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209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docx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

中学英语

中学英语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究

[摘要]本文从有效的集体备课和集体备课反思这两个切入点入手对有关备课的著作和文献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业自己的观点主要介绍了备课的现状、内涵、形式、流程,以及对集体备课反思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切实长远的眼光分析备课的重要性和有效备课的流程,希望能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备课;备课反思;教师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

“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

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

”那位老师回答说: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认为花在备课上的时间越长,准备就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

理论上来讲长时间的付出和准备应该得到较好的结果,但事实却不总是这样。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且课堂的有效性不高。

“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

很多老师关于备课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没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备课流于形式,局限于教材,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不能对备课的对象和流程进行灵活处理。

本文主要从有效备课和备课反思这两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了解备课—内涵、现状及意义

备课比较简明的理解是准备上课或者说为上好课做准备(孙梅艳,1998)。

《如何备课》(赵才欣,韩艳梅等,2009)一书中对备课进行了更全面的解释:

所谓备课,其实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含义。

“狭义备课”是指教师认真研究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并考虑采用相应的方法,运用相应的资源,引导学生达成目标(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目的是上好具体的一个单元或者一堂课。

这种“备课”也叫“课前准备”。

而“广义备课”是指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加文化积累,不断总结与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增加专业储备,体现“终生备课”理念,目的是上好所有的课。

“广义备课”是一个教师终生发展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追求,是职业发展的一种研修任务。

陈旭远、贺成立在《有效备课备课问题与诊断》(2008)一书中提到备课的重要意义: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

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

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保证。

有效的备课与实施对帮助学生以最容易、最清楚的方式理解课堂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适当的准备和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帮助下,才更有可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较高的成就(Navarro,1997)。

备课虽然对教学活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备课现状和备课态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

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

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尤其是集体备课最近几年备受推崇,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褒贬不一。

提倡集体备课的初衷是让广大教师资源共享、节时省力,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调查。

二、备课形式—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探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

所以,如今在中小学教师中备课形式已不单单局限于教师个人操作、独立完成,近几年来集体备课比独立备课更受欢迎。

集体备课是一种典型的“集众人智慧,成一家之功”的集体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共享教学智慧,强调互相交流与讨论,以期从整体上提高备课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赵国忠,2009)。

但是集体备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掺杂了一些投机取巧的做法,降低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曹旭(2009,128)在《如何实现英语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了当前英语集体备课的几种低效或无效的做法:

1.用分发承包的方式将备课章节任务分发到人,然后合成教案集;2.利用网络下载各种现成的资料,不加分析,全盘照搬,不顾学情,不加取舍;3.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

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

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呢?

首先集体备课应该遵循这样的流程:

个人准备—集体探讨—个性修改—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其次,我们在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后,在力求达到大体上的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兼顾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进行反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同的框架下保持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大同的备课指导下都能有所发展。

三、备课流程—有效备课作为基础和原则

在教师备课的流程中有效备课要作为一种基础和原则贯穿始终。

徐世贵、翟雪曼(2011)在《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一书中对有效备课进行具体的阐释,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有效备课应以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做支撑:

从“教知识”到“促发展”,从“讲成功”到“学成功”,从“统一”到“差异”;有效备课要注重历练基本功,包括教学情感、教学语言、课堂板书、课堂应变以及课堂评价的历练;有效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和效率的背景;有效备课还要注重充分开发利用教师、学生以及生活等多种课程资源;有效备课还要注重教学个性化,让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让教学个性形成风格。

备课整体质量的保障取决于其所有组成部分工作的质量,所以对备课流程的要求,是改进备课和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如何备课》(赵才欣、韩艳梅等,2009)一书中从基本的教学环节出发来还原备课的流程:

1.教学目标的制定;2.教学内容的处理;3.教学流程的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媒体的选择应用;6.作业与练习的设计。

张荣伟编著的《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2010)一书中的备课流程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结合起来,在江西省宁达中学的实验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备课流程如下:

一是由主备教师提前两周备课,形成草案;二是由备课组长召集成员集体审稿,集思广益,提出修改;三是返回主备教师修正;四是教师课前根据本班学情对指南进行补充;最后是课后反思,为后续设计积累经验。

这样的备课流程,周期较长,似乎有些烦琐,但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四、备课反思——保障不断改进的“课后备课”

对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主题。

反思型教师具有批判性地深入检查自己做了什么活动和决定的能力。

教师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们的潜在需求,借以调整和改变他们的教学策略(Gilbert,Dennis,Timothy,2009)。

杜威(1933)认为对教学的反思性思考是学习过程的基础。

会备课,更要会备课反思,则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要增强反思的意识,培养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能力,进行反思型备课,做反思型教师。

这是教师进行“深度”备课,有效备课的首要任务(赵国忠,2009)。

崔曼丽(2009)认为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

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

“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陈亚明(2005)指出反思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备课反思包括在教学反思中,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所以教学反思的特点也能部分体现备课反思的特点,比如自主性、及时性、反馈性、动态性和持久性等。

要使教学反思有效果,应该明确可以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同时,我们在反思中要做好:

1。

要把握感悟点。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必须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

这个感悟点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教学再设计。

2。

要选准切入点。

同一个感悟点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切入。

如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师生双边活动是否和谐?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切入点。

教师要善于从自身感悟和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中选准小口径为切入点。

也可以是自己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切入点。

记录反思是思考后的呈现。

它可以从自己的问题或困惑出发写,从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写,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探讨解决的对策写。

从内容上,可以从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对“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与实际的教学情景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问题入手写。

我国优秀教师张汉青曾经说过:

备课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备课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有效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

现代教师应该学会在备课中有效反思,在反思中专业成长。

五、以人为本—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金泽明(2012)在“浅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一文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从知、情、意方面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三个基本范畴: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意识的健全,这是当前普遍认同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

《阅读教学综论》(王飞、高冉、郭亮亮,2009)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智慧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动用思想催生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思想含金量。

单独备课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缺乏资源共享、责任分担和瑕瑜互见,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所以,合作备课作为新生事物来推广,因为其堪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备课》(赵才欣、韩艳梅,2009)一书中认为一个名教师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之路,其中课堂教学是打造名师的基本阵地,而备课则是“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面对新课程,备课的改进需要教师专业的回应,教师专业发展又需要针对新课程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优化备课的主要根源。

总而言之,有效备课是老师上好一堂课的首要基础和条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又能不断提高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从而向专业型教师转变。

所以备课应该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引起重视,而且要时常对自己备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进行反思,不只是在课前,课后更要联系课堂情况和学生反应对备课进行反思。

反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让备课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让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Navarro,E.(1997),EffectiveTeachingPreparation&Implementation.Retrievedfrom:

2.Gilbert,H.Hunt,Dennis,G.Wiseman,Timothy,J.Touzel.(2009).Springfield:

CharlesCThomasPublisher.

3.Dewey,J.(1933)HowWeThink.Arestatementoftherelationofreflectivethinkingtotheeducativeprocess(Revisededn.),Boston:

D.C.Heath.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2006),《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曹旭,(2009),如何实现英语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128。

6.陈旭远,贺成立(2008),《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对策》。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陈亚明,(2005),《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

宁波:

宁波出版社。

8.崔曼丽,(2009),备课要“反思”。

《三峡晚报》第12期,17。

9.金泽明,(2012),浅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教研版)》。

第2期。

10.孙梅艳,(1998),简论教师备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第10期,382.

11.王飞,高冉,郭亮亮,(2009),《阅读教学综论》。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12.徐世贵,翟雪曼,(2011),《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小学版》。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3.张荣伟,(2010),《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14.赵才欣,韩艳梅,(2009),《如何备课》。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赵国忠,(2009),《备课最需要什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