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4059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1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

选D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

选B 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

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

Al<Na  B.金属性:

Na>Al

C.原子序数:

Na>ClD.原子半径:

Cl>Na

解析:

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

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

Cl<Na,错误。

5.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m)

0.75

0.74

1.17

r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r可能是(  )

A.1.43×10-10mB.1.10×10-10m

C.1.20×10-10mD.0.70×10-10m

解析:

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P>Si,则原子半径r<1.17,故0.75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

氯>硫>磷

D.热稳定性:

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

选BD 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B、D项符合题意。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H2SO4,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

选B 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判断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

8.下列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推论

A

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非金属性:

O>S

B

盐酸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

非金属性:

Cl>S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

Na<K

D

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

非金属性:

F>Cl

解析:

选CD A项,H2O常温下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沸点:

H2O>H2S,但沸点高低是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B项,盐酸是无氧酸,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即两者都不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虽然盐酸比H2SO3酸性强,也不能证明非金属性:

Cl>S;C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就越容易,则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则金属性K>Na,正确;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

HF>HCl,则非金属性:

F>Cl,正确。

三、非选择题

9.X、Y、Z、W为1~18号中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

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

(1)写出元素的名称:

X________,Z________。

(2)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Y________,W________。

(3)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的顺序排出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Y、Z原子的次外层均有2个电子,结合最高正价知Y为碳,Z为氮;又知W、X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结合最高正价知W为氯,X为钠。

答案:

(1)钠 氮 

(2) 

(3)Na2O+2HNO3===2NaNO3+H2O

(4)NaOH H2CO3 HNO3 HClO4

10.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它们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它们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酸性或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态氢化物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则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为钙元素。

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并都形成离子,排除氩元素,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

(1)S Cl K Ca r(K)>r(Ca)>r(S)>r(Cl)

(2)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

HClO4>H2SO4,碱性:

KOH>Ca(OH)2

(3)HCl、H2S HCl>H2S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

B.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失去电子

D.非金属性越强,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

解析:

选B A项中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确;B项中决定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质量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C项中金属性越强,金属越活泼,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正确;D项中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越活泼,越易得电子,得电子后的微粒越难失去电子,正确。

2.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氢原子

C.碳原子和铝原子D.氮原子和碳原子

解析:

选C 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说明B原子的M层最少有3个电子,而B原子的L层为8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故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是碳;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是铝。

3.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N、O、F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解析:

选C A项,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错误;B项,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错误;C项,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正确;D项,N、O、F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错误。

4.关于11~17号元素性质的比较中:

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③④

C.全都不正确D.①②③④

解析:

选D 11~17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升高到+7价,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A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解析:

选D 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

选项B中电子层数多的原子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的金属性强。

选项C中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A、B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反应生成H2多的金属活泼性不一定强。

如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1molAl比1molNa生成的H2多,但Al不如Na活泼。

选项D正确,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才与水反应,而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时不与水发生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

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

解析:

选BD 根据元素X的化学式H2X,元素X显-2价,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存在气态氢化物的为非金属元素。

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其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n-2B.3n-12

C.3n-6D.n-10

解析:

选B 设X的最高化合价为y,n+y-2(2n-2)=0,所以y=3n-4,则在氢化物中显负价:

-[8-(3n-4)]=3n-12。

8.原子序数11~17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Y<Z

D.原子序数:

X>Y>Z

解析:

选BD 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知:

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原子序数为Z<Y<X。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得,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