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docx
《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
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述评
彭小明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模式”是指简化的标准样式。
“作文教学模式”指值得遵循的,具有推广可能性的,并且有操作程序的写作教学套路。
由于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不同,每一位教师作文教学方式也不一样。
为了指导学生写作训练,中小学教师都在做作文教学理论“实践化”的尝试,希望能找到可操作的“作文教学模式”。
评介我国典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有利于广大教师从事作文教学以及同学们寻找写作学习入门的路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基本模式;述评
中图分类号:
(TimesNewRoman小五号)文献标识码:
(TimesNewRoman小五号)文章编号:
1008-309X(2008)01-0001-01
“模式”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
在古代汉语中,“模式”一词与现代意义大致相同。
《说文解字》说:
“模,法也。
”“式,法也。
”“法,刑(型)也。
”可见“模式”即法式、标准、规范、模范、式样。
在英语中,“模式”写作modl,也是模型、模范、典型、式样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含义相近。
随着当代理论界对“模式”的研究深入,“模式”定义也随之扩大、深化。
如有指“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有指“以特征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
著名教育模式研究专家查有梁则认为:
“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
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特征;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
”【1】
从以上引用,我们可以概括地认为,“模式”即简化的标准样式,即理论与实践的操作中介。
“模式”具体到写作学习、作文教学上,它应该可以指值得遵循的、具有推广可能性的,并具有操作程序的“套路”“招式”或“范式”。
对于“模式”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我们需要“模式”(建模),以便按“法”指导学生,学生按“式”模仿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突破“模式”(解构),打破“公式化”“程式化”的套路,创新发展,以便写出更加新颖的文章。
新时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作文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如观察分析表达模式、语言思维模式、文体中心模式、注重过程模式、分格作文、快速作文、快乐作文、读写结合、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生活作文、活动作文、绿色作文、文化作文、新概念作文、非构思作文等等。
下面评介我国中小学典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帮助大家寻找写作教与学入门的路径。
1.“观察——分析——表达”教学模式
这是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三级训练”体系。
其总体思路是:
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
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训练方式是语感训练和文章结构的训练,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构思训练。
【2】
这一模式符合写作“主客互化”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转化)“三级飞跃”(感知——内孕——外化)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2.“语言与思维结合”教学模式
这是北大附中语文教师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写作训练和作文教学模式。
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写作学习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
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语言练习(长短句变化、语感的培养等);
形式逻辑训练(语言清晰性、语言连贯性、思维条理性的练习);
想像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
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如说明性练习、观点与材料的处理等);
阅读与分析练习。
【3】
这种教学体系的特点并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教授为核心的,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以语言训练为抓手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3.“分格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黑龙江省常青老师设计并推广的作文教学模式,他称之为“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
这一教法要求学生先进行“分格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分格训练的所谓“格”,是单一的基本教学单位,相当于人们常说的“片断练习”、“单项训练”的片断或项目。
常青把表现五味(声、色、味、形、触感)和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基本元素划分为265个格,每一格配以范文,由易到难,由简而繁,逐格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如有写人格、记事格、景物格、章法格、形式格。
写人格又分外貌格、动作格、内心格、对话格。
对话格可以这样训练:
人+话;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话。
【4】
这一模式符合写作“循序渐进律”,符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写作教学原则。
写作学习没有“分格训练”作文不能具体化,没有“综合训练”作文不能整体化。
综合训练是宏观控制,分格训练是微观把握。
学生经“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训练后,写作水平自然可以提高。
4.“情境作文”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渲染出一种合情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发学生的想象,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材料而表达成文的一种作文形式。
它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进行联想、写作。
国内最早提出情境教学概念并最早进行系统实验的是江苏南通的李吉林老师,随后情境教学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李老师认为设置精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事物,并展开积极的思维与想象,从而激发起表达的动机,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情境中的声、色、形的表象与自己储存的词语联系起来,文章自然呼之欲出。
【5】
“情境作文”的优点在于为写作者提供特定的“情境”,给学生呈现了具体可感的写作对象,便更易于调动写作情绪,激发写作动机,而这些对产生主动、积极的写作心理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原理。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只有在情与境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互动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才会积极建构意义和生命。
5.“快速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应“升学教育”之需,以“作文速度”为中心,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杨初春把快速作文教学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
“五步”即基础训练(如兴趣、积累、语言)、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
“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和理论指导型。
【6】
这一教学模式切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又符合“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试之需,并有短期的效果,所以较受广大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欢迎,但这一教法缺乏写作理论依据。
其实,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体现,要“快速作文”必须从提高写作主体素养入手,“博而能一”“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6.“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体会到“读写结合”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
读写结合写作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读”与“写”两种学习情境的相互沟通、良性迁移的基础上的。
读写结合最典型的是“三个阶段九种作法”作文教学。
其基本思路是:
课前阶段:
第一种作法——编写课文提纲;第二种作法——试写同题作文;第三种作法——讨论写法。
课中阶段:
第四种作法——复述课文;第五种作法——片断练习;第六种作法——对比写作。
课后阶段:
第七种作法——读后仿写;第八种作法——读后改写;第九种作法——扩写或续写原文。
【7】
这种写作教学模式,以读为基础,读写结合,遵循写作学习“厚积薄发律”、“由仿到创律”,符合“读文与作文相结合”的写作原则,有利学生兴趣的激发、材料的积累、思路的拓宽、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整体提高。
7.“文体中心”教学模式
20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文体学”传入我国,自此以后,我国近百年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列”、以“文体为中心”。
这种写作教学模式结构基本上是:
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三个层次。
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
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特征、文体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教学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等在以“文体中心论”指导下,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一教学模式多年以来为我国中小学所采用,在我国有普遍的影响。
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写作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消极影响更大,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虚拟”的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学生全面发展。
8.“重视过程”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作文教学以“熏陶——自悟”为主,可以称“熏陶式”作文教学法;现代作文教学以“模仿——创造”为主,可以称“模仿式”作文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许多有远见的老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
重视过程比较典型的是“文体为纬——过程为经”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为代表。
他们的做法是:
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
“重视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超越了写作教学“熏陶模式”“模仿模式”,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9.“活动作文”教学模式
活动作文,是指以参加活动为基础,以观察生活为手段,以作文材料的获得、写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开放性实践型作文形式。
活动作文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和题型作文教学法。
说它是“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是因为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的称呼。
他介绍说,“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
说它是“题型作文教学法”,是因为李白坚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大作文”教学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
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
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
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
【8】
“活动作文”模式的价值在于“训练大于知识”“训练先于知识”,“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
这一模式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为“动力学”作文教学开了先河。
10.“绿色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心理,符合写作规律,提倡表达真情实感,追求个性张扬的健康写作教学模式。
主张以兴趣为导向,面向社会、生活、自然,真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生命存在,是一种原生态的校园写作。
由于应试教育对作文的污染,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潭。
我国中小学师生为了“分数”往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寻求应试作文的套路,“一凑、二抄、三套”成了学生作文的捷径;到处充斥着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
作文成了没有“精神”,没有“生命”,没有“灵魂”,徒有躯壳的文章,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称这样的作文为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
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追求情感真诚、思想真实、个性真切的“绿色作文”的口号。
要求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以做人促进作文,以作文升华做人,使作文成为完善人生的健身器。
【9】
这一作文教学模式提倡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人文并进”的教育理念,符合人类教育“成人与成才一体”的终极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1.“生活作文”教学模式
所谓“生活作文”是一种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观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作文内容入手,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写作内驱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学生维,提升学生人格的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第二中学特级教师李元昌创立的“社会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是生活作文成功范例,这一模式又称“放——收——放”作文教学教学法。
他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所以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必须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
李元昌的做法是:
放——收——放。
第一个“放”,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解决作文的材料。
第二个“放”是回到社会生活中去用,他认为学生为文不是为了应考,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生活、改造社会。
于是他积极提倡为生活作文、为社会写作、为农民服务。
他安排的写作训练程序是这样的:
初一解决材料问题,即“放”;初二上半年训练各种文体写作,即“收”;初二下半年和初三转向社会实践应用,即“再放”。
【10】
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是新时期我国写作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生活的积累与体验对于学生写作而言十分重要,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学生自然就能有物可言,有情可发。
“生活作文”与“生态作文”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注重作文与生活相统一,强调作文与做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2.“话题作文”教学模式
话题作文往往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是一种不限文体的作文形式。
话题作文最先是从1999年高考的写作题目设计中出现的。
其特点是“三自”: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三开放”:
写作范围开放——以“话题”作文;写作文体开放——淡化文体(但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写作要求开放——降低审题难度(但有一定的限制性)。
话题作文从材料作文脱胎而来,与材料作文一样都有材料提供,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作用不尽相同。
材料作文要求在内容上对材料进行直接评述或引申发挥,开头、主体、结尾都要紧扣材料,并在形式上限制了角度、写法、体裁;话题作文则不然,在内容上源于材料而不限于材料,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在形式上角度、写法、体裁可根据写作者爱好、特长自由选择。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形式相比更加自由、开放。
由于话题作文限制少,便于学生发挥,很快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也成为了我国当代最流行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
13.“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怎样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都是师生深感头痛的难题。
教师教作文往往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按程序进行;学生写作文,往往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本应千姿百态的文章也成了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新八股”。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教学模式。
“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
“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新概念作文”的出发点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新概念作文”同传统作文的教学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新概念作文强调学生创新的思维、真实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
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
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14.“DCC”作文和“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
这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提出的作文教学模式。
所谓DCC是指“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
1999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DCC作文导写导练》。
它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为导写教练,思维训练为主线”。
它的做法可概括为“四块十环”(六导四自):
课前自学(趣导、诱导与法导、例导、启导);演练学写(激导、范导、自写);改中学写(自改);课外活动(自发、自积)。
这一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达成写作者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立,以此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非构思作文”是从DCC作文开始起步的。
其总体框架仍然以“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作为基本的动力学的教育理念。
它的基本体例是:
课堂教学(心灵共振:
题目激趣激思;金色鼠标:
作文知识点击;创新之路:
思维建模与解模;独立实践:
作文实践;与你同行:
作文自改)。
课后积淀(成功之光:
作文广义发表;心灵充电:
课后积累练笔;文苑甘露:
艺文趣事;文苑新枝:
优秀作文选萃)。
这一模式最终的结果是想进入一种“非构思”的自组织、自生长的写作状态、境界。
也就是说,学生作文的过程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谋篇、表达”的静态化、不真实的写作过程,而是非构思的、非提纲的自生长、自组织的“即兴写作”过程。
【11】
这一模式以兴趣为先导,以积累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非构思”为目标,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语言,学会写作”,把“创新思维”“创新作文”的训练教学落到实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值得推广。
以上评介了我国中小学数个典型的写作教学模式,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写作教学研究的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的模式,这一点是不用置疑的。
我们一方面想通过评述典型的写作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提供可借鉴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表达“文有法文无定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的辩证思想,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模仿技法、模式的同时,能寻找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训练和作文教学模型、式样,“由仿到创”“法而无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2.
[2]刘朏朏,高原.作文三段训练体系简介[J].北京师大学报,1986(6).
[3]章熊著,张彬福.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4]周进芳.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94.
[5]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M].南宁:
漓江出版社,1992.
[7]毕养赛.中学语文教学引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01.
[8]李白坚.大作文[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9][10]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北京: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3.
[1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路[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
2010-06-14
基金项目:
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YB09052)
作者简介:
彭小明(1963-),男,汉族,浙江云和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Review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TeachingModelofComposition
XiaomingPeng
(CollegeofHumanities,Wenzhou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325035)
Abstract:
Modelreferstoasimplystandardstyle."Theteachingmodelofcomposition"meansapatternontheteachingofwritingwhichcanbefollowed,popularizedandaslohaveoperatingprocedure.Asthedifferencesinculturalbackgroundandcognitivestyle,everyteacherhavediverseteachingmethods.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teachersattempttoputthetheoryofcompositionteachingintopractice,hopingtofindtheworkableteachingmodelofcompositiontoguidestudents.Reviewingthetypical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eachingmodelofcompositioncanhelptheteacherstoinstructandhelpstudentstolearntherudimentsofwriting.
Keywords:
compositionteaching;thebasicmodel;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