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模式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858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模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评价模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评价模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评价模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评价模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价模式方案.docx

《评价模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模式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价模式方案.docx

评价模式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评价模式方案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正阳县职业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是终结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几乎未参与学生评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

如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的路子,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实训室建成车间,把实训工件变成产品,用企业(行业)标准评价学生,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大缩短了学校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距离。

但是始终未摆脱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

企业未介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由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二、对评价模式改革的认识:

1、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2、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材选取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有利于正确处理“工学结合”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3、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产业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4、改革评价模式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动评价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是国家级示范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强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树立全面人才观,注重成功教育,改进考试方法和手段,深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改革;高度重视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

四、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目标:

1、总体目标:

①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由企业(行业)、社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

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2、具体目标:

①构建以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体系。

②挖掘文化素质课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③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④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⑤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为核心,构建学生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⑥以学分制管理为主线,构建“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体系。

五、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内容:

(一)学生德育考核评价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降低德育工作重心,构建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体系。

努力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行为规范,礼仪标准,纪律严明,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特长突出的企业认可的现代绅士淑女。

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塑造高尚人格,弘扬竞争个性,培养企业抢手人才”,按照吻合企业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构建由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以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体系。

在顶岗实习之前,每个学生在校两年期间的德育学分为80分(每学期20分),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建立顶岗实习德育学分考核机制,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德育学分为10分,三年德育学分共计90分。

德育学分纳入学校学分制管理,计入总学分,由政工处制定《德育学分制管理考评细则》,学生操行成绩按相关评价项目折合成学分。

违纪违规扣除德育学分,德育学分不合格(48分以下)不予以毕业。

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由学生处负责,每期末班主任将本期学生德育学分报教务处(政工处加盖印章)。

附:

学生德育考核评价标准(20学分)

注:

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学分考核评价见后面相关内容(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素质)。

(二)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1、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①文化素质课考核要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考核内容,突出职业能力考核。

②文化素质考核评价要将文化素质的职业能力与文化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2、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的操作

①语、数、英结业统考科由市职教中心组织命题考试,其余学科由学校采取教考分离形式组织校统考。

各专业核心课程和计算机所有课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在网络教室进行无纸化考试、阅卷。

②学生期终文化素质课评价=教考分离(统考)文化成绩+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成绩。

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创新+文化素质课岗位技能。

③教考分离科文化成绩占50%,文化课职业能力占30%,单元测试占20%。

④对文化素质课考核:

注重文化素质课的职业岗位能力评价,语文课考核包括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演讲等内容,数学课考核要选择与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应的测试内容,英语课考核要测重听、说、对话、看图能力的测试。

⑤文化课职业能力考核评价采取学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

⑥体育课考核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体能素质和体育课职业能力测试(参照军训标准测试职业能力)。

⑦学生期终文化素质课评价成绩按学分制管理折算为学分计入毕业学分。

3、文化素质课综合考核评价标准

(三)构建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分两大部分:

即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标准

①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的原则、操作方法和考核项目与文化综合素质课评价基本一致。

②专业理论应知考核以职业岗位“必须”和“够用”为度并为专业技能服务。

2、专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按普教评价模式,以成败论英雄。

专业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1)学生基本技能素质考核包括操作技能和劳动态度、安全文明生产两大部分。

操作技能又包括应知(理论)应会(技能)两方面。

(2)操作技能考核评价具体办法:

①项目课程评价:

A、项目练习: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做课题、产品(工件)的质量及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企业(行业)评分标准评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B、阶段测试:

实行阶段性项目过关考试评价与期末综合性技能评价相结合,对项目课程技能考核实行岗位分层累进制。

项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

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对没有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补课,最后对整个职业岗位项目进行测试评价。

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时,要考虑劳动态度和安全文明生产成绩。

②期末操作技能考核评价:

按实训教学计划,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后,学校组织技能操作教考分离考试或抽考,由教务处牵头组建教考分离命题组和鉴定组,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技师及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训骨干教师参与命题和鉴定,实训组组长(实训项目负责人)命题三套交专业部审核,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随机抽一套题作为考核测试题(应会),专业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掌握的工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按企业(行业)统一标准评出成绩,作为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在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时做到有安排,有监考、有阅卷、有鉴定。

③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及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劳动态度和安全文明生产成绩占10%。

学生的劳动态度和遵守安全文明规程情况,无论是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还是在学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都应考虑。

④学生期末技能素质考核成绩=(项目训练过程考核成绩×20%)+(阶段性项目过关测试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50%)。

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成绩、操作技能评价成绩按学分制管理折算学分。

(四)构建“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校内车间(模拟车间)生产实习考核评价

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各专业要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车间平台,按照国家职业工种标准、行业或企业标准,由学校、企业、行业、职业鉴定机构共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生产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校内生产性实习车间由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把控生产技术和质量,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各专业学生利用生产实习课、周末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在生产车间或模拟车间生产实习累计达400学时以上(满分为23分,考核得分直接计入毕业学分)。

考核包括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四大部分。

②评价具体办法

2、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习的延伸,是学生就业的准备阶段。

学生在企业(行业)顶岗实习要接受企业(行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

要严格按企业(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顶岗”实习为1年,总分为46学分)。

3、“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考核评价:

①操作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2+1学制的特点,结合学校“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及文化素质课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第三学期可以根据学生及家庭实际到企业、行业参加生产实践,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弹性学制。

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远程教学,教师在网上授课,网上考勤,学生在网上学习规定的学业课程,按学校安排在网上考试,教师在网上阅卷,学生在网上查询成绩。

同时企业将对“半工半读”学生在企业(行业)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及道德素质进行评价,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后可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并参加学业考试。

学生也可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到学校车间进行生产实践,边工作边学习。

学生“半工半读”考核成绩按学分制管理要求每期根据工作时间折合学分(每月5学分,每学期23学分)计入毕业学分。

②考核评价方式:

学校评价和企业(行业)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③评价标准:

(五)构建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六)创建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体系

1、学分制建设思路:

①定方向、定目标:

“三着眼、三推进,三依据、三创建”

着眼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全力推进“产教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改革,奋力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学校面向市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

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有关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意见,依据学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学校学生实际和专业建设实际,创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创建校内外多元主体共育机制,创建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体素质要求的“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体系。

②摸情况,搞调研。

学分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把手”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特别是我校实行学分制,首先要摸清情况,搞好调研,做好基础性工作,搞好师资力量、学生规模、设施设备、教室场地等学分制基础分析。

③定策略,定方案。

在学分制基础性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切实可的实施方案,确定先搞试点再行推开,先分步实施再总体推进的策略。

2、学分制建设总体规划:

2013年春季:

修订完善学分制实施细则,创建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体系。

增加德育学分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分,校内生产车间(模拟车间)生产实习学分和健康教育学分,并且注重职业能力评价,丰富文化素质课、专业技能素质课的学分制内涵建设,校内与校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分制考核管理。

3、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方法:

(1)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各专业的课程大体分为文化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理论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生产实习实践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在确保学生必修1个以上专业技能的学习外,将其它专门化方向教学和项目课程的选择权留给学生。

主要课程和教学环节均有课时数及学分,并将学分分为必修课学分(包括生产实习实践学分、顶岗实习学分、健康教育学分),限选课学分,任选课学分,基本学制3年,每学期教学时间为18~19周,毕业总学分在277分以上,最低学分在225分以上。

①必选课和限选课为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占总学分的85~95%左右。

②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菜单自由选课,占总学分的10~15%左右。

(2)学分的认定

①必选修学分:

必选修的各类课程及实习均以学时数和评价成绩所占比例为基本计分依据,计分方式在该门课评价成绩及格的前提下每17学时计1分。

A、文化素质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专业技能素质课的每门课程考试均按100分命题,60分为及格,考试不及格可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者,应扣除该时段相应学分。

B、校内车间(模拟车间)生产实习学分的考核见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校内实习达400学时以上,计23学分)

C、校外顶岗实习学分每期23学分,实习一年46学分(由企业和学校按考核细则共同考核)。

D、健康教育学分的考核见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学分:

8分)

②任选课学分:

A、任选课1-3门各科经考试考核均在60分以上,原则上按学时记满分。

B、工学结合学生半工半读,边工作边学习,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每期23学分,每月5学分)。

③奖励学分

④德育学分的考核见德育考核评价标准(20学分)。

⑤职业资格证学分:

A、职业资格考证要求:

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齐发管理制度。

学生须参加一个及以上本专业工种职业资格证考试并获中、初级工证书(中级:

15学分,初级:

5学分)。

通过自修或课余培训取得其他专业职业工种“中级工”证书另加5分。

B、职业资格鉴定要求:

每届学生顶岗实习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培训鉴定科、市教育局职教中心组织企业、行业专家、高级工考评员对学生进行中级工应知应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由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附:

学生应得学分一览表

(3)学分的考核登记

①必修课学分、任选课学分由教务处和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评定成绩、阶段性考核(作业、作品、测验),学习态度等情况,以综合的百分制形式评定汇总登记。

②校内生产车间(模拟车间)生产实习学分由教务处和车间管理人员按细则核定学分报教务处登记。

③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学分由企业和就业办、班主任、教务处、政工处按企业标准和评价方案共同考核学分,就业办负责收齐企业评价学分报教务处登记。

班主任负责收齐校内评价学分交教务处登记。

④健康教育学分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共同考核,由班主任汇总后报教务处登记。

⑤德育学分由班主任、政工处、教务处、专业部、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考核,由班主任汇总学生处审核后报政工处登记(学科教师将上课出勤、纪律考核学分于每期末报班主任登记)。

⑥获奖学分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获奖情况和奖励学分评定标准核算汇总报政工处审核后再报教务处登记(奖励学分可弥补学科成绩的不足)。

所有项目评价学分报教务处汇总登记,班主任负责将学生所得学分记录在学分考核手册内。

(4)毕业与学籍管理

①学分制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大法,一切学生工作均应以学分制为基准开展工作。

各专业学生累积相应学分达到毕业最低要求者,通过各方面综合考核合格后,方可由学校准予毕业。

②学生由于各种各类竞赛、评优等奖励,提前积满相应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后,可提前实习,经相应行政部门批准,也可提前毕业。

若学生到期未修满相应学分,未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只发给结业证书,保留学籍和学分,学生可在规定的延长年限(2年)内继续学习,积满相应学分,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学校给予换发毕业证。

六、学生评价模式改革进度

七、学生评价模式改革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评价模式改革组织机构。

①领导小组:

组长:

窦明生

副组长:

盛强

②工作小组:

组长:

盛强

副组长:

郭望远

成员:

田保林周思静李林周世荣危磊

成立评价模式改革六个项目评价组织机构:

学生德育素质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学生专业素质考核工作小组、学生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小组、学分制毕业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学生健康教育考核评价工作小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2、思想保障

全体教职工在对学校国示创建和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要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脱离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弊端认识深刻。

全体教职工对评价模式改革的士气高昂,信心十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3、制度保障

充分利用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补充意见》、《教师工作手册》、《教学督察考核进课堂实施方案》等一素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完善各专业教学标准和实施性教学计划,修订并完善《“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

要以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制定《德育学分制管理考评细则》。

要进一步完善《教考分离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学生文化素质考评细则》、《学生职业素质考评细则》、《生产实习实践考评方案》、《顶岗实习管理实施办法》、《工学结合考评方案》、《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管理实施方案》等,这些制度将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提供制度保证。

4、管理保障:

精细管理、严格考核、公正客观地评价,确保评价质量。

①以制度方案为依据,以“学分制”管理为主线,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

注重每一个评价环节和细节,把环节抓细,把细节做实,严格按制度、方案考核评估。

②技能考核和生产实习车间考核评价要广泛吸收社会、行业专家、技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生考核评价,要高度重视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的评价。

③对“工学结合”学生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对半工半读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④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并按《顶岗实习管理实施办法》和《顶岗实习评价方案》严格执行。

⑤搞好“学分制”管理的“四定”工作:

定班级、定课表、定教师、定教室。

增加学分制管理人员2—3名,组织好学生选课工作,搞好走班教学的常规管理,科学配置课程“营养套餐”,搞好学分认定工作和学分登记工作,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

⑥以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以“三课四活动”为重点,搞好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工作。

5、师资保障。

狠抓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打造“六支”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

即打造一支文化理论素养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文化素质课教师团队”,以确保文化素质课考评的质量。

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确保专业素质课考评的质量。

打造一支校企共同参与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素质优良的“车间管理团队”,以确保校内车间(模拟车间)生产实习考核评价的高质量。

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素质精良的“就业服务管理团队”,以确保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考评的质量。

打造一支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学分制管理团队”,以确保学分制考核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打造一支由社会、企业、学校、部队、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以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德育学分制管理团队”。

6、硬件保障。

1、数字化校园远程教学平台的建成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网上培训、考试、评价的物质保障前提,是顶岗实习生继续教育,提升培训层次的基础,是学分制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保障。

2、各专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车间的创建。

3、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4、购置学分制管理软件。

5、较充足实训工位和教学场所。

八、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预期效益

1、新的评价模式摆脱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社会、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

必将对“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的评价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用企业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必将成为企业抢手人才。

2、新的评价模式必将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手段的变革和创新,推动“产教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变革。

新的评价模式将使课程的设置紧跟行业要求,教学内容贴近岗位实际。

开展产教结合、重视生产实习实践,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新的评价模式注重文化理论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创新等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注重文化素质课通用技能的考核评价(如语文课的普通话、演讲能力测试,英语课的听、说、对话、看图能力的测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水平。

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远程教学,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方便。

3、“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评价管理模式将带来教育教学管理的变革,使教学管理与毕业终结管理有机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有利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有利于推动人文准军事化管理,有助于塑学生高尚人格。

4、新的评价模式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有利于推动人文准军事化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建设。

教学“学分制”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岗位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