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944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docx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

1、《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把危险货物包装分成3类:

(1)

类包装:

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2)

类包装:

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3)

类包装:

货物具有的危险性小,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2、气密性试验又称为致密性试验或泄漏试验,当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3、无损检测:

(1)射线检测:

a、可以获得缺陷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较准确;

b、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以长期保存;

c、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检出率高,对面积性缺陷(裂纹、未融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不适宜较厚的工件;

适宜检验对接焊逢,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和锻件等;

e、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较困难;

f、检测成本高、速度慢;

g、射线对人体有害;

(2)超声波检测:

(高频率机械振动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方向不变)(如传播时遇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反射、折射或绕射现象)(正常设备视为同一介质如有缺陷则会发生反射、折射或绕射现象)。

(检测中常用的是1~5MHz的超声波)

a、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体积性缺陷检出率较低;

b、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

c、适用于各种试件,包括对接焊缝、角焊缝、板材、管材、棒材、锻材以及复合材料等;

d、检验成本低、速度快,检测仪器体积小、质量轻,现场使用方便;

e、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f、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

g、材质、晶粒度对检测有影响;

(3)磁粉检测:

a、适用铁磁材料,不适用非铁磁材料;

b、可以检出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不能用于检测内部缺陷;

c、检测灵敏度很高,可以发现极细小的裂纹以及其他缺陷;

d、检测成本很低,速度快;

e、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有时因难以磁化而对探伤有影响;

(4)渗透检测:

a、除表面疏松多孔性材料外任何种类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都可检测;

b、形状复杂的部件也可检测(并容易观察到显示痕迹),并且一次操作(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可大致做到全面检测;

c、不需大型设备,不需水、电,十分方便;

d、试件表面粗糙度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结果受技术水平的影响;

e、可以检出表面张口缺陷,但对埋藏缺陷或闭口的表面缺陷无法检出;

f、检测程序多,速度慢;

g、检测灵敏度较磁粉检测低;

h、材料较贵,成本高;

i、有些材料易燃、有毒。

(5)涡流检测

a、与工件不接触、检测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

b、不仅可以探伤,而且可以揭示尺寸变化和材料特性(如电导率、磁导率的变化),利用该特点可综合评价容器消除热应力热处理的效果。

c、检测材料的质量以及测量尺寸;

d、受集肤效应的限制,很难发现工件深处的缺陷;

e、缺陷的类型、位置、形状不易估计,需辅以其他无损检测的方法来进行缺陷的定位和定性;

f、不能用于绝缘材料的检测

(6)声发射探伤法

他与其它(X射线、超声波检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

它能连续监视容器内部缺陷发展的全过程。

(7)磁记忆检测

可准确推断工件的应力集中区

4、锅炉的安全附件包括:

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温度测量装置、保护装置、排污阀或放水装置、防爆门、锅炉自动控制装置等

5、一般要发生带破坏性超压的蒸汽云爆炸具备以下条件:

a、泄漏物必须可燃且具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b、必须在点燃之前即扩散阶段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云团,如果在一个工艺区域内发生泄漏,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形成云团后再点燃,则往往会产生剧烈的爆炸;

c、产生的足够数量的云团处于该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才能产生显著的超压。

6、制氧站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米以上且离地面必须大于10米

7、煤气站的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量达到1%时必须停炉

8、厂房采光:

a、厂房跨度大于12m,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

b、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c、车间通道照明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8、通道:

a、厂区干道:

双向行驶宽度不小于5m;单向行驶不小于3m。

b、车间安全通道:

通行汽车>3m;通行电瓶车>1.8m;通行推车、三轮车>1.5m;一般人行>1m;

9、设备布局:

a、车间生产设备分类:

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为大型设备;6~12m为中型设备;<6m为小型设备;

b、设备间距:

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

c、设备与墙、立柱间距:

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m

10、物料堆放:

a、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

b、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一般摆放方位同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c、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额定量。

d、工件、物料不得超高摆放,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

2前提,垛高不超出2m,砂箱不超过3.5m;

11、地面状态:

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杆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12、辐射电磁波:

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13、架空线路附近起重作业时,起重机与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电压(/kv):

≤1;10;35

距离(/m):

1.5;2;4

14、屏护:

是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与带电体安全距离:

a、遮拦与低压裸导体必应小于0.8m;

b、网眼遮拦与裸导体之间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

15、间距:

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a、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距离不应小于0.1m;

b、高压,~,

电压(/kv):

10/35

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距离/m:

0.7/1.0

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距离(用绝艳拉杆操作)/m:

0.4/0.6

线路作业,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距离/m:

1.0/2.5

带电水冲洗,小型喷嘴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m:

0.4/0.6

喷灯或气焊火焰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m:

1.5/3.0

16、安全电压:

6(水上特殊作业)、12(金属容器、水井内)、24、36、42、50

17、漏电保护:

动作电流:

高灵敏度:

30mA及一下(主要用于防止触电事故)

中灵敏度:

30mA~1000mA(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

低灵敏度:

1000mA以上(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

注:

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

18:

摆脱电流:

是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a、人的工频感知电流为0.5~1mA(有效值)

b、人的工频摆脱电流为5~10mA

c、室颤电流约为50Ma

20、多种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

100

————————————————

V1V2V3

Lm=——+——+——

L1L2L3

Lm:

爆炸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L1、L2、L3:

组成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V1、V2、V3:

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注:

L1、L2、L3在计算中带如该物质的爆炸上限则求出的就是混合物质的爆炸上限,反之则为该物质的爆炸下限;

21:

间接接触电击预防:

1):

IT系统(保护接地)

注:

1、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在该类电网中所有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

2、380V不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Re≤4欧姆

3、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

4、中性点不接地

2)TT系统(工作接地)

注:

1、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

2、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3、中性点接地

3)TN(保护接零)

注:

1、”N”:

表示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中性点(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

2、该系统第一的安全作用是切断电源;

3、TN系统用于:

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4、TN系统分为:

TN—S,TN—C—S,TN—C

4.1、TN—S:

安全性能最好。

有火灾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

4.2、TN—C—S:

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

4.3、TN—C:

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的场合采用

5、应用TN系统的注意事项:

(简略版)

a、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或各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如确有困难应加装漏电保护器;

b、PE线与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c、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PE线截面面积可以按下表选取

注:

SL(相线截面面积),PE(线截面面积)

SL≤16,PE=SL;

16

SL>35,PE=SL/2;注:

PE线不得小于2.5mm

L1

L2

L3

N

PE

22:

防爆型电气设备标志

23:

爆炸危险物质分类(3类)

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24:

气体、蒸汽、薄雾按引燃温度分组(6组)

25: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组(3组)

注:

23、24、25均为危险物质相关内容

26、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

0区:

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如密闭容器、储油罐)(很少有)

1区:

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2区:

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27、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

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11区:

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28、火灾危险环境

21区(可燃液体)、22区(悬浮状或堆积状可燃粉尘)、23区(可燃固体)

注:

26、27、28均为危险环境相关内容

29、关于火灾3个重要名称的定义:

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30、火灾的发展规律

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熄灭期

31、火灾探测(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

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烟气的浓度、温度、特殊产物含量是重要指标)

非接触式:

光束式、感光(火焰)式、图像式

32、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门,设置要求是:

a、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b、供人员疏散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侧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

c、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

d、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1.4m范围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e、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应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f、汽车库中的人员疏散出口欧与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33、粉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极限增大因为: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

34、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

疏散指示标志

a、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否则应在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保护罩。

应急照明灯和灯光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

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1.0m。

也可报标志设在地面上,上面加盖牢固的不燃烧透明保护板,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应不大于10m。

c、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

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0.5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1.5m之间。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应急照明

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

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不应小于20min;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正常情况下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35、高层建筑内人员逃生措施:

a、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

b、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和避雷管线逃生;

c、封闭房间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进入;

d、用绳子或床单撕成布条连接起来,把一端捆扎在牢固的固定物件上,顺另一端落到地面。

36、各类火灾的扑救时对应使用的灭火器

A类火灾:

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

B类火灾:

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

注:

扑救溶剂型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C类火灾:

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

D类火灾:

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E类火灾:

磷酸铵盐干粉、碳氢酸钠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

注:

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37、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

a、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

b、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

c、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外的地点。

38、影响爆炸的因素:

温度:

混合爆炸性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压力:

在0.1~2.0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

a、当压力大于2.0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b、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惰性气体:

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氧含量:

混合气体中氧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扩大,尤其对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

爆炸容器:

材料的热传导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点火源:

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

39、粉尘爆炸的特点:

a、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b、爆炸感应期较长。

(比气体长的多)

c、有产生二次爆炸的肯能性。

40、影响粉尘爆炸危险性的因素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41、火炸药的敏感程度(也称感度):

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

42、制作烟火药时粉碎和筛选原料时应做到:

a、三固定:

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b、四不准:

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注:

1):

烟火药的配置和混合时要严把领药、称药、混药三道关口。

2):

粉碎应在单独工房进行,粉碎前后应筛选掉机械杂质,筛选时不得使用铁质、朔料等产生火花和静电的工具。

3):

黑火药原料的粉碎,应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

4):

压药与造粒工房要做到定机定员,药物升温不得超过20℃,机械造粒时应有防爆墙隔离和联锁装置等。

8):

药物干燥时要控制药量、温度、严禁明火。

43、烟花爆竹生产过程的主要防火防爆措施

1):

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的原则

2):

装、筑不含高感度烟火药时:

每间工房定员2人;装、筑含高感度烟火药时,没间工房定员1人;

44、爆炸冲击波的防护措施——电气设备防爆分为:

Ⅰ类(Fo区)场所:

指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贮存场所。

Ⅱ类(F1区)场所:

指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要求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

Ⅲ类(F2区)场所:

指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要求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45、锅炉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锅炉按正常停炉程序停炉,缓慢冷却,用锅水循环和炉内通风等方式,逐步把锅内和炉膛内的温度降下来。

当锅水温度降到80℃以下时,把被检验锅炉上的各种门孔统统打开。

打开门孔时注意防止蒸汽、热水或烟气烫伤。

b、要把被检验锅炉上蒸汽、给水、排污等管道与其它运行中锅炉相应管道的通路隔断。

c、被检验锅炉的燃烧室和烟道,要与总烟道或其他运行锅炉相通的烟道隔断。

46、故障诊断基本组成:

a、信号检测:

按不同诊断目的选择最能表征设备状态的信号,对该类信号进行全面地检测,并将其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子集,该子集称为初始模式向量。

b、特征提取(或信号处理):

将初始模式向量进行维数变换、形式变换,去掉冗余信息,提取故障特征,形成待检模式。

c、状态识别:

将待检模式与样板模式(故障档案)对比,进行状态分类。

d、诊断决策:

根据判别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策主要是指对设备及其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干预。

47、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是:

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b、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c、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防护。

48、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原则是:

a、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b、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作业人员。

c、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再进行采样。

d、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49、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有:

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论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超限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

50、锅炉分类

按用途分:

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生活锅炉、机车锅炉、船舶锅炉等。

按产生蒸汽压力和蒸发量分:

高压锅炉、中压锅炉、低压锅炉及大型、中型、小型锅炉。

注:

工业锅炉一般是小型低压锅炉,电站锅炉一般是大中型、中高压锅炉。

按载热介质分:

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

按热能来源分:

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废热锅炉。

按锅炉结构分:

锅壳式锅炉,水管锅炉

51、《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根据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和运输要求分为9大类:

a、爆炸品;b、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f、有毒物质和有感染性物质;g、放射性物质;h、腐蚀品;i、杂类危险货物和物品。

52、按照参照目标的不同,海上航行定位方法可分为岸基定位和星基定位。

53、雷电的特点是:

雷电流幅值大、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

54、灭火器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是:

a、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b、灭火器的灭火有效程度;

c、对保护物品污损程度;

d、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e、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f、根据不同灭火机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g、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尽量选用操作方法相同的灭火器;

h、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选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55、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a、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b、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c、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d、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e、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f、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g、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56、建筑物防雷分类:

第一类:

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

防止二次放电最小距离3m

第二类:

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以及制造,使用和贮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

防止二次放电最小距离2m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气。

第三类:

除第一、二类防雷建筑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

57、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5版)规定: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讨论。

58、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运行:

a、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b、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

c、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

d、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

e、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

59、断路器:

能切断短路电流,能切断负荷电流;

负荷开关:

不能切断短路电流,能切断负荷电流;

隔离开关:

不能切断短路电流,不能切断负荷电流;

60、密闭空间:

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61、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容人员:

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

运输系统外人员:

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

62、爆破帽多用于超高压容器。

易熔塞主要用于中、低压的小型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盛装液化气体的钢瓶。

63、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64、新装锅炉启动步骤是:

上水、烘炉、煮炉、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气。

连续运行的锅炉暂时停炉再启动:

上水、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气。

65、锅炉常见事故:

1):

锅炉水击现象:

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的现象;

2):

汽水共腾现象:

指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

3)、炉管爆破:

指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包括水冷壁、对流管束管子爆破及烟管爆破。

66、暗适应约30min,明适应约1min

67、人在人机系统中主要功能:

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操纵功能

68、人优于机器的能力有:

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