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779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2008.01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遴选(lín)繁衍(yǎn)连累(lěi)崭露(lòu)头角

B.摒(bǐn)弃绮(qǐ)丽青睐(lài)皓(hào)首穷经

C.商贾(gǔ)湮(yān)没扁(piān)舟浅尝辄(zhé)止

D.阿谀(yú)吮(shǔn)吸愀(qiū)然长吁(xū)短叹

1.【考点:

识记字音】

C(A项lòu—lùB项bǐn—bìngD项qiū—q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价格成为推动产品销售的第一利刃,价格战一直不绝如缕,及至2007年,竞争形势进一步恶化,更多的厂商不得不跟进跳水。

 B.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C.国务院11月5日发布《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事实上带薪休假早就被写入《劳动法》,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带薪休假便成了纸上谈兵。

D.文章在对云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2.【考点:

成语运用】

C(纸上谈兵:

比喻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A项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

也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本句误用为连绵不绝之意。

B项,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

此处不合语境。

D楚楚动人:

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

用在这里显然不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河道蕴藏丰富的沙金,使其成为一块“唐僧肉”,淘金者来这里非法采金,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B.近三年来,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绿色食品的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方法去探索。

D.“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环保欠帐”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考点:

辨析病句】

D(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结构导致缺少了主语,应去掉“由于”。

B项“搭配不当”,“产量”与“向前发展”搭配不当。

C项“不合逻辑”,前面“能否”是两方面,后面是一方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的繁荣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在这里,严羽已触及到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事实上,也正是初唐诗歌的兴盛、初唐诗人的辈出,才引发出唐廷对进士科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一项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

由于寒门士子可以经诗赋考试而进士登科入仕,而男丁一旦入仕,还可免除赋役,这样,诗赋便自然与功名利禄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天下士子尤其是广大庶族寒士都倾心于诗歌学习与钻研,并乐此不疲。

高适、孟郊、张籍、韩愈、李商隐、聂夷中等大诗人都是少时家境贫寒,全靠私塾、家教以及自学而成才。

孟郊在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后,写下《登科后》这首有名的诗,抒发自己跃登“龙门”后的愉快心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为登“龙门”,做诗真可谓“呕心滴血”。

他与贾岛的“苦吟”,不仅在唐代,即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出了名的。

一方面,“以诗赋取士”使诗歌成为唐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求生求官之术;另一方面,“以诗赋取士”也从诗人中造就出诸如贺知章、张九龄、韩愈、刘禹锡等一代名相、名臣和杰出思想家。

而一旦求生、求仕特别是求仕不成、报国无门时,诗人们自然将诗歌用来作为抒发性情、表达心志的最直接方式。

这样就不仅玉成了一批科举不第、仕途失意却诗名显赫甚至万世景仰的大诗人、名诗人(如李白、杜甫以及孟浩然、贾岛等),而且使得唐代诗歌更具有了人文方面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色彩。

你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醉时歌》);“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这是何等的张扬狂放、淋漓痛快!

这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自由头脑与开放胸襟的愉悦和豁达!

当然,李白之所以可以“凤歌笑孔丘”,杜甫之所以竟将孔丘与盗跖相提并论而轻蔑之,张祜之所以敢于以诗歌去“轻万户侯”……诗人们之所以竞相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信口(笔)宣泄胸臆,不畏惧任何权贵、权威而抒发性情,粪土“万户侯”,其大前提均在于唐代尤其是初、盛唐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在于从武则天以后历代皇帝们“以诗赋取士”的人才政策。

陈寅恪说:

“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以诗赋举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

”而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嫉妒与不满,其声讨之音时起时伏,一直贯穿于武后以后的两百余年里。

仅载于《新唐书》卷四十四、四十五《选举志》有关上疏罢试诗赋、停进士科的大臣就有代宗宝应二年的礼部侍郎杨绾,德宗时期的沈既济,文宗的宰相郑覃,武宗的宰相李德裕等。

这些反对者们其实很担心广大出身庶族寒士的知识分子抢去他们的饭碗,因此打着反浮薄的幌子去使绊、使坏。

然而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君王们要的却是源源不断的大批新锐人才来参政议政,至于这些新锐的出身、地位如何,则是不予计较的。

(选自《文史知识》2007第4期,有删改)

4.下列对“以诗赋取士”或“以诗取士”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严羽认为“唐以诗取士”不仅促进了对诗歌的专门研究,而且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

B.《沧浪诗话》里明确论述了唐代朝廷采取“以诗赋取士”的政策与唐诗繁荣的密切关系。

C.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初唐诗歌的兴盛和初唐诗人辈出的原因,才引出唐王朝采取“以诗赋取士”的政策。

D.“以诗赋取士”,可理解为“凭借诗歌和汉赋的写作才能来选取读书人做官执政”。

4.【考点:

信息筛选与整合】

C(A项“使诗歌成为唐代的首要文学”不是严羽的观点;B项作者所引《沧浪诗话》里并没有对明确论述;D.将“诗赋”理解为“诗歌和汉赋”错误)

5.依据原文,下列对“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的繁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初唐诗歌的兴盛、初唐诗人的辈出,引发了唐廷对进士科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一项主要内容。

B.诗赋与功名利禄联系起来,使得广大庶族寒士倾心于诗歌学习与钻研,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以诗赋取士”,从诗人中造就了像贺知章、张九龄、韩愈、刘禹锡等一代名相、名臣的杰出思想家。

D.“以诗赋取士”,成就了一批像杜甫、孟浩然等这样的科举不第、仁途失意却诗名显赫甚至万世景仰的大诗人、名诗人。

5.【考点:

句子理解】

C(与“唐诗繁荣”无关)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诗赋取士”,对寒门士子们学习、钻研诗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孟郊、贾岛少时家境贫寒,都以“苦吟”著称,世称“郊寒岛瘦”。

C.求仕不成使唐代诗歌更具有了人文方面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色彩。

D.武则天在选取参政议政的人才方面是开明的,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地位。

6.【考点:

分析综合】B(“贾岛少时家境贫寒”无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

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②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膑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备注:

①黥,即墨刑。

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后涂以墨。

②辎车:

带有帷盖的车子。

③罢:

通“疲”。

疲劳,疲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隐勿见见:

通“现”,出现。

B.齐威王欲将孙膑将:

意动用法,以……为将。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

离开。

D.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

受挫。

7.【考点:

文言实词】D(应为使动用法,使……受挫)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B.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8.【考点:

文言虚词】A(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

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就;第二个是副词,竟然。

C项都是介词,第一个是意义是“向”,第二个是“对”。

D项都是介词,第一个是“因为”,第二个是“把”)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孙膑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刑余之人不可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③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④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⑤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⑥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⑥D.③④⑤

9.【考点:

信息筛选】B(①是孙膑辞将军的理由③是田忌行动的结果)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涓和孙膑一道学习兵法,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不能容忍孙膑才能高于自己。

B.魏国攻打赵国,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救赵,孙膑认为自己受过刑罚不适宜做主将。

C.在“围魏救赵”、马陵道战役中,虽然田忌做主将,但所有一切均由孙膑做主,充分说明了孙膑的重要性。

D.马陵道一役中,孙膑用减灶的做法,成功利用了魏军轻齐的心理,是典型的示弱做法。

10.【考点:

文意理解】C(“所有一切均由孙膑做主”说法不对)

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

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

“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

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

“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

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