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的实践与探索.docx
《电子备课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备课的实践与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备课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备课的实践与探索
济阳县志远小学于平田
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们兄弟学校之间彼此都很熟悉了,我也就不做自我介绍了。
受卜校长的委托,接下来的时间由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电子备课方面的一些问题。
因为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是行家,我在这儿也不敢班门弄斧,只是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们学校实行电子备课以后的好处和发现的问题,不对的地方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大家不用担心,我也没做什么准备,不会耽误大家太多时间,也就一节课左右就差不多了。
上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始试行了电子备课。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谈谈各个学校为什么都要实行电子备课呢!
一、实行电子备课的原因:
(一)传统备课方式的种种弊端:
1.书写花费的时间多。
许多老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觉得备课在抄抄写写方面花的时间太多了,特别是有关资料部分,而且有时为了使教学设计不断优化,需进行反复修改,改了几回,恐怕连自己都认不得了;重新誊写,更是麻烦。
这方面时间花的多了,研究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进行创造性备课和教学反思方面花的时间自然较少。
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
时间是宝贵的,更何况现在是信息社会,啥事都讲究速度与效率。
由于较为麻烦,许多老师自然也就免不了偷懒了。
2.抄袭备课的情况多。
那些备了课的老师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由于备课既要花时间构思、书写,教材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许多老师要么沿袭自己的备课笔记,要么干脆买一本优秀教学设计,照搬照抄,“年年依样画葫芦”,应付学校的教学工作检查。
备课本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一做法,又有何意义?
3.学期结束后遗弃的多。
现实工作中,许多老师备课是一次性的,学期一结束,经过检查后放入档案。
束之高阁、布满灰尘,甚至不知所终。
其实,因为教材基本内容变化不大,每一本备课笔记应该说都花费了教师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还是可以再借鉴、利用的,变与不变要根据学情等现实情况而定。
4.备课与教学脱节的多。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存在着着“备”课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许多教师都是先上完课后补备课笔记,实际上就是补抄教学设计以应付检查。
另一种情况脱节情况就是:
我们常常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了一些图片和音像资料或者课件,还有许多相应的试题链接。
然而传统的备课方式,无法对这些进行一并保存,这就造成了备课内容之间的相互脱节,使资料无法完整的保存在一起。
此外,还有修改完善不便、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工具的变革等弊端。
目前,学生的学习工具也在悄然变革,学习机、复读机、电子读物,越来越普及。
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要点,如考试复习时语文阅读题,范文和例题等都不需要抄写,要是班级内有多媒体设施学生更可以直接使用了。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革命,已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互联网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更是速度惊人,目前已成为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许多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许多人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写博已成为像我们过去写日记一样平常的事,网络文化方兴未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的备课形式还是抄抄写写,那不就像今天人们仍处在刀耕火种时代一样吗?
此外,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电子备课储存量更大,又节约大量纸张,岂不更好?
另外,信息社会讲究效益,注重速度。
电子备课的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效果更好,更便捷。
现在,上至大学教授及知名专家,下到普通青年教师,到哪去作报告,上课,谁不是带着本子(笔记本电脑)和盘子(U盘)呢?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是备课的主体。
前面说了,备课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教师从埋头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以供精心思考;它需要教师广泛涉猎,博采众人的智慧以提高自己,它需要经常调阅自己的笔记,以反思、提高、完善自我。
网络具有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使学习的途径更宽,也使电子备课成为一种可能。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资料多了,如何鉴别、扬弃、去伪存真,确实在考验着教师的眼光和品味;怎样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也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此外,它能使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更及时,有利于教育教学思想积累,形成教师教学成长档案等。
(四)学生学习的需要
备课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文本图像、视屏、音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更易于接受,活跃课堂气氛更活跃,这点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理科知识时效果更好。
文科的文字量较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可即时连接网络资源,使学生在一课时内获得比以往的备课、上课更多的信息量。
而且它还可以随时链接考试典型试题,能进行当堂练习。
二、电子备课的好处
电子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文本教材学习、网络信息收集、电子信息处理、个性化研究与创新、教案同伴交流与完善、自主施教、实践反思。
它有以下优点:
1.易操作、修改、调取。
对于已经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教室,上课时教师只要带着手提,即可使用教案和课件上课。
此外,平时你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备课,对需强调的文字进行如字体、画面、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改变以往了以往备课笔记经涂涂抹抹、圈圈点点后而面目全非的情况。
2.易整合、保存。
可对自己的备课资料按年进行分类整合,长期保存。
你的备课本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子资料库。
每次上课所搜集的各种资料都在那儿,更全面、更完整。
外出参赛、上公开课课携带更方便,你可将所有内容拷贝在U盘里,只要带一本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了,不像以往各种资料书带上一大堆。
传送有关资料也十分方便。
3.便于在线指导和交流。
有利于开展同行间的教学研究和探讨,可实现开放式备课(实际上也是集体备课)。
比如某位教师想上一节公开课,可以像远程医疗会诊一样,请一些专家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在线指导。
不过前提是跟专家经常网上交流或者有教研的QQ群。
这样既可减少教师间往返奔波之苦,也可节约经费,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请专家、同行指导的目的。
4.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间可打破各自为战的个体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教学状态,可以在教育教学资源上,互通有无,实现集体智慧大家共享。
此外,通过上传一定的资料才能获取相应的资料的Q币制,不仅使自己能够更方便的获取信息,也避免了一些教师只分享成果而不出力的现象。
5.可随机检查。
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说,可以通过设立校园网络平台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甚至学生家长都可如此操作。
6.分类整理更方便。
你可将备课资料库内容按以下专题分类:
教学设计系列;导语设计系列;作者相关资料系列;板书设计系列;教学课件系列;内容图;精彩片段解读、写作方法赏析系列;主题相关链接;视频图片音乐库;典型例题系列、考试题连接系列;教学反思系列;本期教学论文系列、课堂精彩片段实录系列;学生经典作业、回答系列;专题复习系列;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系列;专家讲座、名师课堂教学视频等。
经过了学期的实践,老师们体会到了电子备课的好处,课堂运用较好,师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实行电子备课应遵循的原则
1.求“新”、求“变”:
电子备课不是一劳永逸,循规蹈矩,“年年依样画葫芦”。
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每一次都要有所不同或侧重点不同。
孔子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认为可解释为: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具备一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但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和吸收旧的东西。
因时、因境、因学生而变,唯有变,才有新,常变常新。
2.求“特”、求“活”:
电子备课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拿来主义和各种教学设计的“杂烩”。
“特”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就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不落俗套,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每次在备同样的课时都要有新的切入点和关注点,要在相同之处寻找不同,实现个性化备课。
“活”就是教学内容容易整合,每一次排列组合可以不同,但几个关键模块如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不变。
变化的是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法等;其次是资料活。
除了文字的,还要有图片、有课件、有视屏、有资料链接等。
3.求“丰”、求“集”:
善读书者,能将书读薄——经过筛选、整理,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亦能将书读厚——进行参考、链接、比较、添加,使其丰富化,这样会产生1﹢1﹥2的效果。
电子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吸纳许多教育教学资源,是一个积土成山、积细流成大海的深化过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了,才能比较,有比较才有甄别,才能与时俱进。
这样能促使教师走一条从获得成绩到教育教学思想成熟,再到获得事业成功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电子备课资料的收集应是一条集约、扬弃、优化的过程。
四、电子备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遇到的问题
1.电子备课的常见弊端:
一是可能导致教师备课积极性的降低,不用研究教材,照搬这些资料即可;备课只是“剪刀加浆糊“式的剪贴合成,对这些现成的东西产生依赖性。
二是可能扼杀老师的创造性,不用自己动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2.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
(1)年龄大的教师,由于不熟练计算机技术,他们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勉强用上,备课时有时也不符合学校要求。
(2)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更容易复制教案了,如果相互抄袭现象蔓延,那么会养成教师的惰性;
(3)利用的好的老师会觉得其实备好一节课要比手写用的时间多,因为要想真正把好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甄别,再加入自己的思想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4)再就是上课时一遇到停电就会带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不便。
(5)电子备课资料的保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6)新的备课方式,给管理者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扰。
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老师们把电子备课做好,用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任何重要措施的实施必须有制度保障和约束,通过建立对教师电子备课的领导、组织和调控制度,逐步探索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有效途径。
具体为:
1.学校层面:
(1)校长室: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初步形成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
建立校际新课程联络机制,建立校际集体备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教导处:
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探索新的评价机制。
通过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的改革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活动记录及备课成果等要及时检查和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
(3)教科室:
在校本研修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好电子备课相关软件资源的购买和使用培训工作。
同时开展有计划的针对青年和老年教师的模块式专题培训,包括文字输入能力、文档编辑和排版能力、课件制作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与资源整合能力等,使其具备电子备课的初步计算机能力和水平。
2.教研组层面
(1)加强备课组建设,建立主备课制和骨干教师审核机制。
日常教学由主备课提前撰写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完整、详细的电子教案及其他电子备课资源,经过全备课组讨论和骨干教师审核后予以使用,并且及时将相应的教案、课件、试题等上传至学校的管理系统。
备课组其他成员按照电子教案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具备个性的电子备课资源。
(2)加强教学反思,建立教学反思定期交流机制。
教学反思的基本架构包括基于个性备课资源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建立个人、集体的教学反思库。
个人教学反思并入教学反思中个人部分,集体教学反思由备课组统一撰写,附在电子备课后。
将两者上传至教学反思资源库。
同时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成员开展教学心得方面的研讨,做到讨论有主题、研讨有记录。
3.教师个人层面
(1)增强责任心。
“一流校长重思想,二流校长看课堂,三流校长查备课,四流的校长盯门房”,作为领导不仅自己要有思想,也要注意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
从根本上讲,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是由备课形式所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教学责任感来决定的。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什么样的备课对他来讲都是一样的。
一般而言,优秀教师不会去抄袭劣质的教学设计,但若他抄袭了更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并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即使存在不足,也未尝不可。
我一直认为教师应当做三种人:
一是健康人;二是有心人;三。
是明白人。
(2)教师要重视二次备课。
在完成电子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教学实际,分析学情,调整好教学方案,并写出调整后的简要教学思路和流程。
对于二次备课可以通过改变字体、颜色、加批注等形式来突出修订,也可以通过课后反思或个体完善空间里单独撰写等形式来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思想。
总之,电子备课应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实录,是教师研读教材、钻研教法的过程实录,应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扬弃、纳故吐新的过程实录;应是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成长过程实录。
我个人认为这一备课形式应该大力推广,学校在教师工作评价、职称评定的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改革与创新。
栽下一棵棵树苗,以求片片茂密的森林;种下一粒粒种子,迎来座座多彩的花园;采摘一颗颗珍珠,串成串串美丽的项链。
一个作家有自己的作品集,一位歌手应有自己的歌曲专辑。
让我们用现代技术来更好的备课、上课,用自己的一生来备课。
当自己的教学生涯行将结束时,每位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打印装订成册,优秀的教师甚至可以整理出版,到时也将会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教学思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