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207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docx

19我们的大脑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19我们的大脑。

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全解

知道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能在类比活动中,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

目标解读:

通过体验小活动认识大脑的轻重与模样,以1400克的苹果为参照,感受成人大脑的质量,并拢双拳并以此为参照,体会大脑的大小和形状,观察核桃仁表面的凹凸情况,并以此为参照,说明大脑表面的形状,摁豆腐并以豆腐为参照,体会大脑的软硬程度。

了解大脑的分工情况。

目标解读:

通过五个体验小活动认识大脑的功能。

分别是记忆功能、识别功能、控制力量的功能、逻辑推理功能以及创造功能。

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重点

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

难点

教材内容全解

活动一认识脑的基本特点

1.脑的结构。

脑位于颅腔内,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脑与脊髓相连。

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

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1)大脑:

位于脑的最上方,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大脑半球分为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功能极其复杂,除了支配运动、感觉神经以外,还与高级的神经活动有关系。

比如人的认知、情感、行为、语言等高级中枢,都在大脑半球。

右侧大脑半球在美术、空间、几何等方面占优势;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等方面占优势。

(2)小脑:

位于大脑后下方,脑干背侧。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沟间为叶片。

小脑半球的功能是主管平衡,能调节肌张力、调节随意运动,可以对人的运动行为作出纠正。

(3)脑干:

呈不规则的柱状。

位于大脑下、小脑前,下连脊髓。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

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有关。

2.大脑的质量。

称出约1400克的苹果,拎一拎,感受一下它的轻重。

成人脑的质量和它差不多。

其中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的80%,计算大脑的质量约为1400×80%=1120(克)。

 

3.认识大脑的大小和形状。

(1)体验大脑的大小和形状。

把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如图所示),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与此相似。

(2)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大小和形状。

观察目的:

通过观察核桃仁和大脑模型,认识大脑的形状。

观察方法:

①观察核桃仁时,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观察大脑左右半球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②要抓住核桃仁的主要特征,重点观察核桃仁表面的凹凸及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③明确大脑表面和核桃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记录方法:

生物学家一直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物体,一般先画出物体的主要形

状,然后画出各个部分,并标注出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

观察结果: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表面有很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4.体会大脑的软硬。

用手摁一摁豆腐,感受一下豆腐的软硬。

大脑的硬度和它差不多,但颜色不是白的,而是淡粉色的。

活动二认识大脑的功能

1.大脑的记忆功能。

实验1:

记忆图片。

实验目的:

了解大脑对物品的记忆能力;了解自己对物品的记忆能力。

实验材料:

各种物品的照片、科学记录本。

实验步骤:

(1)观察教材上的14个物品图片。

(2)计时10秒的时间,记住有哪些物品。

(3)10秒到,闭上眼睛,自行回忆一分钟。

(4)一分钟后,把刚才的14个物品回忆并默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个体之间的记忆水平有差异,有些同学全部默写正确,有些同学只能默写一部分。

实验结论:

大脑具有对物品的记忆功能,但是记忆水平有差异。

实验2:

记忆数字。

两人一组,一名同学报一个6位数,让对方倒着顺序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准。

这些现象说明记忆的特点是大脑具有记忆功能,记忆图片要比记忆数字或文字强。

2.大脑的识别功能。

辨认下图中恐惧、高兴、愤怒、悲伤的情绪。

从左到右依次为:

高兴、悲伤、恐惧、愤怒。

(1)高兴情绪:

令人感到快乐的,愉快的,是内心的一种表达。

比如突然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妈妈给自己买了喜欢的礼物等。

(2)悲伤情绪:

表示伤心难过。

比如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时的心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感受等。

(3)恐惧情绪:

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时,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

比如第一次见到电视节目中的恐怖、吓人的镜头,表现出的情绪。

(4)愤怒情绪:

形容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激动到极点)。

比如课间休息不小心被人撞倒,自己心爱的玩具突然被别人抢走。

还有其他情绪,比如骄傲、悔恨等,都是我们常见的情绪。

除了识别情绪,大脑还能识别物体的类别、形状、颜色等简单信息,人类的语气、行为,甚至心理活动等高级信息。

3.大脑的控制功能。

在平整光滑的桌面贴上一个红点,然后弹棋子(象棋),让它尽量停在红点上。

这个游戏中,眼睛通过观察红点的位置,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判断,发指令给手部肌肉,弹出棋子,最初可能离红点比较远,经过几轮训练,大脑通过距离的判断,能通过控制手部肌肉的力量,使弹

出的棋子准确停留在红点上。

通过游戏我们发现,大脑可以控制手部弹击棋子的力量,最后让棋子停在红点上。

类似的游戏还有:

(1)弹玻璃球:

在地面上相隔0.5~1米放置两个玻璃球,弹击其中一个玻璃球去击中另一个玻璃球,看谁击打得准。

投掷纸团,看谁投进得多。

(2)投掷废物:

准备废旧的纸,团成球状,将垃圾桶放置在1.5米远的位置,然后向垃圾桶内

(3)套圈:

找个空地,摆上孩子的各种小玩具,再准备几个圆圈,看谁套中的玩具多。

4.大脑的推理功能。

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根据下图中前三个图形的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

分析先观察每组图形的构成,都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正方形构成的,其中圆为一黑一白,正方形为白色。

再观察每个构成部分的位置,白色圆先是在第1位,然后第2位、第3位,接下来的位置是第1、2、3位白色正方形先是第2位,然后第3位、第1位,接下来的位置是第2、3、1位黑色圆先是在第3位,然后第1位、第2位,接下来位

置是第3、1、2位说明三个图形是依次循环出现的,那么第四个图形中,白色圆在第1位,白色正方形在第2位,黑色圆在第3位。

结论大脑具有逻辑推理功能。

5.大脑的创造功能。

实验目的:

通过七巧板实验,了解大脑具有创造能力。

实验材料:

七巧板。

实验方法:

(1)七块板都必须使用到,但绝对不能重叠,无论拼成哪种图形,总面积一定相等。

(2)可以用七巧板设计不同的图形,不局限于教材上的任何一种,并且可以给拼好的图形起个名字。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用七巧板拼的图形。

(2)用七巧板拼出设计的图形。

(3)将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画在活动记录上。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虽然给予每位同学的七巧板相同,但每位同学拼出的图形不完全相同,有的同学

拼出了物品,有的同学拼出了动物。

实验分析:

用相同的七巧板拼出了不相同的图形是因为每位同学具有不同的大脑。

实验结论:

大脑具有创造能力。

5.把课堂上做的活动与大脑的功能连线。

 

总结:

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

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活动三认识大脑的分工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左脑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左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

科学家还发现,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它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分工的。

比如大脑后下部是视觉中枢区,如果这一部分遭到重击,人可能会出现视觉问题,会"眼冒金星"。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病人右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可能是他的左大脑半球出现了问题。

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是胼胝(pianzh)体,它具有信息沟通的功能,大脑的左右半球借此交换信息,它是大脑左右半球的桥梁。

左脑的功能是抽象概括思维,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左大脑半球管理语言功能。

例如,成人严重中风,如果病变发生在左脑,往往会造成失语症,会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左大脑半球管理语言功能,右大脑半球不具备语言功能。

再例如,如果让割裂脑病人(切断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即切断联合两半球的大纤维束胼胝体和其他联合纤维而形成的各自进行独立活动的脑。

此类手术称作割裂脑手术,也叫联合部切开术。

)分别用左手和右手照着实物画图,尽管这个病人原来是习惯于用右手书写的,但其左手比右手画的图更接近实物。

这也说明右半球在感受形状和空间立体方面是占有优势的。

名师点拨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语言、判断、书写、推理等,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直觉、情感、身体协调、美术、音乐、想象、灵感等。

研究表明,左脑和右脑的确控制着不同的躯体功能,比如运动和视力。

对于某些功能使用一个大脑区域优先于另半大脑的倾向也是真实的,这种现象被科学家称作偏侧优势,比如左右脑都参与语言,只是左脑运作得更多一些而已。

这并不意味着,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更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

事实上,所有大脑区域的连接才使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者逻辑性活动。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

1.您想从白光中得到蓝光,可以用()的玻璃纸把其他色光从白光中过滤掉。

A.红色B.黄色C.蓝色

答案:

C

解析:

C

【详解】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

您想从白光中得到蓝光,可以用蓝色的玻璃纸把其他色光从白光中过滤掉。

2.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说明地球内部()。

A.有热水B.温度高

C.有水D.温度低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地球的内部是由不同的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所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越深温度会不断升高,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3.下列物品需要平面镜制作的是()。

A.眼镜片B.潜望镜C.望远镜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镜中的像和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平面镜还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给出的物品中利用平面镜的是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眼镜片和望远镜都是采用曲面镜来实现的,比如凸透镜、凹透镜等。

4.小红距镜子2米,镜子里的像和小红相距()。

A.2米B.4米C.5米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所以B符合题意。

5.教室里的墙涂成白色是为了()。

A.干净B.美观C.更好地反射光线

答案:

C

解析:

C

【详解】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白色物体的发光能力很强,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利于光的反射更好地反射光线。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

A.折射B.反射C.发光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7.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

A.多B.少C.一样多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当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光在镜子之间的反射次数越多,那么所形成的虚像也就越多。

8.用喷水壶制造彩虹,要选择()。

A.通风处B.背对太阳C.面向太阳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

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等七种颜色的光。

A.黄、绿、蓝、紫B.红、白、绿、蓝C.红、橙、黄、白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阳光是复色光,是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分解的光中没有白光。

10.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A.红B.白C.绿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反射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透过的色光。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

11.阳光可以通过什么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A.放大镜B.三棱镜C.平面镜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2.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B.和光的行进无关C.孔越大像越清晰

答案:

A

解析:

A

【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

【详解】

A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说法正确;

B和光的行进无关,说法错误,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孔越大像越清晰,说法错误,应该是孔越小像越清晰。

13.戴着蓝色眼镜的同学看到的白色瓷砖是()。

A.蓝色B.绿色C.红色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

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所以看到的白色瓷砖也是蓝色的。

1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B.铅笔变细了C.铅笔向上折

答案:

C

解析:

C

【详解】

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体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

15.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

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B.物体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17.把一根铅笔斜着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不正确。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从侧面看铅笔向下折。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铅笔变细、变长了。

18.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极光B.孔明灯C.月光D.闪电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以上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孔明灯。

19.下列不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阳光B.灯光C.萤火D.闪电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以上选项中:

太阳,荧光。

闪电是自然光源;灯光是人造光源。

20.小孔成像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蜡烛B.镜子C.白色塑料板D.黑色小孔板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以上小孔成像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镜子。

21.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A.时间B.长度C.速度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光年字面解释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即光速×时间=距离,所以是距离长度单位。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B.萤火虫C.拧亮的手电筒

答案:

C

解析:

C

【详解】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萤火虫都是自然界的发光体,属于自然光源。

拧亮的手电筒属于人造光源。

23.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造成的。

A.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

B.人工雕琢

C.酸雨的冲洗

答案:

A

解析:

A

【详解】

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等。

由于受雨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造成的,所以A符合题意。

24.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有著作()。

A.候风地动仪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

答案:

C

解析:

C

【分析】

在世界的历史中存在很多著名的发明家,这些发明家的发明推动了世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详解】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25.牛顿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利用的是()。

A.凸透镜B.三棱镜C.平面镜

答案:

B

解析:

B

【详解】

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

2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很猛烈,可以使地球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改变,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以下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

A.火山爆发B.岩石风化C.暴雨后的山体滑坡

【答案】A

【详解】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像地震、火山。

27.火山喷发,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答案】C

【详解】

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8.下列现象与地壳运动无关的是()。

A.火山喷发B.四季的形成

C.地表的变迁D.地震

【答案】B

【详解】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火山活动、地表的变迁和地壳运动有关,四季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无关。

29.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温度太高B.人类的活动C.地壳运动

【答案】C

【详解】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30.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冷却形成碗状物,又多次降水

B.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C.火山喷发时带出地下水

D.雨水冲刷造成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答案】A

【详解】

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

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

31.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

A.火山喷发B.岩层断裂C.山洪爆发

【答案】B

【详解】

32.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的神经是()。

A.感觉神经B.运动神经C.传出神经

【答案】C

【详解】

神经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33.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等功能。

A.音乐B.技艺C.语言

【答案】C

【详解】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大脑的平均质量约为1400千克

B.人大脑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

C.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答案】C

【分析】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大脑对人体至关重要。

【详解】

A人大脑的平均质量约为1400千克。

有的人重一些,可达2000克以上,有的人则轻一些,只有1000克左右。

说法错误,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B人大脑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说法错误。

C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当你在进食的时候,嗅觉增强了你的味觉,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你会感觉格外的香。

说法正确。

【点睛】

掌握人体感觉器官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脑的表面是()的。

A.平整B.有沟纹C.光滑D.块状

【答案】B

【详解】

人类的脑大致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个部分。

其中最大的部分就是大脑,约占脑部总重量的80%。

大脑呈半球状,分为两半。

由上往下看,就会十分清楚,左右脑几乎是对称的。

大脑的特征之一,就是表面有无数的沟槽,就是俗称的褶皱。

脑的表面是灰质,即大脑皮层,其隆起的部分为脑回,凹陷的部分称沟裂。

脑的表面是有沟纹,所以B符合题意。

36.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

A.脚的反应比手快

B.手的反应比脚快

C.手和脚的反应一样快

【答案】B

【详解】

手和脚跟大脑的协调能力不同。

大脑接受和传出信息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不同的部位反应速度不一样。

反应时间手比脚快,运动时间脚比手快。

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手的反应比脚快,所以B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