回波SE序列获得的图像是

A.质子密度加权像和T2加权像

B.质子密度加权像和T1加权像

C.T2像和T1像

D.都是T2像

E.都是T1像

答案:

A

[解答]加权像质子密度反映单位组织中质子含量的多少。

在SE序列中,一般采用较长TR和较短TE时可获得质子密度加权图像,SE序列成像可获得较好的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各种软组织的质子密度差别大多不如其T1或T2值相差大,所以目前许多情况下,医生更重视T1或T2加权图像。

在具体工作中,可采用双回波序列,第一个回波使用短TE,形成质子密度加权图像,第二个回波使用长TE,形成T2加权图像。

17.关于SE序列T1加权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A.T1加权像就是T1像

B.T1加权像的信号对比主要由组织的T1值决定

C.短TR时,长T1组织的信号弱

D.短TE可减少T2影响,突出T1

E.短TR、短TE可获得T1加权像

答案:

A

[解答]MRI图像若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1值差别,为T1加权像。

短的T1值(简称为短T1)呈高信号,例如脂肪组织;长的T1值(简称长T1)为低信号,例如脑脊液;T1WI必须很短的TE和合适短的TR。

18.典型的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中,RF的时序为

A.180°、90°、180°

B.90°、90°、180°

C.90°、180°、180°

D.90°、180°、90°

E.180°、90°、90°

答案:

A

[解答]反转序列是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之一。

磁共振成像中,在90°射频脉冲前增加一个180°脉冲,把净磁化矢量反转到Z轴上,间隔一段时间(反转时间,inversiontime,TI)后再施加一个90°脉冲,将净磁化矢量倾斜到XY平面上,产生一个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其后再加一个180°脉冲则可产生一个自旋回波信号。

19.关于钙化MR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T1加权为高信号

B.T2加权为低信号

C.T1加权为低信号

D.特殊情况钙化颗粒小,与蛋白结合时,T1加权为高信号

E.钙化组织的质子密度极少

答案:

A

[解答]颅内钙化在MRIT1WI和T2WI可呈现出高、等、低和极低4种信号,T1WI以等信号和低信号较多见,T2WI以低信号和极低信号多见;综合两种加权图像,以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最为常见。

另外,MRI的敏感性与钙化大小有密切关系。

20.不属于常导磁体缺点的是

A.磁场可以随时关闭

B.产热量大,需要水冷却

C.磁体均匀性受温度、外界的影响大

D.磁场强度低

E.耗电量大

答案:

A

[解答]常导磁体是用电流通过线圈来产生磁场的。

其缺点如下:

①功耗大:

所产生的热量须用线圈两旁流动的无离子冷水系统带至磁体外散发掉,运行费用高。

②稳定度差:

线圈波动会直接影响磁场的稳定。

③均匀度差:

常导磁体的场均匀度受到线圈大小和定位精度的影响。

④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21.关于超导磁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属于电磁体

B.需要外部电源维持

C.MR中使用最广泛的超导材料是铌钛合金

D.工作在超低温环境

E.液氦用作制冷剂

答案:

B

[解答]超导磁体是利用超导体在低温(-273℃)下的零电阻特性,超导线圈浸泡在液氦中,液氦非常贵。

MR中使用最广泛的超导材料是铌钛合金。

超导磁体高场强、高稳定性、高均匀性、不消耗电能。

但其制造复杂、昂贵和长期的低温保障是两大缺点。

22.图像的最大空间分辨率取决于梯度的

A.线性

B.均匀容积

C.场强

D.启动时间

E.最大工作周期

答案:

C

[解答]梯度场强越强,就可采用越薄的扫描层厚,体素就越小,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就越高。

23.影响扫描时间的梯度因素有:

①线性,②均匀容积,③梯度场强,④启动时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E.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答]梯度场强启动时间:

梯度场强由零上升到额定值的时间,决定扫描速度,是快速序列实现的重要基础,梯度场强变化越快,启动时间越短,相应的就可以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

24.不属于磁屏蔽作用的是

A.消除静磁场对外部设备的影响

B.削弱外部环境对静磁场的影响

C.保护周围的人群,特别是带有心脏起搏器和金属植入物的人

D.提高磁场的均匀性

E.减小边缘场

答案:

D

[解答]电子设备中,有些部件需要防止外界磁场的干扰。

为解决这种问题,就要用铁磁性材料制成一个罩子,把需防干扰的部件罩在里面,使它和外界磁场隔离,也可以把那些辐射干扰磁场的部件罩起来,使它不能干扰别的部件同时保护周围的人群,特别是带有心脏起搏器和金属植入物的人。

这种方法称为磁屏蔽。

25.不符合MRI对RF屏蔽要求的是

A.用薄铜板焊接房间四壁、天花板以及地板

B.铜屏蔽应当与大地绝缘

C.观察窗可以用中间夹着铜网的玻璃窗

D.要求屏蔽层对射频泄漏大于20dB

E.门缝应当安装铜弹片

答案:

E

[解答]射频屏蔽:

常用铜板构成完整密封的RF屏蔽体,观察窗的玻璃面改用铜丝网或双层银网屏蔽体,进出磁体室的照明电源线、信号线等均应通过射频滤波器滤波,所有进出的送风管、回风口和氨气管、水冷却管等穿过RF屏蔽层时也要通过相应的波导管,整个屏蔽体须通过一点单独接地,电阻要小于规定值。

RF测量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要求在整个成像频段(15~100MHz)内,屏蔽使信号衰减大于90dB。

26.关于体素大小与信噪比的关系,正确的是

A.体素大,信噪比高

B.FOV增大时,信噪比降低

C.增加采集矩阵,增加信噪比

D.层面越厚,信噪比越差

E.FOV的大小与信噪比无关

答案:

A

[解答]信噪比是描述+DG设备质量的重要参数。

+DG图像信噪比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关系错综复杂,磁场的强度、线圈的质量、屏蔽效果、线圈调节、成像参数的选择等因素均会影响信噪比。

体素越大信噪比越大。

带宽平方根与信噪比之间为反比关系。

信噪比与平均激发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增加体素可利用的方法有:

增加层厚;增加FOV;减小采集矩阵。

27.增加采集矩阵对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和扫描时间的影响是

A.增加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增加扫描时间

B.降低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增加扫描时间

C.增加信噪比、降低分辨率、增加扫描时间

D.降低信噪比、降低分辨率、增加扫描时间

E.降低信噪比、提高分辨率、缩短扫描时间

答案:

B

[解答]采集矩阵与信噪比的关系较复杂,如果保持FOV不变,改变扫描矩阵,信噪比与相位编码平方根成反比,与频率编码成反比。

低场设备由于需重点考虑信噪比,如果对空间分辨率要求不高,采集矩阵可以设置得较小。

对于既要求信噪比又要求空间分辨率的情况,如果扫描部位没有明显的运动,可以适当增加扫描矩阵和平均次数以得到较好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但此时需以延长扫描时间为代价。

28.与交叉对称信号伪影的无关的是

A.属装备伪影

B.SE序列T2加权或质子密度加权像易出现

C.B0不均匀

D.T2对B0不均匀敏感

E.受RF频率影响

答案:

E

[解答]交叉对称信号伪影是磁场不均匀性使图像出现的异常信号,其属于装备伪影。

常出现于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2加权像或质子密度加权像,T2对B0不均匀敏感。

主要因磁场的不均匀性引起,低场强的设备比高场强的设备更易出现。

主要表现为图像在对角线方向呈对称型低信号。

在刚开机时易发生伪影,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磁体内匀场线圈逐渐恢复工作,随着磁体均匀度的提高此类伪影即可消除。

29.不属于生理性运动的是

A.心脏收缩

B.大血管搏动

C.眼球转动

D.呼吸运动

E.血流及脑脊液搏动

答案:

C

[解答]眼球转动属于自主运动。

30.体内有下列哪种金属物的患者能做MR扫描

A.固定骨折用钢板

B.心脏起搏器

C.大血管手术夹

D.固定椎体的镍钛合金板

E.体内存留弹片

答案:

D

[解答]MRI检查:

绝对禁忌证:

①心脏起搏器者。

②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③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

④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

⑤高热患者。

相对禁忌证:

①扫描野内或附近含有铁磁性物品:

有金属假牙者不能做鼻咽、口腔检查;体内有金属药泵者忌行相应部位检查;有宫内节育器者不能做盆腔检查。

②幽闭恐惧症患者。

③不能平卧30分钟以上、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烦躁不安需要抢救的患者。

不可带磁体(MR扫描室)的物品:

①一切铁磁性物品:

如铜笔、铁钉、平台车、发夹、钥匙、文胸、皮带等。

②电子器械:

如银行磁卡、手机、手表、电子监护仪、抢救设备。

31.关于运动伪影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相位编码方向产生

B.与运动方向有关

C.与运动幅度有关

D.与运动频率有关

E.与TR和激励次数有关

答案:

B

[解答]运动伪影包括人体生理性运动伪影和自主性运动伪影。

运动伪影在相位编码方向产生,与运动幅度、运动频率、TR和激励次数有关,而与运动方向无关。

32.关于磁共振伪影的描述,错误是

A.伪影是人体组织本身不存在的,致使图像质量下降的影像

B.“卷褶伪影”“截断伪影”都属于设备伪影

C.调整照相的窗宽、窗位可消除伪影

D.由于伪影产生的原因不同,伪影的表现和形状也各异

E.MRI伪影多的原因是成像参数多、成像过程复杂

答案:

C

[解答]MRI伪影是由于设备或患者造成的。

是指原本被扫描物体并不存在而在图像上却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影像,与窗宽窗位无关。

伪影大致分为与患者有关和与机器有关的两类。

“卷褶伪影”“截断伪影”都属于设备伪影。

运用螺旋桨技术(PROPELLER),可克服肢体运动所产生的伪影:

呼吸门控、呼吸补偿和呼吸触发技术,于克服胸、腹部MRI检查时,呼吸对其产生的伪影;心电门控或指脉门控可用来克服心跳产生的伪影;空间预饱和脉冲、流动补偿技术,用于抑制血管搏动伪影,如分别于肝脏上、下方施加饱和带,可以减少胸腹部气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物理抑制技术,口服药物镇静或抗胆碱药物可减少胃肠蠕动。

除以上之外,变换相位的频率编码方向,也可消除伪影。

33.肾脏横轴位T2加权,肾和肾周脂肪之间出现的一侧黑色,另一侧白色月牙状阴影是

A.卷褶伪影

B.截断伪影

C.化学位移伪影

D.交叉对称信号伪影

E.部分容积效应

答案:

C

[解答]化学位移伪影是由于脂肪和水分子内氢原子共振频率不同,两者相差约3.5ppm,其信号被计算机记录在不同位置上。

造成脂肪和水在图像上沿频率编码方向移位,出现化学伪影。

脂肪信号在图像的位置与水比较有轻度移位。

水位于脂肪一侧交界面为亮线伪影。

水位于脂肪另一侧表现为黑线伪影。

34.对梯度回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翻转角5°~20°,可获得T2加权像

B.翻转角80°~90°,可获得T1加权像

C.翻转角越小,信噪比越好

D.翻转角越大,信噪比越好

E.梯度回波的T1加权校准T1加权,T2加权校准12加权

答案:

C

[解答]梯度回波是一种磁共振信号来源方式,利用到激发后的梯度磁场的极性反转,当两个极性对时间积分的面积相消时,回波则达到最高峰。

使垂直主磁场的横平面上的磁化矢量(或“磁化向量”)重新靠拢的过程称为“聚焦”。

翻转角5°~20°,可获得T2加权像。

翻转角80°~90°,可获得T1加权像。

翻转角越小,信噪比越差。

35.关于扫描参数TE的叙述,正确的是

A.TE越长,T2对比越大

B.TE越短.T2对比越大

C.SE序列T1加权,TE值30ms要比10ms图像好

D.TE过长时,所有组织横向磁化都衰减很大,对比更好

E.SE序列T2加权,选长TE时,可获得较强信号,图像信噪比高

答案:

A

[解答]TE是射频激励之后得到回波信号所需的时间。

增加TE时间使流动物体(含水成分)信号强度明显增加,信噪比有所下降。

T1加权像是短TR短TE;T2加权像是长TR长TE。

36.关于TR、TE的描述,错误的是

A.TR即重复时间

B.SE序列TR是指一个90°射频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之间的时间

C.TE即回波时间

D.SE序列TE是指90°射频脉冲到产生回波的时间

E.TE越长,T2对比越小

答案:

E

[解答]TR指两个90°射频脉冲之间重复的时间。

TE是射频激励之后得到回波信号所需的时间。

在SE序列中TR是指一个90°射频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之间的时间。

TE是指90°射频脉冲到产生回波的时间。

T1加权像是短TR短TE:

T2加权像是长TR长TE。

37.关于矩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矩阵分为采集矩阵和显示矩阵两种

B.增加矩阵会增加扫描时间

C.常用的矩阵为256×256

D.矩阵增大,像素变小

E.增加矩阵可提高信噪比

答案:

E

[解答]一般矩阵大小可有128×128、128×256、160×256、192×256、256×256、256×512等多种选择。

常用的矩阵为256×256。

矩阵大小的增加或减少实际上就是一幅图像中的各个像素大小的改变,数字矩阵的大小选择关系到MR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矩阵大,分辨率高,可显示细致的组织形态,检查时间必然增加。

但另一方面,矩阵增大,体素必然变小,每个体素内可获得的信号也较少,因此,图像整体信噪比就会下降。

38.FOV概念中,错误的是

A.FOV即扫描视野

B.扫描时根据扫描部位大小选定FOV

C.当选定FOV时,像素大小与矩阵成反比

D.相位方向FOV减小时,扫描时间不变

E.矩阵不变增加FOV时,像素值增大

答案:

D

[解答]FOV是fieldofview的英文缩写,就是视野。

MRI成像中的视野大小选择与受检身体部位大小有关,头部成像时一般选择25cm左右即可,但上腹部成像时则一般需35cm才能覆盖整个腹部断面,所以,FOV的选择要视被检查身体部位大小来定。

39.关于回波链长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回波链长即ETL

B.回波链长是在一个TR周期内出现的回波次数

C.回波链长一般为8~32

D.常用于FSE序列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E.ETL与成像时间成正比

答案:

E

[解答]FSE序列中,在第一个90°脉冲激发后,经第一个TE时间收集信号完成后,继续给予具有不同相位的180°脉冲,可达8或16个连续脉冲,出现8或16个连续回波,称为回波链(ETL),是在一个TR周期内出现的回波次数。

回波链长一般8~32,可一次获得8或16种相位K空间的回波信号值,使一次TR时间完成8或16个相位编码上的激发和信号采集。

FSE的T2加权图像已经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目前FSE已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