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3896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关于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

  提高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学内容《欢乐水果大餐》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情况,把小学品德一年级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教学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一年级的识字,认字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更深入地指导孩子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于周围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又比较有限,所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有话说,有事做,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通过此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的水果的认识,学会通过猜谜语等游戏来认识水果,从而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引导孩子们。

  三.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

  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兴趣。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生活》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猜谜语,认水果图片,各种形式的汇报交流以及唱儿歌等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和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总体教学目标,特设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

  1、通过猜谜语,唱儿歌,认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引起水果。

  2、在学习和活动中,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孩子爱说,乐说,会说。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水果的特征,这一目标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些环节,教师要把这一目标以最大儿童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有话说。

  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

喜欢!

  师:

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吃水果啦!

不过,可有一个要求,就是顺利通过五个大关才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

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生:

有!

  六.说教学准备关于水果的谜语,水果图片,《两只老虎》的音乐。

  七.说教学过程

  1.

  “水果猜猜猜”课件出示下列谜语:

  1。

黄金布包银条,身体弯弯两头翘。

  2.身穿滑滑绿衣裳,肚里红红水汪汪,生的子儿多又多,个个黑黑又亮亮。

  3.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有紫有绿真漂亮,吃来酸甜又可口。

  4.红红小小有软软,吃来酸酸又甜甜,头上戴着绿帽子,全身长满青春痘。

  让学生猜谜语,这样生动的谜语,加上精美的图片,色彩,让学生在

  2.你知我也知教师出示拼音卡片,上面写着各种水果的名称,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在一分钟时间里,看哪一个大组读的最多,多者为胜。

  3.水果知识大比拼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水果的知识进行交流,

  4.我们最喜欢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种水果,从形状,颜色,味道几个方面描述自己小组喜欢的这种水果,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

  5.学生合唱《水果歌》课件出示:

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猕猴桃,哈密瓜,还有桔子,还有雪梨,真好吃!

真好吃!

  伴着音乐《两只老虎》学生学唱歌曲。

  小学说课稿篇2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的不同特点。

  2、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问题。

例题中的笔算过程没全写出来,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写在十位上”。

  教材知识的前后结构与联系: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滴是整

  十、整

  百、整千的数的口算、估算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进行的。

为此让学生探究、理解和掌握好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的书写格式,不仅可以弥补中下等生对前面知识学习的不足,又为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需要注意几块知识的教学:

  1、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先估算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3、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时,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如余下的4张照片,还要用一页。

  4、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针对以上情况,我所采取的措施: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少先大队部两名同学整理照片,请大家帮忙算一算要插多少页和要几本相册。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3、让学生分析、探究、相互交流讨论,彻底理解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和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样上,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都必须比除数小等来突出重点。

  4、提倡算法多样化。

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另外突出238÷6的笔算过程教学;教学时,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下问题:

  “先用除数6去除几?

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

当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来突破难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理解算理,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思路。

  5、通过巩固练习和一定的作业,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小学说课稿篇3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熊住山洞》。

  一、教材分析《小熊住山洞》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

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说教法、学法: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

故在设计上应注重教材的整合。

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

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

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

  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

  呢?

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并且把生字圈出来。

  ②反馈:

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①看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朗读:

学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

  一、二自然段朗读。

  2、学习第七自然段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房子太容易

  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你能读好第七自然段吗?

紧接着问:

小熊一家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呢?

引出3——6自然段。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

  ②读一读。

  读出与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

  “舍不得”三个字应轻轻地读出爱惜之情。

  ③演一演配乐连续读3—6自然段,边读边加上适当的动作。

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美。

  ④想一想:

小熊一家不砍树的原因,假如砍了树会有怎样的后果?

  4、学习第八自然段①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

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你瞧,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后说图意。

②朗读: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③练习:

在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的读读说说。

  ④思维拓展:

小动物在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了解到小熊一家那么喜欢住木头房子,他们的周围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树,造一间木头房子太容易了。

可是他们却没有住进木头房子,因为他们爱惜树木,保护环境。

我们知道小熊一家做得对,值得敬佩、赞扬。

我们也要像小熊那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小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

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

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社会》教材作

  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

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

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准备。

  教师:

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

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环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

  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

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活动四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

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

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小学说课稿篇5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

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

复习引新。

  1.观察: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

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

6÷2的意义?

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

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

分一分。

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

  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

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

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

说一说。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

写一写。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1认识余数。

  观察比较,10÷5=210÷3=3……1,引导学生认识到:

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

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

试一试。

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

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

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

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

在交流时提出: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

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揭示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到观察特点分类,再到抽象算式,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