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004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资源复习题.docx

中药资源复习题

名词解释:

资源:

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中药资源:

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药用植物资源:

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植物的总称。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学:

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物资源(天然药物资源):

可用于药用的物质资源。

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和矿物。

药用植物:

凡是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植物的统称。

药用植物资源包括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的作用:

1、用以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

(社会效益)

2、维护生态平衡:

动、植物均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遭到破坏,则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生态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中药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而药用植物资源又是中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如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农药等均需要一些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原料。

故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

1、地域性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

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应控制可解体性,创造条件保持再生性。

5、多用性6、国际性7、复杂性

【第一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药用动物1574种,药用矿物80种。

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

超过100种以上的科有33个。

其中姜科植物分布于西南至东部,樟科仅分布在长江以南。

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

总体趋势:

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从种类上来说,有如下规律:

西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

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中药资源总数的50%~60%,平均每省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为3000~4000种,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

(一)西南区

1、云南

特有种有:

五裂黄连、滇芎、滇芹、滇重楼

道地药材:

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

中药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被子植物(4449种)和蕨类(202种)植物的种类最多。

西双版纳为我国最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地,也是热带药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2、四川省(包括重庆市)

特有资源有:

峨嵋黄连、峨嵋当归、南川升麻、四川牡丹、汶川柴胡等。

峨眉山为自然保护区,为其中药资源有代表性的地区。

道地药材:

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川木香、麦冬、川楝子

川牛膝、川木通、

本地区裸子植物的分布种类最多,有88种。

矿物蕴藏量最大。

3、贵州省

道地药材:

天麻、杜仲半夏吴茱萸

矿物药种类最多,达78种。

4、西藏自治区

道地药材:

冬虫夏草、羌活、麝香

动物药资源种类最多,达540种。

(二)中南区

1、广西自治区

道地药材:

石斛、吴茱萸、肉桂、莪术

2、广东省

道地药材:

砂仁、益智仁、巴戟天广地龙广藿香

3、湖北省

特有的种类有:

湖北鼠尾草、鄂西玄参、鄂西沙参、湖北贝母等

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有:

神农架林区

道地药材:

茯苓、黄连、石膏、

4、湖南省

道地药材:

厚朴、木瓜、龟甲、鳖甲、莲子、白术、朱砂

5、河南省

道地药材:

地黄、山药、菊花、牛膝、金银花、白附子

6、海南

道地药材:

槟榔、砂仁、益智、巴戟天、广藿香、

(三)华东区

1、安徽

代表性分布区域为黄山,

道地药材:

白芍菊花、木瓜茯苓牡丹皮

2、浙江省

天目山拥有中药资源930多种。

道地药材:

浙贝母、延胡索、白芍、白术、玄参、麦冬、郁金、菊花、

3、福建省

动物类中药为其特色。

道地药材:

莲子、泽泻乌梅、土鳖虫、

4、江西省

庐山为亚热带植物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天然植物园)。

道地药材:

枳壳、枳实、香薷、蕲蛇、

5、江苏省

道地药材:

苍术、蟾酥、土鳖虫、薄荷、板蓝根、

6、山东省

道地药材:

金银花全蝎、阿胶等

7、上海市

道地药材:

地龙、西红花、

(四)西北

1、陕西省

特有种类有:

太白柴胡、太白蓼、秦岭蒿等

道地药材:

天麻、杜仲、山茱萸、附子、地黄、黄芪、麻黄、

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名词解释:

中药: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为中药。

广义的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三部分。

中药材:

采收后在产地进行初加工的中药,称为中药材。

民族药:

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并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

中药区划:

是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地进行中药资源分区划片。

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明确各区优势,合理布局,优化生产经营,利于长远发展。

中药区划的原则:

1、气候条件相似性原则2、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原则

3、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同的原则4、生产力水平一致原则

5、中药生产特点相对一致性原则

6、中药生产发展方向相对一致性原则(多以地道药材为主)

7、与农业区划相协调的原则

8、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互衔接的原则

9、保持一定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原则

10、以动物药和植物药为主体原则

中药区划系统命名方法:

采用三段命名法(一、二级区均如此)

一级区:

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

如:

东北寒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资源种类

如:

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鹿茸蛤膜油区

9个一级区: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四)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五)华南南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六)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七)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八)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九)海洋中药区

【第二章地道药材资源】

名词解释:

地道药材(道地药材):

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比较悠久,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公认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地理性2、具有独特的质量标准

3、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地道药材的成因:

(一)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在因素

(二)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外在条件

(三)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可靠保证

(四)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是形成地道药材的思想基础

地道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

1、自然地理条件改变2、过度采挖,资源枯竭。

3、战乱等社会因素影响4、临床选择

5、著者知识结构的影响6、产区经济结构的影响

地道药材的品质评价:

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评价、产区环境评价、药材性状评价、理化性质评价等方面。

各省代表性道地药材:

关药:

人参辽细辛五味子(北五味子)防风(关防风)关黄柏龙胆(关龙胆)刺五加鹿茸

北药:

黄芪党参酸枣仁黄芩北柴胡知母苦杏仁甘草

西药:

当归麻黄肉苁蓉枸杞子软紫草

浙八味:

延胡索、白术、玄参、白芍、杭白芷、杭麦冬、温郁金、杭白菊

四大怀药:

怀牛膝、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

四大皖药:

菊花(滁菊、贡菊)、宣木瓜、茯苓、凤丹皮

川药:

川芎、川贝母、川附子、川乌、川黄连、川牛膝、石菖蒲、姜、常山、丹参、川麦冬、川楝子、青皮、陈皮、橘红、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花椒、厚朴、黄柏、麝香、硼砂等。

云药:

三七、云木香、重楼、诃子、茯苓、儿茶等。

贵药:

天麻、天冬、黄精、白及、杜仲、五倍子、朱砂等。

四大南药:

砂仁槟榔益智仁巴戟天

【第三章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

为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的原则。

名词解释:

产量:

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

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

最大持续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蕴藏量:

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干湿比%=(1-干重/湿重)×100%

北方地区

药材的种类少于南方,蕴藏量大于南方

经济量:

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

只包括达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而不包括幼年的、病株和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经济量=蕴藏量×比率

年允收量:

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它是作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时,通过研究提出可采收的生产数量,是指导人们采收野生药材的一个量化指标。

最大持续产量:

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资源再生率:

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之间的比值,即:

   资源再生率=资源再生量/资源利用量

投影盖度:

指某一种药用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覆盖面积的比例。

它不决定于植物数目和分布状况,而决定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用投影盖度法计算药用植物资源的蓄积量及其适用范围。

投影盖度法适用于丛植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调查种类是群体中占优势的植物),即适用于较难分出单株个体的药用植物。

年允收量的计算方法:

年允收量=经济量×比率年允收量=药材蕴藏量/采收周期。

年允收量经验值:

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采收量为10%;茎叶类药用植物为30%~40%;花果类药材为50%。

干湿比的计算方法

我国南北方中药资源分布特点:

资源的种类北方少于南方,资源的蕴藏量北方大于南方。

【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化学】

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

是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分支学科,它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既包含植物化学的内容,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分析鉴定,同时又遵循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观点,从资源的可用性和多用性出发,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亲缘学:

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疗效(药理活性及传统疗效)间的相关性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是植物形成进化过程中,通过与动物(主要是昆虫)、微生物、其他植物、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形成的。

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等。

植物体次生代谢产物是怎样形成的(三个方面):

一是:

为了防止受侵蚀及各种危害,某些植物经长期演变后其遗传基因可产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形成限制植食动物吞噬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是:

为了与他种植物进行种间生存竞争,某些植物采用“植化相克”手段,释放抑制周围植物生长的次生代谢产物;三是:

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第五章药用植物资源的评价】

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资源的品质:

是指药用植物用于医疗和保健护理等用途的药用部位及其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包括内在和外在品质两大类别,是资源的自然属性。

药用植物资源的品质评价包括外在品质、显微品质、物理指标、内在品质

药用植物资源的外在品质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断面、气味等特征,

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评价包括化学品质、药用功效或药理作用、稳定性、安全性

生态因子:

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

名词解释:

品质生态型:

习惯上常把同种植物的不同生态型称作品种生态型,因此也可以把同种植物不同品质的不同生态型称作品质生态型。

生物多样性:

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

其广义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种内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如种植作物大都有多个品种,拥有异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伦理价值

名词解释:

环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地形等。

药用植物资源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提供大量的植物药物

(二)促进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带动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五)提供旅游休养的好场所

(六)延续、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保护:

是指保护中药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中药物种。

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质来源不清。

(2)栽培品种混乱。

(3)种植、采收、加工技术不规范(4)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

(5)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

(6)规范化管理水平低。

保护中药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能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3.可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第一份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国际性公约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对野生药材物种的分级方法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

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

名词解释:

就地保护:

中药资源就地保护是将中药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就地加以保护,从而达到保护中药资源的目的。

异地保护:

将珍稀濒危药用生物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并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又称为迁地保护。

既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又扩大了种源。

离体保护: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护药用动、植物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保护区包括中药资源综合研究保护区、中药资源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中药资源生产性保护区。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以法为本,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进行普法教育,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保护现有野生资源及其环境。

(1)保护现有野生资源,严禁乱采乱挖。

(2)保护生态环境。

(3)多建立保护区。

3.坚持利用和保护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4.规范化生产大宗和市场紧缺品种。

5.开发新的药物资源。

植物资源的更新分为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

名词解释:

自然更新——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自然繁殖实现种群更新的过程。

人工更新——采用人工更新技术促进植物种群繁殖和更新的过程。

植物自然更新的形式:

器官更新(组织的更替)、种群更新(个体的更替)、群落更新(种群的更替)。

名词解释:

植物群落:

指在一定地段(或生长环境)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种群的集合系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濒危物种的等级划分:

1.绝灭种:

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没有被肯定地发现,表示该物种已绝灭。

2.濒危种:

该类群(种和亚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它们就不可能生存。

包括:

(1)数量降到临界水平或栖息地急剧缩小,随时会有灭绝的类群。

(2)已经灭绝,但在50年内在野外肯定被发现的类群。

3.易危种:

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很快就会沦为濒危种的类群。

4.稀有种:

总数量少,但现在还不属于濒危种和易危种的类群。

5.未定种:

已知属于“濒危种”、“易危种”、或“稀有种”,但无充分的资料说明它应该属于哪一个种类。

6.资料不足种:

该类群可能属于上述某个级别的类群,但资料缺乏,不能确定应属于哪一个级别的类群。

7.受危种:

泛指该物种属于上述级别中的一个类群。

8.贸易致危种:

数量尚多,但继续作为贸易资源,而受到灭绝的威胁的类群。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把濒危植物分为濒危(临危)种、稀有种、渐危种。

要实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以从哪些科研方向着手开展工作?

首先是加强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

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类群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亲缘相近的种类由于遗传上的联系,其生理生化特性也相似,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界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而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药用植物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探索植物亲缘——化学成分——疗效三者的内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发现新资源和寻找进口药物的国产资源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

第二是做好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与其地道性的研究。

“地道药材”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由交配和亲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研究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不仅将揭示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为中药种植区划研究打下基础,而且从生态地理的高度研究地道药材形成的环境原因,并与遗传基因的研究一起为解释药材地道性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打造出我国的“地道药材”商品基地。

第三是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生物学及其替代品研究。

物种濒危不仅是无序开发、生境破坏的结果,其内在的致危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同时,对于已濒于灭绝的物种开展替代品研究,则是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同时,开展以优质栽培品取代野生植物、以资源丰富的物种取代濒危物种、以再生性强的部分(如枝、叶)取代再生性弱的部分(如根)等研究,是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第四是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及可持续发展模型研究。

由于中药资源具有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分布不一等特点,因此应当借助现代高科技调查方法,如使用3S技术等来构建实用的和实时动态的中药资源信息收集体系,随时监测中药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和需求量,为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和可持续发展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是要不断推进重要栽培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和重要基因的发掘。

中药材的栽培生产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栽培的成败首先取决于优良种质的选育。

因此,从现有种质资源中用形态描述和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构建出含有野生种、农家种和主要改良种的核心种质,并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中药材栽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根据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发掘一批重要的有效成分调控基因,也可为今后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