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800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docx

湛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大纲

 

 

公共教育学

 

教学大纲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编制

2014年9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900000。

课程英文名称:

Publicpedagogy。

授课对象:

全校各院系师范生(本科)。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建议学时:

32学时。

学分:

2学分。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教育学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我国的教育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导思想,同时还应以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同时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其它任何学科一样,教育学在高度综合的同时又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子学科、边缘学科。

比如教育管理学、教学论、德育论、教育技术学等。

由于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科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扩大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

其中平时考试占3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期中考试(闭卷或其它形式)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1、考核的方法:

统一命题,参加全校课程统考。

2、考核的形式:

集中的课堂闭卷考试

3、考核的时间:

120分钟

4、考试题目的类型及考试要求:

试题类型包括判断、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携带一切有关资料。

5、考试内容范围:

考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命题。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师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和综合学科。

一方面,它是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吸收其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的内容,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加强训练教育教学实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其独立的、综合性的教育能力、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从业基本技能;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3、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基本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孟子、《学记》、韩愈;

苏格拉底与产婆术、昆体良。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卢梭与《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欧美新教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新传统教育学、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中国民主主义教育学(蔡元培、陶行知)。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终身教育学、建构主义教育学、后现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1、常用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

2、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各阶段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

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与讨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怎样运用历史法、调查法、试验法、统计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3、结合实际谈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法。

(二)第二章教育概述(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教育的概念

2、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4、比较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近现代教育的异同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基本概念

广义教育;学校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

第三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起源说

2、各阶段教育发展特点

(1)原始教育

(2)古代的教育

(3)近代的教育:

义务教育

(4)现代的教育: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

3、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育的概念;

2、各个时代教育的特点

思考与讨论: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4、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教学方式: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三)第三章教育功能(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功能的涵义和分类

2、掌握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3、掌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4、理解教育功能的实现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育功能分析

1、教育功能的涵义

2、教育功能的分类

第二节个体发展功能

1、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3、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第三节社会发展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4、人口功能

5、生态功能

6、负向功能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

1、教育功能的形成

2、教育功能的释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有哪些类型?

2、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它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与讨论法。

(四)第四章教育目的(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

2、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1、概念

2、层次结构

第二节国内外教育目的表述

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基本精神

2、外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及特点

第三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运行机制

3、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的条件

4、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2、素质教育的内涵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其分类如何?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3、试比较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5、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讨论法。

(五)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教育制度等概念

2、掌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4、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5、了解教育法规概念并掌握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概述

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3、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现代工业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的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教育法规

1、教育法规概念

2、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思考与讨论:

1、教育制度的含义。

2、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

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3、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

我国应进行怎样的改革?

4、联系实际分析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5、什么是教育法规?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有哪些?

教学方式:

讲授法。

(六)第六章教师与学生(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

2、学习教师的基本素养

3、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掌握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师

1、教师的作用与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质

4、教师的专业生涯与发展

第二节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社会地位与权力

3、学生的本质特点发展理论

4、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与身心发展规律

第三节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2、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

2、教师的专业素养

3、学生的本质属性

4、学生发展理论与身心发展规律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思考与讨论:

1、 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角色?

3、 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4、 联系实际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

5、 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新时期学生的特征有哪些?

6、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7、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 结合实际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9、 师生之间理想的关系是怎样的?

应如何建构?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

(七)第七章课程(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课程的含义

2、 理解主要的课程编制理论

3、 正确掌握课程的设计理论

4、 能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5、 掌握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走向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含义

2、课程编制基本原理

3、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实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课程的含义

2、 课程理论流派

3、 课程类型

4、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讨论:

1、 什么是课程?

课程的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3、 谈谈校本课程的利弊,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5、 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

(八)第八章教学(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学的概念、地位、目标;

2、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3、掌握教学过程的原则;

4、掌握教学常用的方法;

5、掌握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过程

1、教学的概述

2、教学过程理论

3、现代教学理论

第二节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循序渐进原则

8、巩固性原则

9、反馈控制原则

10、互动建构原则

第三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的概念

2、著名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的概述

4、中小学常见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

(一)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

2、分组教学

3、班级上课制

4、特朗普制

(二)教学工作

1、备课与上课

2、听课与评课

3、说课与教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思想

3、教学过程的规律

4、教学过程的原则

5、教学模式与常用的方法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教学?

教学有哪些任务?

2、简述著名教学模式。

3、教学过程的含义?

4、什么是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有哪些?

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6、结合实际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选择教学方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其利弊如何?

8、观摩一堂课,并进行分析。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

(九)第九章德育(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德育的概念与功能

2、掌握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3、理解德育的过程与模式

4、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德育概述

1、德育的概念

2、德育的功能

3、德育的内容

第二节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1、德育的任务

2、德育的内容

第三节德育过程与模式

1、德育过程

2、德育模式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2、生活原则

3、主体原则

4、体验原则

5、集体主义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二)德育方法

1、道德叙事法

2、讨论争辩法

3、价值澄清法

4、随机教育法

5、活动实践法

6、环境陶冶法

7、品德评价法

8、自我教育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德育的过程;

2、德育的主要原则;

3、德育的主要方法。

思考与讨论:

1、德育与人的成长有何关系?

2、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德育过程有何特点?

如何针对这些规律进行德育工作?

4、我国学校的德育模式有哪些?

5、德育有哪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6、新时代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

(十)第十章班主任工作(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2、了解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

3、掌握班集体培养的方法

4、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与新理念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三、班主任的修养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一、调查与研究法

二、学生行为观测法

三、心理辅导法

四、心理疏导法

五、思想教育法

六、目标激励法

七、自我管理法

 第三节班级组织及管理

一、班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班级管理目标和工作原则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班主任的角色作用、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思考与讨论:

1、 班主任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3、 尝试围绕专题设计一个有趣的主题班会。

教学方式: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复习(2课时)

四、实践环节

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指导学生将运用理论知识。

选择条件好的中学进行实习见习、与中小学教师座谈、参观学校、观摩课堂、接触学生等。

五、教材

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2年版。

六、参考资料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成有信主编:

《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李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七、必要的说明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是以普通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本科)所确定的学校教育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从事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在学校教育或相关机构从事教育实践、研究和管理,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