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56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版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

鲁科版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姓名:

葛如珠班级:

学号:

课题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教材版本

鲁科版化学1(必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学情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

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同素异形体的成因。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分类,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3)了解碳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增强求知欲。

(3)建立科学自然观的思想。

(4)通过自然界中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迫切感和责任感。

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本】请同学们观看课本62页。

【联想•质疑】

以上各图中的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含有碳元素的物质还有什么?

【追问】生物中为什么含有碳元素?

【展示图片】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及以前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都含有碳元素。

学生思考并回答:

贝壳、大理石

石油、还有各种生物。

学生回答: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必须元素。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展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合的能力。

 

【引导】由此可见,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提问】

大家所熟悉的碳单质有什么?

【引导】金刚石,石墨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碳单质。

引出碳60。

根据三种同种元素组成却是三种不同物质的描述,引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提问】测验学生对同素异形体的掌握。

小试牛刀:

下列组合,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①SO2,SO3②白磷,红磷③Na,Na④冰,水⑤O2,O3⑥浓硫酸,稀硫酸

【追问】其它选项不正确的原因

 

【探究】同素异形体中“异形”含义。

【提问】金刚石、石墨用途。

【引申】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金刚石硬度大,石墨硬度小。

【展示模型图片】

讨论金刚石、石墨性质相差如此大的原因。

 

【总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巩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播放视频】碳60

学生倾听理解

 

思考并回答:

金刚石、石墨

学生倾听理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

②和⑤

 

回答:

①和④都是化合物;

③中钠离子不是单质;

⑥是混合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

金刚石可以用来做首饰、玻璃刀等;

石墨可以用来做铅笔芯,家中锁孔坏了也可以用石墨粉润滑。

 

学生讨论并回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硬度很大;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是组成层状,硬度很小。

 

学生观看了解。

 

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图像观察整合能力

 

 

【过渡】尽管碳单质多种多样,但它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

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含碳化合物。

【展示图片】

【过渡】含碳的化合物很多,我们主要来探讨两种含碳无机化合物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活动·探究】提供药品,并请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提问】预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方法导引】已知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

【实验探究】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共性与特性。

【提供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氢氧化钠,酒精灯

 

【组织】学生实验汇报

 

【归纳整理】【提问】

1、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鉴别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是Na2CO3还是NaHCO3?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盐的性质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它们既有盐的通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投影】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化学性质

反应实质

Na2CO

NaHCO3

与盐酸反应

与Ca(OH)2反应

热稳定性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小结】主要学习了同素异形体的概念,重点学习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学生倾听理解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倾听理解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两者都是白色粉末。

 

学生阅读课本并根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类比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1、小组讨论提出假设;2、探讨实验方案;3、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得出结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等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能与之反应;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碳酸钠不能分解,碳酸氢钠能分解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学生思考并回答:

1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2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话就是碳酸氢钠

学生倾听理解、记忆

 

学生观看并做好笔记。

 

学生倾听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从类别的角度预测物质性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引导学生从方程式的角度预测物质鉴别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

(1)对基础知识的评价:

掌握了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并且能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备了独立地去探究新知识以及识别好筛选信息等能力。

(2)对基本技能的评价:

可以根据实验课题选择常用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会记录数据,并且初步学会了用科学术语和简明图标来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

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合作与交流有所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科学问题上乐于独立思考,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敢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可以主动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积极找出原因,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板书的设计

第一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石墨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结构不同

C60性质用途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本教学设计突出的优点和不足

本节课在初中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同素异形体进行了具体描述。

并且利用微型实验探究的形式,以及物质类比的学习方法,探究了碳的化合物——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性质。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学生联系生活,发展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合的能力。

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时,还要求同学选择试剂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体会理论预测对实验的指导作用的同时。

锻炼并发展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其他物质研究的验证实验做出铺垫。

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

比如:

在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时,采用的是微型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的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而对其物理性质如沸点等体会不够深刻,这一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还在进一步思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