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159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岂”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则短文。

3.能借助注释并联系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大意,从态度和方法上梳理主要信息。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有关文言文的一些常识,如多通假字、语言凝练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则短文。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并联系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大意,从态度和方法上梳理主要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询孔子及《论语》、朱熹、曾国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初识文体

1.积累展示

小古文背诵展示。

2.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

板书课题。

学生自己介绍对文言文的简单认识。

(板书:

文言文)

二、预习检测读通课文

1.了解作者及出处

本篇课文由三篇小短文组成,分别是哪些古人谈论了读书呢?

预设:

《论语》、朱熹、曾国藩

《论语》是哪个人在谈论读书呢?

你能结合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一说吗?

注意只说最关键的信息。

生相继介绍介绍《论语》、朱熹、曾国藩资料。

师补充出示三者的资料。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有二十篇。

本文节选的这几句话都是孔子说的。

2.检测朗读

自由读: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先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

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好了停顿。

随机强化学习生字和多音字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好读第四声,强调一下“耻”,组组词,因为它是要求识记的生字。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同“智”,智慧。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有很多字由和它相同读音或相近读音的字来代替,这样的字叫通假字。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记住

有一个成语:

博闻强识识的意思也是记住,记忆。

能不能说一说博闻强识的意思?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识:

见识

在第三则短文中也有这个字,又读什么呢?

对,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确定,在这里是见识、见闻的意思。

读(shi)

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集体朗读检测

三、了解大意

1.总结方法

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读懂文言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注释(板书:

借助注释)

文言文作文古人的写作方式,有许多字经过历史的变迁,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注释的借助注释,没有注释怎么办?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没有注释的我们可以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大胆推测判断(板书:

联系阅读经验)

2.学习第一篇

①默读理解

这三篇小短文都是在谈读书,我们先来看第一篇,请你认真默读,借助注释并运用以往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孔子给天下读书人带来哪些告诫?

②小组合作,相互帮助,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③集体汇报交流

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人称“至圣先师”,他给天下读书人带来哪些告诫呢?

预设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这是强调的勤学好问。

预设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是强调的诚实。

预设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知之”是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④总结拓展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好多成语也出自孔子的言论。

这篇小短文中就有好几个成语呢?

是那几个?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中关于读书的名言还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学习第二篇

①小组交流

孔子的至理名言我们要铭记于心,那么朱熹又带我我们哪些读书建议呢?

第二篇小短文注释很少,不好理解,请小组之间共同学习,你们先集体读一读,再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不理解的可以大胆猜测。

②集体汇报

预设一:

朱熹在这篇小短文中提到了关于读书的三个关键词,是哪三个?

(心到眼到口道)

结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对这三到的理解。

朱熹认为这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

为什么?

难点二:

这篇小短文朱熹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你从哪个词可以知道?

余的意思是我,你还知道哪些词也表示我,对,吾。

和尝尝的意思是:

曾经。

四、梳理信息畅谈体会

1.出示词语帮助梳理

孔子和朱熹都是我国的历史名人,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所以能提出这么精辟的见解,使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和借鉴。

看看屏幕上出示的这些词语,分别跟第几篇短文有关?

第一次出示,梳理出处:

勤学好问看仔细诚实多记多背不满足心思集中读正确

第二次出示,梳理角度:

“勤学好问诚实不满足”是读书的态度,“多记多背心思集中看仔细读正确”是读书的方法。

(板书:

态度方法)

2.结合实际谈体会

孔子和朱熹的这些谆谆教诲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感受特点尝试背诵

1.发现特点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正式学习文言文,但我们对文言文并不陌生,你结合以前的积累和今天学习了,说说你对文言文的认识吗?

2.尝试背诵

既然古文的语言精炼且深刻,至今为世人学习,那你能不能从这两篇中选择一篇来把它储存在脑海里呢?

选择背诵。

背诵展示。

曾国藩又带给我们哪些读书箴言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古人谈读书

文言文

态度借助注释

方法阅读经验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分析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谈读书的作用。

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高产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为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

“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

”《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句,但每个句子几乎能独立,似并排而立。

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教学方式

  1、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自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2、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教学构思

  一、谈话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你读过哪些书?

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那我们看看几百年前的先哲对读书是怎样看待的。

  二、作家简介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身贵族家庭,培根小时候很爱学习,13岁便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

  2、轻声读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谈了读书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

  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富有哲理。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语评》。

  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

  先读出句子,然后再对句子进行点评,可以从修辞、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例句分析:

  

(1)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的天性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有应继承发扬的,也有努力克服的,好比野生的花草,有繁茂与美丽的一面,也有疯长破坏美感的地方。

要使花草只呈现出美丽的一面,就需要人们对它们修剪、移接,而人要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明智明理,并且不断改进,完善自我,努力趋向人性的完美。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人们读书要有正确的心态。

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成长,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书本中学到知识,而不要用挑剔的批评的眼光看书,随时准备和书本辩论;但我们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完全丧失自我,书本中也有不正确或偏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不要轻易盲从。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作者这句话论述了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帮助。

读书可以武装一个人的头脑,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使你更聪慧、更缜密、更有修养、更……

  五、拓展迁移

  1、课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2、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从中获得启发。

4.积累古代经典文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囊萤映雪”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体会人物勤奋苦读的精神。

导语:

囊萤映雪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不陌生。

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这两个人物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才能有所成。

其实,关于读书,古人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

“谈读书”表明本文是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不下问默而之人不倦读心一不可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耻]左右结构。

左部提画偏下,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诲]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

“每”竖折的竖段略向左斜。

[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

右上部“田”上宽下窄。

[窥]上下结构,上窄、扁,下宽、长。

◆易错提示:

[窥]上部“穴”的末笔捺改点,左下“夫”的末笔捺改点。

[诲]右边的“每”不要写成“毎”。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教师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敏]聪敏。

[好(hào)]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

知,同“智”,智慧。

[厌]满足。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识,记住。

[诲]教诲。

3.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

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的学习。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预设:

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

由代表提出疑问,学生先自行解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各小组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

预设:

在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一位学生读句子,另一位学生翻译句子。

有读的不到位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译文:

①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点拨:

孔子在这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点拨:

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点拨:

这一则孔子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默而识之”讲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要热情地把知识传给向你请教的人。

4.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说一说:

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③议一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与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①理一理: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学习的名句,本文所选的三句话就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

学生要能进行辨别,分条陈述。

明确:

第一句话讲学习态度;第二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第三句话既讲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②说一说:

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预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概括合理即可。

示例:

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③议一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预设: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示例: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5.教师出示《论语》中的其他句子,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揭示的道理。

示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自然过渡到第二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

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三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去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

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

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

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明确:

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明确:

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②从反面得出结论:

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5.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示例:

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

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

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6.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

背诵文言文,应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7.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前两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学好学、诚实谦虚,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

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

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

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

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

恒:

恒心

自足:

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

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

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

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

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