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984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docx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共11页

例谈数学教学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

  ?

榱颂逑质?

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激发学习的兴趣,笔者将班级学生座位图设计到了课堂练习单中(见图1),包括班级学生座位图和方格图,并在教学环节中,精心安排了心理辅导元素,留下了心理辅导的原始资料。

  一、设计初衷

  在根据座位表抽象出方格图,给出了数对概念以后,需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和感受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每个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

学生先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随机抽人说数对),再在方格图上标示出自己的三个好朋友的位置。

  设计意图:

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同时了解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状况、自我认识水平和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

既有知识技能的训练,也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了解学生在班级的人际交往现状,通过这种方式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孩子,并成为后续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的材料。

  2.每一个数对都表示一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大家猜猜是谁。

  设计意图:

体会每一个数对都表示一个特定的位置,同时感受被同伴接纳的愉悦心情。

  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作为数学教师的我,虽然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也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眼中有人,育人要先育心。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朋友就是一个世界,同伴关系是满足孩子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二、课堂片段

  

(一)用数对表示好朋友的位置

  师:

下面请同学们在座位图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在右边的方格图上用数对标出来。

标出3个就可以了。

  孩子们静静地,非常专注地开始练习。

  我巡视到一个平时比较柔弱的男孩子身边,他抬起头看着我,很小声地问:

“如果没有好朋友,是不是就可以不填?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有好朋友?

孩子的眼神和表情是多么的失落和无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

  我告诉他:

“有就填上,暂时想不起可以选择不填。

”最终这个孩子填了3个,但是3人之中没有任何一个认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继续巡视到另一个男孩子身边,他举手问:

“老师,我可不可以多填几个呀?

  这可是个学霸型的孩子王,个性比较张扬,但也很自律,和前一个孩子截然不同。

  “选填3个最好的朋友,不过你想多填几个也是可以的。

”课后他最终忍痛割爱,只填了3个。

  其余孩子没有疑问,都饶有兴趣地找朋友,填数对。

  

(二)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

  师:

我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彼此信任、支持、陪伴,一起分享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甚至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有好朋友真好。

谁愿意说数对,让大家猜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

(用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朋友的作用和交友的重要性)。

  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想要分享。

大家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猜测谁是他(她)的好朋友,更关注自己是否是他的好朋友。

看来这个环节的设计入心入情,在理性的数学教学中注入了感性成分,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走心。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课后,我除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将学生在作业单中填写的好朋友进行了整理统计(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全班28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每个学生被别人认同为好朋友的人数却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每个学生在同伴中受欢迎的程度差别较大。

  男生牟被7人认同为好朋友(男5女2),是最受欢迎的男生,就是课堂上问我是否可以多填几个好朋友的学生,看来他对自己同伴关系的认识是具有现实一致性的;其次是帅,被5人认同为好朋友(男4女1)。

女生代被6人认同为好朋友(男5女1),是最受欢迎的女生;其次是曾和文分别被5人认同为好朋友(男1女4)。

  观察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他们都很合群,课间休息时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儿,学习成绩中等以上,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家庭教养良好。

  其中,有两个孩子是值得关注的。

一个是男生秉,他的好朋友全是女生,而被认同为好朋友的4人中有3人是女生。

另一个是女生代,她的好朋友是2男1女,被认同为好朋友的6人中有5人是男生。

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参与同性伙伴的游戏和活动。

在与同性伙伴的交往中去认同与发展某些与性别角色联系的人格特点。

  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安和映,被同学认同为好朋友的人数为0,也就是说,他们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很低或者被同学忽视。

安和映都是比较安静内向的孩子。

安,就是课堂上问我“如果没有好朋友是否可以不填”的那个男孩子,看来他对自己的同伴关系也是具有现实一致性的。

这个孩子学习习惯很差,是后进生,家长对孩子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又远超孩子的能力水平,使得孩子极度不自信。

映,是个女生,她的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对孩子要求很高。

她学习成绩很好,只专注于学习,不爱跟同学交往,常常见到她下课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写作业或看书,不知道怎么去跟同学玩儿。

安和映,是被同伴群体忽视的对象,是目前特别需要关注的孩子。

  另外,还有4名男生只被1人认同为好朋友,且没有相互认同的朋友;有2名女生只被1人认同为好朋友,且只有1个相互认同的好朋友。

何、翔、易、涛、荟、盛这6人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

  第二,小学中段学生的同伴交往既有同性交往,也有异性交往,通常同性好朋友居多,异性好朋友较少,交往的性别情况见表2。

  ?

谋?

2数据可知,中段孩子的同伴交往,已逐步从低段不太在意性别的交往,向更多的同性伙伴的交往过渡,这也是孩子性别角色认同的必经过程。

本班孩子人际交往情况也是符合孩子同伴交往一般规律的。

  第三,小学中段的孩子,绝大多数有了相互认同的好朋友,说明他们对朋友相互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心理相容,在一起彼此感觉舒服,是一种双向帮助关系,他们的友谊具有相互性,双向帮助。

  表3数据反映,女生相比于男生,“有相互认同的好朋友的人”和“相互认同的好朋友数”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同伴交往中相互的认同度更高,个体更能识别哪些伙伴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女生比男生发展得更快更早一些。

这就不难解释在小学阶段女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更高,女生显得更能干的事实了。

  小学生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包括父母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是同伴世界。

同伴关系在孩子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有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和社交策略都会影响儿童的同伴接纳。

同伴接纳反映的是同伴群体对个体儿童的态度:

喜欢还是不喜欢,接纳还是排斥,抑或是忽视。

  儿童与同伴交往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在其行为表现上,学生的合作、友善、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水平呈正相关。

那些表现出较多行为退缩的孩子,总是给人一种胆小、怯懦、害羞的印象,常常退缩在同伴群体中,不敢更多地表达自己,不敢主动与同伴交往,这往往会影响他们在同伴心中的地位,甚至更多地被同伴群体忽视。

班上女生映就是如此。

  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教师接纳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那些备受教师关注和喜爱的学生,经常在班上受到教师有意无意的表扬,这些孩子在同伴中的地位就会与日俱增,班上的女生曾和文就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受到表扬,从而获得高人气。

在教师眼中稍逊一筹的学生在同伴的心目中地位自然也会相应降低,而那些在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学生通常也很难得到同伴的认同和喜爱,班上的男生安就是这一类学生的代表。

  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儿童的同伴接纳有显著相关。

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往往为同伴所佩服和尊重,大家更愿意与他们交往,并以此为荣,高人气女生曾就是学霸。

相反,那些学习后进生,不仅因为自己的学业成绩感到自卑,也会因此受到同伴的轻视,不容易成为同伴交往的对象。

男生安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个人努力不足、天资不够聪颖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从而受到同伴的冷落。

  儿童的社交策略也是其获得同伴认同和接纳必不可少的要素。

通常,在同伴交往中,有更多亲社会行为,如尊重别人、真诚、爱帮助别人、守信用等的孩子,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就很高,高人气男生牟和帅均属此类。

  四、后续心理辅导

  儿童同伴交往中被接纳的程度主要受他们的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和社交策略的影响。

我作为学科教师,尝试做了以下工作。

  

(一)特别的关注与关心

  对于两个零认同的孩子,我对他们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关心。

  对于安,我开始极少在全班批评,更多的是表扬他,发现做得好的和进步的地方,及时鼓励,及时表扬,让同学们看到安的进步和转变。

在学习上给予特别关照,增加个别辅导的时间和机会,让安在短期内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改观,先在学习上建立起自信。

鼓励安主动、大胆地与同学交往。

安排安做小组长,与所在小组同学交流,鼓励大家支持小组长的工作,争取小组评比上榜,通过提升小组业绩来提升小组长的信心。

  对于映,因其数学成绩很好,善于动脑筋,我及时将她的作业展示给学生,让映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成果,增加同学们对她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映主动参与同学们的课间游戏活动,一起玩耍。

教会映课间游戏“翻绳游戏”,这样课间就有了与同学一起玩的载体。

让映担任数学小老师,负责辅导三个后进生的作业改错,增加与同学交往的机会。

  

(二)人际交往策略分享

  采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分别将了解到的结果,告知16个被3个或3个以上同伴认同为好朋友的孩子。

  “你在班上人缘很好哦,有好多同学认为你是他们的好朋友。

”我看到,所有的孩子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眼睛都亮了。

“哇!

真的啊!

”然后就是满脸的幸福。

可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多么需要同伴的认可,有多么强烈的归属需要啊。

被认可、被接纳总是带给人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也激励孩子更加主动真诚地与同伴相处。

  “人气这么高,你是怎么与同学相处的呢?

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呀?

  记录一些孩子的回答,并提炼出他们与同伴相处的策略。

  帅:

“倪和我同桌的时候,他对我很好,后来老师把他调到别的组了,我觉得他仍然对我很好。

就这样,我觉得我的朋友都对我很好,我也要对他们好。

”好朴实,能看到别人对自己好的一面。

(策略1:

看到别人的好。

  曾:

“我是班干部,同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先帮助他,不是一开始就向老师告状。

别人有不会的题,我会仔细给他讲解。

”乐于助人,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策略2:

帮助别人。

  代:

“我喜欢跟大家一起玩儿,不跟他们争抢也不争吵,大家一起商量。

”交往中学会适当的忍让,通过商量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策略3:

商量解决。

  牟:

“下了课,我就主动找几个同学一起下楼踢球。

玩儿要有规则,定了规则,大家都要遵守,不然就乱套了。

”玩得挺开心!

(策略4:

主动出击;策略5:

守规则。

)  文:

“我们会分享一些小秘密,不开心的时候,有人安慰,有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和好朋友分享开心。

”把烦恼说出来,烦恼会减少一半;把快乐说出来,快乐会成倍增长。

(策略6:

分享。

  常:

“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比较信任他们,不跟他们计较。

”也许,自然、真实、发自内心的信任就是最好的状态。

(策略7:

信任;策略8:

不计较。

  (三)沙盘游戏“我和我的好朋友”

  以“我和我的好朋友”为主题上了一节沙盘游戏活动课,目的是在沙盘中展示同伴关系,体验和利用同伴交往策略。

引导孩子们将现实中的内心世界在沙盘中呈现出来,去体会和感悟同伴交往的策略和重要性。

  由于孩子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沙盘游戏课,此次沙盘游戏课直接导入主题: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我和我的好朋友’。

你和你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你想和他们怎样相处呢?

在沙盘中摆一摆吧。

  无需过多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迫不及待开始创造属于他们各自的沙盘世界。

  “作品已经完成,如果允许你调整沙具,你想怎么移动小玩具,使自己更舒服,使你的朋友更舒服呢?

”让学生在移动沙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践、应用和巩固同伴交往的策略。

  最后讲述沙盘里的故事,给自己的沙盘命名,填写记录表(见表3)。

  统计孩子们填写的记录表,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度比较高(见表4)。

  ?

τ凇氨敬紊撑逃蜗返母惺堋保?

见表5),孩子们都选择了正面积极的感受。

其中“快乐”“放松”“有趣”和“创造”给孩子们的感受最深刻。

这是沙盘游戏本身的魅力,也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带给孩子们的体验。

感到“紧张”的孩子就是那个零认同的男孩子安。

询问他为什么会紧张,他说有时候不敢和同学一起玩儿,怕他们笑话自己。

鼓励他在沙盘中大胆走到同学们中间,大声地说话。

  孩子们创作的每一个沙盘作品,就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反映了孩子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体验,有的积极愉悦,充满正能量,有的焦虑不安,流露出负性情绪。

在沙盘中演练的同伴交往技巧,在孩子们今后面临类似事件时,一定能自然而然涌现出来。

这种辅导形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我欣喜地看到这个班级的学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时过一年,目前孩子们已经进入五年级,同伴交往更加频繁,对父母和老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他们更注重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与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处理和解决冲突,学习如何坚持个人主张或者放弃自己的意见,怎样处理敌意与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在同伴交往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与地位;在同伴交往中获得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保持良好的人格,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服从权威,协作、助人、谦让……

  很庆幸,自己能在数学教学中为孩子们的同伴交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光是交给孩子们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数学思维,同时能够结合数学教学,整合利用数学教学中的资源,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育人育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学生,牢记育人目标,就一定能有效利用各种契机和资源,助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