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363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物流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物流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物流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物流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标准化.docx

《物流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标准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标准化.docx

物流标准化

 

 

物流管理期末作业

 

文章题目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现状、问题及趋势

专业企业管理

学号2011120202178

2011120202183

学生姓名赵涯楠郝灏

 

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1、物流标准化概述

标准是指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在总结实践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重复性特征的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目前,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普遍的领域是产品标准,这也是标准化的核心,围绕产品标准,工程标准、工作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也出现了发展的势头。

物流标准化:

是指以物流为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它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一)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原本为了提高效率、优化资源的“第三利润源”反而成为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成本节节攀升的根源。

发展现代物流离不开标准化,如果没有物流标准化,物流设施不规范、物流作业流程不统一、物流信息不一致,必然会使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速度减慢、流通费用增加。

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导致整个供应链就很难畅通。

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的竞争。

标准作为经济贸易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重要准则,在经济贸易活动中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很多区域组织和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领导权、发言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物流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

因此研究现代物流与物流标准化,有助于找到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物流标准化是有条件的

标准化现象的形成要有两个基本的支持条件:

一是要有统一的规定——标准;二是所规定的标准要被普遍的采用——实施。

统一规定是实现标准化的必要前提,而普遍采用则是实现标准化的充分保证。

当然,统一的规定和普遍的采用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有条件、有范围,或者是有时效的。

如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海运集装箱标准、铁路集装箱标准;中俄铁路过货要换车架,火车跨铁路局运营要换车头等等。

必须指出,如果缺乏采用标准的制度环境,颁布的标准再多也不会有经济活动的标准化状态。

实际上,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制定(通过协商)、发布(通过规定的程序)和实施(通过检验)标准的发展过程。

否则标准和标准化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范围内成为“绝对真理”,成为禁锢管理思维和扼杀产业创新的教条。

因此,怎样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标准化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2、物流标准为谁而定

技术标准是用来约束产品的,在制造业,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产品的规范以及对这类规范的延伸来约束企业和人的行为,如果没有明确的约束对象,所谓统一的规定和普遍的实施就会成为无的放矢。

众所周知,物流服务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一系列的物与人(货物与货主,货物与第三方物流等)、物与物(货物与运载工具,货物与储存设施等)、人与人(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与发货人的客户,第三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等)、物与环境(易燃、易爆、有毒、放射等)和人与环境(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产业政策,发货人和与经济和贸易环境等)的密切互动。

显然,我们不可能将物流标准的对象不加限制地扩大。

既不可能对所有参与物流服务互动的主体和客体做出统一的规定,要求他们按照统一的物流标准设计产品和参与物流运作;也不可能针对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规定参与物流互动的条件和行为规范;更不可能要求发货人为了购买物流服务而要改变自己的产品和行为标准来适应所谓物流的标准。

(二)物流标准化的目的

1、用物流标准来控制物流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让客户满意,所以制定物流标准的目的首先就是规范和控制物流服务过程。

过程的规范、可见和可控是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可靠性。

普遍地采用标准化技术来运作还有利于物流企业服务知识积累和专项技能的提高。

2、用物流标准来整合物流过程中的“不标准”

物流企业是通过功能整合来为客户服务的。

合规性服务是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物流服务中,物流企业要对发货人的单证甚至是贸易本身进行合规性检查,看有关的报关单证是否符合海关和商检的要求,所从事的贸易是否符合所在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和进口国的进口管制政策。

还可能要为出口商提供贸易伙伴所在国的关税条件,贸易政策和惯例,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和安全环境等咨询服务,甚至要帮助客户计算货物出口后的“落地价”。

显然,物流服务必须遵从有关的贸易和海关管制标准来运作,必须顺应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前做出安排。

3、用物流标准来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来说实际上是行业管理的手段和市场准入的门槛,以及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进而有利于培育物流服务市场和物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企业来说,实际上是服务技能的模块化和市场竞争能力品牌化。

这有利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接口,有利于客户服务的专业化定位,有利于对客户需求变化作出有效的快速响应,有利于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也有利于确立物流企业的市场形象,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1、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加为广泛

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

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

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这是由于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很难改变。

所以通常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系统,有一个适应及协调的过程,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

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并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管理)相适应。

民主性指标准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减少阻力,易于贯彻执行。

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不象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不注意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有了大幅度上升,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

所以,我们要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否则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并增加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

5、贯彻安全与保险的原则。

物流安全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非常突出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安全事故会将一个公司损失殆尽,几十万吨的超级油轮、货轮遭受灭顶损失的事例也并不乏见。

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损失外,人身伤害也是物流中经常出现的,如交通事故的伤害,物品对人的碰撞伤害,危险品的爆炸、腐蚀、毒害的伤害等。

所以,物流标准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物流标准中对物流安全性、可靠性的规走和为安全性、可靠性统一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物流保险的规定也是与安全性、可靠性标准有关的标准化内容。

在物流中,尤其在国际物流中,都有世界公认的保险险别与保险条款,虽然许多规走并不是以标准化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立法形式出现的,但是,其共同约定、共同尊循的性质,是通用的,是具有标准化内含的,其中不少手续、申报、文件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化规定,保险费用等的计算也受标准规定的约束,因而物流保险的相关标准化工作,也是物流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四)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1、在物流系统管理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除了需要一个适合的体制形式外,还需要有许多方法、手段。

标准化是手段之一。

方法、手段不健全,会影响物流决策与指挥水平。

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标准化可以带来效益,这在生产技术领域早已被公认,在物流领域也是如此。

物流系统实行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由于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更多效益。

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例如,集装箱、集装托盘、集装架的发展及时推行标准化,可以促进物流管理现代化、系统化。

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物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流通领域看,上接生产系统,下接消费系统;从生产物流看,下面又接续着不同工序。

在物流全过程中,又和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商流系统相交叉,彼此有许多接点。

为了使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标准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五)物流标准的种类(三大类)

1.基础标准

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

(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还有许多专业的计量问题,必须在国家及国际标准基础上,确定本身专门的标准,同时,由于物流的国际性很突出,专业计量标准还需考虑国际计量方式的不一致性,还要考虑国际习惯用法,不能完全以国家统一计量标准为唯一依据。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

最小公约尺寸(ISO600*400mm)。

基础模数尺寸指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

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

由于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只需在倍数系列进行标准尺寸选择其他的尺寸标准,这就大大减少了尺寸的复杂性。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国内物流系统,而且要考虑到与国际物流系统的衔接,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

(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

是最小的集装尺寸(1200*1000mm)。

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做为设计集装设备三向尺寸的依据。

在物流系统中,由于集装是起贯穿作用的,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他要求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

因此,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各环节标准化。

(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

主要是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

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

  

(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

为了使大系统有效配合和统一,尤其在建立系统的情报信息网络之后,要求信息传递异常准确,这首先便要求专用语言及所代表的涵义实现标准化,如果同一个指令,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理解,这不仅会造成工作的混乱,而且容易出现大的损失。

物流专业名词标准包括物流用语的统一化及定义的统一解释,还包括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

(6)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

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信息的录入和采集,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递的基础标准。

它可用于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

 

(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

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机具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因此,识别和区分便十分重要,对于物流中的物流对象,需要有易于识别的又易于区分的标识,有时需要自动识别,这就可以用复杂的条形码来代替用肉眼识别的标识。

  

2.分系统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

如火车、货船、拖挂车、卡车、配送车等

(2)作业车辆标准:

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车等。

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

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

(4)仓库技术标准:

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

(5)站台技术标准:

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7)货架、储罐标准:

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1)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各岗位的职责及权限范围

(2)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

(六)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政府从宏观管理出发,要求建立统一的企业运营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以及企业共性管理的相关规范,所以要制定管理类标准 企业从技术角度出发,最关心的是相互之间的管理与技术接口问题 。

客户从物流服务要求出发,需要制定标准规范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如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等。

2.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

通过各行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推动各地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基础打牢打实,用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观点指导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4.推进企业创新原则

应鼓励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如企业物流规划、物流企业服务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标准以及物流作业规程及物流设备等标准。

(七)物流标准化方法

1.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

物流标准中的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一般属于个别企业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制定的。

作为统一的物流标准主要是指技术标准,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

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各个环节的配合就以其为依据。

2.确定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即集装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集装基础模数可以按物流基础模数600mmX400mm的倍数推出系列,也可以以基础模数从大型运输卡车或集装箱的分割推出系列。

3.确定物流系列尺寸

从物流模数中选择部分或全部作为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从而确定包装容器、运输装卸设备、保管器具等系列尺寸。

(八)物流标准化基点

1、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面又很广泛,过去,构成物流这个大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也并非完全没有搞标准化,但是,这往往只形成局部标准化或与物流某一局部有关的横向系统的标准化。

从物流系统来看,这些互相缺乏联系的局部的标准化之间却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纵向的标准化体系。

所以,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

  

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

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

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

  

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

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

  

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讲:

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2、取决于和集装的配合性

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准来解决全面的标准化。

因此,必须实现集装与物流其它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

其中包括:

  

(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的配合性。

包装尺寸和集装尺寸的关系应当是:

集装是包装尺寸的倍数系列,而包装是集装尺寸的分割系列。

  

(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路宽度等)的配合性。

  

(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

在以集装为基本物流单位的物流系统中,经常有许多基本集装单位进一步组合成大集装单位或输送保管单位的情况。

例如,将集装托盘货载放人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就组成了以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为整体的更大的集装单位;将集装托盘货载或小型集装箱放人卡车车厢、货车车厢,就组成了一个大的运输单位等。

如果形成了倍数系列的尺寸关系,就能提高装运的密度和形成坚实的货垛。

  

(6)集装与未端物流的配合性。

随着整个经济活动越来越以消费者(再生产者)的需要为转移,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强固,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经济管理活动都确立了“用户第一”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在物流活动中的反映,就是未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末端物流是送达给消费者的物流,因此是以消费者的旨趣为转移的。

一般说来,占消费者中大多数的零星消费者的要求,是逆规格化方向而行的,消费者追求多样化,这就使多样化的未端物流与简单化的主体物流(集装系统)的配合性出现困难  

集装物流转变为未端物流,要对简单性的集装进行多样化的分割,以解决集装的简单化与未端物流多样化要求的矛盾。

衔接消费者的“分割系列”与衔接生产者的“倍数系列”有时是有矛盾的,标准化要解决的就是要选择最优。

  

(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

从国际经济交往来讲,由于我国是“后发性”国家,以国际标准为主体和国际标准接轨是我们集装标准化应该做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国际海运集装箱接轨。

这个接轨可以使国际海运集装箱通过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直达内地,从而充分发挥集装箱联运“门到门”的优势。

(九)实现物流标准化的好处

企业实现物流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1、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前提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系统同一性、一致性的保证,是几个环节有机联系的必要前提。

例如,集装箱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联接,对于发展广泛的水陆联运,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

2、物流成本和效益有作用

实现物流标准化后,贯通了全系统,可以实现“一贯到户”式的物流,其效益由速度加快、中间装卸、搬运、暂存费用降低、中间损失降低而获得。

从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3、加快物流管理发展进程

物流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系统建设,是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建立物流系统的涉及面广,难度非常大,推行物流标准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加快推行物流管理的进程。

4、为物流系统创造条件

物流系统不是孤立的,为了使物流外系统与物流系统更好衔接,通过物流标准化简化和统一衔接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

(一)国内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初步进展

在物流标准化存在诸多问题的同时,随着物流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各个部门、行业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物流标准化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发展物流产业提供基础性标准。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制定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于2001年4月公布,8月开始实施。

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指导我国物流产业学术研究与具体实践。

尽管目前对这个标准的作用和某些观点存在看法,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完善,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这类基础性的标准对于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有关物流经营单位的行业标准《物流企业类别及功能》也于2002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申报,原国家经贸委立项,目前正在制订过程中。

这个标准的实践意义将更为突出。

2、推进物流通用技术与管理的标准化。

有关物流信息技术的国家标准《储运单元条码》与《商品条码》在1997年、1998年相继公布,2000年公布了国家标准《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以及适用于商店内商品变量消费的国家标准《店内条码》,2001年又公布了适用于各领域自动数据采集的《128码》。

尽管这些标准的实际应用率不一定很高,但无疑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有关物流通用设备的《散装水泥输送车卸料管快速接头》、有关物流管理的《货运汽车厢体规范与安全》均已列入国家经贸委2002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其中,《货运汽车厢体规范与安全》已完成制订过程,等待发布。

物流市场的实际运行也推动了通用技术标准化的进展。

以集装箱为例,过去铁路部门有集装箱的行业标准,使用5吨箱、10吨箱,与海运行业使用的20英尺、40英尺国际标准的集装箱不一致,因而有关的资料、报道提出我国海铁集装箱标准不一致。

但据铁路有关企业介绍,目前在海铁联运中使用的都是国际统一标准的集装箱,只是在国内内陆运输中还使用老式的5吨、10吨箱,而且数量在减少。

据此可以说市场的实际运作推进了集装箱标准化的实施。

3、探索规范高新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2002年公布了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对于提高物流的科技含量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和电子交易市场规范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兴业态,如何规范,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这两个标准是大胆的探索。

其中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是源于规范商品现货批发市场应用电子交易机制,正式公布后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又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将重新予以公布。

4、加强贸易与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行为。

贸易与服务标准一直是标准化的薄弱环节,在物流业中更为突出。

在原国家经贸委立项的2002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中,有进一步提高仓储业服务水平的《库存商品退货及储运包装辅晶回收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的《木材流通等级标记》。

木地板装修是房屋装修中投诉与争议较多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却无任何具体标准可依。

2002年国家经贸委公布了有关木地板装修施工的两个行业标准《木地板铺设面层验收规范》、《木地板保修期内面层检验规范》,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家报纸给予报道,行业内引起震动,反响热烈。

5、物流标准化研究开始起步。

2001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主持下开展了有关物流标准化的科研课题,其中,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牵头承担;有“物流配送系统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牵头承担。

这两个课题分别研究,提出了“物流标准体系表”,力求从总体上把握物流标准化。

交通部门则研究、出版了《交通行业标准体系表》,确定了与物流有关的水陆联运、集装箱运输、成组运输、运输包装及运输市场管理等相关的标准体系。

这些标准课题的研究对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开端。

 6、筹建成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

按照我国标准化体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