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061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docx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培训时间;2010.4

授课人;李树军

培训内容: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培训目的:

1、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对孩子

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与重要性。

2、让家长知道应从那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培训形式:

授课

导言: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工

作的观念有了转变,家长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有了较大的发

展,普遍加强了家园联系与合作,这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

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

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健康茁壮成

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必须

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来。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的优良思想品质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要想让他茁壮成长,不但要精心

浇水,要有阳光、雨露,还要不断进行剪枝修补,只有这

样才能使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

孩子由于涉

世不深,对是非观念认识模糊,家长就应该从身边发生的

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注意正面引导,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

思想品质。

如:

有一次,我同事带孩子来家里玩,喜欢上

了我儿子的玩具小汽车,临走时带走了,等我儿子回家后

找他的小汽车,我便说让啊姨家的小弟弟拿走了,儿子一

听便哭闹着要我去要回来。

针对孩子表现出的自私、狭隘

的心理,我及时地对他讲道理,帮助他提高认识,并向他

的两位教师反映了此事,要求帮助解决。

对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

家长要和幼儿园配合起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随

时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

能力。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孩子尽可能的全面

发展,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的生活

习惯都是从小开始,从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不良的习惯一

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却一辈子都会受益,

所以作为父母和幼儿园教师都要有恒心、耐心,在每一天

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抓起,教育孩子树立“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的思想,并严格去执行,要求孩子在家在园一

个样,通过日常生活的不断锻炼,孩子会渐渐养成自己的

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例:

能独立穿衣、脱衣、洗手和刷牙

等,每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家长和老师都要给予及时

的鼓励和表扬。

三、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孩子智力的强大推动力,要想使幼儿智力

获得发展,首先要激发兴趣,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浓厚的

兴趣,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口说,动手操

作,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智力潜能得到较好的发

展。

所以,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兴趣,

让他们高兴地投入学习活动,发展智力,增进知识。

孩子

的兴趣各不相同,家长如果能发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掌握孩子早期的智力倾向,因势利导,对孩子未来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不顾孩子自身

的特点与兴趣,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

往往使孩子学的很苦,家长也搞的很累。

例:

我儿子从小

就喜欢探索,常动手拆东西搞“实验”,我知道这是孩子的

兴趣,但我却很反感,逼迫他学美术,孩子每次拿起画笔

都要哭哭泣泣的,我觉得日子久了他就会渐渐喜欢的,没

想到事与愿违,与他的老师说起此事,老师也说儿子的兴

趣在于动手操作、探索,并批评我不该强迫孩子,我接受了

老师的建议,在家中给孩子设置了“探索”区,里面摆放了

若干玩具手枪、汽车,并让他爸爸陪同孩子一起拆、拼并

适当讲一下原理,孩子非常高兴,如鱼得水,没想到这帮

助孩子提前认识了物理知识,现在儿子已上高一了,物理

成绩在级部名列前茅。

总之,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素质并不是件难事,

只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做教育的有心人,是随

时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只要家园配合起来,定能更

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一、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如果你对刚理完发的孩子说:

“什么发型,难看死了!

”青春期子女的反应多半是鼻孔里冷冷地一声“哼!

”潜台词是:

“你懂什么!

”不过,如果这话是出自同学之口,那可不得了,他很可能会把费了好大劲理成的心爱发型弄乱重来。

   “一起去公园转转吧!

”节假日里,父母好不容易安排妥当一次充满温馨的出游,可孩子的反应已远远不再是童年时的欢呼雀跃,取而代之的那份勉强与拖拉倒像是你让他去拔牙:

“非得我也去吗?

”更有甚者,干脆一口拒绝:

“不行,我和同学还有事呢。

”后来你才得知,所谓“有事”不过是陪同学或朋友去商场挑一盘磁带而已。

   为了孩子的生日,父母亲转了无数商场,跑得腿脚发软,精心挑选了合体的衣服作为礼物(当然是父母认为既漂亮又大方的),可是孩子完全不领情;更让父母伤透心的是,在甜言蜜语向你争取到生日聚会的赞助以后,名单中却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你已经有了上述类似的经验,切莫气愤伤心,因为你并不孤独,有许多家长与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机会”,也别太早得意,因为你恐怕在劫难逃。

在子女的青春期内,这是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

不必埋怨孩子“没良心”,“不懂事”,更不用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尽职以至孩子疏远了你。

就如同孩子在三四岁时,曾有一段什么都要“我自己来”一样,这是又一次生命的飞跃。

   心理学家对此有个十分贴切的称呼:

心理断乳期。

身为父母者都知道,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断奶后的营养非同小可。

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样样都少不得,因为这些将替代母乳和牛奶供给孩子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断奶后的营养问题都关心备至。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是一个心理断乳期。

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

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感和成熟感的出现,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

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

但实际上,青春期的所谓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复杂内容。

这就形成了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

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一样,同龄人的关系密切和突出了,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

这些共同的感受和需求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地“利益共同体”,他们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

顺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

于是,他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对友谊无比忠诚。

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顶撞家长。

他们常说:

“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等等,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条“天理”,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

   即使最腻爱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盲目到让子女靠母乳或牛奶长大。

对于青春期子女的交往和友谊,也应抱有同样理性的态度。

友谊是他们心理断乳期的精神食粮,千万别加以剥夺或者进行阻碍,除非你想让孩子一辈子停留在童年。

可以说,没有密切的同龄人关系,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的与父母的疏离,孩子的青春期就是有缺憾的,他们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就是不完美的。

如果你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那绝对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你应当帮助他找到原因,补上这青春期的重要一课。

   无论你多么爱你的孩子,都要明白这一点,在进入青春期后,最能影响他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龄人。

社会心理学常识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鼓励他去结交朋友,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会获得建立准确自我概念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在休息日、节假日永远寸步不离父母左右,从来不要求去“找同学”、“找朋友”,放学后家中永远是既没有电话打进来,也没有电话打出去,你千万不要得意,以为孩子多么听话、多么守规矩,而应当引起你的警惕,你应当找孩子谈谈,想想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和别人来往。

至于家长以学习、成绩为由,限制甚至阻止子女与同学来往,就更不足取,因为朋友所能给予他的,有许多是你所无法给予的,而那又是他的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

   实际上,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子女广交朋友,我们担心的主要是在子女交往的对象上,唯恐“交友不慎”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常常忍不住横加干涉:

“你为什么要与某某来往?

他......”我建议家长少发这样的议论。

首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还未定型,随便的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太轻率了。

其次,孩子选择朋友有他自己的标准,可能某个孩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更可能具有你所不知道的某种可贵之处,而那正是你的孩子极为珍视和需要的:

或许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足球、集邮,或许他们在性格上互补--一个内向谨慎,一个开朗泼辣。

另外,少男少女的友谊往往比成人纯洁得多,用成人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功利甚至势利的经验来评判,本身是对他们美好情谊的亵渎。

   其实,孩子能否结交到朋友,以及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他自己,要靠他自己的魄力与能力,靠他自己的分辨和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善良正直,诚恳待人,他的身边自然不会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结交了一些不大好的朋友,恐怕首先是他自己在成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上多下功夫,在子女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上多下功夫。

   至于与父母的疏离嘛,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亲情是割不断的。

只是在这个岁月,这个年龄段,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和友谊的分量暂时超过了你。

在经历这个“心理断乳期”的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不会淡化或恶化,反而可以升华至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

   二、欣然面对“反叛”

   与同龄人关系密切,与家长关系慢慢“疏远”。

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

   提到“疏远”,提到“反叛”,家长们往往掩饰不住自己的激愤和失望:

孩子琐起了日记;他们拒绝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他们我行我素,自作主张。

一句话,简直不可理喻。

青春期少年对于家长的这种疏远和逆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在世界各地也大同小异。

语言、文化背景各异的父母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家长对孩子的抱怨经常伴随着生动的比较:

这孩子小时候特听话,可现在你让他干什么都好象没听见一样;过去连春游时穿什么衣服都要你帮她挑,现在可好,和同学去哪里玩都不情愿告诉你;小时候嘴巴真甜,家里来了人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如今叫人蚊子声,然后往自己房间里一躲,就再也不露面......总而言之,孩子好象变了一个人,变得让家长颇不满意。

其实,只要冷静下来琢磨一下,家长们也会发现自己抱怨得不尽合理:

如果已经上初一的女儿,睡觉前还缠着你给她讲故事,或者身高已经一米六七的儿子,举着客人带来的香蕉大叫阿姨......恐怕你的感觉会更糟糕。

不是吗?

他们确实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我长大了”的感觉在他们心灵中前所未有的强烈,身心各方面的变化使得他们与过去迥然不同。

  实际上,疏离和逆反只是表面现象,它所包含的实质是成长规律所提出的要求。

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儿童时代的心理是完全坦露的,没有什么内心的秘密,对别人不设防,对家长倾吐一切,敞开心扉,没遮没拦,有什么想法脱口而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无“后顾之忧”。

到了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愿意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喜欢保留自己的秘密,不愿吐露内心的真情,不轻易把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特别不愿向老师、家长等有尊严感的成人说,而是把心扉严密地闭锁起来。

在家里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常常把自己的抽屉锁上,不让别人翻看。

但是,他们的内心秘密总是要发泄的,就通过写日记等办法表白自己的内心秘密,倾诉自己的真情,寻求自我安慰。

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有时感到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会产生无名的孤独感和忧伤感,落落寡欢,神情忧郁,对月落泪,见花伤情。

但是,从总体上说,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因此,无论童年时宝宝的天真烂漫多么令人留恋,你们的关系多么融洽和谐,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他已经开始迈向成人世界,这是认识的重要一步。

相应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模式。

   当你被孩子的固执和反抗气得头昏眼花时,你不能够象过去那样用命令强迫他们服从,而只能“晓之以理”;当孩子对家庭事务或社会问题发表高见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他根本不懂,这是大人的事。

而应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当孩子拒绝告诉你他与某位同学通话的内容时,你不能要求他“从实招来”,更不能在下次偷偷用分机旁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

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以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他们只当成“乖孩子”。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其中不乏生死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请想一想,即使对待如此密切的朋友,彼此之间能够未经允许互拆信件吗?

能够未经同意代做决定吗?

哪怕是为对方着想、于对方有利,你会吗?

当然不会!

因为这样做是不道德、不尊重别人的。

那么,你又为什么理直气壮地去这样对待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呢?

为什么对他的拒绝和抵制感到气愤和委屈呢?

我记得《围城》上有这么一段话,刻画了做家长的心态:

“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

”,所以,我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去了解孩子的“秘密”。

我还想起《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句话:

“硬性了解孩子秘密的家长是不会尊重孩子的家长。

   下面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请记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

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你的命令。

   2、请记住你的孩子有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家庭的“重大决策”,比如耐用消费品和高档电器的添置、度假的方式和地点,甚至于父母工作的变换,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因为青春期思维的敏捷,使得他们的想法比成人更精彩。

   3、请尽可能理解你的孩子。

青春期毕竟只是通向成年的桥梁,而不是真正的成年,他们的意见、判断很可能经常是不妥当甚至是荒唐的。

身为家长当然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对,但在否决孩子意见的同时,你完全可以同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__虽然家长不能接受,但是家长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4、请让你的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

因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事情上实施“绝对权利”是合理的。

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

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

   最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温馨的教育环境莫过于家庭。

既然与成人关系的调整与重塑是青春期的“必修课”,家长与其一味埋怨孩子的“逆反”,不如欣然面对。

而且,如同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家长总是比孩子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

 

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

“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当前,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格局,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家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才能使学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育功能,九资河中学家长学校创立已有两年。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家长学

校的工作。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学校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1、成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家长学校职责、校长职责、秘书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师备课制度、学员登记制度及守则、考核奖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家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十佳家长评比条件、十佳家长评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3、严格家访制。

学校规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学年内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全班的1/2,并对每次家访作以详细记录,在家访过程中,坚持杜绝打小报告,向家长告状等不良现象,期末学校检查各班的家访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家长学校

1、对家长学校工作提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做好四个落实,学校将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学校每学期召开____次家教工作会。

学校财务预算中家长学校部分的内容。

2、定期举办讲座。

每学期学校都要请司法所、派出所同志来校举行法制讲座,对家长进行法纪教育。

3、定期召开家长会。

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村为单位召开的,以校为单位召开的,以班为单位召开的。

4、开展家教论文评比活动。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是称职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为了使他们的宝贵经验能有效地推广,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家教论文评比活动,评出的优秀论文已编印成册。

5、定期表彰优秀家长。

学校根据其参学率和知识掌握率以及对学校其他工作的支持程度,每期都要表彰“十佳家长”。

三、做好家长学校的档案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档案工作,专人负责管理。

将领导情况、办学条件、常规管理、办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分类归档,分装21个档案盒。

四、取得成绩

   我校家长学校的工作,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九资河中学家长学校已被县教育局关工委评定为示范家长学校,正向市教育局申报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家长学校是新生事物,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今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讨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家长学校工作。

 

家长学校活动材料

加强家校联系,共担教育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一代的

教育问题已成为每个家庭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视和

改进家庭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

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

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

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奉“棒头出孝子”,教

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

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负

面影响,必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高尔基曾说:

“爱自己的

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

个严重的问题”。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家长会,重点谈一

谈:

如何加强家校联系,共担教育责任。

【材料一】

家庭教育:

人生中的第一课

每位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社会

有用之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倾注了无限的爱,在教育

和培养孩子方面,家长们都费尽心思,家庭教育和正确的引

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孩子是在家庭教育中长大,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是沟通学校教育的纽带和桥梁。

家庭教育首先要给孩子创造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不仅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

还要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孩子

的行为举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

了良好的教育。

二、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和学

校应经常保持联络。

如果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

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尊敬老师,下课粗玩,不注意安

全,乱花零花钱等不良行为,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合作,解

决问题。

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缺点,要给予纠正,对生

活上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进步要加予

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素质。

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修养

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不诚实、说谎、贪小便宜等行为家

长必须及时制止,并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这些不良行为会

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

现在的孩子又多是独生子,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集

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同学和小伙伴交流和沟通,

增加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和广泛兴趣。

总之,家庭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家

长应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用文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

子,让孩子在健康向上中成长。

【材料二】

如何与孩子的老师交流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

心理学家认为,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

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

所为。

专家常提醒父母: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

不是一个孩子。

”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

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三、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

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

不容易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

解。

四、“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呢?

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

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

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完全和

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老师和家长经

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材料三】

家长眼中的家校交流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长、老师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

结果。

家长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师无比的信心和无限的驱动

力。

如果双方能够彼此融洽沟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

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来。

当孩子被送进学校的大门后,父

母们怎么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如何向老师提意见而

又不影响孩子呢?

一、面对面交流很有效

我一直认为,和老师的沟通面谈比较有效。

因此,我一

般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视时机和老师谈一会儿。

尤其是

每天下午接孩子时,时间比较充裕。

那个时候,老师往往

已经送走了孩子,没有上课时的那种繁忙,比较适宜和老

师沟通,交流一下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

但是,交谈不应

耽误太长的时间,因为老师还要顾及其他孩子和家长。

二、用电话与老师沟通

我一直工作很忙,加之文化程度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去

照顾儿子,造成了他对学习的厌倦、散漫,最后成了班上

的差生,作为家长我很着急,却帮不上忙。

有一次,我

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老师的电话。

没想到,老师非常热

情和耐心。

在以后的电话沟通中,她教我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赞扬孩子,让我懂得了怎

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材料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