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7814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

高考语文全程检测十三: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

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

“并忘之。

  上曰:

“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愈称其质直。

大业之世,委遇称隆。

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

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

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

“叔射杀牛矣。

”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

“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

“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

”弘曰:

“已知之矣。

”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讷于言而敏于行讷:

语言迟钝

  B.传语小辩辩:

有口才

  C.直答云 直:

直接

  D.读书不辍辍:

停止

  2.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车服卑俭

  ②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上尝令其宣敕

  ④愈称其质直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牛弘的“大愚”是其“大智”的体现,大愚能体现出他的品质。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

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

诏群臣议之。

外朝公卿咸曰:

“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

浩曰:

“此非上策也。

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

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

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

“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

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

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

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

②泰常: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

③姚泓:

后秦国主,羌族人。

④兴:

姚泓的父亲姚兴。

⑤蠕蠕:

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

⑥卞庄刺彪:

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B.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D.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②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

  B.①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②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C.①勿令西过。

  ②多以微过得罪。

  D.①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②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

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译文: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王若虚字从之,稾城人也。

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

调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

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

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

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

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

明年春,崔立变。

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

“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

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乃谓奕辈曰:

“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奕辈怒曰:

“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

”曰:

“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

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赶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

“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祁等固辞而别。

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

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

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

“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乃命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

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老幼攀送秩满:

满十年

  B.数日,促迫不已促迫:

催促。

  C.微服北归镇阳微服:

穿平民服装。

  D.汩没尘土中一生汩没:

埋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日乃得行

  ②乃谓奕辈日

  B.①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②我姑以理谕之

  C.①且丞相既以城降

  ②且已白郑王矣

  D.①则朝官皆出其门

  ②不从则死

  3.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若虚)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

  B.明年春,崔立变。

群小附和(崔立),请为(崔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C.(王若虚)乃谓奕辈曰:

“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D.金亡,(元好问)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①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②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③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

  ④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⑤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若虚任期满十年时,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这正说明其得信于民。

  B.文章详写王若虚拒绝撰写崔立功德碑一事,意在表现其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思想。

  C.文章中王若虚与同游者所说之言意即:

“我在尘世中沉沦了一生,没有料到晚年却到达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在此山终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实现了。

  D.通观全文,也反映了王若虚性格机警善辩的一面。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

“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

'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文信侯曰:

“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

“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

“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甘罗曰:

“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曰: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

“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张卿曰:

“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曰:

“知之。

”甘罗曰:

“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

“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

“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

”曰:

“闻之。

”曰:

“闻张唐相燕欤?

”曰:

“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

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治行:

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

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

不同的缘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侯不快之甚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②秦归燕太子

  ③甘罗者,甘茂孙也

  ④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

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译文:

  

(2)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

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

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

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

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

钦奔吴。

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

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

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三国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行为:

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足以:

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以后:

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要害:

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艾以与贼势相远

  ②动以朝廷为辞

  C.①顷之,维果向祈山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①维与艾争险,不克

  ②孤当与孟德决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称代前文的“姜维”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②④⑤D.①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

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

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

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

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