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9603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docx

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

几年。

②翻:

反而。

③共传:

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D.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2.颈联中“寒”“暗”二字向来为人称赞,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二字进行赏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

昌叔:

王安石妹夫。

②岧峣:

高山。

③分:

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出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C.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D.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

(6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

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

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

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

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承题,上句写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B.颔联描写了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的景象。

C.尾联描绘了诗人想问朝廷的消息,但此时盗贼横行,自己也无暇顾及国家的情况。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诗人眼中有一个时代的境况,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2.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②李蔡:

李广之堂弟。

③芸:

同“耘”。

④笕竹:

剖开竹子。

⑤力田:

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

(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

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②江城:

指建康,今江苏南京。

③齑盐:

细碎的腌菜,这里只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开头提供了作词的背景,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岁华销尽客心惊”,指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看见漂泊异乡,年华老去,容颜无华的词人,友人倍感惊诧,凉意斗生。

C.“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D.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感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设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感染读者,直抵人心。

2.这首词情真意切,情感丰富,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边地风光,月光初笼,风儿吹拂使得月亮周围现出月晕,呈现了一派清幽朦胧的景象。

以乐写哀。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远望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用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2.请结合诗歌的七至末句,任选一种手法进行赏析。

并结合全诗,概括本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②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北宋元丰元年春,徐州大旱,苏轼作为太守,求雨得雨后去谢雨,当年初夏在谢雨路上写下该词。

②苘(qĭng):

麻的一种。

③络丝娘:

虫名,即络纬,又名放置娘,其声如织布。

这里用来指缫丝的女娘。

④麨(chǎo):

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2.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一、

【答案】1.A

2.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时的环境特征:

一盏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冷冷的夜雨;被雨打湿的丛竹颜色暗绿,使周围的雾气都染上浓暗的色调;描绘了寒冷、湿暗、凄清的画面。

②“寒”“暗”二字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主观感受:

久别刚刚重逢又要分离,人事沉浮,漂泊不定,诗人的心境是悲凉、暗淡、迷茫的。

③“寒”“暗”二字既是写景同时又是在写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

一结合原诗给该字释义,二赏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三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寒”和“暗”的妙处,要抓住“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意象,写出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然后抓情语“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二、

【答案】1.C

2.王安石诗:

表现出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

李白诗:

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

毛泽东词:

表现了英雄人物被祖国壮丽秀美景色吸引、并为之倾倒,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错,作者并无纷乱不宁,犹豫不决之情,相反作者心志坚定,这从尾句“犹分低心事折腰”可知。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

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这是一道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的题目,此诗中的“犹分低心事折腰”中的“分”意思是“甘愿”,“低心”意思是“放低姿态”,再结合前句“渊明久负东篱醉”,说明陶渊明已经长久没有悠闲地在东篱饮酒了,说明他已经出仕,这样理解,此句中的“折腰”,是“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意思是“怎么能低下我高傲的头,弯下我高贵的腰去侍奉那些权贵”,可见表现的是“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毛主席的诗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折腰”是倾倒的意思,对象是“祖国壮丽秀美景色”,表现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

三、

【答案】1.B

2.①惜别之情:

首联描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②鼓励劝勉之情:

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③关怀牵挂之情:

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④期冀、祝愿之情:

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

“行人莫叹碧云晚”中“行人”指诗人要送别的人。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诗歌的思想感情分为七类:

离愁别绪、咏史怀古、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物诗、感时咏怀、爱情闺怨。

本诗中,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

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

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

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四、

【答案】1.C

2.①客居漂泊之痛。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

②思归之情。

诗人漂泊在外,浪花卷着诗人的情思,归心似箭,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③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想知道朝廷的消息,但看到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不禁悲痛不已。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结构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自己也无暇顾及国家的情况”是错误的。

“欲问行朝近消息”,意思是“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见作者看到盗贼横行,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对国家的关心,而不是无暇顾及。

故选C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诗人在后两联表达的情感不仅要依据诗句,还要结合注释,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由此,“客泪”“归心”表现了诗人的客居漂泊之痛和思归之情;“行朝”的注释,“盗贼纵横”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五、

【答案】1.B

2.

(1)手法:

用典、对比。

词人在上阕用李广典,并将骁勇善战、难以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得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2)情感:

词人用李广自况,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亦可)。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要想读懂一首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的作者、下面小注、以及诗歌中的“诗眼”入手,还可以借助诗歌中某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借助某些传递情感的意象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

B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的斩草除根之意;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对于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等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上阕用典,“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词中选取李广“夺得胡儿马”的光辉战绩,可谓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

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

上阕使用李广、李蔡的历史典故,在两人的才能及命运对比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

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北方抗金义军,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

然而,词人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

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

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

六、

【答案】1.B

2.①对国家兴亡的忧愁。

“四海十年兵不解”,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健康,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悲愤溢于言表。

②年华已逝之悲恨。

“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憾。

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

词人生逢乱世,客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

哪怕只有细碎的腌菜度日,自己也会心满意足。

④离别的哀愁。

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以此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B项,“指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看见漂泊异乡,年华老去,容颜无华的词人,友人倍感惊诧,凉意斗生”分析错误。

从词中来看,“客”,是客居他乡的词人,而非“友人”,“客心惊”即词人心惊于十年时间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

本题要求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

解答本题,应当做到知人论世,结合全部诗句以及诗后注释中作者的生平考虑,词的上片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

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

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

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

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

“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词的下片,“送老”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归隐虽是作者所愿,但是不忍心与老朋友道别。

“相望”二字,点出依依惜别之态。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

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

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

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

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

本题可以从词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对时光流逝之悲、对恬淡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离别友人的哀愁等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回答。

七、

【答案】1.B

2.第一问:

①反衬。

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

②比拟。

“朔风悲边草”“风惫原上旌”运用拟人,表现了边地的荒寂悲凉。

③夸张。

“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卒戍边的艰辛困苦。

第二问:

①通过描写久战不归士兵凄苦的征战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②写出了战士们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解析】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分析选项,找出答案。

B项“呈现了一派清幽朦胧的景象”错,“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边塞的月,边塞的风,都是凄冷的,这两句表现了边塞风凄月昏的荒凉惨淡景象。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清题干要求,再结合诗句回答。

先看第一问,诗歌的七至十二句,手法较多,可以任选一句作答。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强烈朔风,边草悲鸣,狂沙肆虐,营房暗淡,运用衬托和拟人两种手法,把士兵在边地驻守的艰辛以及边地的荒凉生动地展现出来。

“霜凝匣中剑”,边地的寒霜使匣中的剑凝固,运用夸张,生动形象,既写出了边地环境恶劣,也写出了士兵戍边的艰辛困苦。

再看第二问,结束整首诗,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诗句通过描写边塞环境恶劣,写出士兵征战的辛苦,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写出戍边士兵思乡之情;“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金阙”,指皇宫,通过想象,写出士兵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

八、

【答案】1.C

2.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

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喜悦醉酒”说法错误,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并不是“喜悦醉酒”,文中无因“喜悦”而“醉酒”之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

赏析诗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本题要求对比词的上阕和下阕,简要分析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

作者心情有这样不同,分析出作者上下阕各是什么心情,即可得出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

词的上阕中“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

“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

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

“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

“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