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02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docx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

  

 

  

氢能源各区域发展情况及产业布局分析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

2017年5月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氢气储运技术发展,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也汽车规模示范,形成较完整的加氢设施配套技术与标准体系。

计划到2050年,氢能将成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氢能源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氢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氢气制备、氢能储存和运输、氢能应用等。

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

  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工业气体生产,大多数炼油企业多自建氢气制造厂满足本厂的氢气需要。

专门氢气制造企业数量不多并且发展速度较慢,从地域上现有的氢气制造业东部沿海地区多,内地少。

  下图是全国制氢产业的分布图,颜色越深代表相关产业越发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氢企业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沿海多内陆少。

其中以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北京市企业最为集中,共占全国制氢总量的66%左右。

  制氢途径主要有热化学重整、电解水和光解水三类,目前热化学重整是最主要的制氢途径,2014年全球制造的氢气中有96%是来自于热化学重整,仅有4%来自于电解水,而随着电价的下降和技术的发展,电解水制氢产业有望兴盛。

  目前我国建成运营的加氢站在10座左右,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郑州、深圳、大连、佛山、成都、常熟、六安等城市。

不过,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做加氢站投资和运营的企业。

我国的加氢站分布

  目前,全国各地对氢能源产业的规划布局也在提速。

  上海:

  相关政策:

  2017年9月,《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制定了多重目标,还要求推动上海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同月,上海首个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成立,力争在3至5年内建成“环上海加氢站走廊”。

  产业链位置:

氢气制备,氢气储运,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目前首批荣威950燃料电池乘用车和5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即将在上海开始营运,同时化工区首批20辆上汽大通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商业运行。

  l加氢站方面除了原有的安亭加氢站外,落成和在建的包括嘉定区外冈镇加氢站、嘉定区江桥镇加氢站和松江区新桥镇加氢站。

  未来规划:

  2017—2020年,上海将打造包含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中心1个、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检测中心1个,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

  在示范运行与推广层面,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到3000辆,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公交、物流等车辆试点。

  2021-2025年,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整车企业1家、动力系统企业2-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8-10家,进入世界前三的一流研发与公共服务机构2家,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示范运行与推广层面,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它特种车辆不少于1万辆,在公交、商用大巴、物流车前期试点运行成功的基础上,酌情扩大推广规模。

  2026-2030年,实现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全国燃料电池产品的多元化应用。

  代表企业:

上汽集团,上海舜华新能源,上海新源动力,上海中科同力,上海神力科技,上海启元空分技术

  广东(佛山、云浮、东莞、广州):

  相关政策:

  佛山南海区在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南海区推广燃料电池叉车5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10000辆,燃料电池客车5000辆

  产业链位置:

氢气储运,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目前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引进巴拉德技术已形成年产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两万台燃料电池电堆的产能。

  l首批28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佛山、云浮投入营运;加氢站方面已经建成佛山瑞晖加氢站、云浮思劳加氢站;目前中石化在云浮市已经开始建造加油加氢合建站。

  l此外佛山启动了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同时首期投资约120亿元的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项目落户南海。

  l东莞首个氢能源装备项目动工总投资达7亿元,该产业园由东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研发生产新能源装备及应用产品,推动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装备及其应用产品的产业化。

东沣新能源装备产业化项目竣工并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到15亿元以上,年税收1亿元以上。

  l2017年10月,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现场签下六大项目,涉及氢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板块。

  未来规划:

  2018年计划再投入3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力争实现1000辆的氢能公交车和物流车示范运营。

计划在2018年年底建成22座加氢站,到2019年投入使用的加氢站达到10座。

  按照东莞首个氢能源装备项目的规划,以氢能科技产品为基础,以建设氢能应用示范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这里将构筑起东莞首个完整的集氢能源科研、技术、产品、平台、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其将以氢能产业带动东莞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打造成为中国氢能科技产业高地。

  代表企业:

中石化,长江氢动力研发中心

  深圳:

  发展现状:

  即将试营运五洲龙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深圳龙岗加氢站于2011年建成

  代表企业:

深圳五洲龙汽车

  浙江(台州):

  相关政策:

2017年9月,我国第一个氢能小镇落户浙江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小镇将以“平台+产业”的模式整体运作,构筑全国首个完整的集氢能源科研、孵化、金融、产业、物流、商业、会展、示范、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

  产业链位置:

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由台州市、淳华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淳大集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台州氢能小镇项目五年内总体投资将达到160亿元,培育一批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

  l其中,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0%,科技平台研发占总投资的10%,小镇配套基础建设占总投资的30%。

  代表企业:

淳华氢能科技

  北京:

  相关政策:

  印发《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

科学布局并适度超前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制和示范,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加大以氢燃料为主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力度,着力在整车耐久性、续驶里程和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等领域取得突破。

重点增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单体及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电控系统等的研发生产能力。

重点增强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氢气循环泵、空压机等零部件,高压储氢、液态储氢等的研发生产能力。

  产业链位置:

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2017年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将利用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吸引和培养国内外高端人才形成人才领先优势,推动北京、乃至中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l目前在北京营运的福田欧辉大巴达到100多辆,同时上汽集团也投入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参与营运。

  未来规划:

北京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中心,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积极部署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开发及示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创新中心。

  辽宁(大连、抚顺):

  产业链位置:

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2018年2月辽宁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氢能产业园项目启动,目前,新宾县已初步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结构布置,今年产业集群将完成5至8个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实现年产3000台电池堆的生产能力。

  l通过近3年的对外招商和政策扶持,至2017年底,新宾县已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结构布置。

大连高新加氢站于2016年建成

  未来规划:

2020年,在辽宁省高速公路沿线及城市区域规划建设20座加氢站,其中新宾境内3座,目前已建成撬装加氢站1座。

  代表企业: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沐与康集团

  湖北(武汉、孝昌):

  相关政策:

武汉发布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未来,武汉将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部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

  产业链位置:

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大洋电机决定通过子公司武汉大洋电机在湖北省孝昌县投资建设年产1.7万套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4,143.00万元,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建设完成达产后,将形成1.7万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业务涵盖氢燃料电池模块组装以及供氧、供氢、冷却等辅助系统的制造,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过80亿元;

  l雄韬股份投资不少于50亿元,将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设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主要从事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建成后将形成每年350亿元的产值,计划在3~5年内建成年产能不少于10万套的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生产基地,并在湖北省范围内推广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整车;

  l泰歌氢能汽车公司与武汉开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两年内联合生产制造销售3000台“开沃•泰歌号”氢能汽车,以武汉为起步区,逐步推广到上海、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同时泰歌氢能汽车公司和圣天美达签订了100台氢能汽车订单;

  l武汉资环工研院同时与中石油湖北公司签订了联合建设加氢站的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规划:

  2018年将在东湖高新区建成首座示范加氢站,并计划未来三年内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21座加氢站。

  2018-2020年,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在基础设施与示范推广层面,建设5-20座加氢站,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3000辆。

  到2025年,武汉将产生3-5家氢能国际领军企业,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他特种车辆总计1-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代表企业:

雄韬股份,泰歌氢能汽车,武汉资环工研院,中石油

  江苏(如皋、盐城、张家港、常熟):

  相关政策:

  如皋遵守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章程,推进“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产业链位置:

  上游制氢,氢气储运,氢能应用

  发展现状:

  l近三年如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