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707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质量成本管理.docx

第三章质量成本管理

第五章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是从经济性或者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质量和质量管理,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要求所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并形成质量成本报告,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以及与中低层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进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章要求

(1)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2)了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3)熟悉企业质量成本的归集问题;

(4)熟悉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5)掌握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指标和差异分析方法。

(6)了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框架内容

※本章重点

(1)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2)质量成本的归集渠道

(3)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4)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指标

※本章难点

(1)质量成本最优值内涵的理解

(2)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指标和差异分析方法

§1质量成本概述

一、质量成本概念

1历史沿革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在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提出。

A.V.Feigenbaum:

第一次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要求所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并形成质量成本报告。

J.M.Juran:

企业在废次品上发生的成本好似一座金矿——“矿中黄金”所谓“矿中黄金”,指的是“质量上可减免成本的总额”。

2概念和构成

质量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因素,质量成本的变化必然影响着产品总成本的变化,且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的变化。

质量成本

质量保证费用

预防成本(preventioncost):

为避免或减少不合格(如质量故障、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或无效工作等)而投入的费用

包括:

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产品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工资及福利奖金。

鉴定成本(appraisalcost):

为了评定是否存在不合格而投入的费用。

诸如试验、检验、检查和评判的费用。

包括:

检测试验费、工资及福利奖金、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费

质量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internalfailurecost):

出现的不合格在交货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

诸如为消除不合格而重新提供服务、重新加工、返工、重新鉴定或报废等。

包括:

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

外部损失成本(externalfailurecost):

出现的不合格在交货后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

诸如保修、退货、折扣处理、货物回收、责任赔偿等。

包括:

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指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

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由认可的独立实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试验的费用)

如:

质量保证措施费、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评定费

3质量成本评价指标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质量成本结构指标

预防成本率、鉴定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率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产值/总成本/销售收入/利润质量成本率、小时内部损失(内部损失/工时)、销售收入外部损失率(外部损失/销售收入)

——质量成本目标值=基期(计划期)质量成本(指标)值-报告期质量(成本)指标值

4质量成本的特点

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是有区别的:

1)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其前提是设计质量标准或规范已经确定。

不应包括重新设计、改进设计、用于提高质量等级和质量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2)是在制造过程中同出现不合格品有密切联系的相关费用。

3)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同不合格品的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费用。

4)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而是通过分析寻找改进质量、控制质量成本的途径和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的目的。

针对企业合同中顾客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产品质量改进设计导致的费用支出不能计入质量成本

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材料费、能源费等等,都不计入质量成本。

必须注意,企业只有在明确了顾客的质量要求而制定出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后,才能确定质量成本的核算基准。

5质量成本的特点

⏹变动成本:

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从分析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质量水平。

⏹机会成本(或可能的成本):

不局限于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而是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便进行决策。

⏹估计成本:

难以精确计算,但可对某种特定的问题提出各种决策方案,以供领导选择。

6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质量保证费用+质量损失成本。

这就告诉我们,质量成本有一个最佳值,即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

实际上这个最佳值是多少呢?

这个最佳值又有什么特征呢?

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结构等条件千差万别,其质量成本最佳值是有差异的。

 

各项项目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比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会导致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

质量成本特性曲线显示了质量成本最佳值的概念,及其对应的适宜质量水平的概念。

将表示质量成本的曲线c上的最低点附近的区域加以放大,见图5-2。

将此区域划分为三个活动区域,可以通过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的比例来说明各活动区域的特点及在质量管理方面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质量改进区域。

内外部损失成本占主导地位,说明生产工艺过程很不稳定,预防性措施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突破性措施予以改进,以降低质量总成本。

(2)质量控制区。

这种情况说明生产过程比较稳定,不易找到更大的潜力,应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转向控制。

(3)质量过剩区。

鉴定成本大于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占主导地位。

说明有许多鉴定检验措施失去了经济意义,应该重新审查各项鉴定检验活动的有效性,降低质量标准中过多的组分,使鉴定成本降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采用,各产品、各时期的最佳值也有变化的。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积累数据,建立自己的定量模型,不断探索并向最佳区域探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之间适合的比例关系。

7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目的:

❑寻找最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

❑通过质量改进活动将质量成本控制在最适宜的范围之内

二、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和主要任务

1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

①在产品质量标准一定的情况下,质量成本的高或低不反映每个合格产品的质量水平,而是显示了可能的合理化潜力和改进机会;

②质量成本数据是企业产品的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不合格的重要指示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就意味着为质量改进活动和提高企业收益寻求突破口;

③质量成本管理采用货币形式而使得质量管理工作与企业领导有了共同语言,有助于企业领导能够很快明确质量要求和支持实施质量改进措施。

2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合格(无效)工作和不合格(有缺陷)产品,为企业质量改进活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明方向。

具体包括:

①建立识别不合格的工具,包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财务帐户、原始凭证、记录和建立核算制度、报告形式等;

②制定质量成本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程序,寻找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③支持管理决策,即有效地进行管理方案的综合评价,追求高效益、低成本可操作的统一。

§2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1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①协助企业领导组织和推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组织相关的培训;

②编写、修订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文件,研究、提出和推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程序和方法;

③与财务部门一起研究和设置质量成本科目,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人或部门;

④与财务部门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关的原始凭证,要求便于记录、汇总和核算;

⑤制订、组织落实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监督和考核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⑥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并制订和组织落实对应的质量改进计划;

⑦负责处理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运作中的紧急情况;⑧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2财务部门的职责

①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研究和设置企业质量成本科目,力求与企业的会计科目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财务支持作用;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研究和设计相关的原始凭证,在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提供质量成本的原始凭证和数据;

③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并按照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提供依据;

④为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和考核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提供财务支持;

⑤审核质量成本报告,认定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并证实企业质量改进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果。

3人事部门的职责

①组织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

②明确各部门质量成本管理的职责;

③明确各部门、各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源;

④提供相关人事工资等数据;

⑤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考核工作。

4其它各部门的职责

①积极组织参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培训;

②确认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责任,分析本部门质量成本发生的原因,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

③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检查实施效果,避免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3企业质量成本的归集问题

一、质量管理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1)对质量因素的识别不充分;

(2)外部沟通工作有缺陷,信息系统的支持力量较弱;

(3)质量评审工作有缺陷;

(4)质量管理方案陈旧或可操作性差;

(5)质量教育不够完善;

(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缺陷,体系运作不正常,体系审核不规范;

(7)质量问题应急准备不够;

(8)纠正和预防措施不力。

二、其它主要责任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1)采购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2)开发与设计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3)生产技术与制造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4)物流管理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5)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

组织同学参与讨论,加强理解认识。

前面分析了各部门中的质量成本问题,所以一旦发生这些问题,对应的直接部门就是质量成本源,而在某些问题上也应进一步分析可能有关的责任部门。

企业应建立归集质量成本的工作程序,以使质量成本源归集、分析等工作能迅速、顺利、有效地开展,并有助于企业制定质量改进方案和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决策。

三、

对企业建立质量成本源归集程序

1质量成本源和质量成本的对应关系

2企业质量成本源归集明细表的建议内容

质量成本源

质量成本的问题原因

可能有关的责任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

1.建立和运作质量管理体系时,未对质量因素有充分的识别

企业高层领导(管理评审)

2.未有效地获取企业环境的质量要求

企业的法律顾问(政策及法律、法规);企业高层管理者(投资者要求)

3.质量评审工作的缺陷

4.质量管理方案的缺陷

5.质量教育的缺陷

人事部门、企业高层领导

6.未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

信息管理部门

7.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

8.质量问题应急准备的缺陷

企业高层领导(管理评审)

9.纠正和预防措施效果不佳

10.内部质量审核不规范

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缺陷

采购部门

12.选择供方时的缺陷

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

13.签署采购合同时的缺陷

14.采购程序文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开发与设计部门

15.产品开发过程的缺陷

16.产品技术设计过程的缺陷

17.设计评审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企业高层领导

18.提供开发与设计文件中的缺陷

19.开发与设计程序文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生产技术与制造部门

20.生产技术准备或生产制造过程未很好执行程序

21.生产技术准备或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22.生产技术准备与制造程序文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物流管理部门

23.未按程序进行物流管理

24.物流管理程序文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

25.产品销售过程的缺陷

26.产品销售后服务过程的缺陷

27.销售及售后服务程序文件的缺陷

质量管理部门

3建立质量成本源归集程序的目的:

1)在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文件中补充或完善企业质量成本源归集明细表,并在此表的基础上有效开展预防和减免质量损失成本活动;

2)一旦企业发生了质量成本,就可以通过该明细表有效地支持质量管理部门尽快确认质量成本源和进行归集,并帮助拟订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再发生)。

4企业归集质量成本的工作程序

 

 

 

§4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一、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揭示质量问题,提供质量改进的依据;

2)提供可靠数据,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

3)探求合理关系,提高质量管理的经济性

4)满足顾客要求,提供质量管理证据

二、准确理解企业的质量成本问题

1)质量成本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2)质量成本与质量要求相关;

3)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决策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三、设置适当的质量成本科目

设置适当的质量成本科目的6项原则:

①便于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计划、控制和考核;

②依据国际或国内的有关标准;

③与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

④与企业内各责任部门相联系;

⑤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⑥明确企业质量成本科目设置的概念和范围。

四、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体制

1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制

第一步工作是设置一个质量成本一级科目,下面分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

此外,建议再设置一个“质量成本调整”二级科目来结算质量成本中的隐含成本。

然后,在每个二级科目下再分设三级科目。

第二步工作是设置对应的总分类台帐和明细分类帐,依据会计原则利用这些帐户来归集和核算质量成本。

第三步工作是在会计核算期末再对质量成本进行分配、还原,转入有关费用项目,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注意:

①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制属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企业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来的会计体制的正常运作;②个别质量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会计科目中是无法提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去。

2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

①按照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点。

②按照设置的质量成本科目,建立适用的质量成本统计表。

③按照工作程序,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由各质量成本统计核算点填写质量成本调查表,按月上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按质量成本科目进行统计汇总。

3会计科目的调整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立脚点应在管理会计核算体制。

管理会计的科目不能照搬一般会计科目来运作,应在借鉴二、三级会计科目的同时作一些调整,使得显见质量成本的数据能够从会计帐户中直接得到,充分发挥财务对质量成本管理的支持作用。

管理费用

办公费—质量管理部门

办公费—质量检验部门

折旧费—质量管理部门

折旧费—质量检验部门

维修费—质量管理部门

折旧费—质量维修部门

低值易耗品摊销—质量管理部门

低值易耗品摊销—质量检验部门

员工教育经费—质量培训

索赔费—质量诉讼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

返修损失

制造费用

试验检验费用

应付工资

质量管理部门

质量检验部门

营业外支出

非正常停工损失

4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帐

根据企业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企业建立相应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即:

质量成本总分类帐以及各质量成本科目明细分类帐。

§5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分析

一、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

企业质量损失成本主要可细分为11项内容:

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用;产值和销售额损失;质量降级损失;索赔损失;退换货损失;保修费用;诉讼费用和折价损失。

二、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

(1)责任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

质量损失成本按产品分类进行汇总统计,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作排列图进行ABC分析,举例如图5-6所示。

 

图5-6各类产品质量损失成本排列图

②对A类产品进行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目的在于发现和确定质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确定质量损失成本源的方法可采用矩阵数据分析法,举例如图5-7所示:

图5-7质量损失成本源分布图

(2)归属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对企业整个系统带来(连锁)影响,导致质量损失额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拉格郎日乘数对质量损失的构成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利于明示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际质量损失差异。

三、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分析与支持决策的工作程序

1明确工作目标

①了解质量损失成本各项目的发生额、总额及趋势;

②了解质量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成本、产值或销售额、利润等的比重;

③掌握质量损失成本各项计划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

④了解存在质量损失成本差异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主要问题;

⑤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预计建议实施的效果。

2汇总和整理数据

对有关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利用已设计好的各种表格对数据进行归类、汇总和整理,以供分析时使用。

3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

①质量损失成本项目构成分析:

a.对质量损失成本的11个项目进行统计,作ABC分析确立A类质量损失成本项目;b.对A类质量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影响原因分析,找到不合格或缺陷项目,并分析其影响程度;c.确认关键不合格及缺陷项目的责任部门。

②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

a.计划期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时间序列分析;b.计划年度内质量损失成本累计总额及时间序列分析;c.质量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成本、产值或销售额、利润等的比例指标分析。

③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

a.质量损失成本计划控制目标与实际发生额的比较;b.责任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c.归属质量损失成本差异分析。

④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a.对于成功的措施,提出巩固、制度化和持续改进建议,供决策过程参考;b.对于薄弱或不合格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供决策过程考虑。

⑤实施审核和改进:

a.审核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文件;b.审核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活动;c.撰写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审核报告,提出改进建议;d.改进质量损失成本分析工作。

§6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框架

美国:

⏹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其1963年发布的军用规范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中规定:

承包商应把保持和使用质量费用资料作为质量大纲管理的一部分。

⏹美国的诸多公司如IBM和GE等已经运用计算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反馈系统。

⏹一些公司对供应商的质量成本进行调查研究;甚至分析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公司信誉损失和用户损失。

我国:

⏹1984年开始推行。

1988年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其中对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军工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并发布了GJB/Z4-88《质量成本管理指南》

⏹存在的问题:

Ø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开展资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Ø基础工作不健全,造成数据采集困难

Ø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和我国的现行会计制度并不完全适应

一、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的框架建议

(1)目次

(2)批准页

(3)前言

(4)方针目标

(5)编制依据

(6)定义与编写

(7)组织与职责

(8)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

(9)质量成本核算

(10)质量成本分析

(11)质量成本报告

(12)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二、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的框架

根据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的内容要求,企业至少需建立包括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等5个程序文件。

每个程序文件的内容都应包括:

(1)文件编号和标题。

编号根据活动的顺序进行编排,也可按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内容编号来编排,以便于识别。

标题应明确记明活动的内容。

(2)更改记录。

程序文件中的内容更改应在更改的记录表中反映,以便使用者能一目了然,及时知道程序文件的更改部位及内容,实施有效的更改控制。

(3)目的和适用范围。

记明企业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涉及的方面以及禁止的事项。

(4)职责。

明确由哪个部门或哪个岗位实施此项程序以及他们的责权和相互关系。

(5)工作程序。

列出此项活动的细节、内容,以及要达到的要求。

需形成记录和报告的尽可能在附录中给出样式。

(6)相关文件。

此项活动需引用的有关文件。

(7)附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内容,或归纳说明的内容,或提供操作使用的表式、文件格式等。

三、案例讨论

根据相关的科研项目成果,组织同学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如上海三菱电梯、青岛建设集团、厦门ABB低压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

※本章小结: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