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00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铁离子测定(共5篇).docx

  

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亚铁离子测定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亚铁离子的测定篇一

亚铁离子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测定。

2方法提要

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到溶液呈紫色为终点。

3试剂

3.1硫磷混酸(1+1)。

3.2二苯胺磺酸钠(5g/L)(配制时加几滴浓硫酸)。

3.3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2Cr2O7)=

0.05000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  .4516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摇匀。

4分析步骤

4.1取2.00mL移液管,用洗耳球吸取适量待测溶液,对移液管进行润洗,重复3次

4.2准确移取2.00mL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硫磷混酸,摇匀,加水至约100mL,加4滴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

4.3取滴定管,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并准确调整至0

刻度

4.4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掌握滴定管,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紫色为终点。

(注意在滴定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是一滴一滴的加入)

4.5滴定完成后读数,得出消耗重铬酸钾的体积V。

5分析结果的计算按下式计算亚铁离子的质量浓度,数值以g/L表示

 

式中

 

——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 ——试液滴定时消耗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

测定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3 6注意事项

取样后尽快测定,免得空气氧化。

磷化液中亚铁离子的测定与控制方法篇二

磷化液中亚铁离子的测定与控制方法

1前言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亚铁离子浓度范围应控制在1.5

3.0g/L,当溶液中亚铁离子不断升高达到2.5g/L时,磷化膜结晶粗大,膜层性质和性能降低。

溶液中Fe2+和P2O5较高时,磷化膜结晶排列紊乱,脆弱且其白灰较多。

为了确保磷化质量,对磷化液中亚铁离子进行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介绍了快速测定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2.2’-联吡啶光度法及亚铁离子的控制方法。

2亚铁离子的测定

2.1原理

在pH=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二价铁与2,2’-联吡啶生成红色络合物,借此进行亚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2.2试剂

(1)pH=4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取冰醋酸120ml,加无水醋酸钠160g,用水稀释至1L。

(2)1的2,2’-联吡啶溶液取试剂1g溶于盐酸1ml中, 4用水稀释至100ml。

(3)2g/L的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纯铁2g,溶于(1l)的盐酸中,以水稀释至1L。

2.3方法

在125ml具塞锥形瓶中,加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0ml,

2,2’-联吡啶溶液10ml,水30ml,置沸水浴中加热至40℃。

抽取0.3ml试液于锥形瓶中,立即以水作参比,选用S53滤光片、标准减光板(E)1、2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不同量的铁标准溶液于125ml锥形瓶中,加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0ml、2,2’-联吡啶溶液10ml、水30ml,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4讨论

(1)磷化液中的铁以二价和三价的形式存在,但三价铁很少,只分析二价铁。

(2)在pH=39的范围内,2,2’-联吡啶与亚铁离子生成红色络合物。

锌虽然生成络合物,但无色不干扰测定,只是稍微多消耗一些显色剂。

试验表明,在0.3ml试液中,加人2,2’-联吡啶溶液(l)10ml可发色完全。

(3)温度对磷化液中铁发色略有影响,当温度低于30℃

时,1min内发色不完全当高于30℃时,lmin

内能发色完全,且络合物十分稳定。

因此,发色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上。

(4)铁含量高于2g/L时,不符合比耳定律,应减少用样  5量低于0.6g/L时,应适当增加用样量,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3亚铁离子含量的控制

3.l含量控制的必要性

在金属工件溶解出的Fe2+中,一部分参与成膜被消耗掉,而残留在磷化槽中的Fe2+则被氧化成Fe3+,并与PO43-生成FeP04沉渣。

在文献中报道了Fe2+参与成膜的过程,锌系磷化液在处理钢材时,除生了生成Zn3(PO4)24H2O(H

膜)外,还生成Zn2Fe(PO4)24H2O(P膜)。

在日本认为高P

比,(即PP/(P+H)时),具有较好的抗蚀性,但此观点仍有争议。

在新配制的锰盐磷化液中形成Mn hureaulite膜

Mn5H2(PO4)44H2O和Zn2Mn(PO4)24H2OMn

phosphophylite膜,随着Fe2+的积累,

(MnFe)5H2(PO4)44H2O进入磷化膜,甚至还有Fe

hureaulite膜Fe5H2(PO4)44H2O,故需对Fe2+进行控制。

3.2含量控制方法

3.2.l反应条件

文献论述了在温度为50℃,pH=2.2溶液中开始生成Fe

(OH)3沉淀,在pH3.2时,Fe3+沉淀完全而Fe2+在相同温度下,pH7.4开始生成Fe(OH)2沉淀,pH=8.95时,

Fe2+沉淀完全。

在后者的pH值条件下,很多金属离子也都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浓度为lmol/L的Zn2+、Cu2+、

Ni2+,在温度为50℃,pH=   6 5.6时即生成Zn(OH)2沉淀当pH4.2时,即生成

Cu(OH)2沉淀pH=6.6时,即生成Ni(OH)2。

因此,去除

Fe2+时,首先要将其氧化成Fe3+。

一般低温磷化液的温度范围在3555℃,酸碱范围为pH=2.53.5。

在磷化液中去除Fe2+时,溶液本身的状态已符合上述条件。

因此,去除磷化液中过多的亚铁离子,需将Fe2+氧化成Fe3+,,Fe3+与溶液中的PO43-反应生成FePO4沉渣,从而达到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目的。

3.2.2去除方法

亚铁离子过多时可用双氧水氧化去除,每降低1g亚铁离子约需30的双氧水lml和氧化锌0.5mg。

反应原理H2O2

2H+2e→2H2O2Fe(H2PO4)2

H2O2→2FePO4↓+2H3PO42H2O,该方法的还原产物是无公害的水,因此,环保效益好。

也可用高锰酸钾处理,降低亚铁离子的含量。

在500ml磷化液中加

0.1mol/LKMnO410ml(相当于每升磷化液中加入KMnO4

0.6g)后,可降低亚铁离子含量0.18g/L。

3.3注意事项

在酸性或弱酸性溶液中H2O2的分解速度与浓度成正比,稀者可避免过快分解出O2而逸出。

去除二价铁前应根据其分析测定的含量,计算应加入的H2O 量,并在加入前对其进行稀释,以浓度3左右为宜。

加入稀溶液时,应边加边搅拌,以避免槽液中H2O2局部过浓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耗。

 

磷化液中亚铁离子的测定篇三

7.5.1前言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磷化液的亚铁离子浓度范围应控制在1.53.0g/L,当溶液中亚铁离子不断升高达到2.5g/L时,磷化膜结晶粗大,膜层性质和性能降低。

溶液中Fe2+和P2O5

较高时,磷化膜结晶排列紊乱,脆弱且其白灰较多。

为了确保磷化质量,对磷化液中亚铁离子进行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介绍了快速测定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2.2’-联吡啶光度法及亚铁离子的控制方法。

7.5.2亚铁离子的测定

7.5.2.1原理

在pH=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二价铁与2,2’-联吡啶生成红色络合物,借此进行亚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7.5.2.2试剂

(1)pH=4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取冰醋酸120ml,加无水醋酸钠160g,用水稀释至1L。

  8 

(2)1的2,2’-联吡啶溶液取试剂1g溶于盐酸1ml中,用水稀释至100ml。

(3)2g/L的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纯铁2g,溶于(1l)的盐酸中,以水稀释至1L。

7.5.2.3方法

在125ml具塞锥形瓶中,加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0ml,

2,2’-联吡啶溶液10ml,水30ml,置沸水浴中加热至40℃。

抽取0.3ml试液于锥形瓶中,立即以水作参比,选用S53滤光片、标准减光板(E)1、2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不同量的铁标准溶液于125ml锥形瓶中,加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0ml、2,2’-联吡啶溶液10ml、水30ml,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7.5.2.4讨论

(1)磷化液中的铁以二价和三价的形式存在,但三价铁很少,只分析二价铁。

(2)在pH=39的范围内,2,2’-联吡啶与亚铁离子生成红色络合物。

锌虽然生成络合物,但无色不干扰测定,只是稍微多消耗一些显色剂。

试验表明,在0.3ml试液中,加人2,2’-联吡啶溶液(l)10ml可发色完全。

(3)温度对磷化液中铁发色略有影响,当温度低于30℃

时,1min内发色不完全当高于30℃时,lmin内能发色完全,且络合物十分稳定。

因此,发色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上。

  9 (4)铁含量高于2g/L时,不符合比耳定律,应减少用样量低于0.6g/L时,应适当增加用样量,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7.5.3亚铁离子含量的控制

7.5.3.l含量控制的必要性

在金属工件溶解出的Fe2+中,一部分参与成膜被消耗掉,而残留在磷化槽中

的Fe2+则被氧化成Fe3+,并与PO43-生成FeP04沉渣。

在文献中报道了Fe2+参与成膜的过程,锌系磷化液在处理钢材时,除生了生成Zn3(PO4)24H2O(H膜)外,还生成

Zn2Fe(PO4)24H2O(P膜)。

在日本认为高P比,(即P

P/(P+H)时),具有较好的抗蚀性,但此观点仍有争议。

在新配制的锰盐磷化液中形成Mn hureaulite膜

Mn5H2(PO4)44H2O和Zn2Mn(PO4)24H2OMn

phosphophylite膜,随着Fe2+的积累,

(MnFe)5H2(PO4)44H2O进入磷化膜,甚至还有Fe

hureaulite膜Fe5H2(PO4)44H2O,故需对Fe2+进行控制。

7.5.3.2含量控制方法

7.5.3.2.l反应条件

文献论述了在温度为50℃,pH=2.2溶液中开始生成Fe

(OH)3沉淀,在pH3.2时,Fe3+沉淀完全而Fe2+在相同温度下,pH7.4开始生成Fe(OH)2沉淀,pH=8.95时,

Fe2+沉淀完全。

在后者的pH值条件下,很多金属离子也都  10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浓度为lmol/L的Zn2+、Cu2+、

Ni2+,在温度为50℃,pH=

5.6时即生成Zn(OH)2沉淀当pH4.2时,即生成

Cu(OH)2沉淀pH=6.6时,即生成Ni(OH)2。

因此,去除

Fe2+时,首先要将其氧化成Fe3+。

一般低温磷化液的温度范围在3555℃,酸碱范围为pH=2.53.5。

在磷化液中去除Fe2+时,溶液本身的状态已符合上述条件。

因此,去除磷化液中过多的亚铁离子,需将Fe2+氧化成Fe3+,,Fe3+与溶液中的PO43-反应生成FePO4沉渣,从而达到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目的。

7.5.3.2.2去除方法

亚铁离子过多时可用双氧水氧化去除,每降低1g亚铁离子约需30的双氧水lml和氧化锌0.5mg。

反应原理H2O2

2H+2e→2H2O2Fe(H2PO4)2

H2O2→2FePO4↓+2H3PO42H2O,该方法的还原产物是无公害的水,因此,环保效益好。

也可用高锰酸钾处理,降低亚铁离子的含量。

在500ml磷化液中加

0.1mol/LKMnO410ml(相当于每升磷化液中加入KMnO4

0.6g)后,可降低亚铁离子含量0.18g/L。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