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605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docx

各方对宏观经济的观点

各方对2009年宏观经济的观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期前调低了200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预计经济增长为7.1%。

中国由于受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并已启动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IMF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为8.5%。

IMF同时预计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将仅分别增长3.7%和2.2%。

2009年除加拿大外,世界发达经济体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世界银行(TheWorldBank)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JustinYifuLin)周一预计,在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各项努力下,中国经济明年应能够达到8%-9%的较高合理增长水平。

他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10%。

2009年,强劲的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09年GDP增长目标将在8-9%。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中国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值得信任,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今明两年内保持在8%-9%的区间内,进而实现经济增长"软着陆"。

  美林证券发表研究认为,中国落实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透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维持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6%的预测,并估计今明两年中国将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明年可能降54个基点。

  摩根斯坦利将2009年GDP增长预测从8.2%降低至7.5%。

大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今后三个季度内持续减缓,直至2009年中期才能触底。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认为随着全球/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逐步企稳,回报率也将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

认为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保持不变,即初露端倪的经济增长放缓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下滑。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目前不够明朗,意味着我们的GDP增长预测面临下行风险。

但即使如此,我们认为只要全球经济不陷入长期的衰退周期,中国雄厚的财力/外汇储备和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倾向应能帮助中国抵御中短期内的严峻经济挑战。

  瑞银集团环球新兴市场经济师安德森(JonathanAnderson)认为,在中国政府频频出台强烈措施的格局之下,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落在7.5%-8%.他并称,中国房地产行业亦料将于明年二季度後逐渐恢复稳定.安德森亦为瑞银董事总经理,他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周期性下滑仍将延续几个季度,因而2009年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将持续疲弱;出口市场仍不乐观,但对经济其他部分将不会造成影响.安德森表示,"4万亿的财政激励计划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很大帮助,在经济下滑态势下,这显示其有能力把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但却难以重回10%以上.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软着陆过程,因其内需和投资并未放缓,而贸易增长则处于零位或负增长,主要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安德森分析称,中国地产业并未身陷地产泡沫,因中国房价增速尚未快于居民收入,抵押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在过去几年中的比率也并未改变,同时建筑业供给尚未出现过剩态势,2004年-2008年间,全国整体未销售房屋面积未出现增长.他并预计,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持续趋于稳定,尽管因中国拥有贸易顺差而使其尚存升值空间,并将持续面临要求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我不认为中国会屈服于压力,未来12个月人民币币值将持于稳定".他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此次经济衰退是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并且金融市场动荡还远未终结.中国周边地区及新兴国家,包括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2009年料将陷入衰退,且经济增长将趋于零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未来2-3个季度,中国经济会持续下滑,到2009年夏天会开始好转。

预计政府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来支持赤字财政。

  中信证券认为:

本轮经济周期明年见底,呈U形回升。

明年GDP保8%争9%。

上半年在外需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减慢的情况下,经济继续下滑。

下半年开始,政策刺激效果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将缓慢回升。

  中金认为本次中国经济下滑形势远比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峻。

企业利润面临硬着陆:

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增加值对于企业利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中国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使重工业占整体工业利润已逾70%;目前工业增加值跳水至7年以来最低,且其中跌幅最大的多为重工业产品,均预示工业企业利润将硬着陆。

基于近期国内外经济领先指标恶化,我们下调09年GDP增长预期至6%(不考虑政策);考虑到政府财政刺激可能带来的2个百分点的拉动,则仍有望保八。

但鉴于许多项目的真正实施、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要到接近明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将比下半年经济表现更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认为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

经济趋冷的苗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比较长时间的调整。

  二是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的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

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强,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

这些投资增幅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三是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

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

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虽然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张立群表示,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自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阶段,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与发达国家比较,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比较普遍。

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在汽车、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扩大。

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城乡之间转移的人口规模联系,可以认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其次,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内部联系深化等变化,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这些因素支持下,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我们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保障条件,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较高。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立群认为,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

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效果的综合体现。

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不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经济增长率可以保持在10%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但2009年中国仍然有把握保持经济的平稳稳定增长势头,只要政策调整到位,确保8%以上将没有问题。

  夏斌说:

中国在2008年连续粮食大丰收,而且是创历史最高纪录。

粮食丰收对于粮食的丰收对采取反经济周期政策、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之下,防止物价上涨提供了空间。

其次,中国的财政资金去年是稍有盈余,今年还没有赤字。

有可能能够通过内需政策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反周期经济政策之下如有需要可以适当地赤字,来确保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流动性充裕。

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相对和世界有所隔绝、国内资金富余的背景之下,中国在境外还有2万亿的外汇储备。

而有力的金融管制使得中国出现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而资金的大进大出的动荡现象。

这些都将成为我国明年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另外,2009年全球的大宗商品的物价仍然处于下行趋势,这对于我们采取力度较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动的货币政策,防止物价上涨,给我们提供了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仍然在过程之中,拥有中西部差距巨大的消费市场,这都为拉动内需提供了有力条件。

  夏斌表示:

中国只要政策调整到位,政策调整及时,仍然存在2009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可能的财力和需求,确保8%以上将没有问题。

  银河证券研究所长腾泰认为:

2009年GDP增长会在8.6%,但是未来中长都会保持L型增长。

  从以上几个方面周期的变化来看,我们认为现在是多重周期叠加造成的下行。

所谓多重包括地产置业周期、存货周期、设备投资周期、证券市场财富效应周期以及政策周期,很多人都在讨论经济周期,前一段讲逃不过的商业周期,我们是避免不了这些的。

未来中国经济周期下行时间还要持续两到三年。

从宏观经济指标上来看,这个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同时今年又进入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很多国家增长到三千到五千美金时经济增长就再也不能跑那么快了,2001年人均GDP达到1047美元,2007年达到2604美元,2008年有往达到3200美元,2009年预计有三千五六百美金。

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很多国家,大的上不去了,有这样几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个是收入差距扩大造成内需增长缓慢。

第二是城市化,南美好多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后出现大量贫民窟,造成很多城市问题。

第三是资本项目开放造成金融风险和国家财富损失。

经验表明各个国家都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等等。

比如说南美这些国家进口替代,替代完了之后再也没有产业升级了。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从1980年就到了一千多美金,到现在还在这个时候,再也增长不了了。

中国会不会面临着像这些国家一样的挑战?

刚才谈到的贫富差距、城市化等等问题,有可能。

但是也有一些成功例子像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于都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成功的这些国家是怎么突破的?

韩国是制造业升级,新加坡是服务业起的作用比较大,当然也有电子工业、设备等等,有一些科技园、尖端技术、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等等,这些跟中国都没有非常好的可比性。

我想要突破的话离不开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制造的也产业升级,一个是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到底能不能持续8%到10%甚至11%的增长,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长期也是L型增长。

为什么这么说?

从现在来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只剩下市场化或者是破除垄断的改革,指望大型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不存在了。

  从人口红利来看,用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人口红利在2005年高峰,现在还有很多,逐年会下降,我们预测2007年会结束。

人口城市化的效果,大量农业人口转到城市里,2004年没有平均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2005基本上达到20%,当时提出刘易斯拐点。

从人口抚养比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老年人口抚养比的迅速上升,但是少儿抚养比例已经走平,从这种变化来看,未来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应着2005年经济人口创新高而言也是创了新低,未来老年人抚养比会迅速出现一个向上的拐点,老年抚养人口和少儿抚养人口带给经济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医疗费支出等等。

  资源投入的不可持续性就不再论述了,中长期预测认为是L型增长,过去几年可能是10%左右的增长,明年我们判断是8.6%,后年有人说是A型、U型,09年有效果,到下半年会有人批评投资效率,再之后会有人研究什么是财政挤出效应。

未来的增长会回落到6%到8%的水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表示,即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宽松,也无法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问题,过度依赖"投资+外贸"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许小年表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U"型经济周期,其在底部停留的时间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速度,也就是如何将经济增长拉动引擎转到消费上来。

"依靠消费拉动,中国GDP的增长率不会太高,但它可以持续,并且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据许小年的统计,在外贸方面,2008年起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接近为零,2009年预计将呈负增长。

对欧洲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投资增长率已经从年初的20%降至8月的不到15%。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非常大,所以投资下降对经济的影响让人感觉非常强烈"。

  许小年认为,承担中国今后经济增长重任的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内需","从经济结构上讲,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但靠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将以降低GDP增长速度为代价。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的平均增长率最近数年来约在10%到12%之间,这比固定资产投资20%的增长率低了近一半。

许小年表示,如果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的GDP增长率就不可避免地降低。

在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中,增长率的正常值可能只有7%、8%。

但工业化之后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是去工业化。

代替制造业兴起的下一个朝阳产业,是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