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510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医学模式转化。

答:

⑴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⑵学科交叉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学科,揭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及社会学基础;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⑶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四种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生物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医学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答: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1852年德国的洛采首先以《医学心理学》命名著作3,.1896年美国威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

3.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

答:

一、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分类:

主观观察、客观观察;自然观察、控制观察;二、实验法分为:

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三、调查法,借助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使用观察、交谈、测量、试验等手段,对单一的案例进行研究。

4.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的实质

答:

P17⑵P19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5.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要观点答:

P1

6.感觉的概念、分类、测量、常见感觉现象。

答:

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即由外部感受器官引起的感觉。

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并感受外在环境刺激变化;内部感觉:

由内部感受器引起的感觉。

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血管、内脏、骨骼肌、肌腱)并感受内环境刺激变化3它的大小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的高低成反比。

韦伯定律。

4、常见的感觉现象

(1)适应(adaptation)由于刺激物对同一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触压觉、温度觉、嗅觉、味觉、听觉、痛觉,视觉:

明适应、暗适应

(2)后像(after-image)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并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分为正后像、负后像(3)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4)联觉(synaesthesia)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暖色调,冷色调

7.知觉的概念、特性、常见知觉现象。

答:

⑴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⑵1、知觉的选择性,人类对外来的信息进行选择而做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即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能优先的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知觉的这一特性就叫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似动(apparentmovement)似动现象是观察者在主观意识上产生的一种假的移动。

(2)错觉(illusion)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8.记忆的概念、种类、基本过程。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答: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

理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编码——识记阶段,储存——保持阶段,提取——再认和回忆2、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事物的具体形象,逻辑记忆:

词语形式的思想、概念、命题,情绪记忆:

情绪、情感,运动记忆:

操作过的动作;一经形成,很难遗忘。

(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记忆的基本过程:

三个阶段: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识记:

是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

保持(retention)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正确的再认或回忆。

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都是对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

再认(recognition):

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

回忆(recall):

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4艾宾浩斯(Ebbinghaus),德国心理学家,记忆材料:

无意义音节,如:

XIQ,ZEH,GUB,方法:

重学法,测量:

比较节省的诵读次数、比较节省的诵读时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横坐标:

回忆时间间隔、纵坐标:

音节保持率

9.思维的概念、特征。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答:

1、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

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人们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

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情绪理论。

3.知识表征的方式:

定势作用(mentalset)定势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功能固着:

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地赋予某一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动机水平是指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

解决问题时动机水平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10.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答:

1意志(Will)过程是指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自觉性是指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相反——动摇性、受暗示性、盲从、独断性;果断性果断性是指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断,并实现目标的品质。

相反——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草率从事3、坚韧性,坚韧性是指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品质。

相反——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急躁、执拗;自制性,自制性是指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

相反——任性和怯懦

11.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智力、气质与性格。

答:

(一)能力(ability)1、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保证顺利、有效的进行活动的一个条件,能力是完成活动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2、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

完成各项活动都需要的共同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特殊的活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二)智力1、智力(intelligence):

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智力的核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㈢1、概念气质(temperament)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性情、禀性、脾气。

•先天性、稳定性、可塑性2、气质的类型(希波克拉底)血液——多血质黄胆汁——胆汁质粘液——粘液质黑胆汁——抑郁质㈣性格的概念:

性格(character)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反映生活经历和本质属性。

特点:

社会性、稳定性、可塑性、个性的核心特征2、性格特征态度特征:

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情绪特征:

稳定而经常表现出的情绪控制特点。

意志特征:

对行为的自觉调节和调节水平方面的特点。

12.卡特尔人格理论、艾森克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答:

卡特尔P45艾森克P44大五人格P46

13.个性倾向性:

需要与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冲突。

答:

一、需要(need)1、定义: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2、分类:

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动机(motivation)定义: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的需要•外在的刺激。

动机的种类P49动机冲突P49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自我教育

15.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精神分析、行为学习、人本主义)及其主要观点。

答:

1.精神分析理论P54-P582.行为学习理论P58-P663.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P66-P69

16.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原的分类

答:

⑴从医学心理学角度,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⑵应激原的分类:

1.社会文化性应激原:

生活事件,生活琐事,重大变故,文化冲突2.职业性应激原:

特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原。

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工作者本身:

性格、能力工作条件:

劳动作业环境工作性质:

工作负荷,组织方面:

激励机制3.环境应激原:

主要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如高温、低温、高或低气压、辐射、强烈的噪声和振动等物理因素以及化学物与生物污染环境。

4.心理性应激原:

主要指个体内隐行为造成的心理困境。

挫折,心理冲突

17.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答:

P78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

18.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

答:

⑴生理反应:

1.应激反应2.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免疫调节机制⑵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2.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针对应激原的行为反应3,认知反应

19.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应激管理方法。

答:

⑴1否认:

把已经发生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定,认为根本没有发生过,以此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原始而简单,如:

掩耳盗铃、鸵鸟政策2.压抑:

迫使痛苦或有威胁性的念头进入潜意识,使之脱离意识。

如:

将痛苦遗忘3反向形成:

通过采取与内在动机相反的外在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矛盾心理或以“矫枉过正”的形式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与行为的方式就被称为反向机制。

如:

“此地无银三百两”4,。

退行:

是指一个人在挫折后放弃已经习惯化的成熟的应对策略,而采用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和方式应付挫折情境。

5.投射:

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事实或别人的想法,或把自己遭受挫折的原因完全的归咎于别人,用这样的心理策略来减轻自己的内疚、不安和焦虑。

6.隔离:

将不愉快的情感和事情分开,并排除到意7.转移:

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人或某事无法发泄自己的感情,而转移到其他可以替代者身上。

发泄是转移的一种形式识之外。

8.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常常会给自己的行为和处境找到能为自己和社会认可的解释,以得到自我安慰、减少痛苦的情绪。

两种表现形式:

–酸葡萄心理----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甜柠檬心理----当得不到葡萄而只能得到的柠檬时,将柠檬说成是甜的。

–“阿Q”精神----“儿子打老子”9.升华:

把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改变,导向能够被社会认同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上去,从而得到内心的安静与平衡。

10.幽默:

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理平衡的方式。

11.转换12.认同13.抵消14补偿15.理智化⑵1.管理身体反应2.减少无效应应对行为3.积极应对挫折和冲突4.有效处理冲突

20.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原则。

答:

⑴广义:

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等同于心身障碍),狭义:

只强调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躯体器质性疾病⑵诊断原则:

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21.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学致病因素(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

答:

P81P97-112

22.异常心理的概念、特征。

答:

⑴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广义:

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各种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总称;狭义:

是指异常已明显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⑵1痛苦体验——主观体验标准2.行为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职业功能–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3.社会规范的偏离–遵守道德、伦理、行政、法律和风俗等社会规则4统计学的偏移——统计学标准–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否5综合考虑

23.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

答:

P130-131

24.神经症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恐怖症分类:

–场所恐怖症:

•高空、广场、密闭环境–社交恐怖症:

社交场合、人际接触•发病率高•视线恐怖、赤面恐怖–特殊恐怖症:

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恐惧•以动物恐怖最常见•多见于儿童恐怖症,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

(二)焦虑症•临床表现:

(1)急性焦虑(惊恐障碍)–突然发作,处于极度恐怖状态–躯体表现: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持续时间:

数分钟—1小时

(2)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心理障碍:

不祥预感–躯体症状(三)强迫症•共同特点:

–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且冲突尖锐–患者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四)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临床表现:

–癔症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

对环境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五)疑病症•主要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

•临床表现:

–过分关注身体健康–有疑病的强迫观念–躯体症状•诊断:

–主要临床症状–个性特征:

敏感、多疑、谨小慎微–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六)神经衰弱•指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而导致的神经症的一种类型。

•临床症状:

–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心理生理症状:

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继发性反应:

疑病症、继发性焦虑•诊断:

–脑功能衰弱为主征、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妨碍学习、工作或社交、无器质性脑病、排除其他神经症

25.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答:

⑴1.偏执性人格障碍,关键在于不信任,特点是敏感多疑、易生嫉妒,过分自负、固执己见2.分裂样人格障碍,关键在于隔离,特点是情感冷淡、孤僻冷漠,行为怪僻、不随世俗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特点是高度利己、对人冷酷,智能无障碍,情绪暴发性、行为冲动性4.冲动性人格障碍,特点是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行为和情绪具有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冲动的动机形成有意识或无意识,行动反复无常,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被动攻击形式5.表演性人格障碍,特点是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情感易变化;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高度的自我中心6.强迫性人格障碍,特点是不安全感,不确定感,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原因可能是幼年家庭教育:

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7.焦虑(回避)性人格障碍,关键冲突:

喜欢与人接近,同时又担心受伤害、被抛弃8.依赖性人格障碍,关键在于无助、依附,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但与真实情感无关。

深感自己软弱无助,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以别人的方法来评价自己9.自恋性人格障碍特点: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家庭教育:

父母过分宠爱、过高评价⑵1、同性恋2、异装癖3、易性癖4、恋物癖5、露阴癖6、窥阴癖7、摩擦癖8、性施虐症

26.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原则、心理测验的类型。

答;⑴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必备条件:

信度(reliability)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内使用同一测验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的有效性或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是否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

常模(norm)是指测验的参照分数,是对正常人进行标准化的测验之后获得的一种比较标准。

⑵原则:

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⑶类型:

1.根据功用分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2根据测验方法分类:

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3.其他分类

27.临床常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的名称及主要用途。

答:

智力测验:

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P146-P160

28.心理治疗的定义、对象、基本结构。

答:

⑴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在一定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过程。

⑵心理治疗的对象:

心理障碍的病人,遇到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各类行为问题、心身疾病的病人、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⑶1.心理治疗的设置:

时间设置

,时长:

个体治疗45-50分钟;团体治疗90-120分钟,周期:

治疗次数的多少因来访者心理困难程度、所用治疗方法、治疗目标不同而定,频率:

依病人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而定;收费设置,收费标准依治疗师的价值而定;场所设置2.心理治疗的基本阶段:

初始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明确求助目的,进行心理评估,形成诊断假设;中期阶段,验证诊断假设,确定治疗策略,考试针对治疗;结束阶段,疗效评估,终止治疗

29.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倾听技术和影响技术。

答:

⑴倾听技术:

澄清:

弄清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言语的确切含义,内容反映:

重述病人所说的内容,情感反应:

对信息的情感部分进行再编排,总结:

对病人谈话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具体化:

由求助者对一般化的共同体验和情感进行定义⑵影响技术:

提问技术:

开放式/封闭式提问,解释技术:

识别出信息中隐含的情感和内容并表达出来,提供信息:

通过言语交流事实和资料

,及时化技术:

描述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自我暴露技术:

有意识地表露自己的信息,面质技术:

指出求助者前后矛盾、冲突的信息

30.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结合第二章内容。

答:

1.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

自由联想,梦的解析,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证2.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标记奖励法,模仿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催眠疗法3.人本主义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4.认知疗法:

认知转变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31.心理咨询的对象、原则和任务。

答:

⑴心理咨询的对象:

大多数处于浅灰区的人群和部分深灰区的人群,浅灰区:

一般性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深灰区:

人格障碍⑵心理咨询的原则:

保密性原则,助人自助原则,价值观干预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⑶1.体验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2.认识内在冲突3.纠正不合理观念4..深化自我认识5.学会面对现实问题6.提升心理自由度7.付诸实践

32.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答:

⑴概念:

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稳定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⑵标准:

1,体验标准,良好的心境,恰当的自我评价2操作标准,心理效率正常,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良好3发展标准,认知健全适应,情绪饱满适度,意志坚强可控,个性和谐统一,人际关系和谐,杜绝心理异常

33.个体发展与心理卫生: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关键期。

答:

P192-201

34.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答:

病人是社会人群中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⑴病人的权利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⑵病人的义务:

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的义务,寻求有效医疗,认真遵循医嘱的义务,遵守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

35.病人角色转换问题的几种表现。

答:

角色行为缺如,否认有病、不能进入病人角色;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冲突;角色行为减退,病人角色由于其它需要而减退;角色行为强化,因病获益、希望维持现状、固守病人角色;角色行为异常,受病痛折磨导致不良心境和异常行为;角色认同的差异

36.病人的心理需要。

答:

病人的心理需要:

被认识与接纳的需要,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安全感与早日康复的需要,关心、体贴、尊重的需要

37.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

模式

医护人员的作用

病人的作用

临床应用

模式的原理

主动-被动

对病人做某事

接受(不能反对或无作用)

麻醉、严重外伤、昏迷、谵妄等

父母-婴儿

指导-合作

告诉病人做什么

合作者(服从)

急性感染过程

父母-儿童

共同参与

帮助病人自助

合作加者(利用专家的帮助关系的参)

大多数

慢性疾病

成人-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