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063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docx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

征人怨柳中庸答案

【篇一:

边塞诗答案】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

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

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

?

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4、鉴赏《塞上听吹笛》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分析。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见问题探究

(1)),后两句是虚景(见问题探究

(2))。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答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作以分析。

(解析:

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

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边境的荒凉。

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

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导学案第三课时答案

鉴赏李颀的《古从军行》答案参考优化探究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

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用了比喻的手法。

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

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

问题: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⑵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凉州词(其一)

诗歌分析:

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

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

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

这前两句:

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远、高、动);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近、低、静),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

诗的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

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

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艳声音转化为形象,自会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

【篇二: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共6大题,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离开考场时,带上答题卷,保管好待老师评讲。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管窥蠡侧旷日持久不堪之论临渊羡鱼

b.鳞次栉比融会贯通时乖命蹇歃血为盟

c.南轲一梦聊备一格觥筹交错草菅人命

d.不落窠臼风生鹤唳弱肉强食颐指气使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充分发挥密云水库的______功能,确保白河水位不超过警戒线。

②有关部门应适度______出口与内需的比例,以加快货币回笼与周转。

③轻松、健康的娱乐活动可以______精神生活,应当大力提倡。

a.调节调整调剂b.调节调剂调整

c.调剂调节调整d.调剂调整调节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克林顿政府在接受南联盟释放的三名美国战俘之后,不仅没有作出缓和紧张局势的举动,而且扬言“继续加强空中打击”。

b.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必须逐步改革,不管一时不少人难以接受,这一改革都将在一两年内完成。

c.高考,是国家“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倘若没有进行缜密的调研和精确的测算,便扩大录取比例,那将产生一系列恶果。

d.退一步说,既然这位副县长没有受贿,那么他作为主管全县水利工作的领导就与这项“豆腐渣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了吗?

5.下列各句中,粗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b.他常常见异思迁,专业改了好几次,结果一事无成。

c.运动员、教练员应与裁判员相互理解,结为秦晋之好,共同搞好甲a足球联赛。

d.这篇题为《禅道》的杂文,文思杂乱,语言晦涩,真令人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市电信局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北京市区电话用户由年初的250万门升至年底的400万门。

b.浙江省奉化市土地管理局依据《土地法》有关规定,某公司400亩国土使用权已收回。

c.应该用“启事”而滥用“公告”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社会上有些人也见错而不怪了。

d.几十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观察、记录物候情况,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7.下列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a、历史前进中,不免有迂回,有后退,有挫折,甚至有暂时的失败;但不可改

变的是历史发展规律。

b、历史前进中,不免有迂回,有后退,有挫折,甚至有暂时的失败;但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②a、“春宵一刻值千金”,莫非诗人心里在思忖——“人一生遇上花好月圆,能几

多回,难道不该珍惜,不该享受吗?

”b、“春宵一刻值千金”,莫非诗人心里在思忖——“人一生能遇上几多回花好月圆,难道不该珍惜和享受吗!

a.①a②ab.①b②ac.①a②bd.①b②b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因为最初录于此书,才被保存流传下来。

b.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巨著。

他认为:

句子有可删的,可见文字粗疏;文字不能删减,才知道文辞的严密。

c.清代桐城派学者姚鼐承继戴震的“义理”说,并主张重视“考据和辞章”。

这一写作理论有其合理因素,不应当全盘否定。

d.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都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高老头》《悭吝人》《项链》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品。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凉州词征人怨

王瀚柳中庸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9.对这两首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马上”是“马上琵琶”的倒文。

b.“催”,唐时口语,饮酒时奏乐助兴。

c.“金河复玉关”的“复”,应为“赴”。

d.“三春白雪”,意在诉说边地的苦寒。

10.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凉州词》写出戍边将土的奔放之情、勇武之气,体现了盛唐穷兵黩武的时代精神。

b.《凉州词》中“醉卧”二句,作悲伤语读便觉用意轻浅,作谐谑语读便觉荡气回肠。

意境、情调与《凉州词》迥然不同。

d.两首边塞诗都是佳作,前者大气,隐悲见壮;后者对偶精当,四景四彩,托物寄情。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的问题(18分)。

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

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

“我年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妻恚曰:

“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①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会邑子②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后,买臣坐事免。

久之,召待诏?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值上计时,会稽吏方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

食且饱,少现其绶。

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也。

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

“妄诞耳!

”守邸曰:

“试来视之。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

“实然!

”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③;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人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饲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

尉,列于九卿。

数年,作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

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

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摘自《汉书》)

[注]①上计:

汉代规定,年底时地方官须派人到京都呈报有关辖地人口、钱粮等事项的簿籍,此称为“上计”。

②邑子:

同乡。

③除道:

清理道路。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买臣愈益疾歌疾:

形容歌声悲凉b.将重车至长安将:

勉强、将就

c.坐中惊骇白守丞

法律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到皇宫门前b.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乞求讨要

c.会邑子严助贵幸因得皇帝赏识而富贵d.居一月妻自经死上吊自杀。

13.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下列各句所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买臣不能留(她),即听(她)去。

b.入吴界,(买臣)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官员们)共食。

d.(买臣幸得)召见,(为皇帝)说《春秋》,言《楚辞》。

以下14—15题中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4.①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②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a.①常向会稽府守门人求助食宿接济②知道买臣一向自恃高贵,所以用盛气使他折服

b.①常在会稽郡守的府邸住宿吃饭②知道买臣一向自恃高贵,便故意欺辱、为难他

c.①常在会稽郡守的府邸住宿吃饭②知道买臣一向自恃高贵,所以用盛气使他折服

d.①常向会稽府守门人求助食宿接济②知道买臣一向自恃高贵,便故意欺辱、为难他

15.①待我富贵,报汝功②后遂告汤阴事

a.①等我富贵以后,再报答你的恩惠②后来朱买臣就向皇帝告发了张汤的阴谋。

白:

抢白、嗔怨d.后买臣坐事免坐:

触犯

b.①等我富贵以后,当宣扬你的功劳②后来朱买臣就向皇帝告发了张汤的阴谋。

c.①等我富贵以后,再报答你的恩惠②后来朱买臣暗中在皇帝那儿弹劾了张汤。

d.①等我富贵以后,当宣扬你的功劳②后来朱买臣暗中在皇帝那儿弹劾了张汤。

16.下列评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买臣“担束薪,行且诵书”,精神可嘉;但以求仕途为本,不足为训。

b.《红楼梦》有诗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朱买臣亦属此类得志者。

c.朱买臣知恩图报,人当颂之;过分计较个人恩怨,则有失名士落拓之风。

d.朱买臣的命运具有戏剧性与不可逆性,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一块小小的陨石,激发了人们探索火星生命之谜的积极性,科学家有理由推定这块土豆般大的代号为alh84001的石头来自火星。

这块石头是美国科学家1984年在南极考察中从艾伦冰山上找到的。

其后的分析研究表明,它的化学成分与地球上的物质有着明显的区别,却与“海盗号”宇宙探测器在1976年从火星表面获得的石头标本十分相近。

现在,科学家们的一系列调查进一步支撑了推定理由:

alh84001的年龄约为36亿岁,在它“出生”的时候,火星的状况和地球基本一样,那时火星有低等生物存在。

大约1500万年之前,一颗星球猛烈撞击火星,使火星上一块巨石脱离,飞往太阳系,自由邀游了上千万年。

大约13000年前,它作为陨石落在地球南极的冰雪之中。

可以肯定,alh84001的身上有36亿年前火星的“胎记”。

现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证明的是:

火星上的生命是不是独立形成的,它与地球上的生命有没有共同的起源。

应当说,alh84001的发现正逢其时。

当今,航天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及技术手段的改进,为人们依据alh84001提供的信息揭示火星生命之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多个国家参与的由俄罗斯制定的“访问火星方案”已开始实施。

采用质子火箭技术先后发射的航天探测器“火星’94”和“火星’96”分别在1996年11月和1998年10月进入了火星椭圆形轨道。

它们的任务是获取证据。

探测器对火星表面及内部、火星大气层的结构进行调查,以便人们对火星土壤、火星水质和火星磁场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这样,便能确定火星的年龄和科学的描述其发展过程。

这项工作是揭示火星生命之谜的基础。

科学家们预言,当今世界这一宏伟的航天使命将在新世纪开元时完成。

那时会获得更充分的证据,使神秘的“谜底”昭示天下;同时,人们对地球发展史及未来的研究也将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人们不会忘记alh84001的功绩。

【篇三:

边塞诗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答案:

①早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②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③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补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②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①更喜欢本诗。

②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③“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④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比较鉴赏,写出为什么)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答: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答:

①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

②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

③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

汉代羽林军穿棉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

为什么?

答: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

①(结构上)“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

②(内容上)“无定河边骨”和“深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

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③(情感上)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

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

“可怜”“犹是”两句,以特别伤惨和沉痛的心情,用跌宕有致的语句,表达诗人①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爱人相会的令人痛彻肝肠的情感与伤怀(②对闺中人的哀怜与同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受降城指灵州。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

①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

②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

③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

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

④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

⑤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

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

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①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

②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

③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请作简要分析。

答:

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

①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

②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

①“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②高度戒备,不事张扬,表现战事的紧张状态。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

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

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