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9959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docx

最新刘秀陵墓朝向

 

刘秀陵墓朝向

说明:

汉光武帝的原陵,有人认为是洛阳城北四公里的盘龙冢应是原陵,也有人认为是洛阳东北邙山顶刘家井大冢才是原陵。

我采用大多数人所说的是洛阳孟津之说。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

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积2万平方米,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

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

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

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

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

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

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

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

光武帝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光武帝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是东汉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分陵园、光武祠两部分,总占地6.6万平方米。

墓冢位于陵园正中,高20米,周长500米。

园内还有刻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石碑五通,隋唐植柏近1500株,柏体杏香,俗称杏柏,是我国仅有的特殊乔木树种。

本称原陵,又称汉陵,俗名刘秀坟。

在洛阳市东北约40里,南依邙山,北临黄河。

陵冢高大,周长约1400米,高约20米。

陵园四周有短墙回护,内植古柏千余株,苍劲挺拔,葱郁幽静。

陵园西面为光武祠。

光武殿前大道二侧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传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

陵冢前的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十个大字。

       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

然而这些讲法在风水学来说是极不提倡的。

风水之说在中国由来久矣,而自古帝王的陵墓更是极为讲求诉诸风水,从选址到朝向、建制,一一不得马虎。

可是这位东汉的开国之君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有悖于风水之说的建陵之地呢?

  关于这个问题,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刘秀有个王儿从不听话,命他向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却撵鸡。

刘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块风水宝地。

于是在临死前“知子莫如父”的刘秀这次得来个正话反说:

故意命他把自己葬于黄河之中,这样他儿子才可把他的陵寝置于邻山之颠。

于是传旨王儿来病榻前,嘱曰:

“父命中缺水,归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黄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

”谁知王儿却一反常态,哭着发誓道:

“不孝儿从未聆听过父王之训,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嘱。

”刘秀一听,叫苦不迭,无奈君无戏言,于是长叹一声便驾崩了。

后来王儿公布遗诏,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龙舟灵枢。

入殓后,便把灵枢抛入滚滚黄河之中。

说来也怪,此时河水突然咆哮着向北滚去。

灵柩落处瞬间成为一片平地,并有个陵丘拔地而起。

据说原陵虽然置于黄河滩上,但历来黄河泛滥却从未侵害过。

当然黄河水不侵,只是因为这里的河床南高北低,河水只能倒向北岸,水流越急,向北冲得越厉害。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是人们因为无法解释原陵的反常现象而编织出的一相情愿的解说,并无恶意,相反,为原陵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饶有趣味的色彩。

  事实上,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

但刘秀是否和其他帝王一样为自己修建陵墓劳民伤财,历史并无确切的记载。

他只是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

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

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

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

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

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

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但是从汉朝初年开始,皇陵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所遵循,即使刘秀不想在自己的坟墓上奢侈浪费,但终究逃不出传统和后代的孝顺。

后来原陵被董卓挖掘,曹丕对此事评价说,原陵被挖,罪在汉明帝。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四年后刘秀死掉,汉明帝将原陵建造得奢华无比,所以才招来了董卓的盗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