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6777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名师团队 提升综合素质.docx

打造名师团队提升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名师团队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打造名师团队是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我校通过制定“团队为载体,学习为基础,问题为牵动,研修为过程,专家为指导,骨干为引领,制度为保障,发展为归宿”的策略,建立“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不断推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架设学习平台,挖掘名师团队内涵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已成为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们的共同心声。

学校为此开展了融“学习、工作和研究、科研、教研、培训”为一体的活动,学习、反思、研讨、合作、交流之风在校园弥漫。

经典文化:

团队学习的精神基石,学校把对经典文化的认识视作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所需。

“经典文化”的学习成了团队学习的“第一内容”。

名师引领:

团队学习的专业导航,学校领导认为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力量,不足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学习型团队唯有在开放中永不停息地与外界交换信息,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此我校还专门邀请外市特级教师、学科专家等来校讲座,充分发挥“专业导航”的重要功能。

课堂实战:

团队学习的核心内容,以课堂实战为核心是学习型教师团队的特征。

学校领导深知课堂是真正长久地发生教育的地方,提高课堂实战能力,必然地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意愿。

学校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者的综合素质,他们把“课堂观察研究”引入学校的课堂研究,围绕“有效教学”的主题,各有侧重地听课。

这系列的活动开展使在校的教师能够全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加强名师团队的内涵。

搭建各类平台,历练课堂教学艺术

搭建学习的平台除按上级要求组织的培训外,学校强化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多渠道学习,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经验。

外出学习以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优先”的政策,回校后则要通过组内汇报、博客互动等多种方式与老师们共享学习心得。

学校还搭建交流的平台,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者,参与教师将学习情况记录于教师培训手册,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历程。

搭建展示的平台,学校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为教育前沿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领军人物。

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名师团队层次

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是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的重要载体。

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精心组织设计好各项活动,既注重引导教师参与,更注重活动的实效,使教师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丰富教师团队学习内涵。

活动掀起学习的高潮。

他们以“学知识,重实践,做能手”为主题,以“学习型教研组”创建为目标,开展“争创党员示范岗”、“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反思型案例的设计展示”、“信息化中级技能考核”等活动,掀起了“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的学习型团队创建高潮;通过年度先进人物评选,大力弘扬身边典型,让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人人争当“学习型教师”。

完善机制建设,保障名师团队成果

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了更好的保障名师团队建设成果,学校进一步以网络规划为引领,营造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学校还加强对“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积极架构起“校长—科研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组成员”三级组织管理网络。

学校紧抓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有效的实践反思。

学校对教师的反思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日常教学反思,专题教学反思,教学细节反思,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学校以“现代教学艺术研究”为主课题展开研究,教科室根据全体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构建了三个梯队。

第一层是“研究核心”,以校长为教研第一领导人,教科室为具体负责人;第二层是“核心组成员”,是由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选出的优秀教师组成,在群体教育科研中起带头、引领作用;第三层,是群体队伍,在各备课组负责人的带领下,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大组展开。

一.信任重用每一位教师。

在过去的三五年里,大批新教师的涌入,导致学校的教学人员比较拥挤,学校一直本着“任人唯贤”的原则,按照期末质量检测评比标准,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配课方式,使那些有突出能力的教师得到了重用,但相对表现不够突出的教师也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毕竟成绩这一块它是双向的,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尤其是遇到差生较多的班级,教师的结果就是费力不得好了。

所以近两年开始,为了挖掘正金提升教师队伍,打造优秀团队,学校完全转变了观念,坚信每一位教师都将是一颗优秀的珍珠,只是需要时间的打磨而已,所以是珍珠酒要给他修炼的大海,给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

争取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合理地安排和任用,做到不错位,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扬其长,尽其才,各显神通。

二.集体开展“拜师”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素质,我校始终把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引导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创设和谐的优秀团队。

尤其是近几年来,新教师队伍的增加,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学校发展的后劲,但也给老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每年都要举行“拜师”活动,要求每一位新教师都有老教师的带领,青年教师在师傅指导下每学期至少听课50节,出公开课一节,撰写论文一篇。

在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下,不仅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专业扎实、教育教学卓有成效的骨干教师,同时新老教师在互帮互学中既提升了专业水平,又形成了友好的同事合作关系。

所以,实在有效的“拜师”活动,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也促进了中年教师的不断成熟。

三.加大校本研修力度。

校本研修是提升全体教师水准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精神,我校在全校教师中推行“五个一”校本研修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五个一”是指每一位教师每一学年写一篇两千字左右的教学心得,开一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命一份规范的考试题,提交一份教学案例,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

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参与,在培训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综合素质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

每一学期,学校都会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评选“感动凌中十佳教师”,宣传教师的感人事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

五.推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加强作风建设、严格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性化的制度建设。

比如学校在严格执行坐班制度的同时,实行上班期间外出校门登记制度,对确实有急事的老师们灵活处理;学校还制订教职工子女在本校读书期间免除书费外的所有学杂费;同时还规定教职工结婚时学校给予每位新人500元的庆贺费:

这些制度的实施让老师们在学校严格的制度管理之外,感受到人性化的温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

但教师的气顺了,心齐了,风正了,劲足了,学校的发展就有希望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创建一所拥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的现代化学校定为我们长期不懈的发展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我校秉承“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名校成就名师,名师铸就名校”的办学理念。

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因此,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

只有发展每一个教师,才能成就每一个孩子,才能铸就一所名校。

我校把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教师成长工程已走上科学、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下面把我校一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树立发展目标,提供发展动力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打造一批好教师,培养一群好学生”。

我校秦新潮校长曾经被评为“罗田十佳青年教师”,所撰写的多篇材料、论文在省级刊物杂志上发表,他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罗田县十佳校长”。

他是在学习中成长,在自我发展中成长,在锻炼中成长,在管理中成长。

我们经常看到秦校长在办公室里学习,工作到深夜,给全体教师很大的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秦校长用自己的奋斗历程,帮助每位教师树立人生和职业目标,点燃每位教师的工作激情,唤醒每位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使每位都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自身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

秦校长经常对教师说,“让教师能力的得到最大的提升,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最大彰显,让每位教师都能收获快乐和成功!

”。

他为了帮助每位教师更快更好的发展,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在我校推出了教师成长“六个一”工程,即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

撰写一篇好文章,设计一篇好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出一份好试卷,制作一个好课件,精读一本好书。

我校根据每位教师的个性差异、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帮助教师设计发展规划、成长蓝图,让教师学会放大梦想,积极投身教师提高工程中。

每学年,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分析个人优点和不足,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引导教师思考:

自己过去一年做了什么?

有什么进步?

现在怎么样?

将来想做点什么?

向什么方向发展?

如我校盛燕琴老师的个人发展规划:

优势是时时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精读教师必读的2本教育著作,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管理好学校文学社。

教师有了发展目标,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会调整心态,才会有前进的激情!

秦校长经常找教师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生活情况,向他们介绍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断的提升自己,滋润着教师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这充分体现校长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秦校长更多是赏识教师,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包容个性中的不足之处,以洋溢的热情启动教师的心扉,让教师时刻感受到校长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到学校是个温馨的大家庭。

教师从而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促进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秦校长也在这种管理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正向专家型校长成长。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我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依法依规执教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内在源泉。

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我校每周周一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小时师德师风学习,其余时间让教研组及教师分散自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教师廉政建设》等,规范教师的言行,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师德大讨论,组织教师围绕“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争做有境界的教师”等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感。

由于学校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措施得力,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讲师德,比奉献,争做师德标兵”蔚然成风,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和信赖。

学校扎实开展教师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使教师在思想上和专业上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我校涌现出了像毛群益书记这样的“市级师德标兵”。

2、教师读书学习,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因此,我校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如:

《做最好的教师》、《教育漫话》、《自主学习决定成功》、《责任心成就未来》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如《聆听大师》,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

我校还成立了青年读书小组,要求每位教师要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写两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

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教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3、立足岗位练兵,促进专业成长

⑴勤于思考动笔,增强反思能力。

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要求教师对照学习内容写出心得体会,自身感悟。

做到“三个一”,即每周有一篇教学反思记录在教案上,每月有一篇阶段反思收集在档案袋中,每学期有一份教学案例或随笔、叙事等成果进行交流。

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又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⑵训练基本技能,练就过硬功底。

为切实提高教师基本功,使其具有过硬的基本技能。

我校将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常态化管理,首先给教师下达了日常训练任务:

每周2页钢笔字、2幅简笔画、1板粉笔字,练习朗读2-3篇精品文章,学习1篇教学理论,形成1篇学习体会,写好1篇教学反思,每月有2篇教学叙事或者案例等成果收集在档案袋中。

其次,把每周五定为基本功训练日,训练辅导员何攀、刘胜芳、周钊坚持对教师进行三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交替训练指导。

同时要求教师学练结合,立足课堂,把课堂作为训练的主阵地,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学练结合,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⑶依托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每学期开学伊始,我校教科室就安排本学期听课表,本着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全面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打造高效课堂。

学期中,我校还安排观摩课和专题研究课,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展示课、示范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论是什么样的上课、听课活动,教师都踊跃参与,课后在一起认真评课,交流教学心得,并写好评课反思,共同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通过认真的执行听课制度,教师能认真备课、上课,深入钻研新课标、学生,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教师迅速成长。

2008年,盛燕琴老师语文优质课获市特别奖,张智老师的语文优质课获市一等奖,任小平老师的英语优质课获市二等奖,熊胜刚老师的体育优质课获市一等奖,陈艳平老师的语文优质课获县一等奖,鄂甚林老师的数学说课获市一等奖,闫耀兵老师的化学说课获市二等奖;2010年,洪贵鹏老师的化学优质课获市二等奖,朱宽亮老师的数学公开课获县一等奖,陈淑芬老师的英语公开课获县一等奖,鄂甚林老师的数学公开课获县一等奖。

4、依托校本研训,提升研究水平

⑴为了促进教师更快的发展,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还不定期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努力打造一支科研型的教研组长队伍,以此来带动促进全校教科研工作,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计划。

我校已完成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市级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等,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

国家级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市级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县级课题《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⑵加强校际交流,提升科研水平。

我校在加强自我培养、培训的同时注重加强校际的交流,不断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

2011年10月16-19日,我校一行20多人赴盘锦市高级中学进行了大型的的校际交流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⑶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交流空间。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加强教师网络学习,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次网络学习,与同行交流,向专家请教、学习,实现网络互动。

二是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教育博客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成长与发展的欣喜,使教师专业学习、研究与教师自我培养意识融为一体。

三是搭建好《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网站》,及时公布信息,让每位教师了解学校情况,进行网络交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成长培养。

5、骨干教师引路,青年教师成长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是我校的优良传统。

我校根据本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聘请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

数学组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王秀梅,市级骨干教师季东文、刘占清、高奎,县级骨干教师崔桂艳、龙国平、王德巨等。

他们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对青年给予指导、帮助,让新教师尽快地站稳讲台,进入角色。

同时,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近几年,我校成长一批:

冯素伟、戴天羽,陈晓亮、张宝、艾晓敏、于喆等年轻教师,他们自觉要求上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教学适应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高。

三、健全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我校为了把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做实、做好,成立了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提高工程领导小组:

付占林校长任组长,杨学利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教研组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祁志伟兼任办公室主任。

并强化每位领导干部和每位教师的责任意识。

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

为了更好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构建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校长负总责(督办、检查);下设三个分支:

书记主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抓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主抓教师培训;日常具体事务由教务处和教科室实施、落实,办公室负责协调、督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迅速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健全制度管理,建好成长档案

我校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领教师与时代同步发展。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制度:

《教师工作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教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教师教研考核办法》、《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凌源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岗位练兵方案》等。

在制度的执行上做到层层抓落实,量化细致化,奖惩分明,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成长档案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和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向。

在交流中既实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统一融合,更激发了教师个人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优化资金管理,加大经费投入

我校在学校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源节支,加大对教师提高工程的投入,确保教师外出学习、校际交流、课题研究、岗位练兵资金充足,各项活动取得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教学科研突出,壮大学校品牌

“名师铸就名校,名师出高徒”。

通过扎实开展干部教师提高工程,我校打造了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成绩显著、教研水平较高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专家型教师正在我校成长。

近几年,我校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成效显著的。

用录像进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  

为开展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方式——利用录像研究、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录像能完整地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像镜子一样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授课后,教研组全体老师随即转移到集体备课室,播放录像进行研究,事后自己也可以反复地研究,在研究教学录像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真实原因,以便迅速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等。

具体地说,利用教学录像进行教学反思有着其他媒介不能比拟的如下优势:

1.记录的教学过程完整,有利于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分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因而,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即使是课后回忆,也很难将完整的教学过程重复,因为有些细节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己根本觉察不到。

若借助课堂教学录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照自己的课前教学设计,重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它,就可以清晰地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2.过程再现性强,有利于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一环节的研究与探索

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有自己觉得特别满意(也称临场发挥)的教学亮点,也有自己感到很不满意的败笔之处,这些正是我们特别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们可浏览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在播放中找出这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或反复播放。

感觉特别满意的教学亮点,说明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此段录像,悟出其中的教育原理与教学经验,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感到很不满意的败笔之处,肯定是准备不充分或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更应该反复地观看此段录像,真正找到造成败笔之处的本质原因,思考为何当时会如此的教,下次应如何改进等。

也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录像专项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板书情况、语言表述情况、肢体语言运用情况、例题评析情况、学生活动情况等。

如果我们反思得当,总结与分析能深入精髓,课堂教学水平就会迅速提升。

3.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进行纵向反思与横向反思

随时随地可以将自己不同时期的教学录像对比播放,进行研究与反思,可以很容易发现原来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教学水平有否长进。

将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录像对比播放,分析比较进行反思,如分析两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什么差异之处、两者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上有什么不同、两者对问题的设置方面有什么差异等等。

如此纵向、横向反思,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长此以往,自己的教学水平无疑会大有长进。

总之,利用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思手段,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能长期坚持。

 

打造品牌教师团队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的生命在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随着时代的变革、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教育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师资队伍,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现代化、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议题。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一直致力于构建一支品牌教师队伍。

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品牌教师团队的建设也让学校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题记

    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资为先。

在现代教育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充分地意识到了教师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灵魂作用,但校际之间对于教师的培养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有些学校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引进的方式去“拥有”优秀教师,而有些学校却懂得如何去“培养”和“塑造”优秀教师,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后者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后者。

    刘志文校长向记者介绍,学校目前有在编教工153人,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本科学历125人,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59人;拥有区级园丁新星、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30余人。

很多教师在市内、乃至全国学科界都具有名气。

作为一所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学校,杨镇二中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积极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面临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难题:

要不要发展?

怎样发展?

对此,刘志文校长理性地认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