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8224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docx

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444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

实验题目:

观察一棵大树(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实验目的: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实验器材:

观察的测量工具(皮尺,放大镜),记录纸等

实验过程:

1、确定地点和观察的树种。

2、按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

3、画简图,测量树杆的粗细,摸树杆、闻树叶、看果实、捡拾标本、比较等。

实验结论:

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

实验题目:

观察叶的形态(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1、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

实验器材:

放大镜,白纸,各种植物的叶(自然生长形成的多种形状的叶)

实验过程:

1、肉眼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并比较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注意引导学生对维恩图的填写)

2、用放大镜观察叶。

了解叶由哪几部分组成。

3、观察叶的生长变化(按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的顺序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

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实验题目: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运动特点以及外界刺激的反应。

实验器材:

放大镜,玻璃,饲养槽,绳子,树枝,蜗牛2-3只等。

实验过程:

1、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2、观察蜗牛的运动情况。

3、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中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论:

1、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腹,壳几部分,壳成螺旋形,头部长有两对触角,眼睛,嘴。

2、蜗牛靠腹足爬行,并在爬过后流下粘液。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

3、注意事项:

教师给学生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题目:

观察蜗牛的食性,排泄,呼吸等(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会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等。

实验器材:

放大镜,水,蜗牛2-3只,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

实验过程:

1、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2、观察蜗牛的吃食。

3、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让学生注意观察气孔的位置)

4、其它发现。

实验结论:

蜗牛爱吃细嫩的绿叶,青瓜等,靠气孔呼吸和排泄。

实验题目:

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实验目的:

1、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

2、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实验器材:

浅水碟子或培养皿,镊子,放大镜,几条蚯蚓等。

实验过程:

1、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要出示图)

2、观察蚯蚓的运动

3、碰触蚯蚓时,蚯蚓有什么反应。

4、把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有什么反应。

(注意在浅水与深水的反应情况)

5、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注意引导学生对维恩图的填写)

实验结论:

蚯蚓的身体结构有口,环带,肛门。

受到刺激身体会紧张收缩发生跳动或快速爬行。

不能在水中生活等。

注意:

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实验题目:

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知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实验器材:

放大镜,玻璃瓶,小盆子,小石块,少许面包,少许白糖,死掉的昆虫等

实验过程:

1、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要出示图)

2、观察蚂蚁的吃食,运动.

3、观察并了解蚂蚁的群体关系及生活习性。

实验结论:

蚂蚁适应陆地生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蚂蚁用触角交流信息,并在行进中分泌一种“信息素”。

思考:

蚂蚁的身体小,爬行快,不便观察该怎么办?

1、可以在有水的盘子中央放一个纸盒,将蚂蚁放在纸盒上。

2、可以在培养皿中放少许水,中央放一个露出水面的石头或其它物体,将蚂蚁放在其上观察。

实验题目:

观察金鱼的外形,捕食,呼吸(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

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捕食和呼吸情况。

实验器材:

玻璃缸,滴管,红水,鱼食,2-3金鱼。

实验过程:

1、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3、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

金鱼适应水生生活,用腮呼吸,靠鳍运动。

注意:

在喂养金鱼时取用的水最好是清澈的小溪水,并要常换水,喂食也不能在多,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

实验题目:

比较材料的硬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

硬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实验器材:

木头,纸,金属,塑料各两根,铁,铜,铝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电路检测器,小锤等。

实验过程:

1、思考:

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

(材料之间的相互刻画)

2、用刻画的方法比较各种材料的硬度。

(效果不明显时让学生多动手做几次)

3、认识金属并用实验验证金属有哪些性质。

4、了解金属的作用和用途。

实验结论:

硬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金属的性质有:

光泽,延展性,柔韧性,导电性。

实验题目:

造一张纸(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实验目的:

了解造纸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造一张简单的纸。

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实验器材:

放大镜,餐巾纸,筷子,棉布,报纸,杯子,沙网,水等。

古代造纸的录像或图像资料。

实验过程:

1、了解古代的造纸过程。

2、将餐巾纸撕碎放入有水的杯中调制成浆糊状。

(注意:

用热水效果比较好)

3、将纸浆倒在下面放有报纸的棉布上均匀铺平,在再纸浆上平铺一张棉布,并用毛巾盖上将水挤压吸干。

(纸浆上下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塑料网最好)

4、过一会后取下压干的纸浆,便会是一张纸。

实验结论:

吸水性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实验题目:

比较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沉浮现象也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实验器材:

水槽,水,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实验过程:

1、猜测哪些物体会下沉,哪些物体会上浮。

2、将不同材料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是沉还是浮并作好记录。

3、思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构成的材料有关吗?

4、了解并验证木头的特性。

实验结论:

沉浮现象也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木头的特性有:

坚硬,韧性好,易燃烧,会浮在水面上,承重力强等。

实验题目:

研究砖瓦,陶瓷的性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

了解砖和陶瓷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具有不同的用途。

实验器材:

火砖、烧泥瓦,陶器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滴管,以及制作砖和陶瓷的黏土各一份。

实验过程:

1、了解和认识砖瓦和陶瓷。

2、研究砖瓦,陶瓷的硬度实验(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3、研究砖瓦,陶瓷的韧性实验(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4、研究砖瓦,陶瓷的吸水性(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滴水时强调查最好是同时将水滴砖瓦、陶瓷表面上进行观察)。

5、研究砖瓦,陶瓷在水中的沉浮(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同时放入水槽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砖瓦,陶瓷都是黏土经过烧制而成。

砖瓦,陶瓷的硬度好,在水中是沉。

几乎无韧性,砖的吸水性较强,陶瓷的吸水性不强。

实验题目: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

了解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器材:

塑料杯,玻璃片,蜡光纸,筷子,试管,试管架,木条,塑料瓶,水槽、烧杯等

实验过程:

1、观察水和食有油。

(看颜色、透明度,闻气味,摸黏度)

2、滴液比较观察。

(分别在玻璃片上,蜡光纸上,报纸上进行刚滴时和滴后一会的比较,)

3、轻重比较(用一透明玻璃杯先将油倒入瓶子中,然后顺杯壁将水倒入杯中。

倒水入杯时让学生慢慢倒入进行观察)。

4、形状的比较。

(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进行比较观察)

5、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重维恩图的填写)

实验结论:

相同点:

水和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不同点:

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

实验题目:

水,食用油和洗洁精流动得一样快吗(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

实验目的: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实验器材:

水,油,洗洁精,玻璃,滴管等

实验过程:

1、认识,观察并归纳三种液体的相同点。

2、将水,食用油,洗洁精分别滴在一块斜面的玻璃片上,观察它们的流动速度。

(用三根大小相同的玻璃管放在同一斜面上实验来进行比较。

3、液体与固体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实验题目:

空气会流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知道空气是我们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并且可以流动。

实验器材:

水槽,玻璃杯,塑料袋,香,火柴,吸管,肥皂水或风形成演示器等

实验过程:

1、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什么样的。

2、将香点然,用香的烟子证明空气的流动(还可以用风的形成演示器(新配器材))。

3、用吹肥皂泡的方法证明空气的流动。

4、空气与水的比较实验。

实验结论:

空气是我们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并且可以流动。

空气一般是看不见,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气体,比水轻。

实验题目:

空气占据空间(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

知道空气的存在需要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

实验器材:

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巾,橡皮泥等。

实验过程:

1、做杯中的纸不会湿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将两根吸管穿过橡皮泥,并用橡皮泥塞住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口,通过吹吸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注射器活塞的变化)

实验结论:

空气的存在需要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注意:

两根吸管要一高一低,一根要伸入水中,一根不伸入水中。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

实验题目:

观察植物种子的形态(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知道种子内部有胚根和胚芽。

实验器材:

放大镜,白纸,各种植物的种子

实验过程:

1、观察各种植物的形状,大小,颜色。

2、观察种子内部的胚根和胚芽。

实验结论: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种子内部有胚根和胚芽。

说明:

本课应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并试着播下种子,便于本单元以后教学的观察和研究。

注意:

本单元以后的教学,可以根据播下种子后,幼苗的生长情况调节时间上,便于好获取观察和研究的信息。

(真正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实验题目:

根的作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实验目的:

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以及了解根的作用。

实验器材:

试管,食用油,水,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或其它植物。

实验过程:

1、将种子不同方向放置透明玻璃杯中(如7页的插图),几天后观察根的生长方向。

(提前几天布置,学生将其带到课堂进行观察)

2、观察植物根的形态,知道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

3、把一根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让根全部浸入水中,滴上植物油并密封好,在水的顶端作好标记。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完成)

4、课后几天时间里学生观察试管中水量的变化。

5、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教师先准备好一些疏松的土壤和一些带草皮的土壤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实验结论:

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根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实验题目:

植物茎的作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茎生长的速度不同,了解植物的茎的作用。

实验器材:

芹菜或其它植物,玻璃瓶,刀片,红水,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1、观察植物茎的外部形态

2、观察并比较同一株植物在不同时期的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3、将一株新鲜的芹菜的茎插入装有红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儿进行观察。

(可以做成对比实验)

4、将芹菜的茎横切开,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不但能够支撑植物,还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注意:

水分是向上运输,养料是向下运输。

实验题目:

观察蚕卵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实验目的: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

并在蚕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了解养蚕的方法和过程等。

实验器材:

放大镜,蚕卵及蚕的生活史标本等。

实验过程:

1、按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进行观察。

2、介绍养蚕的方法和过程。

也可观察影像资料。

3、思考小蚕的孵化与哪些条件有关。

4、在养蚕卵的过程中观察蚕卵的变化,并记录从蚕卵里孵出幼蚕的日期和气温。

(课堂安排,课后观察)

实验结论:

蚕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实验题目:

观察温度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实验目的:

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计的种类很多。

实验器材:

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等各种温度计。

实验过程:

1、用触觉来感知4杯不同热度的水的冷热程度。

2、认识各类温度计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3、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4、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面的变化。

5、从不同角度观察温度计中液面的读数。

实验结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且温度计的种类很多。

注意:

使用前先检查温度计是否有断列或液柱是否有不连接现象,了解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实验题目: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

知道水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冰水,自来水,开水,水槽(温水,热水自己调对)

实验过程:

1、思考并讨论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书上45页)

2、用温度计测量4杯不同热度的水,并作好记录。

(每两分钟测量一次)

实验结论: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注意事项:

使用前先检查温度计是否有断列或液柱是否有不连接现象,以及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有破裂应立即告诉老师。

实验题目: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实验目的:

1、水在什么温度时可以变成冰。

2、知道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保温杯(也可在普通杯外包裹干毛巾),浅盘,试管,试管架,食盐,毛巾,冰块,水等

实验过程:

1、水和冰的观察,并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颜色,形状,用手摸的感觉)

2、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纯净水的温度并记录。

3、把装有纯净水的试管放入装满碎冰块的保温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读数。

4、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后,测量试管里水的温度。

5、待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注意:

冰块最好现场击碎,且冰块尽量碎小些。

探讨:

当水结冰时,保温杯内加盐的碎冰块大约是多少度?

可以用平常的红水温度计测量吗?

实验题目:

冰的融化(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实验目的:

了解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

实验器材:

烧杯,温度计,塑料袋,冰块等

实验过程:

1、把冰块放入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

2、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并记录。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

4、加快冰的融化实验。

(比赛)(小组思考并交流可以用哪些方法)

思考:

为什么在实验中,烧杯和塑料袋外壁都会有水珠?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高于0度,冰的温度升至0度时,且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度,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注意:

在做加快冰块的融化实验时,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不能让学生紧贴自己或别人的身躯。

实验题目:

小水珠从哪里(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实验器材:

三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大烧杯,玻璃片,冰块,水和热水等。

实验过程:

1、猜测上节实验课中,烧杯和塑料袋外壁的小水珠是怎么样来的。

2、将三只杯中,一只放入冰块,一只装水,一只空着静放在桌面上。

3、过一会儿后,观察三只杯的外壁,看看哪一只杯子有水珠。

4、做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验。

(在一只玻璃杯中倒倒入热水,将大烧杯反罩在装有热水的杯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实验题目:

水怎样变成水蒸气(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

水怎样变成水蒸气,以及如何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

玻璃杯,大烧杯,浅盘子,小杯子,钢制汤勺2个,蜡烛,火柴,记号笔,热水等

实验过程:

1、在浅盘里放少许水,有笔作好记号,然后把盘子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量的变化。

(提前两天安排学生下去做,放在教室的窗台,课堂进行观察。

2、加快水的蒸发对比实验。

(用两个汤勺分别取同样多的水,其中将一个汤勺的底部用蜡烛加热)

3、过一会儿后,观察并比较汤勺中水量的变化。

实验结论: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题目:

霜的形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实验目的:

了解霜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

玻璃杯,食盐,湿毛巾,冰块,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

1、将装有冰块玻璃杯放在湿毛巾上,观察杯的个壁并用温度计测量其冰块的温度。

2、在冰块中不陆续加入食盐,降低其温度。

3、当玻璃杯外壁有白色小晶体后,用温度计测量加盐的冰块温度和玻璃杯外壁的温度。

实验结论:

水蒸气在0度以下时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小冰晶的过程就形成了霜。

实验题目:

磁铁有磁性(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磁铁有磁性。

实验器材:

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纸,布等物品,还可有一些学生用的学习用具。

杯子,水等

实验过程:

1、预测各种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

2、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靠近磁铁,观察是否吸引。

3、将对磁铁能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分为两类,了解能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4、将铁性物质隔着物体靠近磁铁,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够吸吲铁性物质。

这种性质叫磁性。

实验题目:

磁力的大小及磁性(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

实验目的:

了解磁铁有两极,磁力的大小,磁极的相互作用等。

实验器材:

小钢珠,大条形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支架,细线,纸条等。

实验过程:

1、小钢珠放在放在磁铁的各个部分观察现象。

2、将没有标识的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并将磁铁分为ABCDE五个等分,观察哪个部分能够吸引的回形针颗数多。

并作好记录。

3、将两块无标识的条形磁铁分别命名为AB和CD.再分别用磁铁两极的两两关系进行靠近,观察并感觉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有两极且两端的磁性最强,磁极会发生相互作用。

注意:

本课在进行磁极相互作用时,只能表述为有吸引和排斥的现象,不能叙述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实验题目:

磁极的方向和磁极的相互作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实验目的:

了解磁极是指向什么方向的,两个磁极接近时作用是怎么的。

实验器材:

磁铁,悬挂支架,没有标识的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细线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转动的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可反复几次)

2、把指向地球以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向进球以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并把没有标识的磁极标明为N极和S极。

3、将两块标有N和S极的磁铁,两极分别两两相靠,观察并感受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磁极的方向是指向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接近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吲。

思考与讨论:

如果要找出没有标识的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南北极,该怎么找?

实验题目:

磁力大小的变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

了解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

实验器材:

回形针,小钩,薄木片,透明胶,杯子,大小相同的磁铁

实验过程:

1、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和一块薄木片搭成一个实验台。

将磁铁放在薄木片上面,让小钩隔着木片被磁铁所吸引。

2、从一个起,依次增加磁铁的个数,并让磁铁自然吸引。

同时在下面的小钩上依次增加回形针的颗数,记录不同磁铁数的最大吸引数。

3、将两块磁铁的同极用力相靠后用透明胶粘住,再做以上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多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大。

注意:

实验完毕后,在收放磁铁时,要让异极相靠使其自然吸引状态。

以防减少磁铁的磁性。

实验题目:

用指南针定方向(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

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向南北极的性质来制成的。

实验器材:

指南针,及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实验过程:

1、观察指南针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观察指南针哪端指南,哪端指北。

3、用指南针定方向。

(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停止的使方位盘上的南北极与磁针的南北极一至,对照方位盘上的各个方向辩认该位置的其它方向)

实验结论:

指南针有指向南北极的性质,通过指南针可以辨认各个方向。

实验题目:

制作简易指南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

实验目的:

知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实验器材:

强力磁铁,钢针,吹朔纸,白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等

实验过程:

1、做磁针(用磁力强的磁铁的一个极朝一个方向摩擦钢针几十次)并检验钢针磁力的大小。

2、用盒式指南针辨认自制磁针的南北极,并作好标记。

3、用纸做个八位方向标。

4、安装磁针。

5、展示自制指南针。

实验结论:

自制指南针同样具有指向南北极的性质,也可以用它来辨认方向。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

实验名称:

气温的测量(第一单元第3课)

强调: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学会测量气温的方法。

同时强调百叶箱的安装:

是用一条条的薄木片做成的,它的内外都漆成白色,各种仪器放在百叶箱里既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

在气象站里,百叶箱是安放在观测场偏北的位置,固定在1.25米高的支架上。

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为了防止观测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实验名称:

风向和风向标(第一单元第4课)

实验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仪器准备:

风力风向计、记录纸

实验步骤:

风向和风向标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在不知道所在方位的时候,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

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需要教师进行详细指导,并有必要对学生使用指南针进行训练。

指南针使用方法:

将指南针平放,待指针静止时,轻轻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相一致,这时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与实际方向相对应。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第三,学生在从第2课开始记“天气日历”的时候,并没有把风向作为记录的内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描述风速和风速等级

3、汇报结果并作好记录。

实验名称:

降水量的测量(第一单元第5课)

实验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实验仪器:

雨量器

实验步骤:

雨量器的安装和使用。

实验名称:

制作雨量器(第一单元第5课)

具体参考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