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40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咨询市场分析.doc

一,行业分析

1,市场介绍及发展状况

心理咨询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

由于应激事件增多,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反应可能形成长期的适应不良或诱发精神障碍:

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不当节食减肥,导致神经性厌食和贪食后也会诱发多种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是专业咨询人员协助求助者,通过互动,来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服务,一种治疗,也是一次自我认识和成长。

目前上海、北京、宁波、杭州等地已出台相应法规;将精神卫生体系纳入公共卫生和财政保障体系,政府开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应财政全额拨款或大比例财政拨款,以体现公益性;有关部门应加紧研究将心理测试、治疗、咨询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可行性,解决患者后顾之忧。

二,目标市场的分析

(一)青少年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障碍(或抑郁症)2,产生性烦恼或性困惑以及恋爱心理3,学习压力4,人际交往压力5,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6,嫉妒心理7,自卑心理8,孤独心理9,逆反心理10,挫折心理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公司开展以下项目:

(1)抑郁症项目

(2)青少年早恋问题

(3)人际交往沟通项目

(4)青少年自制力问题

(5)叛逆心理项目

(6)压力解决项目

(7)紧急情绪处理项目

(二)中国青少年人心理障碍状况分析

 当代青少年最大的健康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那么,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1,生物遗传因素

一般而言,人的心理因素是不能遗传的。

不过,个人作为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密切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个性的发展乃是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型、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份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有些学生从遗传中获得的是弱型神经类型。

这种神经类型的学生遇事敏感、退缩,经不起强烈刺激,因而稍遇挫折,便情绪低落,六神无主,出现异常心态与行为。

2,体质方面的因素

所谓体质方面的因素,主要指那些能导致各种心理失常的身体方面的影响,包括胎儿期、产程与出生后的有关方面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情绪不好,健康欠佳,以及分娩过程中出现早产、难产,窒息、剖腹产等异常情况时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明显的影响。

青少年身体发育急剧变化,这对其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儿童心理水平同生理发展的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其身体,生理状态会产生广泛的变异。

生理上这种突然大幅度变化与心理发展出现不平衡,就会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必然出现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的持续的冲突以及相互妥协和交融。

目前,难以实现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造成人们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内心紧张、焦虑、烦恼、痛苦;行为上出现偏差、越轨和无所适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这些均会反映到青少年身上。

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价值观念呈多元化态势,使尚未成熟的中小学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增加了难度。

学生在校受到的价值观教育一离开校门就不灵了。

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因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使他们思想混乱、观点动摇、情绪波动、意志消沉,容易形成相互冲突、矛盾的双重人格或多种人格,带来许多难以理解的困惑不安,形成许多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

的影响又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下岗待业以及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

(2)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引起青少年情绪的波动,甚至想入非非、萎靡不振,妨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

(3)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方式越来越封闭,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孤独感增加。

4,家庭、学校因素

有资料显示:

如今城市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率已高达97%。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方法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大体有以下4种不当类型。

(1)溺爱型。

家长过份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

(2)放任型。

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污秽语言和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坏习惯。

(3)专制型。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

(4)过度教育型。

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

家长对孩子存在着“过高的期望、过份的溺爱、过度的保护和过多的干涉”,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校因素

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学生随时都受到竞争失败的威胁,导致心理超负荷运行。

在初高中阶段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处于发育和完善的过程,这时候他们被动性强,主动表现的意识较弱,对竞争失败的承受力比较差,心理上还十分稚嫩脆弱;而恰在此时,他们面临着升学的激烈竞争,为了夺得高分数,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缺少获取知识的乐趣。

这是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学校方面的主要原因。

5,社会、文化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其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如果过于剧烈,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危害。

学习上,总关注成绩的优劣;与人交往上,更注意交往对象的品质;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家长还更注意交往对象的性别等等。

过去孩子的活动都与家庭成员有联系,接触到的主要是父母和亲属,而现在马上转向与同学之间的联系;过去是爸爸妈妈对自己进行教育指导,可以耍小性、闹脾气,甚至自己说了算,现在上学了,教师成了最大的权威,要听老师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面前,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提出的种种新的要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佩服,这个孩子的情绪是健康的、正常的;如果这个孩子离开父母或原已有感情的老师就感到苦恼和失落,对陌生环境较难适应,就可能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影响心理健康。

社会文化根源

有专家研究认为,在中国人的人格系统中存在着源自文化的人格弱点。

(1)文化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国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多经历四个方面的训练:

依赖、求同、自抑、忍让。

这些训练内容与人们存在着心理障碍最为突出的四种症状即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及社交恐怖症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依赖训练:

在我国,作为父母十分关注下一代的发展,他们常常为了帮助子女的发展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发展为代价。

因此,使子女一代缺少独立发展的机会。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面临无以依附的境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紧张、焦虑、恐慌、退缩等神经症倾向。

求同训练:

从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产生求同训练。

求同即是墨守成规

抑制自我。

青少年学生在求同训练中形成刻意追随众人的趋向,人云亦云,随大流,而且不断地束缚自我。

求同训练的实质是非个性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刻板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容易在青少年中产生强迫性观念和强迫性行为。

自抑训练:

自抑训练抑制了本能欲望的正常表达,使人的原始驱力达不到必要的升华或宣泄,从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等神经症倾向。

忍让训练:

是由中国文化的自谦性决定的,对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称得上是社会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极为复杂的交往准则使青少年在精神上处于紧张、傍徨不安的状态。

(2)人格弱点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人格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

具有人格缺陷或人格弱点的人则最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病症。

(3)传统社会化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脆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原因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个体社会化方式还存在着某些缺陷。

当过重的心理压力施加在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孩子身上时,极易导致心理扭曲、失衡和各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变态。

(三)目标群体的需求性

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

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3)、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

(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4,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对青少年状态产生消极作用: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

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竞争性分析

(一)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

S:

1,跨入本行业较早,有较丰富的心理咨询方面的经验。

2竞争对手公司规模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3,专业技术性强,方法独特。

W:

1,服务范围较广,不能更好的做到一对一的服务。

2,咨询费用比较高。

(二)本公司的SWOT分析

S:

1,我们公司员工90%是80后,90后,与青少年能够贴切的交流,有利于正确浅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2,本公司聘请资深专家,对青少年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引领。

3,我们公司收费较其他竞争者优惠(收费标准是按小时计算)。

4,我们公司采取多种渠道与青少年进行交流。

您可以直接来我们公司,或者登陆我们公司的网站,或者打我们公司的热线电话等等方式。

W:

1,大部分员工缺乏相应的心理经验。

2,收费标准较低,收益较少,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较小,发展途径较狭隘。

O:

1,虽然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是青少年并不快乐,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促使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公司的出现。

2,政府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