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docx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1作为教师,我们似乎总是在慨叹生活的平淡无奇,总是在抱怨日子的单调无趣,总是在唏嘘工作的琐碎无绪。
然而,看了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之后,所有的不满转为了动力。
教师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生活中不是没有浪花,而是我们总是放眼水天交接的寥廓,而忽略了眼皮子底下涌动的小小的波澜。
翻开《一间辽阔的教室》,我不禁震惊了。
书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个个平平常常的小故事,一段段波澜不惊的阐述,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思索。
周春梅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娓娓道来,读后却有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觉。
监考时,周老师仔细地观察学生,浮想联翩。
看学生的神情,想他们的爱好、性格,想象他们或平静,或丰富,或激情涌动的内心世界。
下雪了,周老师应时应景,与学生一起整理关于雪的诗词,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从而使这节有意义的语文课留在了单纯热忱的孩子们的心中。
老师让学生对着一张图片练习看图说话,这是教学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周老师却由此想到现在的学生囿于教室与书本的束缚,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远离了真实的观察、感受与表达,只能写出模板式的语句,本应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却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
章同学因为换了一位像孩子一样调皮的语文老师,由原来的抱怨、厌学,变得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课堂。
周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有童心的老师能带孩子们重回天真快乐的世界,重获童年,并且呼吁老师们“但愿我们不要辜负孩子们的理想”。
瞬间。
周老师抓住了转瞬即逝的灵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把生活变成文字。
她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给平平常常的小事染上了属于自己的色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课堂活了,生活亮了,人生也精彩了。
教师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开阔的视野才能捕捉到生活的闪光;教师的思想应该是丰富的,丰富的思想才能对生活有深远的感悟。
教师的思想深远了,课堂才能多姿多彩,教室才能被无限放大。
教室因学生思维的开阔而辽阔。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思想。
周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体验黑暗的感觉,看看能看见什么。
有的说,看见了月亮,圆圆的,带着浅浅的黄;有的说,看见了黑色的三叶草;有的说,看见了蓝色的老虎在草地上;有的说,看见红色的蛇长了翅膀,在红色的天空里飞翔......孩子们的世界如梦如幻,他们的想像可能与现实世界大相径庭,甚至相背而驰,但这就是童心,是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我们又何必用成人的认知模式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呢?
记得一次上课,我让学生读出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并说出为什么好。
学生踊跃发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了赏析。
我向发言的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为他们几近完美的回答暗暗叫好。
谁料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同学在我期许的目光中站了起来,流利地读完句子,然后开始赏析:
“我感觉这个句子好,就是一种感觉,况且书上的句子怎么能不好呢?
”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在读《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的过程中,周春梅老师如水般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令我折服,而这与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她和学生一起逐句朗读长诗《星云》,诵读“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古乐府,传阅绘本,读童话故事,读小说......就像她自己说的:
“与学生一起认真阅读原著,真诚交流,是最好的语文教育。
”
设想一下,一位热爱阅读的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广阔无垠的阅读世界。
而学生的少年视角、不同观点,又会给教师许多新的启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学相长的愉快,尽在其中。
一位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曾经告诉周老师初中时的经历:
王小波、柏杨、龙应台教给他的,远远超过初中老师讲授的那些议论文写作技巧;而那些收到老师称赞的作文,无一不源于课后“翻闲书”
“乱读”得来的灵感。
看来,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课堂,学生才能学好语文,是狭隘和可笑的。
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对人生有了深入的、独特的思考,“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日积月累,等量变达到了质变,创作起来就可以有“下笔如有神”、“才思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关注的只是试题的答题模式是什么,句型掌握住没有,公式背过了没有。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因此,学生的思想被封闭起来,生活单调无色,一写起作文来就胡编乱造,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米”,只能通过阅读来无限放大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出校门也可知天下事,识天下人。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认识保尔、龙应台、鲁迅、李清照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和作者一起思考人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放飞思绪。
生活将激起美丽的浪花,课堂能引发无尽的想像,思绪会飞往遥远的未来。
身为教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堂的引领者,做思绪的放飞者,将我们有限的教室无限放大。
以上是我对这本著作的一点浅薄的读后感,正所谓学无止境,我的教学生涯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自己也希望能汲取更多一点的知识,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养也是一种促进。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2这是周春梅老师的一篇随笔。
大致内容是她收到一个学生邮件后所引发的反思。
学生在这封邮件里讲了和同学去武夷山时,在火车站遇到一个失意青年后,为对方加油,给了那个青年勇气和力量,并且自己也从中受到人生启迪的故事。
这个学生最后在邮件中写道,如果哪一天,自己也深陷困境,甚至丧失了生的勇气时,他还会再去火车站,去偶遇能够给自己力量的故事,来说服自己勇敢地活下去。
读了这封邮件后,周老师想到了身边刚刚发生的少年轻生跳楼的悲剧,她认为对那些处在绝望当中的,像花儿一样美好同时也和花儿一样易折的少年而言,如果我们教师和父母能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持续地向其传递一些美好和温暖,其实也就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东西,那么他们一定会获得生的勇气,找到生的意义
每每想起周老师的这篇随笔,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处在花季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娇嫩、易折,面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的人生的风雨,他们也许还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不堪一击。
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有许多的忧郁、疑惑,甚至是对人生的迷茫,让他们手足无措,有的可能就走向了极端。
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在我们这些成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也许长久形成的伤害,不会因传递者的一个故事而改变,但至少,生命中可以多积蓄一分对抗伤害的力量。
而相信只要读过类似于上面邮件中的故事的人们,都会对生命对一些留恋,多一些期待。
因为,未来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
紧张充实的学习,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多么美妙啊其实,我们的老师们也都在做,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去做一个传递美好的使者吧,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去传递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感人的,给人力量的故事。
我也会在我们的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们懂得,其实他们所遇到的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并且让他们知道,老师总是在,父母也总是在,都在他们的身边陪伴着他们让他们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即使今天伤痕累累,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这样去做,孩子们可能就不会再轻言放弃了。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传递美好的使者吧,一起来将温暖的故事传递下去,传递给你、我、他,传递给生活中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吧《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3这本书是新教师培训得到的,启前本把他当做“作业”一般对待,估计又是一些教学方法的大道理。
翻开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像春雨洗礼,滋润心灵,温暖人心的好书。
初为人师,多得是新鲜感和新鲜感之后的头疼。
明明自己用心备课了,课堂上孩子为什么不听?
明明和家长很耐心地沟通了,为什么收效甚微?
明明每天都对孩子进行德育,为什么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句话,当老师真累,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但是读了周老师的书,我发现她的教学是那么的春风化雨,美妙温情。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没打算做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每天晚上读几篇周老师的文章,首先是感慨她和学生之间的氛围真是太好啦,简直就是理想。
其次,看着她和学生的交流联想到我和我们班孩子的交流,想可以借鉴她的一些做法吗?
毕竟她是一个高中老师啊,面对的都是懂事的孩子了后来自己想想,虽然中学与小学孩子的特点不同,但是都是孩子都是教学,还是可以从书中“求同”的。
读了书,我发现周老师有四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教学品质。
她很在意教学品质,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初心,追求最好的教学状态。
她认为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时过境迁则难以弥补,故而她在意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她要让每一节课都不留遗憾。
二、甘于平淡。
周老师认为“淡泊”不难,保持平常心也不难,放弃一些东西,就能开拓无限的空间;只要有书读,只要学生愿意多读书,作为教师就该知足了。
三、广阅书籍。
她不停地读书,始终保持独立思考。
她读的书,远远超出专业需要,视野与经验,逐步渗透于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也许正是她的教学优势,作为带领学生的读书人,能在更广阔的层面带领学生追求为精神生命的阅读。
四、理性的爱的教育。
周老师认为对学生的爱,在于让他们正确认识“教育”,懂得“自立”;同样,她主张和谐理性的师生关系,使“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成为理想境界。
她对学生的爱比较理性,这样的表达固然有性格因素,她的出发点可能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未来,引导学生在发现生命价值感受美的同时,成为思想者。
对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觉得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引领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一段时间的“赛跑”,没有起跑线也没有终点。
走出教室之后处处有课堂,人生不会下课,让他们有一种辽阔的胸襟,视野,思考,这才是教学的最高价值。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4寒假里,我读了南师附中周春梅老师所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
这是周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集,内容多是在教学中所引发的点滴思考以及对语文、对教育、对阅读的感悟。
周老师有着女性教师禀赋的细腻母爱,高屋建瓴的思考视角,宽广的阅读视野,以及一个教育者的灵敏之心。
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记录着每一次教育中的感悟,储存着学生带给她的温暖记忆。
周春梅老师善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指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这些话语都凸显出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因为学校有一重大活动,校园里突然多了一棵大树。
周春梅老师关注到了这棵树给校园带来的变化,更关注到了学生对这棵树的态度。
她看到,很多孩子行走在校园里,根本就不没关心这棵树为什么来到这里,对他们来说,生活和学习的背景是一棵树还是一栋楼并没有什么影响,四季的更替,只意味着衣服的增减;淅沥雨声,只提醒他们带上一把伞。
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速成”,甚至他们自己也是这样“速成”的。
他们对凭空出现或消失的一切安之若素,何况只是一棵树?
可是,这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吗?
我们是如何让一个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
如何把辽阔天地压缩成了纸上苍白而扁平的世界?
在课堂上,有很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细节,也常引起周老师的深思。
比如说,学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就是总是过度中途干预,一会儿提醒学生要关注这个、一会儿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了那个;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总是过度解读,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结果不仅没有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拉大了两者的距离。
上了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一个惯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原本很活跃、话语很多的学生,一听到要总结,一下子就没有话要说了。
教师是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来考虑的,但却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并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统一思想”呢?
如何为孩子们的青少年时代打下明亮的底色,让他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周春梅老师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强调,要着力呵护他们在儿童时代的童趣、诗性和想象力。
这些至为珍贵的品质极其脆弱,很容易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被所谓的“教育”所摧毁。
但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能让孩子们保有这些,以后就永远也补不上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她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利用完整的、点滴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诗、一起研读经典的作品。
经常不断地给他们推荐书籍,或采纳学生推荐的书目,等等。
这些事情看似和考试无关,但却关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关乎人的气质和修养。
想要在教育事业上成名,或就是坚持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需要的不仅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还需要能创造、会引领,让师生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成为更好的自己。
师德用爱去塑造,业务能力用辛勤努力去提升,而能创造、会引领需要的则是用教师的一颗灵性的心,去阅读、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
教育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教师如何更好地涅槃自己、渡化学生,大概就是终其一生的追寻吧
《一间辽阔的教室》读书心得5这学期我认真研读了《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第一篇文章——一所思维奔流的学校如何炼成。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一点也没错,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在沈阳实验中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我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独特魅力。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思维导图可以与数学教学如此配合,真正的呼应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句可视化思维,也勾起了我对我自己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
通过思维导图,文中的这位数学老师讲课的思维被彻底呈现了出来,脉络清晰,思维严谨,但同时又让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真是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很优秀的思维工具,能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真的是对同学们结构化思维建立的一种极大的帮助。
思维导图在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总结复习课以及一个叫做生字开花的游戏中。
我们都知道,记忆汉字是一个非常繁杂苦闷的过程,而学校创造性的结合思维导图,让这一苦闷的行为变为了一种乐趣,可谓是别出心裁
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一般使用场合就是在脑暴和总结中,而文中的数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上课的流程,看似漫不经心,但其实对于课程的走向和脉络十分了解,看似简单的一堂课,不知道倾注了老师多少的心血。
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大家语言的流畅表达、思维的极速反应,我想和思维导图是分不开的。
因为我们知道,思维导图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一种体现,长期使用它去总结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会对一些知识的认识更为透彻,当然,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会将这种优秀的思维工具引入到我的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其次,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文中小学生的自制力让我感觉到十分惊讶,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难的怕就是集中注意力了。
一般而言,三分钟对于一个孩子而言都十分痛苦,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尚未培养起来,这点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深有体会。
可是,实验小学的学生如此的专注,我想原因大概就在于课堂上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参与,每一个人心目中的主人翁意识都被激发出来了。
在实验小学的课堂上,大家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无疑促进了同学情师生情。
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困扰着很多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难题,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我想,这些孩子将来干什么一定也更有毅力,更能坚持下去。
我从这里也领悟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的向学生倾注知识,那样做,反倒有时候徒劳无功。
而应该通过合理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环境中,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工具还得配上好的应用场景才能
得到更好的使用,文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将它引入我的课堂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当然,文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流程的深刻设计也让我体会到了我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未能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参与度的问题,我也得到了启发,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和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