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187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docx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课程标准: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印巴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印度国民大会党;穆斯林联盟;1947年6月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立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建国上的分歧;英的“脱身”之策;国家分立带来的混乱

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政策以及造成的影响

归纳分析

问题探究

在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居民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单靠战争这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印巴之间从战争走向和平符合时代潮流

三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

947年10月~1949年1月的;第二次:

965年8月~9月;第三次:

1971年;孟加拉国的建立

克什米尔问题在引发第一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作用;巴基斯坦内政问题如何引发了新的战争

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宗教冲突、殖民者的遗留问题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东、西巴基斯坦有什么特点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954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克什米尔的特殊性

印巴并立对殖民统治者有何益处;为何不能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

以印巴分立及其产生的后果为例,指出在实行分立过程中哪些措施被历史证明是不正确的

重点:

印巴冲突的原因

难点:

印巴分立为什么会激化两国矛盾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结构

导入:

谁知道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哪里?

那里在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国家?

南亚地区,和我们之前讲过的朝鲜半岛、越南的情况有些类似,在二战时,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南亚各国人民便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便是其突出事例。

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833年,英国政府取代东印度公司直接参与了对印度殖民管理

1858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法案》,宣布英国女皇为印度最高统治者,并在内阁中设立印度缅甸事务大臣。

这标志着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印巴分治。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印度的特点

(1)印度自18C成为英国殖民地(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

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自近代以来,印度人民曾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怒潮。

19世纪,印度知识分子掀起革命的启蒙运动,主张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求印度独立。

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不合作运动。

英国的对策是“分而治之”。

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两党虽有合作,但宗教文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的政见分歧。

(2)存在两大教派(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两大政党(国大党、穆斯林联盟)

“分而治之”政策

原因:

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内容:

1947年6月,制定“蒙巴顿”方案;1947年7月,通过“印度独立法案”1947年8月,成立印、巴两个国家。

目的:

设法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保持其影响力。

评价:

一方面印巴分立,标志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结束。

另一方面,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埋下冲突与战争的祸根。

2.“蒙巴顿方案”1947.6

(1)提出背景

①英国实力下降,想从印度“脱身”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

③两大政党在立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2)主要内容:

“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同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

后来,它们又先后成立了共和国。

(3)影响:

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

但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却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后果:

A印巴居民间摩擦对立严重

a在分治过程中,带来一股居民迁徙浪潮,两种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的难民;

b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

B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另外,印度民族领袖甘地因谴责教派仇杀,呼吁教派团结,竟于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造成了悲剧。

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令,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二、三次印巴战争(利用表格,让学生自主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

战争

起因

时间

结果

影响

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1947.10-1949.1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第二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孟加拉国成立1972.1

1.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

地区冲突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③结果: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

①原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②过程:

巴军进攻1965.8

③结果:

印巴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克问题仍未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①起因:

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东、西巴划分→东巴自治运动→印度介入

②过程:

③结果:

孟加拉国成立1972.1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英国殖民统治者推行“分而治之”造成冲突(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对其控制)

2、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

4、美苏两个大国的不断插手

【合作探究】1998年5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南亚局势一度紧张。

1999年2月,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车抵达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对巴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印巴关系一度趋向缓和。

2005年4月17日至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访问,访问期间穆沙拉夫还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

双方同意共建贸易协会促进经贸合作,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将纳入和谈进程。

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

从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对峙冲突到最近一度趋向缓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

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三次印巴战争表明,使用武力不能解决争端,只能使两国间的积怨雪上加霜。

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合乎情理、切实可行和切合实际的办法才能解决两国间存在的一切问题。

印巴之间的冲突不符合印、巴本身的利益,这不仅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古往今来的无数历史事实印证了这一道理。

事实证明,印巴和解道路虽然曲折而艰辛,但只要坚持和平对话,前途将充满希望。

从当今的世界总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乃世界主流。

只有顺应这一主流才能更加符合本国的利益。

【板书结构】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印巴分立的原因

2.“蒙巴顿方案”

二、三次印巴战争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殖民主义的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

2、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

4、美苏两个大国的不断插手

第6课两伊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矛盾重重的邻国

1975年两伊谈判达成协议;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什叶派与逊尼派

在阿拉伯河主权归属上的分歧;宗教派间的矛盾;库尔德少数民族问题

达成的协议未能实现的原因;宗教派别矛盾与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恩怨

归纳综合

尽管造成两伊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十分复杂,但仅靠战争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战争给两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再一次证明,战争不是解决国家间矛盾的明智选择

两伊战争的经过

1980年9月爆发;到1981年9月前相持阶段;1982年7月伊朗攻入伊拉克,双方开始“袭船战”和“袭城战”;1988年8月停火

1982年后,伊朗拒绝伊拉克停战要求的原因;“袭船战”和“袭城战”的影响

探究两伊攻守战略态势转换的条件

对比分析

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两伊战争为什么会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怎样导致新的军备竞赛

探究两伊战争给两国、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归纳分析

重点:

两伊矛盾及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难点:

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

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

2、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3、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4、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知识结构:

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

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

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两伊矛盾从何而来?

2、两伊战争的经过如何?

3、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是什么?

一、背景(领土纠纷、教派分歧、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环境。

1.领土(石油)争端:

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

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

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

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

由于两国所处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盛产石油资源,长期以来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

这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2.宗教矛盾:

①宗教观点: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

②个人恩怨:

萨达姆与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

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

3.库尔德人问题:

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地区霸权政策:

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5.大国力量介入:

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1979年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

年初,伊朗爆发了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最高精神领袖,是实际的国家领导者。

年中,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开始了长期的铁腕统治。

霍梅尼掌握政权后,提出要建立高于世俗政权的宗教统治,严格按照古兰经教义行事,对外抵制西方的一切影响。

霍梅尼主张对外输出这种“伊斯兰革命”,在中东各国什叶派穆斯林中造成强烈影响,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首次公开要求实行社会革命,改变政治制度,这给伊拉克政府增添了巨大压力。

萨达姆上台后,更是视“伊斯兰革命”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对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利用伊朗革命后政局尚不稳定的时机,先发制人,对伊朗给予打击。

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得到美国支持帮助,在领土问题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

二、战争过程:

(三个阶段)

①时间:

1980年9月—1988年8月

②概况:

战争三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袭船战”、“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使用化学武器

资料:

教材材料(准备向伊朗发射火箭弹的伊拉克士兵;接受训练的伊朗女兵)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

战争第四天,双方石油出口全部停顿,仅此一项就使伊拉克每天损失一亿美元,伊朗每天损失3,100万美元。

此外,据估计,双方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因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

    位于阿拉伯河东岸、胡齐斯坦省内伊朗第一个重要港口霍拉姆沙赫尔,两个月来经过双方猛烈炮击“已成废墟”。

伊朗第二个港口城市、位于阿拉伯河口的阿巴丹是中东最大的炼油厂所在地,战前日炼油能力达60万桶,为伊朗

提炼三分之二原油。

但是据报道,战争已把这座城市“夷为平地了”,巨大的炼油厂、办公大楼和住房被密集的炮火轰炸成瓦砾堆和废墟。

由此概括两伊战争的特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间较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

三、战争影响

1、损失。

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第一,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被损坏了。

巨额军费开支,耗费了两伊多年积累下的国民财富,仅军费开支一项就达2000多亿美元,而且还欠下了巨额外债,其中伊拉克的外债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为350美元。

经济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而战争使两伊大量人员伤亡。

第二,经济发展的支柱受到破坏。

两伊都是石油生产大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工业。

战争中,双方不惜余力地对对方的石油工业进行破坏,双方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急剧降低。

第三,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趋于恶化。

战争没有解决两伊之间的问题,致使两伊双方关系没有根本缓和;在战争中随着中东地区格局的改变,两伊的对立国都有所增加。

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主张和行动,引起了海湾各国和中东国家的警觉与不满。

伊朗在袭船战中,也把打击的目标扩大到了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

同样,伊拉克的外部环境也没有好转。

战后不久,伊拉克的地区争霸野心再度膨胀,与科威特的关系逐渐恶化,两伊战争结束仅仅两年,伊拉克又发动了海湾战争,并且与绝大部分中东国家关系紧张。

输掉了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经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极大的阴影;

3、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4、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本课测评】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出现了三大阵营,形成更复杂的矛盾,给这一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美苏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以护航为名派军舰进入波斯湾,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战争中美国和伊朗发生军事冲突,增加了紧张局势,也殃及了和平居民。

本课小结:

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这两个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被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战争。

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教训和影响将永远为人们吸取和牢记。

板书结构

一、背景(领土、宗教、民族、现实)

1.领土(石油)争端:

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2.宗教和民族矛盾:

3.地区霸权政策:

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4.大国力量介入:

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二、战争过程:

(三个阶段)

①时间:

1980年9月—1988年8月

②概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袭船战”、“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使用化学武器

三、战争影响

1、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极大的阴影;

3、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4、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自我测评】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领土(能源)争端,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民族矛盾,这主要出现在以某个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国家;

③宗教矛盾,这出现在那些排他性非常严重的宗教和教派之间;

④国家领导人的霸权政策;

⑤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国际势力的干预。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解析与探究】在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有哪些相同的因素?

这种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①相同因素:

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印度和伊拉克领导人的关于本国发展战略的一些想法和个人性格。

领导人的霸权思想是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可以看出民族问题也是两次战争的重要原因。

②影响:

霸权主义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不消除这一主义,大国就很难平等、公正地对待小国、弱国,和平就只能是掩饰实力和武力较量的幌子。

资料补充:

萨达姆·侯赛因

1937年4月出生在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靠叔父抚养成人。

萨达姆18岁就积极投身政治运动,20岁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跻身复兴社会党领导人之列。

1960年萨达姆在开罗大学攻读法律。

此后,他在复兴社会党内的职务迅速提升。

1969年,他当选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伊第二号人物。

1979年,萨达姆登上总统宝座,同时还担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总理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的职务,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8年的战争使伊拉克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1990年,萨达姆派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

战争爆发后,联合国随即对伊拉克采取全面制裁。

萨达姆一直严密地控制着政权。

美军2003年4月9日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后,包括萨达姆父子在内的伊拉克前高官突然集体“蒸发”。

4月11日,美军发布“扑克牌通缉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

在美军和伊各政治派别的合力围捕下,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7月22日被美军打死。

“扑克牌通缉令”上的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后被捕、自首或被打死。

驻伊美军曾悬赏2500万美元抓捕萨达姆。

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捕。

目前正被关押以接受审。

波斯湾

简称海湾,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湾,是印度洋伸入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的陆间海。

西北起自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通道。

波斯湾沿岸集中了8个重要的产油国: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巴林、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海湾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最大的产油中心和石油出口地区。

2000年初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6971.3亿桶每桶原油约重136千克。

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5.8%,1998年石油产量约1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24%。

该地区每年出口的原油达8亿多吨,为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60%。

 

第7课海湾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

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的原因

 

问题探究

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沙漠盾牌”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作用;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

问题探究

问题比较

“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

人物评价

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高科技战争的基本含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重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

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同时利用有关影象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西部沙漠还有一个可能蕴藏300亿吨石油的巨大油田。

本国人口不及百万的科威特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30亿吨,列世界第四位,被称为“浮在石油湖上的国家”

伊拉克之无理要求: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要求科威特减免其债务,并指控科威特超产石油和偷采边境石油,导致伊石油收入锐减,要求科’赔款和道歉;同时还向科’提出重划边界和租用布比延岛与沃尔拜岛99年的要求。

均遭科’坚决拒绝。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火线

1、原因

(1)历史:

领土纠纷。

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

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

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2)现实目的:

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②夺取领土→改变海湾战略态势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债务问题。

两伊战争期间,伊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

(3)外部条件:

--90年代初,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

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

2、过程:

突袭科威特199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