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624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学重点.docx

国际贸易学重点

国贸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净进口和净出口

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加以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则为净进口。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国民经济分为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5、水平型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

垂直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6、前向联系

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7、后向联系

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8、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与外国比较,得出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成本。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进行贸易,使得各国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大大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

9、比较成本(三种定义)

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是贸易双方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和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

西方经济学家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的角度来定义,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10、要素禀赋比率

用来反映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相对拥有情况的比率,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

11、要素密集度

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率。

(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

1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珀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41年建立的。

在其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

其假设是:

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

1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根据一系列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土地报酬。

其假设是:

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所有的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供应量是固定的,各国间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变换;两国无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能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

14、商品交易所

是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

交易所里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和货样进行交易。

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是出现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交易所贸易中心是伦敦和纽约。

15、调拨价格

调拨价格也称记账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

它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

16、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一定时期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进出口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一定时期内出口数量指数与商品贸易调价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于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17、罗勃津斯基定理

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18、贫困化增长

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他的国际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民福利下降。

19、自由贸易政策

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提供特权和优待,消除贸易障碍,实现世界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0、保护贸易政策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不受外国竞争,对本国商品和服务提供补贴与优待鼓励出口

21、超贸易保护政策

通过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从而争夺世界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

22、幼稚工业

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间,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工业

23、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24、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指一国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反倾销针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征收附加税的方式抑制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与市场

25、补贴与反补贴

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财政资助以及政府对出口产品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反补贴是一种抵消性非惩罚性的措施,旨在抑制进口补贴商品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

26、最惠国待遇

WTO要求如果成员国给予另一个成员国或非成员国贸易优惠、特权和豁免,必须自动的无条件的给予所有其他成员国。

27、国民待遇

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居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28、非歧视原则

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是WTO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体现互惠的特点。

29、国际间接投资

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特点在于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在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

30、国际直接投资

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31、经济一体化

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之间逐步消除所有的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间社会经济政策。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静态利益?

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在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直接利益,表现为资源总

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增长。

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生产,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率,使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

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

贸易的利益的获得必需以国际贸易为条件,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

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缺陷,使国家间的广泛地进分工和协作成为可能。

2、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绝对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从而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支持。

根据其理论,斯密主张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实行贸易的无限自由。

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各国才能合理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从事最有利的生产。

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3、试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美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且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

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

也就是说,李嘉图的基于比较成本的分工原理比斯密的基于绝对成本的分工原理更具有一般性。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

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

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5、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6、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

统一的市场and完全竞争

7、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促进作用:

第一,有利于积极利用外资;第二,有利于积极利用外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

不利影响:

第一,加工贸易受外商制约较大,加工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外商主要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谋求自身利益,往往不愿向加工方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第三,利益分配有时对东道国不利;第四,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受东道国基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制约。

如何:

积极发展基础产业和中间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本土加工贸易,不断健全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制度。

8、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实际的交换比例职能介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确定的界限之内,即比较成本确定了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限定的范围之内,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实际的贸易条件是根据双方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和强度进行调整的,调整到双方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相互抵补时确定。

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

9、技术进步有哪些类型?

它们对贸易条件有什么影响?

三种类型:

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影响:

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中心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都会增加

10、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

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贸易带来的利益往往知识分散到无数消费个人和充满活力的生产行业中,甚至收益者不容易感受到这种利益。

而由贸易所产生的代价和痛苦,虽然其总和小于贸易利益,但却集中在数量相对要少得多的人身上。

这种利益和代价之间的不平衡使得进口竞争集团,尤其是其中的传统产业寻求政府保护。

政府对此也不能不认真考虑。

保护贸易手段,可以减缓进口竞争部门中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遭到的损害,同时又可以使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给已经遭到损害的部门提供补偿。

其他种种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诸如国防、国民健康等,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正当理由,但作为实际问题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能一概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口实”。

上面的分析证明,保护贸易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

当然,对保护贸易政策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清正当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如果说“正当的”保护贸易政策有其合理的经济、非经济理由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就完全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上的合理性:

(1)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3)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4)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措

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

11、什么是关税?

其作用是什么?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

强制性、无偿性、预定型、间接税

征收目的:

增加财政收入、保护本国生产

12、什么是替代国价格,为什么它有时是不公平的?

所谓替代国价格即在GATT/WTO规定的价格标准之外,采用“替代国或类比国的类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

由于替代国的选择和替代国价格的选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这直接影响这些“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品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比较的基础,从而使之成为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是否存在的核心问题。

13、什么是海关税则?

是如何构成的?

各国征收关税的依据是海关税则。

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口、出口的应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包括两部分:

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

按同一税目下税率的数目:

单式税则、复式税则

按制定者不同:

国定税率、协定税率

14、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15、什么是绿色壁垒?

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某些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类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关注的话题,这本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在“绿色潮流”中,发达国家假借环保之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并逐渐成为它们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壁垒。

内容包括:

绿色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内在化要求(加工和生产方法内在化、环境成本内在化)。

16、什么是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优惠服务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国货物,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中主导模式: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综合性经济特区。

18、试述WTO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对发展中共国家特别优惠的原则、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合理保障原则

17、GATT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哪些促进作用,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首先,减让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其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与发达国家对话的场所,使它们从贸易总协定中获得贸易实惠。

再次。

有利于及时磋商、调解缔约国的贸易争端,从而加强各缔约国的贸易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最后,通过GATT,各缔约国可互相了解贸易情况,取得有关贸易政策的资料,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继续进行。

缺陷:

(1)非法人主体的身份使其只能以协调者的身份,依靠其权威性来监督各项规则的履行和调解各种贸易争端。

由于其法律约束力不足,所以难以对违规者做出制裁。

(2)作为一系列双边协定的总协定,其责任不全面,对有些协定其缔约方可以拒绝签署,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平衡。

(3)GATT的争端解决程序分散于各个别协定和总协定中而不具系统性。

19、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

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特征:

国际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相比,具有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和跨国性的重要特点。

具体表现在:

(1)国际直接是长期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不同于短期资本流动,它要求投资主体必须在国外拥有企业实体,直接从事各类经营活动。

(2)国际直接投资表现为资本的国际转移和拥有经营权的资本国际流动两种形态,即有货币投资形式又有实物投资形式。

(3)国际直接投资是取得对企业经营的控制权,不同于间接投资,他通过参与、控制企业经营权获得利益。

当代的国际直接投资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规模日益扩大由单向流动变为对向流动、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区域内相互投资日趋扩大、国际直接投资部门结构的重大变化、跨国并购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形式等等。

20、试评述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论。

企业之所以能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获取比国内投资更高的利润,是因为它具备东道国同类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及营销技巧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论较好地解释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能够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现象,以此确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地位。

但它没有解释拥有专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企业为什么不进行产品出口或技术转让,而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21、试评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答: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小岛清提出的。

他在分析和总结垄断优势论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阐明比较优势应是从国际分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都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

2、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都可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但两者有所不同。

3、小岛清认为,边际产业的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称之为边际性生产。

4、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应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以适应东道国的需要,投资国的中小企业应走在对外投资的前面。

小岛清对美日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比较并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限于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的。

这种“切合比较优势原理”的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扩大贸易。

投资国原先的产品出口虽然会因在东道国的投资生产而减少,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进行,投资国投资品的出口会增加,而且随着投资接受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投资国一般产品的出口将会相应扩大。

最后,整个贸易规模将会借助对外直接投资而得到补足和扩大。

但是,美国式的反比较成本、凭借技术优势的垄断而对外进行的直接投资,则因为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国外而替代了本国的出口贸易,非但没有节约成本,还使本国可以通过出口而保持的贸易顺差完全丧失。

2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国际生产方式大致有国际技术转让。

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三种,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组合情况,即所谓的OIL模式。

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能够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以公司的内部交易取代外部市场的公开交易。

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地点和经营方式时,必须考虑的东道国的各种优势。

23、经济一体化有哪些经济效应?

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可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所谓静态效应,是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国家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的影响;所谓动态效应指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及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

分析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的理论是关税同盟理论。

该理论提出,关税同盟在成员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成员国以外国家保持一致的贸易壁垒,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果。

贸易创造,指同组成关税同盟之前相比,成员国国内某种产品的高成本生产或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被来自其他成员国更低成本的进口品替代,成员国的对外贸易量(通常是成员国之间)会增大。

贸易转移则是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后,先前的贸易伙伴关系发生变化,成员国原先与同盟外国家的相互贸易转变为与同盟内成员国间的相互贸易,有的甚至由原先来自同盟外的低价进口转为从成员国的高价进口。

结成关税同盟的成员国能否从关税同盟中得益,要看与结成关税同盟前比较,是产生了贸易创造效果,还是贸易转移效果,还要看关税同盟的其他经济效应,再加以综合比较才能确定。

分析经济一体化动态效应的是大市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作为一种扩大了的市场,共同市场将对其成员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组建共同市场之类的一体化经济集团,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组成贸易集团后,能把肢解得分散孤立的小市场统一起来,使各成员国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扩大了的市场,更能实现规模经济的要求。

而且,由于共同市场内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也便于生产资料的集中使用,有利于实现规模节约。

因此,当共同市场内某个成员国在某种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时,它将有充分的物质条件来发挥这种优势。

第二,形成共同市场以后,实行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转移,使各成员国厂商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从而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并刺激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出现大市场→竞争激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的良性循环。

第三,一体化经济集团内各企业为了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