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372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复习点: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

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

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2.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静息状态,2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4是恢复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3.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4.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

)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5.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6.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7.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8.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9.科学家发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强血液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

C.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

D.乙酰胆碱能催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

10.下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K+大量外流导致的

B.递质只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主要与膜上磷脂的结构有关

C.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阴离子内流的结果

D.神经递质释放后以胞吐的形式到达突触后膜

11.下图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

B.图中③④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图示表明,NMDA除能与谷氨酸结合外,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

D.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能长时间地起作用

12.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13.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14.肌肉受刺激会产生收缩,其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时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

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

则直接刺激③,肌肉的收缩情况是(  )

A.左肌肉收缩

B.右肌肉收缩

C.左肌肉和右肌肉都收缩

D.左肌肉和右肌肉都不收缩

15.一个神经细胞通常有两种突起:

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起,但轴突却只有一个。

中国科学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称为GSK的蛋白激酶在神经细胞中的分布规律:

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的活性比较均匀;而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

如果这个分子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的有序传导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B.提高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C.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

D.如果用药物改变GSK的活性,可以使一个神经细胞形成多个轴突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表示尿液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

图中内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使尿道闭合;外括约肌平时处于舒张状态,使尿道口张开。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量的产生受抗利尿激素的影响,该激素是由     释放的,其作用是                  ,产生尿意的部位是       。

 

(2)该图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若图中的①受损,排尿反射    (填“能”或“不能”)进行。

 

(3)人为刺激图中的③,②处   (填“有”或“无”)电位变化,原因是  

 。

 

(4)一般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尿”。

请据图写出“憋尿”的调节途径:

 

 

 。

 

17.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开心、快乐等情绪有关。

毒品可卡因是较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   。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      激素含量减少;吸食毒品后,表现出的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   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3)为探究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某品系大鼠若干只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①比较两条曲线可知,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时            对突触传递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②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科研人员补充了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

一组大鼠先注射多巴胺+溶剂M,1小时后再注射           ;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          。

 

 

参考答案

1~5BDCAD

6.C 食物引起味觉只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没有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不是反射活动,C项错误。

7.B 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项错误;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上,若刺激Ⅲ,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项正确;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C项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项错误。

8.C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

图示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①处给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①处给予刺激,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B项正确。

在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电刺激②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C项错误。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项正确。

9.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属于胞吐,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项错误;由于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神经递质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推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B项正确;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而血管内皮细胞不是神经细胞,其产生的一氧化氮不属于神经递质,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在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D项错误。

10.C 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A项错误;递质只能与特异性的受体结合,这与膜上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结构有关,B项错误;发生电位2很可能是突触后膜阴离子内流的结果,C项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D项错误。

11.A 分析图形,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项正确;③过程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体现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④过程是Na+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到突触后膜内,体现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从图形分析可知,NMDA可以与谷氨酸结合,从题图信息不能推出其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C项错误;由题图分析,作为神经递质的谷氨酸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回收,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D项错误。

12.B 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B项错误。

13.C 图1中a、b点均为静息电位,主要是K+跨膜外流引起的,A项错误;图2中指针偏转是由a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引起的,B项错误;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C项正确;图4中a、b两点均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a、b两端K+外流速率相等,指针不偏转,D项错误。

14.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中的②④与突触结构类似,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①③,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②④。

③与右侧肌肉直接连接,并非经过突触结构,③处的兴奋传到左侧肌肉是通过突触的传递,传到右侧肌肉是神经纤维的传导,因此刺激③两侧肌肉都收缩,C项正确。

15.B GSK蛋白激酶活性与轴突和树突的形成有关,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总是从轴突到树突或者细胞体,故神经冲动的有序传导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A项正确;提高GSK蛋白激酶的活性,神经元会没有轴突,而突触前膜为轴突末梢突触小体膜,所以就不能形成突触,B项错误;利用药物降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可以使一个神经细胞形成多个轴突,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C、D两项正确。

16.答案:

(1)垂体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大脑皮层

(2)分级 不能

(3)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②传向③

(4)一是大脑皮层通过③④⑤控制逼尿肌和内括约肌,二是大脑皮层通过⑥控制外括约肌

解析: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大脑皮层是产生感觉的中枢,因此,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大脑皮层控制脊髓,脊髓控制排尿反射,该图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若图中的①传入神经受损,排尿反射不能进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②传向③,因此,人为刺激图中的③,②处无电位变化。

(4)一般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尿”。

“憋尿”的调节途径:

一是大脑皮层通过③④⑤控制逼尿肌和内括约肌,二是大脑皮层通过⑥控制外括约肌。

17.答案:

(1)电信号→化学信号 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回到突触小泡内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2)甲状腺(或肾上腺素、甲状腺) S

(3)①注射的先后顺序不同 ②等量溶剂N 等量溶剂M

解析:

(1)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由题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回到突触小泡中。

据题干信息“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结合后,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2)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吸毒“瘾君子”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与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减少有关。

吸食毒品后,表现出的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3)①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时注射的先后顺序不同,对突触传递效率的影响效果有明显差异。

②分析题图可知,溶剂M和N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需要排除溶剂(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应增加两组实验,一组大鼠先注射多巴胺+溶剂M,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溶剂N,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溶剂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