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8918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

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

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对策

——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视角

钱明霞

(常州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

在专家调查法基础上确定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对2006——2012年常州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与分析,对常州周边的苏南其他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

同时,立足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的视角,对提升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城市比较;对策;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

ChangzhouCity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fromtheperspectiveofindependentinnovationofSouthofJiangsupilotarea

Abstract

Determinethecity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evaluationindexsystembasedontheexpertinvestigationmethod,UsingAHPindex,basedonstatistics,thedynamicanalysisandevaluationofthe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ofChangzhouCity,from2006to2012,theabilityofindependentinnovationofquantitativeevaluationandcomparisonbetweenChangzhouandSouthofJiangsuCity.Atthesametime,basedontheindependentinnovationofSouthofJiangsupilotareaperspective,toenhancetheabilityofindependentinnovationinChangzhouandputforwardpolicy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Innovation;citycomparison;policyrecommendations;expertinvestigation;AHP

 

1.引言3

2.文献回顾3

3.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价与分析:

2006—20125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5

3.22006—2012年对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7

3.2.1原始数据的来源7

3.2.2数据的标准化7

3.2.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7

3.2.4计算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8

3.2.5计算结果与分析9

4.常州与苏南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2012)10

4.1评价指标的遴选与确定10

4.2数据的来源及其标准化11

4.2.1数据来源11

4.2.2数据标准化12

4.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2

4.3.1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12

4.3.2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3

4.4计算结果与分析13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5

5.1研究结论15

5.2政策建议16

5.2.1创新制度设计,促进自主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

16

5.2.2持续强化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出16

5.2.3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区域的协同创新17

5.2.4调整政策导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17

参考文献19

 

1.引言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主线,着力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努力提升民生科技进步水平,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已成为常州市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推动力。

为此,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城市,就应该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经济和产业的附加值,就必须注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这是常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常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

在区域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各地区均非常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支撑政策创新,那么,目前常州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支撑政策的现状如何?

与周边城市相比较,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有什么领先优势?

未来常州市在区域竞争与发展中如何应对周边城市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常州与周边城市各自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并量化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和缺陷,这对今后常州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产业调整,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结合常州市与周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提出提升常州城市创新能力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2.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已作了有益的探索,如OECD知识投入、知识存量和流量、知识产出、知识网络以及知识与学习等六个主要内容入手,提出了测度知识经济的基本框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用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来评价中国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深圳市政府则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领域来评价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外关于创新的研究中很少提及“自主”创新,在西方学者看来创新必定是自主的,国外学者较为推崇的是“内生”创新,经济学家FrancoN.(2005)指出创新主体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或主要依靠自身来实现的创新行为。

国内学者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彭建娟、李建华(2007),支军、王忠辉(2007)认为,区域内所有创新主体形成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出所有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

在现有文献中,很多研究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过定义,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的界定比较少。

刘凤朝和潘雄锋(2005)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区域依靠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经济发展。

江蕾和李小娟(2010)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区域自主创新行为组织高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将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王鹏等(2011)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中区域创新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研发能力、吸收能力和组织能力。

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的文献也不多,在省级区域比较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张勤、李成标(2010)构建了包含自主创新基础能力、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环境能力和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的评价体系。

李鸿阶、张元钊(2012)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确定为“基础创新能力”、“要素投入产出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对比福建省与东部地区省市自主创新能力。

曲泽静,史安娜(2011),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系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程度,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比较。

对地级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文献,代表性的是孙恒有、张丽叶(2010)采用科学评价方法,在分析自主创新能力构成体系的基础上构造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评价比较。

徐国泉(2012)应用集对分析法对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苏州与“双三角”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揭示苏州自主创新能力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

马溪骏、高袁袁(2010)提出了以创新的投入能力、管理能力、保障能力、产出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皖江城市带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但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定性的理论探讨上。

在为数不多的量化评价中,模糊评价、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研究对象都是企业、高科技园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城市与其周边相邻地区的比较研究则相对较少。

3.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价与分析:

2006—2012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合常州的实际,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看法和判断的。

问卷设计的指标主要参考了《中国创新指标体系框架》、《江苏省创新型城市(省辖市)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以自主创新投入、知识创新产出、自主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撑环境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常州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2006—2012)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含义

自主创新投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额的比重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100%

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地方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本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0%

每万人口(户籍)研发人员数

全部R&D活动人员/全部人口(户籍)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

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销售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

知识创新产出

发明专利授权数

指当年获得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

指当年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的发明专利数

每百亿元工业总产值发明专利授权数

当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当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每百亿元工业总产值发明专利申请数

当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当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数

规模以上企业经申请获得省级以上批准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数

规模以上企业R&D项目数

规模以上企业经申请获得市级以上批准的R&D项目数量

自主创新绩效

万元GDP综合能耗

全部企业综合能耗/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此为逆指标)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就业人员数

技术合同成交额

在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合同标的金额的总和

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当年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当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100%

新产品产值率

当年度新产品产值/当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100%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数

当年度经省认定的属于高新技术类的产品数量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

当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往国(境)外金额/当年全部出口额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得分

运用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对某一个评价地区建立的动态和横向可比的科技统计分析数据

创新支撑环境

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业园孵化面积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业园孵化企业数

外贸出口依存度

外贸出口总额/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100%

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总数的比例

当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00%

实际利用外资额

指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当年度服务业增加值/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100%

调查对象所涉及的相关专家选择计有30名,包括制造业领域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7名、企业R&D科技人员3名,科技产业园区R&D专家(科学家、工程师)10名,从事科技管理的政府官员5名,高校从事创新理论研究专家5名。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客观和有效,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要求是被调查者从事创新领域研究或者创新管理工作时间较长,对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现状比较了解,对自主创新研究内容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实际调研时,课题组人员将指标体系分类制成问卷,由课题调研人员向相关专家阐述指标的含义,请他们结合自身经验,从中选择认为最能够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及其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的评分,从而获得调查的原始数据并确定了最终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制度因素难以定量的特性,以及科技创新的部分指标目前缺乏专门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暂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因此,对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与苏南在其他城市的比较也暂不涉及这部分指标。

本课题研究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赋予相应的权数。

3.22006—2012年对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3.2.1原始数据的来源

原始数据(见表2)主要采集自相关年份的常州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常州市科技统计等,有些数据则是课题组自行进行计算处理后获得的。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口径的调整,全部采用相关年份的江苏科技统计公报的数据。

3.2.2数据的标准化

指标中除“万元GDP综合能耗”为逆指标外,其余均为正指标。

因此,只须将“万元GDP综合能耗”进行转换即可。

为了消除评价指标的单位的影响,使不同单位下的指标数值能够在比较时有一个相对准确、科学的结果,避免受到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课题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采用Z—Score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3.2.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将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获得算术平均数,然后输入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Version7.5,按照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获得一、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

第一,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表2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单排序结果

矩阵

Wi

λmax

n

CR

一致性检验

自主创新能力

(0.2748,0.1397,0.3873,0.1981)

4.1217

4

0.0456

<0.1,通过

表3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单排序结果

矩阵

Wi

λmax

n

CR

一致性检验

自主创新投入

(0.2879,0.0604,0.4894,0.1623)

4.0192

4

0.0072

<0.1,通过

创新支撑环境

(0.0686,0.3997,0.1017,0.1352,0.0438,0.2509)

6.1208

6

0.0192

<0.1,通过

知识创新产出

(0.0985,0.3309,0.3565,0.1136,0.0455,0.0550)

6.0558

6

0.0089

<0.1,通过

自主创新绩效

(0.1613,0.0377,0.2313,0.2994,0.0853,0.0536,0.0261,0.1053)

8.1582

8

0.0160

<0.1,通过

以上5个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判断矩阵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各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总排序,组合的一致性检验根据公式:

,分别计算

0.0064,0.0117,0.0226,0.02416;

查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的值分别:

0.9,1.24,1.41,1.24;

因此,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

,通过,故层次总排序满足一致性检验。

3.2.4计算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首先,在层次排序的基础上,依据准则层和目标层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各准则层(一级指标)综合指数。

其次,计算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

依据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

3.2.5计算结果与分析

由表2,从目标层和指标层权重排序看,根据权重最大原则(对上一层的评价贡献最大),影响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自主创新绩效,它对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贡献达38.73%,其次是自主创新投入(27.48%),而知识创新产出、创新支撑环境对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贡献分别为19.81%、19.37%。

从指标层各因素对总目标影响的总排序来看,对常州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较大、有促进作用的因素(从大到小)分别是①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0.1345);②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0.1160);③技术合同成交额(0.0896);④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额的比重(0.0791);⑤每百亿元工业总产值发明专利授权数(0.0706)。

对常州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较小、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因素(从大到小)分别是①FDI;②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数;③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业园孵化面积;④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⑤规模以上企业R&D项目数。

根据表2确定的权重,对常州市2006-2012年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具体的结果见表4。

表4常州市2006——2012年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

一级指标

权重

2006

2007

2008

2010

2011

2012

自主创新投入

0.2748

-0.3977

-0.378066

-0.440483

-0.412635

-0.419856

-0.381304

知识创新产出

0.1981

0.313427

0.3198872

0.4378739

0.6887051

1.0444442

1.2353628

自主创新绩效

0.3873

-0.24169

-0.215037

-0.29935

-0.320545

-0.361123

-0.337403

创新支撑环境

0.1937

-0.10092

-0.210495

0.269813

0.0215736

0.3690175

0.1318939

综合评价得分

-0.16035

-0.16458

-0.097978

-0.096928

0.0231438

0.0348147

由表4,在2006-2012年间,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投入、知识创新产出、自主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撑环境的得分均是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自主创新投入和知识创新产出。

自主创新投入的不断增长,研发队伍的不断壮大,体现知识创新产出的主要标志之一——专利,其数量和质量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常州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非常明显,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提升幅度相当大,为常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自主创新绩效、创新支撑环境的得分则呈不稳定波动状。

但,这不能否定常州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知识创新产出的成果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来服务于常州市的经济发展等。

从最后的综合得分来看,常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年提高,尤其在2011年,综合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同时,自主创新绩效、创新支撑环境的评价不良也直接影响了常州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绩效的不理想。

这说明,在现阶段,常州市自主创新产出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也就是说常州市对自主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理想,没有合理地、高效率地利用所投入的创新资源。

4.常州与苏南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2012)

4.1评价指标的遴选与确定

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视角下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要求是,在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按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发展要求进行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要体现出苏南经济实力雄厚的现状;

(2)要体现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思想;(3)要体现苏南开放优势明显的特点。

表5苏南5市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的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含义或计算公式

自主创新投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额的比重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100%

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地方本级财政科技支出/本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0%

规上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规上企业R&D支出/销售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

每万人口研发人员数

全部R&D活动人员/全部人口(户籍)

知识创新产出

发明专利授权数

指当年获得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

指当年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的发明专利数

每百亿元工业总产值发明专利授权数

当年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当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每百亿元工业总产值发明专利申请数

当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当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总人口。

自主创新绩效

新产品产值率

当年度新产品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100%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当年度高技术产品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10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

某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0%

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

当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销往国(境)外的金额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就业人员数

万元GDP综合能耗

全部企业综合能耗/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此为逆指标)

创新支撑环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

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家庭电脑总拥有量/家庭总数×100

人均(常住)计费邮电业务量

计费邮电业务总量/总人口数(常住)

外贸出口依存度

外贸出口总额/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100%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指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当年度服务业增加值/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100%

4.2数据的来源及其标准化

4.2.1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主要采集自苏南5市统计年鉴(20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江苏科技统计等,有些数据则是课题组自行进行计算处理后获得的。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分类目录的调整,全部采用2012年的江苏科技统计公报的数据。

4.2.2数据标准化

指标中除“万元GDP综合能耗”为逆指标外,其余均为正指标。

因此,只须将“万元GDP综合能耗”进行转换即可。

为了消除评价指标的单位的影响,使不同单位下的指标数值能够在比较时有一个相对准确、科学的结果,避免受到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课题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采用Z—Score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4.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同样地,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Version7.5进行数据处理,确定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4.3.1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表6苏南5市自主创新能力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单排序结果

矩阵

Wi

λmax

n

CR

一致性检验

自主创新能力

(0.2827,0.1999,0.4297,0.0877)

4.0812

4

0.0304

<0.1,通过

表7苏南5市自主创新能力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单排序结果

矩阵

Wi

λmax

n

CR

一致性检验

自主创新投入

(0.2950,0.1204,0.5156,0.0689)

4.0228

4

0.0086

<0.1,通过

知识创新产出

(0.1212,0.0425,0.2940,0.0737,0.4686)

5.0409

5

0.0091

<0.1,通过

自主创新绩效

(0.131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