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术第10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294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美术第10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美术第10册.docx

岭南美术第10册

2010-2011年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种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课前准备:

   准备人物情感的图片、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

一、 导入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二、 欣赏活动

2.活动二:

观察与思考——《说唱俑》赏析

3.  活动三:

体验与评价

三、 板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流民图》

《说唱俑》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      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

2.      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

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欣赏活动

1.活动一:

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你观察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 活动二:

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

你观察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细节观赏启示1:

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

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细节观赏启示2:

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

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3.浩气长存

教学目标: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

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

简单说说辛亥革命,你知道多少辛亥革命中的革命领导人或英雄烈士?

有谁参观过纪念辛亥革命的有关建筑或展览,能说说吗?

这些建筑有什么艺术特征?

当时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事件时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欣赏

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

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何感想?

他们的建筑有何异同?

3.观赏建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的艺术美,并从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欣赏感受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艺术美设计理念。

5.欣赏了解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深刻含义。

三、表现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结

学生互相评价。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革命人物的英雄气概。

4. 烽火岁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和王和平的想法。

 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相关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1.活动一:

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第欣赏。

A.欣赏油画《淮海大战》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画面构图饱满,动感强烈,表现了人民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柯勒惠支的版画《战场》的造型表现如何?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感受学生作品1:

以手绘线描图象的具象表达能力,直接生动地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动感画面。

 感受学生作品2:

从头脑中虚拟出对战争的印象,以点、线、面、色彩等构成元素,组成立起破碎、动荡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朦胧的、伤感的美。

感受学生作品3:

分别用不同的才智、色彩,不同的构思和手法来表现战争题材。

2. 活动二:

以不同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完成一幅作业,其中线描形式较为简易,手工制作形式易于操作,色彩画形式易于通过色彩表达感情。

3.活动三:

战争题材美术作业的评价

以自评、他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活动,还可以把好作业保留下来,以便和下一课作业结合,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业展览。

 课后反思:

   能在欣赏中感受到画总战士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5.我们爱和平

教学目标:

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在体验和创作的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课前准备:

发明应战争的图片和影视片段及表现和平环境的图片。

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

一.导入

二. 讲授新课:

1.欣赏范例作品,蒋介作品的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探讨哪些是与和平主题相关的事物,及其在画面中的象征性。

和平的面容:

儿童与鸽子:

和平少女:

愿世界人民都如此鸟:

2.画家简介: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

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3.教师布置作业与巡回指导:

  能简单描绘或以线描形式表现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业评价

作业能否传达热爱和平的意愿?

作品的构图 、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6.做个胸卡送老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

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教学难点:

制作什么样的胸卡才能让爷爷奶奶喜欢。

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吊绳及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我们做一张别致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吧,感谢他们大半辈子的辛劳;让他们多一些安全感,能够自在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变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

2.讲述、感悟。

分组谈谈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事,进而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3.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胸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

从中领悟胸卡的造型元素,足以胸卡制作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的技能要领,明白胸卡的设计内容、方法等。

4.尝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现。

制作时注意胸卡设计美观实用的特点。

能恰当的选材,工具的正确使用,操劳过程中画、剪、刻、折叠、切割、粘贴等手艺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

我知道手工制作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课后反思:

   通过做胸卡,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渗透人类社会知识,引领学生知道关爱社会、关爱生活。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

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8.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 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 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

(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课后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线条与色彩,由于通过大量的欣赏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10.变幻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退役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退役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退役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教学难点: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退役方法去设计。

 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

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色调的意义

孟塞尔体系

色光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三、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装饰画

感受学生作品:

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四、表现

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五、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11.重复与渐变

教学目的:

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重点:

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

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例如:

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

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

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

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

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

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

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表现: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装饰手提袋。

注意选好骨骼,截取基本型。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教后记:

   学生基本能运用所学的重复和渐变的知识设计所需图案,今后还要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象,养成勤于观察、敢于表现、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

 12.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的

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孟塞尔体系

孟塞尔(AlbertH.Munsell1858-1918)美国色彩学家。

他的这一体系经过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光学学会的反复修订,成了色彩界公认的标准色系之一。

 孟塞尔色立体简图        孟塞尔红色区剖面图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可调出世界上所有的色彩。

冷暖色系的划分

色彩调和论

 色光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

色彩三要素、色调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色调

三、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装饰画

太阳是由红到黄的色相推移构成;“伞形树”是由紫到白的明度退役构成;“铅笔形塔”身世由黄道率的色相退役构成;大地主要由“黄—橙—红—紫”的色相推移构成,其纯度也从高到低起了变化。

 感受学生作品:

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四、表现

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五、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13.生动的纸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浮雕”是雕塑的一种,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

2.运用剪贴、卷曲、折叠、雕空及压线屈折等技巧制成纸浮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纸张的特性,增强对雕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纸浮雕的五种基本造型方法塑型,并能对其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发挥纸张的特性,做出多样化的“浮雕”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的演示、作品范例

剪刀、胶水、美工刀、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教授雕塑的基本知识,引出课题

1.看图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

2.指导区别浮雕和圆雕

3.了解浮雕制品的材料(金属、塑胶、石料、木、纸……)

4.出示课题:

纸浮雕

二.教授新课

1.欣赏台湾著名插画艺术家的纸雕作品《十二生肖》和《虎姑婆》

2.教授5种制作纸浮雕的方法

①媒体演示“剪贴法、卷曲法、折叠法、雕空法及压线曲折法”的基本造型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三.学生在规定的五段音乐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代表交流小组作品,教师讲评,并及时鼓励

五.学生最后完成“我学会了”和“自我评估表”

教后记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纸工制作的奇妙之处,了解到纸工制作的基本早些能够技法,今后还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别致的灯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立体纸工,运用剪切卷接的造型手法,制作出多变的柱体纸工,培养他们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术,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

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恰当地把不同形体进行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灯饰。

 作业要求:

运用剪、切、折方法,制作出一件柱式立体造型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的范品两三件及课堂演示用品(展示图),界刀,直尺,铅笔。

学生作业用品:

色咭纸两块(规格约30CMX20CM)、铅笔(削尖)、直尺、界刀、粘合剂(白乳胶、浆糊等)、小铁夹。

 教学提要

一、 复习提问:

板书课题:

立体纸工(制作)

二、讲新课:

1.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灯饰,感受美化生活的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观赏丰富变化的立体纸工(教师的范品,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其奇妙多变的艺术美。

3.学生参照课本的展开图或随意设计简单的展开图,尝试制图及用刀切割成型的方法。

设计纸工制作稿时,

4.讲述设计方法(讲演结合):

学生继续制作。

要求学生用割、切、折、卷的方法精心按图制作,因为艺术效果有一半是来自制作工艺的精致程度的。

三.讲评:

1.掌握加工手法情况。

2.设计能力。

   

3.艺术效果。

 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和制作,增强了学生对灯的认识和感受。

15.博古架

教学目标

1.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重点 :

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难点;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用纸袋刻制成型的、插接成型的、组合成型的博古架作品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中国不同年代博古架作品,了解博古架艺术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博古架独特的文化品位、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造型美。

博古架的造型美体现在哪里?

有什么特色?

2、 实用美。

它们有什么作用?

3、 装饰美。

找一找架格是怎样排列与装饰的(高低、大小、方圆之间错落间隔)?

有什么图形(方形、圆形)?

美在哪里(造型、色泽、漆工)?

4、 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

教师总结。

二、感受与启发。

1、 教师出示博古架纸立体作品,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启发学生思考:

三、学习与尝试。

1、 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 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四、表现与创新。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博古架模型。

2、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表现。

 五、欣赏与评价。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文化传承的兴趣,同时在设计制作仲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6.我为奥运做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及意义;

2、 学习设计制作奥运会场馆或其它设施、纪念品模型的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模型的造型方法,体验制作乐趣。

教学难点;体育场馆模型的组合成型。

教具准备 

1、 图片准备:

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一些奥运会场馆、火炬、吉祥物、标志等纪念品的图片资料。

2、 知识准备:

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感知奥运。

 二、学习设计,了解奥运。

1、 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了解标志的由来及设计意义。

2、 欣赏历届奥运会代表性场馆建筑、设施、吉祥物、纪念品图片,并引导思考:

3、 欣赏教材上的图片,开展教学讨论。

三、设计制作,贡献奥运。

四、展示成果,颂扬奥运精神。

1、 将学生们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评价。

2、 师生在快乐仲分享学习成果,颂扬奥运精神。

3、 开展互动评价,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4、 学习延伸——了解奥运、参与奥运、贡献奥运。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与人文教育,关注环保意思与科技意识的融合。

 

 17.群居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