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657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docx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市测绘处

 

1、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2、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局部围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测绘容都由人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测绘采用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

测绘技术依据如下。

1、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2、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5、用图单位具体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测量

图根控制采用我单位建设的南方测绘RTK-CORS工作站进行,图根控制点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图根点标志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视场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15度,并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

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保证了稳固性和对中精度,每点采集数据不少于3个,采样间隔不低于3分钟,各次观测数据的较差≤2cm,每个点至少要保证有两个通视方向。

使用RTK控制点时首先要进行边长检查边长和方向检核。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控制点外业检查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校核

角度校核

坐标校核

测距中误差/mm

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

测角中误差

/(″)

角度较差限差

/(″)

坐标较差中误差

/cm

一级

≤±15

≤1/14000

≤±5

14

≤±5

二级

≤±15

≤1/7000

≤±8

20

≤±5

2、地形测量测绘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

500与1:

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1:

500比例尺测图,房屋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3、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铁路轨顶(曲线段取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大车路、乡村路、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4、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5、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

6、注记

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为没100cm25~20个。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5其他容测绘

河、湖、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三、外业测图

所有建筑物均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信息,利用全站仪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角度、距离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1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当天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业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先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在信号良好的地方,地形地貌可以用RTK移动站直接测量,外业利用编码和草图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数据特征,业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进行地形图的编辑。

四、业编辑成图

外业实测结束后,进行业编辑工作。

业采用南方CASS7.1绘图软件进行。

先将各天实测容套合在一起,进行检查接边,然后进行图面整理,对于建筑物,不同结构、用途或层次的建筑要各自独立闭合保证完整性,高程注记点为没100cm25~20个,图各种注记的字体、方向、字距按图式处理。

五、质量检查

在测绘进行过程中,作业人员按质量要求进行自检、互检,项目完成后又进行了检查和验收,主要进行点位精度、地物点间距、高程精度三项精度检查,各项检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平面位置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点间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

地形图比例尺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1:

1000

±0.3m

±0.24m

(2)、高程精度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基本等高距的1/3。

六、资料上交

1、实测数字线划地形图纸图

2、电子数据光盘

二、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日常放线工作包括建筑物规划放线和市政公路设计、勘察、施工放线。

放线的目的是要按照已审批的总规划平面图、建筑单体设计图及建设用地红线图以及规划线路要素要点等文件,通过科学、慎密、合理的测量作业,在现场准确的放出建筑物主要轮廓轴线交点、公路线性走向的位置,采集相关数据,从而使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能够顺利开展或设计。

技术依据《城市测量规》(CJJ/T8-2011)。

1、控制测量

建筑物放线利用我单位建设的南方测绘RTK-CORS工作站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视场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15度,并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

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保证了稳固性和对中精度,每点采集数据不少于3个,采样间隔不低于3分钟,各次观测数据的较差≤2cm,每个点至少要保证有两个通视方向。

使用RTK控制点时首先要进行边长检查边长和方向检核。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控制点外业检查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校核

角度校核

坐标校核

测距中误差/mm

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

测角中误差

/(″)

角度较差限差

/(″)

坐标较差中误差

/cm

一级

≤±15

≤1/14000

≤±5

14

≤±5

二级

≤±15

≤1/7000

≤±8

20

≤±5

市政公路放线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临时控制标志或埋设永久标志。

测量方法采用RTK测量或GPS静态测量方法。

2、建筑物定位放线

建筑物定位放线是在甲方取得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按照规划许可证上所标示的建筑物位置及通过审核的放线图进行现场放线。

放样前先根据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坐标数据和标注尺寸,放样方法采用全站仪实施精确放样,放样结束要用钢尺对现场放样点位进行检验,主要检验相邻点位距离误差和建筑物对角线点位距离误差,其检验结果应满足下表要求,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应找出问题点位重新放样。

建筑物施工放样主要技术要求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或B≤30

30

±5

±10

60

L或B﹥90

±15

±20

3、线路放样

测量放样前按正式设计图纸或数据文件进行要素录入,计算校核设计数据。

利用TRK结合全站仪进行现场放样。

野外信号条件允许时直接利用RTK放样中桩位置,野外信号条件不好时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实测中桩数据,道路中线定线完成后,进行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采用RTK、全站仪、皮尺相结合的方法。

 

三、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指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或建筑物地基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进行的观测,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进行。

1、测量方法及步骤: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确定基准点数量,建立水准控制网。

基准水准点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围之外,防止车辆或者人员对其的影响,水准点的间距要符合规要求。

水准点的埋深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布设沉降点

沉降点具体布设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结构、荷载分布、施工现场情况而定。

在建筑物拐角点、沉降缝两侧、施工缝两侧必须布点,建筑物外部边缘其他位置按20米左右的间距布点。

沉降点样式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嵌入式或外露式标志。

安装时要在柱体砼浇筑强度达到后再打孔嵌埋后浇筑。

并挂专用标志牌保护。

沉降点布设完后要根据具体布点位置画出布点图。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根据基准水准点,依据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在基准水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水准观测

观测过程严格按测量规的要求施测。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稳定的观测路线、程序进行。

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记录计算要正确规,严谨有序,步步校核计算,作到原始数据真实有效可靠。

观测时一定要保持水准尺立直,采用两根竹竿扶稳、使圆气泡始终保持在中央位置,在转动水准尺的时候注意水准尺底座与标志头是否接触。

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为:

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

f△h≤±1.0

mm(n为测站数);各测站视线长度≤50m;测站前后视距差≤1米;前后视距差累积≤3.0m;视线高度≥0.6m。

2、资料整理:

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将仪器存中的外业观测数据下传进计算机,对照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检查闭合差的精度,进行平差计算,求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确定沉降量,填写沉降量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