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580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doc

绍兴文理学院2013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

学院

教育学院

班级

小教113

姓名

陈金明

社会实践项目

实践内容

□做.一项调查调研内容:

如何看待小学生的早恋问题

实践地点

绍兴市越城区

实践方式

□团队□个人

团队成员

陈金明赵垒马黎斌

起止日期

1月20日——1月30日

实践基本情况

一初步了解:

上网和图书馆查资料。

并为采访做好准备。

二深入调查:

我们实地采访了许多小学生,家长和老师。

针对小学生的早恋问题,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讨论。

三实践总结:

总结调查的心得及写调查报告。

调研

成果

概要

发现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成小学生承认自己早恋。

发现二:

众声喧哗中,理智的声音似乎都指向同一个观点:

所谓“早恋”是洪水猛兽的教育观点和态度早已落后于时代,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的倾听、关怀、理性和耐心,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发现三:

家长老师应如何对待小学生:

老师:

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不把它当回事儿。

家长:

对于孩子,经过确认,他的确处于恋爱状态,大人们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反思。

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在校受到的关注少,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同龄人身上,形成对同性或异性的“高度情感依赖”

调研报告

如何看待小学生的早恋问题

一调查背景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2成小学生承认自己早恋,11岁都已经“恋爱3年”了。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什么都要赶早赶快,让人猝不及防。

  早恋稚龄化这一话题令微博和论坛上的网友聊得热火朝天,至今不衰。

有人表示惊讶:

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也有人发出理解的声音,联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更多的家长自然而然地讲起了“教育经”:

有的说要对孩子“严防死守”,也有人决定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把孩子当朋友。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从“青涩的”小时候成长而来,爱情也是人类情感和成长中必经的一课。

回顾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对于异性的好奇和吸引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情绪。

“小学生”迟早要成长为大人,这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和呵护,对他们未来的感情观也许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回忆过去,是否曾经希望老师、家长和社会给予自己必要的指导?

是否希望大人们不再“一棍子打死”,不是粗暴地扣帽子或是强行干涉,而是能静下心来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众声喧哗中,理智的声音似乎都指向同一个观点:

所谓“早恋”是洪水猛兽的教育观点和态度早已落后于时代,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的倾听、关怀、理性和耐心,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二调查对象:

家长小学生老师

情景一:

寒假里,我们采访了许多小学生的家长。

孟女士,这些天,她忧心忡忡,因为五年级的女儿莉莉每天都会抱着手机跟同学发短信。

有一次莉莉的手机正充电,碰巧来了条短信,孟女士翻阅后竟发现,她和一名男生一天内短信来往近百条,除了“你睡了吗”这样的问候语,还不乏“我很想你”、“好喜欢你”这样的告白。

  其实这名男生是莉莉以前学校的一个同学,去年孟女士就发现莉莉与这名男生来往密切,她私下询问了女儿及男孩班上的同学,发现女儿与这名男生正在“谈恋爱”,孟女士立即给女儿办了转学。

没想到换了新学校,女儿和那个男孩还是经常发短信联系。

孟女士很疑惑,现在的小伢是不是都很早熟,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早恋”了吗?

情景二:

“前几天,我在QQ上说‘阿姨希特鲁’向萌萌示爱,她没有回应我,我想她还不知道这是日语的‘我爱你’的意思!

”11岁的晓杰说,同班同学萌萌是他的女朋友,两人“谈恋爱”已有三年。

  晓杰回忆,第一次跟萌萌告白是二年级的时候,两人在学校操场上玩单杠。

晓杰酝酿了很久,憋了足足半小时,才对萌萌羞涩地挤出一句:

“我很……喜欢你……”瞬间,萌萌的脸红得像个苹果。

晓杰凑过去,轻轻挨了下萌萌的脸,“当时我的心怦怦乱跳”,就这样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你知道什么是喜欢吗?

”面对我们调查小组的提问,晓杰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当然知道啊,我每天花一半的时间想她,还送了戒指给她,而且星座书上说天蝎座的人为了追求别人会不顾一切,我就是不顾一切喜欢她。

  我们又问萌萌,她很大方地承认是晓杰的女朋友,还表示两人长大后会结婚。

除了他们,班上还有“两对”,6个人常约在一起玩,还成立了一个“小帮派”。

  “他们俩的事我知道,戒指还是我陪他用珠子串成的。

”晓杰的妈妈刘女士说,知道两个孩子彼此喜欢,但应该是小孩间天真的想法,自己并没有太当一回事。

情景三:

“他和班上有个女生很要好啊,但应该是闹着玩的吧!

”34岁的唐先生说,儿子刚上四年级,虽然有一次在QQ上看到他和同学讨论喜欢、结婚之类的话题,自己也没有太在意。

过了几天他主动问儿子有没有喜欢的人,没想到儿子很大方地承认。

“儿子心里的‘喜欢’,应该只是孩子间一种懵懂的好感。

  “记得我读书的时候,直到初中才知道有‘喜欢’、‘爱’啊这回事。

”家住五里新村的曾女士说,现在的小伢比他们那个年代早熟多了,女儿上三年级就说班上有人写纸条说喜欢她,不过她没有理睬。

现在电视剧、漫画书甚至动画片里,都有情情爱爱的话题,也难免小孩子会懂这些。

“我们那个年代,学校、老师对‘早恋’管得非常严格,那时候谈恋爱的同学非常少,如果发现一对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70后家长胡女士说,本来男孩、女孩是约在一起好好学习,只是彼此间很有好感,但是经过学校、老师、家长的介入后,反而引发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偏要在一起。

“我在成长过程中体会过这样的心情,所以在教育自己孩子时,我一向比较开明,和女儿建立良好的沟通。

三调查总结:

早恋问题的对策

1,老师:

“冷处理”,不把它当回事儿。

“晓杰和萌萌两个孩子感情非常要好,我平时也看在眼里,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恋’。

”班主任陈老师说,晓杰这个孩子性格有点另类,不是很合群。

二年级新转学过来,萌萌是他的第一任同桌,面对全新的环境,倍感孤独的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萌萌身上。

晓杰的爸爸在美国留学过,深受西方教育熏陶,所以思想比较开放。

平时也常陪晓杰看外国大片,里面都会涉及到爱情这方面的话题,小孩子看得、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想要“模仿”里面的情节,但他未必是真的理解“爱”。

  “当看到两个小孩关系要好时,一定不能盖棺论定地说他们在谈恋爱。

”从事班主任工作15年的王老师说,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不把它当回事儿。

“班上曾有一个男孩子每天给一个女孩送饮料,我就开玩笑地说,能否给老师也每天送一瓶。

男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有问题’后,慢慢减少了对女孩的关注。

孩子们都有叛逆心理,最好不要明确跟他说不能怎样做,但可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并不妥。

2,家长:

不必过于担忧,但要反思,孩子是否缺少家的温暖

对于个别孩子,经过家长、老师确认,他的确处于恋爱状态,大人们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反思。

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在校受到的关注少,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同龄人身上,形成对同性或异性的“高度情感依赖”。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有益于帮助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早恋,特别是情绪和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往往如临大敌,或严加拷问,追根究底,或好话说尽,苦口婆心,但效果往往不佳。

对此,王教授建议:

“家长一定要在尊重和宽容的基础上,给孩子正面的支持和引导。

很多孩子异性上的吸引,从4、5年级就开始了,我们就应该正确引导,群体活动,让他这种情感有一个释放,让他男女生正常的交往,他这种情感得到了补偿,不让他一对一,他有这种补偿了,他就知道了,有时候你横插一杠子,反而起到副作用。

他正在热乎头上,你来一棒子,他自然把精力情感全集中在这,一块的去回击你。

3专家:

“早恋”是对小学生情感的误读,家长老师应加强对孩子正确引导

 我们随机采访的80位70后小学生家长中,62人都对孩子间的“喜欢”、“爱”持无所谓的态度,都认为只是孩子懵懂情感的表现,闹着玩的。

但也有少数家长对此感到忧虑,这么小就“爱啊”、“结婚啊”、“娶你做老婆”这样的话语不离口,会不会弄假成真?

长此以往,会不会就真的“早恋”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感情,恋爱没有早或者晚这样的说法,当你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是在恋爱。

”王教授认为,“早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便叫上“老公”、“老婆”这样的称呼,也只是基于彼此间深厚的友情、懵懂的好感,与恋爱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用恋爱的形式伪装表达出来。

因而说孩子“早恋”,本身就是对恋爱的一种误读。

  孩子之所以会懂得这么多,这和社会上涌现出的大量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物是分不开的。

国外的影片、著作会明确指出适合怎样年龄段的孩子看,但在国内,很多不适合孩子看的成人电视、成人著作,孩子都有所接触,导致孩子情感的发育伪成熟,表面看来就好像是“超前”了。

作为家长不必过分紧张、担忧,过多地干涉孩子情感的正常发展反而会引起反作用,可多引导孩子看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电视、书籍。

(不够可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