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763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表中的思想主张均出自先秦典籍,其中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

A.尊祖敬宗B.人定胜天C.以德治国D.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根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可知,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尊祖敬宗、人定胜天、以德治国,排除ABC。

2.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主要有:

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土;办太学,一律由五经博土教授太学生员,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树立重师法和家法太学的教学风气,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

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完全改变了血缘政治的陈规B.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C.极大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D.促进了儒学在各郡县的勃兴

【答案】C

【解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根据“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土;办太学”“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可知,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C正确;A与材料无关,表述也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出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不能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在都成的太学的教学情况,没有涉及郡县,D错误。

3.中国古代社会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对固有“伦理”加以引申和标新立异被称为“伦理异化”,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历代大有其人:

如西汉董仲舒采用神学论证方式;宋朝朱熹采用哲学论证方式。

他们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根本目的是

A.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B.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C.创新前代伦理学内容D.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

【答案】D

【解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西汉董仲舒采用神学论证方式;宋朝朱熹采用哲学论证方式,都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适应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D正确;ABC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4.萧萐父教授认为“从17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变动中可以探得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的·源头活水”。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明清之际

A.西学东渐已渐成风气B.资本主义萌芽业已出现

C.君主专制在日益强化D.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答案】B

【解析】根据“从17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变动中可以探得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的源头活水”,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故B正确;近代后西学东渐渐成风气,排除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阻碍近代化进程,排除C;D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向近代转化的源头活水”,排除。

5.下图为我国古代两项科技成就的图示,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都代表了古代天文学的最高成就B.都与月亮的圆缺存在密切的联系

C.都对农业生产的安排有指导作用D.都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答案】C

【解析】左图反映了二十四节气,右图是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都属于历法方面的成就,历法的制定对于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材料反映的两项科技成就属于历法方面,不属于天文学,排除A;二十四节气与月亮的圆缺没有密切的联系,排除B;D中“历代封建统治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6.在宋朝,东京开封有一位著名的艺人张山人创制诙谐滑稽意含讽刺的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民间伎艺中有“合生”,指艺人根据他人临时出的题目,当场作诗,以博求酬劳的一种伎艺;还出现了以创作为职业来获取生计的文人群体“书会”,以上史实反映出,在宋朝

A.诗词深受广大市民阶层欢迎B.民间文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D.民间艺人生活水平十分困苦

【答案】C

【解析】根据“艺人张山人创制诙谐滑稽意含讽刺的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民间伎艺中有‘合生’,指艺人根据他人临时出的题目,当场作诗,以博求酬劳的一种伎艺;还出现了以创作为职业来获取生计的文人群体‘书会’”可知,宋朝出现职业化文人、艺人,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D材料无体现,排除。

7.李白曾以浪漫主义的诗句称赞一位书法家在创作时: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这位书法家的书体应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材料出自李白《草书歌行》,描写的是怀素书法的特点,且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A是行书,B是楷书,C是篆书,D是草书,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判断得出书法字体是草书,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草书字体即可。

8.魏源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成《海国图志第50卷。

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

这表明魏源

A.堪称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

C.竭力实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D.希望《海国图志》成为鸿篇巨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可知,魏源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B正确;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排除C;D不是魏源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的主要目的,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D。

9.早期维新派认为:

中国自古就有民权之说,在尧舜三代人人有自主之权,虽然其事不及今日西方昌明,但在《尚书》等古史中记载得很清楚,“何可目自主之理为怪妄,而谓出自外国之教之书哉?

”这一主张旨在

A.说明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B.强调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C.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D.减少开展维新变法的阻力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自古就有民权之说”“何可目自主之理为怪妄,而谓出自外国之教之书哉?

”,表明早期维新派通过说明我国古代即有民权之说,以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早期维新派,排除D。

10.1919年4月,北大钱玄同、胡适等联名向国语大会提交《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大会议决通过。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训令,批准了这一议案,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

该议案的颁布表明

A.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B.北洋政府支持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C.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普及D.浙式标点符号由个人提倡走向国家推行

【答案】D

11.在近代,梁启超最早介绍马克思,1902年他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首次将马克恩介绍给国人:

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1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们的宣传介绍说明

A.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B.马克思学说对辛亥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D.马克思学说使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分化

【答案】C

【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张继是资产阶级自由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介绍马克思目的在于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自身影响力,C正确;马克思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梁启超、张继、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马克思的学说,A错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B错误;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不能体现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分化,排除D。

1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提出了具体办法:

一曰限田:

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积。

二曰授田:

就是由国家授田给农民。

三曰贷田:

就是将新移民区域土地,由国家收买,长期贷给农民。

这些办法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B.使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权

C.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地位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耕者有其田”,并没有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反映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A正确,BD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限田”“贷田”,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3.毛泽东说: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

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

第二代是黄埔军。

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革了前面所说的那个军队的命。

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前身是红军。

”毛泽东的论述

A.分析了中国近代军队间前后继承的关系B.大致勾勒出军队在近代演进的基本脉络

C.肯定了新军和黄埔军推翻君主制的作用D.厘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旧军阀的区别

【答案】B

..................

点睛:

抓住材料主旨是解答本体的关键,根据“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分析解答即可。

14.习近平指出:

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据此推断,邓小平的“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最主要在于

A.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B.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解决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D.设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B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排除A;B中“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排除D。

15.《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被称为新中国最早的科技发展宏伟蓝图。

这一规划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科技研究任务共57项和616个中心课题,其中12项重点项目包含有当时世界前沿科技课题、关系我国重工业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等。

以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属于这一规划内容的是

A.银河一1号计算机研制成功B.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依据“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结合所学可知,60年代我国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符合题意,故选B;1983年银河一1号计算机研制成功,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的,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D。

点睛:

紧扣关键信息“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结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

16.历史学界开展百家争鸣最有名的例子是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

范文澜主张“西周封建说”,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张;郭沫若主张“战国封建说”,并组织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自己的分期主张。

这表明历史学界的“百家争鸣”

A.能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B.使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有了科学论断

C.导致历史学者争论不休,人为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