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docx
《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南北长11·6km,面积10829·7公顷。
木论自然保护区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状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积8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属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覆盖率高达97·13%。
据最新统计,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科572属1048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17种,隶属于5纲33目102科281属,其中兽类9目21科46属60种,鸟类17目51科129属199种,爬行类2目12科39属58种,两栖类2目7科21属35种。
四、实习结果:
本次动物野外实习,我们捕获100多种动物,并制作成标本。
大概有环节动物,两栖类,蛛型纲,多足纲,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
已知约198000种。
通称蜂或蚁。
触角丝状或膝状。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
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
许多种类有“细腰”。
雌性常有锯状、针状产卵器或螯刺。
无尾须。
完全变态。
黄蜂:
黄蜂,亦称胡蜂。
膜翅目细腰亚目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
黄蜂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及一对触角。
黄蜂的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具12或13节。
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
雌体具可怕的螫刺。
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
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
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双翅目:
已知在1XX0种以上。
通称蚊、虻和蝇。
触角丝状或短而具芒。
口器刺吸式、舐吸式。
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无尾须。
完全变态。
虻:
虻类体型粗壮,飞翔力极强,外表极象一头特大号的苍蝇。
体长6-30毫米。
俗名叫瞎虻,因为它们飞翔时带着嗡嗡声又快又急,好象乱飞一样,但决不是瞎飞乱撞。
虻类和其他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
雌虻口器甚发达,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
每当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津津渗出,就是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
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
虻很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狼狈奔逃。
虻类最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
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人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食蚜蝇:
食蚜蝇成虫腹部多有黄、黑斑纹,不少种类有明显的拟态现象,往往被误认为蜂。
由于蜂很强大,腹末有刺,不好惹;食蚜蝇由于像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番,不难区分。
食蚜蝇属于双翅目,即体上只有一对翅膀,而蜂类属膜翅目,体上有二对翅膀;食蚜蝇的触角短,而蜂类触角较长;食蚜蝇的后足纤细,而常见的蜜蜂等蜂类有比较宽阔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
对于熟悉食蚜蝇的人来说,即使在飞行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与蜂类的不一样来:
食蚜蝇在飞行时能较长时间悬定于空中某一点,后突然飞到附近另一点,飞行动作平稳,而蜂类飞行时常常有轻微的左右摆动。
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
五、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
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
动物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通过动物的野外观察巩固和拓宽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在自然状态下,各类动物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从而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锻炼意志品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人才,达到能够独立承担野外工作和后期整理工作任务的水平。
这次实习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同学的友谊,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建立起很深厚的友谊,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这次野外实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另我们难以忘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