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7879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辅导建议

庙镇纪广彬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热点。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厌学。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是利用AAT(学习适应性测验)测验,结果表明:

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

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2、焦虑。

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

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

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3、冷漠。

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4、孤僻。

通过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MHRSP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小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

5、自卑。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

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在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出现这两类原因归属的学生分别占12%、21%。

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通过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

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6、敌对。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通过座谈、观察发现,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

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有关学生心理成因有很多,归纳出来主要与受教育、家庭环境、教师素质和社会环境有关。

下面分别对这几点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较简单。

而且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被看重。

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

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

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

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

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

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

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想观点,那么造成无效心理辅导的情况就会减少。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教导,如果老师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教导的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误区,达不到预期效果。

同理心要求老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

  

2.正向关怀,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正向关怀指老师相信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进步。

正向关怀要求老师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

老师应重在引导学生思考:

我的长处是什么?

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

我有没有努力去做?

  

3.尊重学生,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老师向学生表达尊重有两种语言方式,即“适时表扬”和“赞赏歧异”。

“适时表扬”就是对学生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学生的欣赏之意,如“你表达得非常好”,“你的能力很强”等。

“赞赏歧异”指当学生对你的观点不理解、不同意或不接受时,仍然尊重对方,如“我也许并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是你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我非常高兴”。

  

4.重视事情的具体性  

在心理辅导的实践中,多数前来求助的学生,难以把自己的困扰表达清楚,往往以含混的方式抱怨“我很悲伤”、“我很烦恼”。

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将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由于学生阅历浅,常常把一些没有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论,如“同学不理我,就是老师不爱理我”等,并坚信这种推论的正确性,由此产生负面体验。

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5.注意即刻性,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即刻”意为“立刻、现在”。

在心理辅导中,一般来说,双方开始都用过去时态交流,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老师应较多引导学生做更多现在时的反应,即针对现在发生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6.注意对立性  

对立性指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之间的矛盾。

在交谈中学生往往提供“双重信息”,如“我真的很爱学习,不过我不想做作业”,“我真的想有很多朋友,可我又不想和同学打交道”。

这时老师要指出学生的矛盾之处,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困惑,直面眼前的问题。

  

7.真诚与可靠  

有效的心理辅导是真诚、可靠的。

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诚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互助关系。

  

二、开展心理辅导应具备一些交谈技巧:

 

在班级心理辅导中,语言交谈占重要的地位。

老师应当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鼓励学生倾诉,善于运用提问艺术。

提问要避免用判断性的提问,如“你父母批评你,是为你好,有错吗?

”这样会使学生认为你是站在父母一边的,不能理解他。

老师还要避免用“为什么”提问,而要用“怎么”提问,引导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

一个好的交谈者应该是:

  

1.善于运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指不能以“是”或“不是”来简单回答的问题,常用于谈话的开始,或希望了解更多情况的时候,例如:

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能说一下你在家里的情况吗?

  

2.善于从积极方面提问  

许多学生常诉说“我不能控制自己”,“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等,此时不妨改变问话的方向,例如:

假如你能做的话,那会怎样呢?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新的可能性,引起他们的一系列新的感想和行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善于提出以获得结果为目的的问题  

例如:

你希望做什么?

你希望怎么做?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咨询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没能解决的原因。

  

4.向学生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任何方法只有经过学生认可后才能够成功。

老师可以用试探的口气,征求学生的意见,例如:

如果你能注意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看看情况会怎样?

你是否愿意试一试?

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由感。

  

三、开展心理辅导应掌握的几种方法  

1.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  

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

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还是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①放松学生的情绪。

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

  

②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

  

③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④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让学生有可模仿认同的。

  

⑤善于选择场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辅导方法  

运用班会进行集体教育。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适当的讲座。

  

3.联合式心理辅导方法  

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还可以邀请那些观察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

  

最后还应让学生具备一些自我调节式的方法。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

通过老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比如:

①避开、转移:

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把消极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宁静。

②合理解释:

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减轻心中的烦恼和困扰。

③克制情绪,理智处理:

在感情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反思,理智地处事,避免过激的举动或做后悔的事。

④宣泄、松弛:

将心中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当的释放,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情绪。

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挚友倾诉。

⑤模仿学习,加入集体行列之中:

选择适当的学习榜样,并加入集体活动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学生,可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积极发展自己,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辅导是整个生命的流露”,是人格力量的体现,而不仅是用技巧、语言、耳朵和眼睛在辅导。

因此,老师的人格力量与自身素质占居着首要地位。

老师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知识、生活态度、个性品质等都是影响辅导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